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懶,和你爸一個樣”,相信這是很多媽媽在嘮叨自家孩子懶惰的行為時脫口而出的話。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勤快點,因為勤快不僅僅讓孩子更加討人喜歡,更可能代表了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懶惰”在眾多人眼中似乎成了沒出息的代名詞,改變孩子的惰性成了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懶惰成性到底是基因所致還是後天環境影響呢?本文將從以一個小白鼠實驗為你揭開其中的真相。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孩子為什麼很懶?一個小老鼠實驗,告訴你懶惰真的是基因惹的“禍”

密蘇里大學獸醫學院的教授弗蘭克·布思(Frank Booth)與博士後研究員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Roberts)做了一項關於某些基因特徵可能影響人懶惰的實驗。

實驗過程

①首先弗蘭克·布思和邁克爾·羅伯茨選擇了一批健康的老鼠;

②研究開始,他們分別將這些老鼠分別放到帶轉輪的籠子裡,並開始測量他們6天之中每天的主動奔跑量;

③隨後讓其中跑得最多的26只老鼠互相繁殖,讓跑得最少的26只老鼠也互相繁殖,如此繁殖重複10代;

④觀察跑得最多的和跑得最少的老鼠最後的奔跑量。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實驗結果

實驗發現,跑得最多的老鼠繁衍10代後,它們的奔跑量仍然比跑得最少的老鼠多。弗蘭克·布思和邁克爾·羅伯茨經常這次實驗成功選育了表現出極端好動或極端懶惰特徵的大鼠。研究者們對實驗中的每隻老鼠都進行了RNA深度測序。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兩類老鼠之間存在著基因的差異從而導致了老鼠奔跑量的差異。也就是說決定老鼠是否愛運動與其基因遺傳有關。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從老鼠實驗引申到人類的“懶惰”

以上實驗均是科學家通過研究動物得出的結論,那麼放到人類身上呢?目前只有部分研究顯示,人體身上同樣也有多巴胺分泌器,當多巴胺分泌過多時人會更具有“惰性”,但到底具體是哪個基因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人的惰性還有待研究。不過可以證明的是,孩子懶惰與遺傳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除了遺傳因素導致的孩子懶惰,後天哪些因素也會導致孩子犯“懶癌”?

雖然有實驗證明孩子的懶惰與遺傳有關係,但是決定孩子懶惰的性質的影響程度大多源於後天因素的影響。先天的懶我們無法去改變,但是後天環境所導致的孩子的懶惰,家長不能縱容或是忽視,畢竟這會影響孩子的人生。

家長的言傳身教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家長如果整天在家懶懶散散,做起事情來拖拖拉拉,想著依靠他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變成這樣的性格。在孩子幼年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全部性的。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不良環境的影響

鄰居家孩子小紅從小跟著父母在家裡養成了良好的吃飯前洗手的習慣,結果去鄉下奶奶家住了半年回來,看到什麼就吃,從來不管手是否乾淨。

如果孩子結交了一些有著不良習慣的朋友或是處於不良環境中,那麼孩子變懶真的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幼年時期的孩子性格習慣處於形成期,並沒有徹底地定型,很容易被不良習慣所影響。

家長的過度“溺愛”

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任何事都採取包辦式態度。孩子需要乾的事情,家長都手把手幫忙幹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懶惰的習慣,什麼都不想幹,都指望著別人給他幹好。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糾正孩子“懶癌”,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犯懶,重要的兩個原因是:一是孩子沒有形成“後果”觀念;二是內心指望著別人給他做。糾正孩子的“懶癌”,得從塑造孩子的自律性開始,逐步訓練並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父母做好榜樣很重要

孩子經常性地犯“懶癌”,不外乎一開始的教育沒到位。家長在要求孩子的孩子,首先自己先做到再說。這樣家長在糾正孩子的行為時,才不會被孩子一句“你不也這樣嗎,我為什麼不行”頂回來。從此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榜樣的力量。

所以家長在平時給孩子樹立起做事情的正確榜樣很重要,這樣在孩子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就會以家長為模板去努力和約束自己。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培養孩子的“後果”觀念

幼年時期的孩子是沒有後果觀念的,這件事我現在不想做,明天再做吧,這件事很可能因為孩子懶,最後不做了。在孩子的意識裡,他們不知道這件事不做會產生什麼後果。比如孩子今天因為太晚了不想刷牙,家長此刻怎麼做能夠讓孩子乖乖刷牙呢?

家長可以這樣說“寶貝,今天你要是懶不刷牙,那以後可能就吃不了糖了”。在治療孩子的“懶癌”時,把後果和孩子講出來,讓孩子明白這次我犯懶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從而讓孩子自動完成當前的事情。

孩子的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孩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完成,過於包辦式育兒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依賴。“這件事我可以不做,因為有人會幫我做”,這種依賴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這是一種自理能力的培養,同樣也是治療“懶癌”的手段。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家庭裡立規矩很重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愛孩子沒有錯,但一定要有原則。孩子喜歡一出去就買玩具,經濟較好的家庭可以滿足,但一定要有前提“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納好,而且不需要的玩具必須想到處理辦法”。和孩子定好規矩,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勤勞的習慣,還能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培養孩子自律性Tip

孩子犯“懶癌”這種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諸多不利的,形成的原因大多取決於後天家長的影響或是長期缺乏正確的引導。後期糾正起來可能家長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不糾正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生的。儘早地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儘早解決才是首要任務。

幫助孩子理解自律的好處

幼年期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自律是什麼意義,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講解一些名人自律的小故事來讓孩子明白自律的好處。或是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加深孩子的理解力。

孩子懶惰成性?一個“懶鼠”實驗,告訴你孩子懶惰真的會“遺傳”

給予孩子引導和鼓勵

人都有惰性,更何況孩子呢?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或是感覺很費勁時,都會想要放棄或是直接不做。這個時候家長要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有信心去嘗試和努力。孩子失敗了,家長也要適時給予引導。自律性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幫孩子塑造。

讓孩子享受自律帶來的“成果”

任何努力沒有結果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孩子為什麼會在某一方面越學越好,越做越棒,那是因為孩子通過在這方面的努力享受到了美好的“成果”。孩子在自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地製造一些努力的“成果”以此來激發孩子源源不斷勤奮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