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繁华万里


谈到诛九族,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上经常听到,那么到底啥事诛九族,到底连累到多少人,则一无所知,好了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带大家解答疑问,喜欢的可以点下爱心,关注下我。谢谢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忠”和“孝”

古代人最讲究就是忠和孝,因为那时候经常打仗。身居高位的人,则希望手下对其忠心,好跟随其一起打天下,不会出现腹背受敌。

其次经常打仗,这就使得那些男人们,经常上战场,没办法尽孝心,所以说那时候最讲究的也是孝。

所以说古代人不喜欢犯罪,一旦被逮到,尤其是反叛,基本上就是株连九族。

上三代下三代,外加丈母娘一家。

从古代诛九族,实际情况来看,这个九族中包括其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里都是直系亲属。

父族其中包括,出嫁的妹妹和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以及外甥一家,加上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是指外母亲父亲一家、母亲的妈妈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可以说牵连甚广,上到其父亲祖母,下到其儿子岳父岳母。都会受到牵连,这可以说是大不孝。所以说一般人都不敢造反,一经查实基本都是诛九族。

户籍统计

这看到这里大家可以想到,诛九族祸极之深。

古代没有身份证一类的东西,那么他们是怎么查到他们的亲人的。那其实也跟当时管制有关,一个村他都有村长,而村长的义务就是管辖这个村,也是相当于一个人口统计。都会定时定点的,大致一个村有多少人的配置,所以说,古代犯罪,你也是逃都没地方逃,除非是你不管你的家人。以及你那个村上一个村的人,因为你一旦犯诛九族的大罪,你上面的官府,就会派专门的衙役,到你们村上找到你们家。哪怕是找不到,他们也会问到这个村的村长是谁,由村长带往你们家。所以说村长也不敢包庇,只能如实作答。像一个府衙,走下面都有多少个村子组成,他们都是记录在案。

所以说犯了就逃不了,很快就会有人到你的家里找你,还有你那些直系亲属。

所以说古代也是相当于有户籍制的,不怕找不到你人。


伯乐说历史


诛九族一词我们并不陌生,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君王说,小心朕灭你九族。那么,问题来了,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先看诛九族的释义:九族就是指自己的亲属,也就是自己的亲戚。而九族却有不同的说法。

  • 第一种说法:是上达高祖,下到玄孙,即玄孙、曾孙、第八世孙子(任孙)、子、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第二种说法:是被统一概括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包括父亲姑姑的后代、父亲姐妹的后代、父亲女儿的后代、父亲的同族类(指父亲父母、父亲兄弟、父亲姐妹、父亲儿女);母族三包括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母亲的母亲即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即舅舅;妻族二包括岳父和岳母。

以上说法是古代之释,而在社会历史的不断推进中,九族的意思也有了很大改变,它的亲戚之意逐渐淡出,演变成跟它对应的一切人的泛称。

父族四就变成了父亲自己的一族,父亲出嫁的姑姑及其子女、父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父亲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母族三就是指母亲娘家一家子、母亲的母亲的娘家一家子、还有娘家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妻族三就是包括了岳父的一家,岳母的一家。

九族的现世,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下与其对应的法制。

封建社会中有很多惨绝人寰的刑罚,一人犯法,连累一族,就是诛九族。这应该是属于封建社会中最残酷的刑罚了。所以,历史中如果被扣上了需要诛九族的罪名,那么就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冲动了,是需要你同族都付出代价的,所以古往中被诛九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历史中被诛九族的有明代的胡惟庸、李善长、黄子澄、及被诛了十族的方孝孺,还有战国的孟贲,三国的曹操等等。

具体的被诛九族是多少人,我们来看个具体的例子。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人物,当时在位皇帝是燕王朱棣,事情具体是怎么样的?朱棣和方孝孺到底发生了何事,才使得明成祖朱棣不仅要将方孝孺诛了九族,而又加了一族,将其诛了十族?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方孝孺当时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支持者,明成祖朱棣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在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并成功坐上皇帝宝座后,就开始疯狂报复那些曾经反对,不支持他的人,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

方孝孺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他就被明成祖看中,把他从狱中拉出来,并要求他写出即位诏书,就是电视中通常读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那个,不屈服在明成祖威严下的他不但没有草拟诏书,并开始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大哭,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不知所踪的先帝建文帝朱允炆。

看到这样的情况,明成祖也很是感动还安慰了他,但是明成祖也是下了决心执意要他拟诏书,但是方孝孺也不是随便说几句就可以糊弄过去的,下了更大决心的他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看着决绝的方孝孺,明成祖也没有办法,也不想失了自己的威严,便对方孝孺说:“你这样做,难道连你的九族也全然不在乎了吗”,方孝孺回答道:“你就算灭了我的十族也不能让我臣服于你”。

听到这话,不论什么人都会生气的,更何况是君临天下的人,于是就下令灭了方孝孺的九族,把他的朋友学生作为他的第十族也被一起杀了,总的算下来有873人。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诛九族,严酷而又惨绝人寰的刑罚。


大国布衣


“夷九族”脱胎于在秦文公二十年所实行的“夷三族”法,如明末史学界张岱所言:“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秦国)初有夷三族之罪” ,如秦时李斯就因被赵高诬陷谋反,从而被秦二世下令夷三族,《资治通鉴.秦纪》载:“遂具斯五刑论,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五刑即指墨、劓、剕、宫、大辟)。



当然,秦国除了实行“夷三族”,还实行夷五族、夷七族等,如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就被夷七族,《狱中上梁王书》载:“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只得说,秦国律法的确是很森严的,也是很残酷的,如范晔所言:“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一人犯法,牵连三族实在是有些过于残忍。

同时对于秦国实行的“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现在尚未有定论。目前关于“夷三族”的三族一说,现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一、父族、儿族、孙族。《周礼·春官·小宗伯》载:“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末经学家郑玄注曰:“三族,谓父、子、孙”。

二、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载:“三族辅之” ,北周大将军卢辩注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父母、兄弟、妻子。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三种说法以第二种说法最为残酷。当然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所牵扯的人多数都是无辜的,毕竟犯法的只有一个人,可却是要牵连那些与他有血缘关系的无辜之人,这真得是很残忍。但无论如何,自秦国实行族诛刑罚后,历朝历代凡犯特大重罪,如谋反谋判谋大逆等十恶之罪名者,皇帝就有可能对其实行族诛的极刑,以此来警戒世人不得有反对朝廷之心,借此来维护自家对于天下的统治。

且自秦国开始实施“夷三族”的刑罚后,历代不但沿用,且将其诛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夷三族”逐步发展到“夷五族、七族、八族、九族”,乃至是“夷十族”(《明实录》载:“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夷九族”到底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直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的是发生在隋末,《隋书.刑法志》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后为大将军宇文述所败,随后隋炀帝下诏诛其九族。因此,从史书寥寥记载来看,夷九族非是正规记载在律书上的律法,它非律令,而只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来执行的一种惩罚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潜规则”。



总得说,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刑罚,就是用来威慑天下臣民的,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核弹,威慑大于实际,就是用来吓人的,不是真的拿来用的。如荀子所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从而不敢去做出不利于天下统治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针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

而对于“夷九族”到底是诛杀哪九族,因史料缺失更是无从知晓。目前对于“夷九族”的九族之说,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父族九。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言:“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九族指的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仍孙、曾孙、玄孙这九代。

第二种、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即岳父、岳母。

第三种、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父族四”即父族上下4代(老太奶爷、太奶爷、奶爷、爸爸),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母族三”即母族上下4代(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姥爷一家、从母一家。“姥族二”即姥族上下4代(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岳父一家。

第四种、父五族,母四族。“父五族”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四族”即母、王母(祖母)、曾王母、高王母。



以上不管是哪种,牵连的人都是十分广的,若是真的诛杀九族,这人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可谓是牵连甚广。如此,也因诛杀九族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这等杀戮实在是有伤天和,因此历代君王甚少会用到这个刑罚,毕竟他们也怕死后会下十八层地狱,所以历史上对实行诛九族的记载甚少,这也就能解释了。


澳古说历史


大家看古代的电视或者是书籍多了就能够经常发现,如果某些人犯了非常严重的罪行,例如谋反的话,就会被罪诛九族。也就是说一个人谋反的话,到时候受难的不是他一家人,而是跟他相关的很多很多人。

在古代的时候,有时候一个人犯了很严重的罪行,就会族诛,也就是灭他全族的人。因为在古代宗族观念是非常强的,往往一个人发达了,会提携他本族的人。此外在士族时代,一些强大的家族本身各兄弟亲戚之间都是同气连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如果犯了很严重的罪的话,也可能连累到这些人。

古代开始说的比较多的是诛三族,也就是指父母妻三族,另外有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三族。不管是哪一种,如果到了罪诛三族,恐怕连累的人绝对不会少。而隋朝的时候,杨玄感造反被镇压之后,隋炀帝杨广诛了杨玄感九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罪诛九族的人。

这里的最初九族说的是他自己算一族,然后往上推四代长辈,再往下推四代晚辈,这就是常说的近亲。再往远的算的话,那就出了五服,算是远亲了。而到了明朝,朱棣起兵造反,要方孝孺写篡位诏书,方孝孺不肯写,朱棣一怒之下输了他十族。这个十足是指除了九族之外,还要加上他的学生算一族,因为在古代科举制度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朱棣此举,恐怕是过于震怒,所以要将和方孝孺有关的所有人全部杀掉。

最后方孝孺的十族一共被杀了整整八百七十三人,可谓是残酷之极。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诛九族是诛族的一种情况,用于最为严重的罪犯。

基本上,诛九族的倒霉鬼都是谋反罪或者是通敌卖国(一般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死存亡),没有其他罪行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

为什么会诛族?

原因主要2个:

第一,让这些家伙动手之前有顾虑。

这世界上有很多亡命徒,不在乎自己的生死,比如这些敢于谋反的人。

然而,如果他们的罪行会株连很多家人,这些人多少会有顾虑。

以谋反为例,如果只是杀谋反的几个人,死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就当做风险投资了。

但如果谋反失败以后,直接将你家族杀光,一般人都会犹豫。

第二,斩草除根。

古代谋反这种罪通常不会一两个人来做,往往是整个家族残余。

如果只杀死某几个人,等于留下了隐患,剩下的家族成员很可能继续谋反为族人报仇。

比如三国时期的十常侍下毒手杀死大将军何进,却无法铲除他的部署袁绍等人。

结果袁绍、曹操等人带兵杀入宫内,将大小太监全部杀死,连一些没有胡须的男仆也被当做太监杀了。

就是这样了。

诛族最早是在商代,当时只是杀掉谋反者全家,包括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

到了秦代,由于秦王残忍,变为诛三族。

诛三族就是杀掉父、母和妻的三个家族,会死很多人。

秦末时期被处以诛三族的丞相李斯和赵高,都是被诛三族。

到了隋朝时被隋文帝废除,但在隋炀帝复行并扩至诛九族。

诛九族,杀的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另及姑母和其儿、外甥、外孙。

母族三是:外祖父母、姨母、姨夫以及他们的后代。

妻族二是:岳父和岳母。

还有种说法,由被处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横推三从兄弟。即上至高祖、曾祖、祖及父,下至儿、孙、曾孙及玄孙,旁则由兄弟、堂兄弟(二从兄弟)、表兄弟、乃至三从兄弟为止,通被诛连。


所以,一旦诛九族就会杀很多人。

御史大夫景清计划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报仇不成,自己被杀。朱棣余怒未消,又下令诛其九族,并将景家祖坟全部破坏,一共杀了好几百人。


萨沙


传说中诛九族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那么究竟怎么是诛九族呢?历史上哪些人被诛九族了呢?先了解什么是九族。

所谓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

“父族四”,就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经出嫁的姑母和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则是指自己的岳父的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很明显,九族人数非常大,牵连甚广。古代本来就是人情社会,如果真的实行诛九族,很可能牵涉到王公贵族、皇亲国戚。

其实,诛九族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诛九族”这个刑罚,甚至在《二十四史》和其他史籍中,完全没有出现“诛九族”这三个字,历史上也没有人被执行过诛九族。至于明朝的方孝孺诛十族,当然是以讹传讹,并不存在。

正史上只有灭三族,而非诛九族。在各种史籍中,经常出现“夷族”、“夷三族”、“诛三族”这样的记载。反而没有“诛九族”。足见“诛九族”只是“诛三族”的民间传说。

如魏晋时期,自取灭亡的曹爽、被司马昭拿来当替罪羊的成济、起兵反司马昭的诸葛诞,都被灭了三族。特别是成济弑君,并没有灭九族,而是灭三族。足以说明,诛九族是不存在的。只有灭三族的真实存在的。


袁卫宇


古代诛九族的时候,会诛杀多少人?下面来说说。

九族的概念

九族的概念在下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中回答过,这里再简要的说说。所谓九族通常指的是本族宗亲,《礼记·丧服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就描述了九族的范围,如果把这句话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话,是一个菱形的形状。菱形的中间是自己,“三”就是从自己出发,上面是自己的父母,下面是自己的子女;然后再上下各推一代(总共两代),即祖父母和孙子女,这就是“五”;再上下各推二代(总共四代),到高祖父母以及玄孙为止,这就是“九”,也就是“上杀”和“下杀”,这个“杀”是止的意思,以上就是纵向的轴。


讲完了纵向的轴,再来讲横轴,即“旁杀”。所谓的旁杀也就是旁系亲属的范围,也是从已自己为中心到“三”,即右至兄弟,左至姊妹;然后按照上文的推演方式,推到“五”,即从父兄弟(堂兄弟),从父姊妹(堂姊妹),“从”音纵,是堂房亲属的意思;再往左右推至三从兄弟(族兄弟)和三从姊妹(族姊妹),也是共九代,这就是横轴。

古人制定这些本来是服丧用的,所谓五服制度就是根据亲疏关系制定的五种服饰制度,古代以“上杀”和“下杀”为纵轴,以“旁杀”为横轴制定了一个菱形的图来表示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要服的五服图表。然而古人又把这个和法律相结合,就有了所谓的“诛九族”。


要诛多少人?

那么古人要诛九族的时候要诛杀多少人呢?

理想的计算方式

就根据这个菱形的图表来算算。如果菱形图表上每个都只算一个人的话,且都在世的话,那么就是41个人,然后“上杀”算夫妻双方的话,那么就是45个,在加上自己的妻子就是46个。当然自己的子女、兄弟姊妹、从兄弟姊妹等不止一个,所以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人数,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的规模。以上这个也只是理想的状况。

实际的计算方式

实际的情况五服图上的亲属不可能都存活于世,特别是那种关系越疏的亲属,要么就是已经离世,要么就是没有出生。而在诛九族的时候,很多朝代已经出嫁的女子是不受此牵连的,这样“诛九族”的时候“旁杀”姊妹这一支就不会诛这么多人。如果统治者仁慈的话,也就诛杀“上杀”、“下杀”中已经成年的男性成员(年岁很长的可能会不诛杀),那么人数并不多。如果统治者弑杀的话,那么诛杀的就远远不止这点人了,像是当年朱棣诛方孝孺的“十族”就杀了蛮多。如果朝代的律法“仁慈”的话,那么也不会牵连多少亲属,《唐律》算是牵连亲属最少的律法了,就算是谋反也只株连本宗直系亲属和期亲。所以实际诛杀多少人,会根据各朝的律法不同,统治者的愤怒程度不同,以及实际的亲属人数不同等方面来确定。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上千人。




总的来说,而古人诛九族会诛杀多少人,得看具体情况。比如朱棣当时诛十族如果算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的,那么异姓都会牵连,又是大族的话,那么几百人的规模是有的。若是统治者诛九族的时候只诛高祖至玄孙的话,那么诛杀的人数就不多,甚至可能只有几人。


淡看天上月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如愿当上了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后,原建文帝的臣子们选择不一,有的自杀殉节、有的投靠新主、还有的归隐山林……,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方孝孺。

方孝孺是建文帝近臣,深得建文帝倚重。朱棣称帝后也非常看重他,让他写即位诏书,却遭到方孝孺破口大骂其乱臣贼子。朱棣大怒,问方孝孺说:难道不怕我诛你九族?方孝孺回答说:就是十族又能怎样?

由于朱棣下令处死方孝孺亲友门生共计873人,共包括: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

方孝孺被诛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之人。

现在看来,在“家天下”的历史时期,为谁当皇帝而被诛十族真不值得。因为这仅仅就是别人家的户口本上谁是户主的事。






惬意逍遥游


古代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九族样图


古代早期对九族的说法

诛九族在古代是比较重的一种处罚,往往受这种处罚,子孙后代基本都上没有了,说的比较重点,就是这族人基本是要灭绝了。古代早期对九族的说法,何为九族?九族乃指以自己为中心,往自己以上的四代家族,再往自己以下的四代家族。这样看来,基本上包括了全部族人。

那古代早期诛九族的话,会不会把整个族人弄的没有后人,也会,也不会。如果说寿命长的,有可能往自己以上的家族会有五代,或是结婚早的话,有可能往自己以下的家族会有五代,这样的话就会有后人存在,如果没有超过以上四代家族的繁衍,或是没有超过以下四代家族的繁衍,这种情况的话,那就基本上没有后人存在。

如果按照这样算的话,诛九族也是一个不小的人数。

九族第一种说法图


古代后期对九族的说法

那么古代后期对九族是有怎样的说法,这种说法还是以父亲为中心,父亲四族,母亲三族,妻子两族。那何为父亲四族,指自己的一个家族,嫁出去的姑妈以及儿子一族,嫁出去的姐妹以及外甥一族,嫁出去的女儿以及外孙一族。那何为母亲三族,指外公的一个家族,外婆的一个家族,姨妈以及儿子的一个家族。那何为妻子两族,指老丈人的一个家族,老丈娘的一个家族。

看来这个九族是比较庞大的,诛九族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处罚,随着时代的变迁,诛九族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个处罚也是比较残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处罚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如果按照这个诛九族来算的话,这个诛九族的人数比第一个说法的人数还要多。

九族第二种说法图

综上所述:古代诛九族的这个处罚,所诛的人数要根据实际人数才能得到。


太史简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民族,“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尤其在古代,一个大家族会聚族而居,每年都会在祠堂里祭奠他们共同的祖先。遇有丧事,宗亲们会按辈分排序,为死者服丧。

一、什么是五服?

五服就是亲人死后,要为之穿丧服的五类亲人。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一服主要是至亲,发丧的时候要穿最破烂的丧服。一服一定是与死者有直接生养关系的,譬如死者的父母、儿女等。

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孙子孙女、亲侄子、亲伯亲叔、亲姑姑等,发丧的时候要穿较破的衣服。二服的话,死者的亲爷爷是大家的共同祖先。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所谓三服,就是死者的曾祖,也就是其爷爷的父亲,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四服是更远的,通常大家不是很近,却又都是死者的爷爷的爷爷(高祖)的直接后代。

五服是宗亲关系中最远的,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四服的亲戚生养的孩子。

再往外就是出五服了,出了五服不意味着大家没有共同血缘,而是大家的关系没有那么近而已,同辈的只能说是族兄、族弟、族姐姐、族妹妹。

二、什么是九族?

所谓九族,就是五服的亲戚。往上推有四辈,往下推也有四辈,加起来共九辈。

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侄孙妇、 曾侄孙女等。

《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所谓的“诛九族”,说的就是把高祖以下和玄孙以上的所有亲戚全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