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不能出去浪的这两个月,除了手机之外,和我互动最频繁的就是我妈了。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从一对泥石流母女成功转型为冰雕母女。

亲情凝固而成的小冰雕遇热就化,说决裂就决裂,一点也不带含糊的。

其实,原本我对这段漫长的居家时光,是有着美好期许的:努力演绎母慈子孝,深刻体会岁月静好。

然而我和我妈朝夕相对共处一室的真实画风却像极了那种极端天气,前一秒艳阳高照,后一秒狂风暴雨,风雨之后也不见彩虹,而是长久的极度深寒,最后再莫名其妙的迅速回暖,暖也暖不了三天,就会再次进入冰冻期。

1

我们的第一场战役打响在春节之前。

那几天的社交平台上,被全国各地年轻人吐槽父母不戴口罩给刷屏了。

没想到我们家这位平常吃红枣补血,嗑大蒜杀菌,对自己的健康无比上心,万千宠爱全部给了自己的老同志,一提到戴口罩,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那叫一个乐观淡定。

你给她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她就一副我历经沧桑见惯大风大浪的表情。

你给她讲科学常识,她就说我抵抗力特好。

那状态,就像小时候无论大人怎么哄,就是赖在玩具店门口不肯走的我自己。

晓之以理没用,只能动之以情:妈妈你自己不害怕,你就不怕万一你被传染了,再传给我么?

原以为母爱如水,我妈一定妥协。

谁知道母爱如水土流失,老同志回怼:我为什么会传染给你?

我也不甘示弱:难道传染不传染是靠你的意念在控制的?

此时气氛已经很剑拔弩张了,我内心做好了暴躁的准备。

然而对方辩手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且直接给出了解决办法:你这么害怕,那你把你自己隔离了吧。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现在回忆起那一幕,我还是很懊恼自己当时没有发挥好,竟然卡顿了半天没有想出反驳的话来。

很气!但是又没辙,只好单方面决定进入冷战状态,然后回卧室分组发了个朋友圈吐槽。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朋友们看到我的吐槽反响热烈,纷纷出谋划策:

比如把科普文章改成中老年朋友圈中广为流传的“震惊体”文案发圈;又比如进行普法劝说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我一一尝试,不间断地在朋友圈对我妈喊话。

怎么说呢,老同志看到之后还是有所触动的,至少从柜子里翻出了之前别人送的一包N95,甚至还试戴了一下,并且委屈巴巴地和我抱怨太勒耳朵。

本以为勇于尝试就是好的开始,结果是我太天真。

第二天一早起床,发现口罩全部在家,我妈却不在家。

真是把我气坏了,又分组发了个朋友圈。

一小时后老同志拎着一袋子草莓归家,看我竟然这么早起床把她抓了个现行,还心虚的笑笑:我就在没人的马路上溜达来着。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实在没料到我妈竟然这么叛逆,像极了小时候保证不看课外书,但还是偷偷撸言情小说的我。

然而我决定不能被她轻易糊弄过去,盯着那袋子草莓发出灵魂一问:所以草莓也是马路上捡的?

奇怪的应答又来了,老同志气定神闲的回答:超市买的。不过你放心,我一进超市就开始屏住呼吸。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我妈的口罩是在春节前戴上的。当然并不是因为我苦口婆心的劝说。还得归功于大环境的影响,她发现不戴口罩真的会被排挤。

从此,去超市再也不需要屏住呼吸了,我们也可以过一个团圆年了。

2

除夕夜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的。

老同志为了能在朋友圈年夜饭大赛中夺冠,真的很拼。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从大年初一开始,当我妈发现自己是我们家族老年天团里第一个戴口罩的,她就华丽变身成了一位卫生安全监察员。

不但自己积极的戴口罩手套出门,还挨个和家族里其他依然处于逆反状态的老同志们语音谈心,普及卫生常识。

看到这样子的我妈妈,我也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我俩互助互爱的母女关系仅仅维持到大年初七,就再一次宣告破裂。

还是因为口罩。

我发现我妈开始非常规律地上下午各出门散步一次。

在别人手机步数为0的那些日子里,这位老同志却每天日行1万步。

还每天拍照片VLOG证明自己确实是在没人的地方散步。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大概就是当自由摆在我面前时我没有好好珍惜,现在失去了又追悔莫及,于是就开始拼命追求自由。

当然,既然是在没人的地方活动一下腿脚,我也不想太干涉她。

然而家中口罩的存量却让我没法过于乐观。

于是,在做足了心理建设之后,我把家中能搜集到的一次性口罩、N95全部摆在桌上,详细计算了一下按照我妈目前的活跃程度,这些口罩能够维持多久。

摆事实,讲道理,劝她减少外出次数。我真是操碎了心!

然后就谈崩了,恢复冷战状态。

3

那次冷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并没有和好,而是进行了新一轮的交火。

我妈摔碎了我的养生壶。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碎了就再买一个,根本没必要开战。

然而事实上养生壶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号角前一天冷战时就已经吹响了。

面对碎成渣的养生壶,老同志竟然首先发难:你就不能说句碎碎平安?

我:?

可能我的无语被我妈误读成了冷漠,她气哼哼的表示:已经这样了,就往事不要再提。

我:×2

这次估计被误读成了无声的责备,我妈受不了这种委屈:以后你自己刷养生壶,自己做饭,自己收拾屋子吧!多做多错,不干活的永远没错!我为了谁呀?摔个壶你就给我脸色看?!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我觉得自己不能继续沉默了,于是就说了一句自以为缓和气氛的话:妈妈我什么也没说啊!你怎么一个人就演完了全场呢?您这完全是个老戏骨呀!

事实证明我妈完全没有get到我的幽默,我刚说完她就暴跳如雷了。

此处省略我妈的血泪控诉1万字。

4

这回冷战时间比较长。

三天之后才化干戈为玉帛。

那两天朋友圈正在流行用电饭锅做蛋糕。

我妈自然不甘人后,认为是时候表演她真正的技术了。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然而在一旁围观,我总觉得不太对:

首先,视频里没说需要发酵啊。

其次,为什么要在面上放红枣?

这不是中式发糕的做法么?

我这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和好就忘记自己的妈妈是不能直言进谏的那种老同志。

于是我就很直率地指出了问题。

当然我妈也一如既往地表示她是正确的,视频教得不对。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当然就是发糕,而不是蛋糕。

我妈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么?

自然不会,她严肃地对我说:不爱吃别吃!

所以,刚刚和好半天,我们就又崩了。

5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

在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和我妈再一次握手言和。

包饺子,吃汤圆,拍照,发朋友圈。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不遗余力地对我妈的厨艺大加赞美。

老同志被夸得心花怒放,非常慈祥地对我说:明天给你做肉龙吃吧!

怪我自己被食物蒙住了心智,顺口回复:不爱吃,您做的肉龙比较一般。

对于一个每天都自夸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妈妈的老同志,怎么能忍受子女这样的否定呢?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当然不能!而且我妈是一个对情绪收放自如的老艺术家,前一秒还把我当宝宝呢,后一秒就开始大型人身攻击:就你?做家务干啥啥不行,吃饭永远第一名,你还嫌弃我做的不好吃?(此处省略1万字)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最后三颗饺子我都没来得及塞嘴里,我妈就又宣布和我决裂了。

6

虽然一直在决裂,但是我们家老同志有个萌点,就是每次冷战期间,我家的饭食都特别丰盛。

尤其是吵完架的第二天,总是能吃到一些创意菜。

不能出去浪的日子里,那些和妈妈反目成仇的瞬间

所以这两个月虽然战火不断,却没影响我吃饭,体重涨了不少。

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整日和母上缠斗得心力交瘁的人。

上星期趁我妈出门散步,我决定去楼下便利店偷偷买点巧克力和冰激凌。

巧克力、冰激凌以及奶茶向来被我妈当成健康杀手。

我这么怂当然不敢当着她面作死。

因为戴着口罩,就穿得比较随意,上衣是一件红色棒球服,下穿一条宝石蓝阔腿裤,脚踩墨绿色球鞋,还拎一个白色帆布袋。

结果刚出小区,就和我妈狭路相逢了。

老同志竟然没理我,擦身而过目不斜视。

我当时内心很纠结,一方面庆幸她没理我,这样就不会被发现我去偷偷买好吃的了。另外一方面很迷惑,难道这是要当成没有我这个女儿啦?

回家之后忍不住提出疑问:妈妈你刚才没看见我么?

我妈:看见了呀,你穿成那样我想不看见都难。

我更加好奇:那你为什么不理我?

我妈很认真地回答:我和邻居一起散步,我可不想别人误会我女儿是个色盲。

我:

其实对话进行到这一步,我还没有生气。

然而我妈可能觉得她不理我的理由不够充分,于是就又追加了一句:还有你胖的呀,像个煤气罐儿。

.......

我觉得,还是冷战比较适合我们。

写到此处,又要开始进行大团圆收尾了。

讲真,我以前经常很强求地希望我妈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能和我沟通无障碍。

后来发现那种能够做到无障碍沟通,无条件互相理解的父母子女实属凤毛麟角。

比如我和我妈,你问我爱她么?那肯定很爱。

不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挂念,在一起却又经常互相不满。

然而每次吵吵闹闹之后,还能心无芥蒂地做回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所以我觉得成年后父母子女的相处方式最好是:

时常互相陪伴,但是又别长时间互相陪伴。

最后,能够以大团圆的方式收尾,主要因为这星期我们还没有吵架。

+关注猫左先生,看更多旅行故事和攻略

copyright 2020 猫左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