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駐村第一書記:防疫復產“肩上扛”“兩手硬”

在這場抗疫攻堅戰中,她是村民的“主心骨”,奔波於防疫一線,當好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的“守門員”;在鄉村振興大業中,她是發展致富的“領頭雁”,穿梭在鄉鎮企業和田間地頭,當好復工復產和農耕備耕的“服務員”。她就是北安街道周集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於潔。在當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交融期,於潔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迎難而上、出謀劃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幹部的使命擔當。

即墨驻村第一书记:防疫复产“肩上扛”“两手硬”

疫情發生後,正月初一於潔就結束加強趕赴周集村。“正值春節,走親訪友串門的多,村裡信息相對閉塞,不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不在村裡我不放心。”回村後,於潔立即組織封閉村莊8處出入口,僅保留1處作為村莊卡口,組織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對全村223戶居民的健康情況和出行來訪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為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識,除了利用懸掛橫幅、喇叭廣播等方式在村莊和駐村企業中進行宣傳,她帶頭逐戶上門發放《防疫明白紙》,宣講政策。“本來感覺疫情離我們很遠,但是於書記天天在我們耳邊強調事情嚴重性,讓我們多看新聞,不要串門,出門戴口罩,我們也就都重視了。”村民們說。

“這是一場人民戰,必須要發動黨員與群眾參與,既要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也要提高群眾的自覺防護意識,聯防聯控是關鍵。”她組織村兩委、黨員、村民成立“疫情防控志願隊”,組織未入學的學生成立“青年突擊隊”,全民參與村莊疫情防控工作。黨員們帶頭在卡口值班值守,嚴格登記、測量體溫,做好返鄉人員確認登記工作,嚴防外來人員入村。青年們幫著於潔製作疫情防控圖,引導村民養成勤洗手、日消殺、戴口罩的習慣,做好自我防護。

“於書記自打到了村裡就天天忙得團團轉,不是入戶排查、信息登記,就是村口駐守、宣傳政策,她什麼都幹,有了她,村裡就有了主心骨。”村裡李大爺笑呵呵的說。這是周集村對駐村第一書記於潔的評價,兩年多的相處,村民都把她當作了女兒,她也把這兒當成了自己另一個家。她事無鉅細、全心全意地看護著這個“大家庭”,村裡的事情一絲一縷都牽動著她的心。電話聯繫居家隔離人員生活情況,為他們採購生活物資,確保他們能安心居家、正常生活;組織人員清理村裡通風較差、存在衛生死角的場所,減少病毒產生;定期對公共場所、垃圾場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毒傳染;增設廢棄口罩回收點,確保廢棄口罩無害化處理;面臨防疫物資緊缺時,她向綜合執法局(派員單位)爭取200斤84消毒液,協調國風宏仁堂大藥房贊助6支測溫槍、1200個防疫口罩,為疫情防控贏得了物資保障;作為黨員幹部,她主動捐款1000元支援村莊防疫,激發了黨員群眾和社會愛心人士的熱情,紛紛為疫情防控獻策獻力,她的以身作則和無私奉獻,群眾都看在眼裡,越來越多人的參與為周集村加設了一道嚴密的疫情“防護網”。

疫情防控事關村民生命健康,復工復產牽動百姓生存大計。隨著疫情形勢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陸續展開。周集村共有規模不等的企業14家,為確保安全復工,於潔深入企業宣傳復工復產政策,仔細詢問企業存在的問題、員工返廠情況、防疫物資情況等,認真記錄每家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再三囑咐企業必須將防護、消毒、登記、測溫等措施落實到位。目前正值春耕季,為不誤農時,她組織村兩委提前謀劃安排,上門統計村民的需求與問題,組織群眾做好種子、肥料、翻耕等春耕準備工作。

對於周集村,於潔總是不斷思考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到位,哪些地方還存在安全隱患,她說幹就幹、身先士卒、無微不至,是一名稱職的“大家長”;而對於自己正值初三的女兒,她卻充滿愧疚,丈夫是禁毒大隊的警察,防疫期間晝夜值守巡查在213省道上,她自己又從早忙到晚,對女兒只能心懷牽掛、多叮嚀多囑咐。

於潔不僅是周集村的防疫排頭兵,也是綜合執法局的防疫“大管家”。在做好駐村防疫復產工作時,她也兼顧局裡的辦公室工作,經常要利用中午、晚上時間,使用移動辦公、微信處理文件,“於主任雖然人在村裡,但是局裡一旦有緊急部署安排,總能第一時間出現,通常我寫好材料發給她把關,十二點之前準能收到她改好的。”辦公室小李說。

在疫情面前,於潔帶領周集村黨員群眾守土有方、守土盡責,齊心協力戰疫情、履職盡責顯擔當,她舍小家為大家,以自己的付出和奉獻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夯實了服務企業農耕的基礎,是“疫”線綻放的“鏗鏘玫瑰”!

半島網記者 劉守龍 通訊員 李菲霖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8991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