援鄂日記——第一班

3月14日晚十點半,接到命令,去支援武漢。

多長時間?和誰去?去了具體幹嘛?不知道,也無需知道。只需知道這邊疫情嚴重,警力緊缺;只需知道連續奮戰數十天的武漢戰友們已經到了體力支撐的極限;只需知道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和險阻,我們都義無反顧的去追逐。

一切準備就緒,3月18日下午五點半,我們順利抵達武漢。看著前來接機的戰友們,臉上寫滿倦容,卻依然笑意盈盈。他們的倦容映襯出連日奮戰卻沒有半點怨懟的果敢,他們的笑容映襯出雖然疲憊但卻依然堅毅的擔當,也更加激勵著我們勇敢樂觀地面對一切,更加堅定必勝的信念和決心。第二天,我們就被受援單位如久旱逢甘霖般立即安排了值班任務,一些培訓也是見縫插針地進行。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青藏高原精神,此刻淋漓盡致的體現在青海援鄂民警的身上。“一天兩班倒,九點至九點,每天12個小時,不能進食,不能喝水,無法上廁所,穿隔離服,墊衛生紙尿褲,20分鐘巡查一次,一個小時截屏一次,晚上通宵,不能閤眼”,聽著受援單位民警的介紹,我們雖然還未來得及調整時間和氣候的差異,卻沒有半點遲疑。我們的援鄂民警趙福利同志第一個衝出來,主動請纓:“第一個班,我來上,再來一個年輕民警我來帶”,這個有著多年基層管理罪犯經驗的趙副監區長,她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地盤”,周密安排,詳細布置,老道而剛毅,另一名年輕民警郭風同志應聲而至,兩名隊員出發了。

援鄂日記——第一班

作為領隊,我內心忐忑,這樣的高強度,又是在陌生的環境,她們的內心是否有恐慌?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是否能夠堅持下來?這一夜,她們要怎麼度過?我輾轉反側,一夜無眠。12個小時終於過去了,一大早我就守候在她們歸來的院門口,焦急的眺望。車子一停,只見她們迫不及待的打開車門, 極速助跑,邊跑邊說:“快大小便失禁了”。因為防控要求,我們不能接觸,但當我看到她們臉上的壓痕、一夜隱忍後的爆發、佈滿紅血絲的眼睛,鼻子一酸,兩行溫熱的液體浸溼了口罩,那一刻,我用我的心緊緊地“擁抱”她們,心疼她們,更心疼那些從疫情開始至今每天都要面對這種煎熬的武漢的戰友們。

親愛的戰友,質樸的姐妹,我們用無聲的語言詮釋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剛毅作風;我們用身體力行地體會了受援單位戰友們的辛苦和堅持;武漢的戰友需要我們,我們是“被需要”,“被需要”此刻彌足珍貴,是幸福,也是驕傲,厚厚的隔離服使我們近在咫尺,卻無法謀面。但共同的心願和目標已然在我們中間搭建起了“心橋”,它會載著我們通過一個個障礙,跨過一條條溝壑,最終達到勝利的終點。加油!努力!“疫情”面前我們肩並肩,心連心,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疫無情,人有情!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