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哪些胜局已定,却被反杀的战役?

汉史趣闻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东周时期的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其实三家分晋前发生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之战,就是一场明明稳操胜劵,却被莫名反杀的战争。

晋国一直是春秋时期的强国,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和几代晋国国君的有意为之,晋国的王公及宗族势力非常弱,而且不能留在都城,再加上晋国实行三军六卿制,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大权旁落到四家卿大夫手中。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伯、韩、赵、魏。其中智伯这一家族是最强大的,其他三家韩、赵、魏实力相当,智伯想进一步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想了一个办法。

智伯家的大夫叫智伯瑶,赵家大夫叫赵襄子,魏家的大夫叫魏桓子,韩家的大夫叫韩康子,四家都是大夫,大夫建立的是家族,诸侯建立的才叫国家,而晋国国君的权力及地盘已经被四家瓜分殆尽了,国君已经名存实亡了。



于是智伯瑶就对另外三家的大夫说:为了让晋国更加强大,请你们各自献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户口,用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晋国国君已经是名存实亡了,献出去的土地和户口还不是被智伯瑶独占了,这其实不过是智伯想要进一步吞并三家的借口而已,谁叫智伯最强大呢。



智伯首先向韩康子要土地和人口,韩康子迫于形势答应了,将土地和人口转让给智伯,得手后,智伯又向魏桓子要,魏桓子见韩康子答应了,也同意把土地和人口割让给智伯。

最后,智伯向赵襄子要土地和人口时,赵襄子却不同意,以土和人口是祖先传下来不能轻易给人为由拒绝了,智伯很生气,于是联合韩家与魏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这就是晋阳之战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康子率领右路军,魏桓子率领左路军,三路大军联合攻击赵襄子,赵襄子知道实力不济,于是退守晋阳,死守不降。

智伯、韩康子、魏桓三路大军围攻晋阳城2年了,但是仍然没有攻下,直到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无意中看到晋阳城东北的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水淹晋阳城的主意,智伯命令士兵将晋水引到晋阳城来,挖一条河直接引过来,水淹晋阳城。



当时又正值雨季,就这样,晋阳城就被水淹了,城内的赵襄子更着急了,百姓只能逃到高点的地方避水,但是赵襄子仍然不投降,随着水势继续攀升,晋阳城破指日可待,智伯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

就在晋阳城随时可能被水淹没之际,赵襄子的一个门客张孟谈自告奋勇愿意出城去当说客,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联合对付智伯,赵襄子同意了,于是张孟谈就找到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韩康子和魏桓子,如果赵国灭亡,那么下一个被灭亡的就是韩家和魏家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原本就是因为智伯的胁迫才联合一起攻打赵家的,并且他们都被智伯强迫要走了土地和人口,如果赵家灭亡,那下一个被灭亡的一定是自已,并且韩家和魏国都城附近都有河流,智伯曾经说过河水也能灭亡一个国家的话,让韩康子和魏桓子战战兢兢。

于是韩康子和魏桓子决定联合赵襄子反抗智伯,三家偷偷组成联军,晚袭智伯,同时将河水改变走向,引向智伯营地,一举打败了智家,并俘虏杀了智伯,就这样三家中势力最大的智家被灭亡。



原本晋阳之战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最终结局因为韩康子和魏桓子临时倒戈,智伯被反杀,韩、赵、魏三家就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和人口,同时也瓜分了晋国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史称“三家分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玩mc起床战争,场上就我一个红的,一个绿的和仨蓝的。我苟在黄队老巢,绿队的和一个蓝的同归于尽了。我的朋友在观战(挂了),我攒了7个火球。那俩想过来,我一个火球炸下去一个。最后一个我趁他喝药一个珍珠瞬移到他后面直接人造轰炸区(6火球加2TNT)炸的对面怀疑人生,根本没有挣扎的余地



路齐ss


“淞沪会战”是以日军大胜开局,当时,日军在上海击溃了国军最精锐的部队,然后乘胜追击,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表面上看,这是日方一场大胜、速胜。但这也恰恰也是日军被反杀的开始。



正是因为“淞沪会战”,抗日战争的战略格局被强行改变了。会战之前,中日军队在“七七事变”中,已经在芦沟桥发生了冲突,双方已经正式宣战。当时,日方的战略进攻势态是“由北往南打”,这个战略格局对中方很不利。

首先,相比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而言,日军的机动化力量很强,沿着中国的东部铁路线,可以迅速机动,自北向南压过来,中国军队很难正面抵挡。

其次,中国东部的海岸线太长,很难全线防守。当时的日本海军又实力超强,陆地上打得胶着之时,日方可以随时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选一防守薄弱处登陆,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淞沪会战”中,日方的杀手锏就是杭州湾的登陆,抄了中国军队的后路。



但是,“淞沪会战”之后,这种战略格局就彻底改变了。日方原来的“由北向南打战略”,打成了“由东向西打战略”,变为沿长江向中国内陆进行攻击,这个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河流湖泊网状交叉的长江流域,日军就失去了陆地上快速机动的能力,与此同时,强大的日本海军也开不进长江内陆地区,原先沿海岸线进行快速补给和切断国军后路攻击能力也消失了。

这么一打,抗日战争就从速决战,打成了持久战!从这一刻起,胜利的天平就开始向中国倾斜了,中国军队的反杀就开始了。


临时客


三峰山之战

公元1232年正月,拖雷率领5万蒙军精骑与15万金军在禹州城外三峰山展开了蒙金战争中最为惨烈一次主力决战。战役之初,金军仰攻山上蒙军,连战连捷,将蒙军逼入两山之间的金沟之中。金军于是将蒙军包围。金将张惠率1万骑兵从山上冲杀蒙军,蒙军损失惨重。随后金军在蒙军四周掘沟,意图困死蒙军,蒙军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全军覆没。正月15日晚天降大雪(史料载拖雷命人祈雪),气温骤降,16日再次下雪。金军始料未及,战力大减,然蒙军极善于严寒中作战,蒙军士气大振。拖雷抓住战机,命令蒙军四面出击,全面突围。突围成功后与及时赶到的窝阔台援军将金军反包围,形势瞬间逆转。后蒙军围三阙一,留出禹州城方向。金军中计,向禹州城撤退。蒙军乘胜追击,金军全面崩溃,禹州城外血流成河。金军名将杨沃衍、樊泽、张惠、高英战死,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率百骑逃入城中。蒙军随后破城,完颜合达与完颜陈和尚率残军与蒙军展开巷战,全部阵亡。移刺蒲阿被俘后拒降被杀,只有武仙成功脱身逃往新密。至此,金朝最后的名将团队几乎全灭,精锐丧失殆尽。蒙军反败为胜且大获全胜。金朝灭亡进入倒计时。


焱翎玦


1947年8月间,华野副政委谭震林率领损失较大的二纵、七纵去胶东地区休整,临走给粟裕留下一封长信,以诚恳的语气相告:“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如果拿五仗没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乐观这点上去检讨,是不能把问题彻底弄清楚的”,这是来自华野内部一次罕见的批评。

(六纵司令员王必成)



此前的6月29日,华东野战军接到了西柏坡的电令,要求陈粟大军多路出击牵制山东战场的蒋军,以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根据这一指示,华野决定兵分三路出击,以叶飞和陶勇率两个纵队组成“左路兵团”挺进鲁南,以陈士榘和唐亮率三个纵队组成“右路兵团”直插鲁西,陈粟亲自掌握四个纵队及特纵在鲁中拒敌,这就是华野历史上有名的“七月分兵”。

陈粟首先选歼的是进犯鲁中根据地的整编第11师,即胡琏率领的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于山东战场兵力已不充足(调出部队去大别山),胡琏电请徐州方面转攻为守,从鲁村转进到南麻地区构筑工事,在此停留了20多天不再继续推进。7月18日,华野三个纵队在大雨中包围南麻开始攻击,以第7纵队负责阻援。

(七纵司令员成钧)

然而在这大半个月时间里,胡琏督促部队构建了非常完备的防御工事,南麻周围五公里范围内,整11师修筑了以数百个子母堡为核心的工事群,缺乏思想准备的华野指战员在进攻中付出重大伤亡,仍然进展缓慢。胡琏为了负隅顽抗,当场枪决了临阵脱逃的整编18旅一名工兵营长,逼着各部队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

即便如此,华野依靠优势兵力和官兵们的浴血奋战,历经三天反复争夺,仍然将胡琏所部压缩至很小的区域,攻击部队已经全面接近敌核心阵地,看起来胜利在望,而“土木系”老本整编第11师则在劫难逃。陈粟首长希望全歼整11师再来一次“孟良崮大捷”,以实际战果配合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而胡琏则拼命地向徐州和南京发电,要求增援。

(华野陈粟首长)

然而由于暴雨倾盆,华野用来攻坚的炸药几乎全部受潮,无法对敌核心阵地进行爆破攻击,爆破手冒着敌人火力送到位后能爆炸的不足十分之一,垂死挣扎的胡琏则不停派出部队实施反冲锋,战局一时陷入僵持。在外围,黄百韬担任指挥官的敌人援军正在赶来,援敌由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64师的四个整编旅组成,孟良崮战役的处分,让黄百韬不敢偷奸耍滑,率领部队疯狂进攻我7纵阻击阵地。

1947年7月21日凌晨,黄百韬所部已突破华野阻击线,接到消息的胡琏搜集所有剩余弹药,组织部队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反突击,部分华野部队被迫后撤。当晚,陈粟为避免全军陷于被动,下令撤出战斗,南麻战役就此失利。战役中我军歼灭整编第11师5000余人、增援的两个整编师4000余人,但华野四个纵队伤亡近万,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战斗。

(整11师师长胡琏)

南麻战役绝对是一场恶战,华野伤亡较大本应转入休整,但是蒋军李弥的整编第8师此时突然占领临朐,阻断了我军向胶济线以北转移的通路,粟裕侦知李弥部队刚刚到达临朐,防御工事仓促不坚,遂决心乘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于是再次命令第2、第6、第9共三个主力纵队转而围攻临朐城,同时继续以7纵阻援,各纵队于7月24日遵令同时发起战斗。

至7月26日下午,华野二纵5师已经突入临朐南关,并对城墙多处实施爆破,可惜暴雨再次使炸药失效,第5师一个突击连连续五次爆破,炸药包居然一个都没有响。当夜5师再次组织突击,将城墙炸开缺口后所属第14团迅速冲进去七个连。但是由于突破口被敌军火力封锁,14团突入城内的部队被敌军包围陷入困境, 李弥以两个团进行疯狂反扑,我军七个连的干部战士奋战3小时后弹尽援绝,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整25师师长黄百韬)

由于外线阻援的7纵兵力已经严重不足,被追敌和援敌多处突破,难以保障攻城部队的侧后安全,加之华野已连续作战半个月,伤亡较大部队疲劳,同时受山洪暴发影响,粮食、物资前送及伤员后运等均极困难,考虑再三,陈粟首长再次下决心撤出战斗。 临朐之战,华野虽然歼灭李弥整8师7000余人,但未能达成预期的歼敌目的。

整个1947年七月份华东野战军连战不利,都是在几乎锁定胜局的情况下遭敌反扑而功亏一匮,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无法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战后,粟裕将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但是在西柏坡和陈毅的鼓励下,粟裕率领部队很快走出失利的阴影,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休整后,1947年9月初即挥师鲁西南,取得了全歼敌整编第57师的重大胜利。


度度狼gg


这种战役很多,但是最让人惋惜,影响最大的战役应该数滑铁卢战役了。直到今天,我们说某个人失败,还说他是走了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是西方最有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拿破仑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胜利,谁知道在最后一刻,他失败了。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法,他在儒安港登陆向巴黎进军,于3月20日进入四黎重新成为法国皇帝。3月25日反法联盟在维也判会议上宣布拿破仑为非法,他们再次宣展行其共同的诺言,并开始集结兵力以入侵法国。

1815年3月到6月,为了应对联军的入侵,拿破仑再次显示出其令人惊奇的巨大号召力,他立即征召了188000多人的正规野战军,另有10万人驻防要塞和军需仓库。同时还有30万新兵在受训。拿破仓亲率北方军124000人,集中于巴黎周围,其他军团则把守边界。

到了1815年6月1日,联军组织了庞大的军队。其中集结于法国边界在比利时有两个军团,由惠灵顿指挥的英荷军团计95000人,由布歇尔指挥的普鲁士军团计124000多人(不包括在卢森堡由腓特烈·埃米尔·克莱斯特率领的一个军计26000人)。

在莱茵河上游地区,从曼哈姆至巴勒,驻扎着由施瓦岑贝格指挥的奥地利军团,计21万人。在意大利北部,驻有75000人的奥地利军团,由弗里蒙特指挥。在德国中部地区,由巴克莱指挥的俄罗斯军团计167000人正慢慢向西移动。

拿破仑针对联军的部署,决定在联军兵力还没有集中之前,主动出击。他首先的目标就是驻扎在比利时的两个联军军团。他决定插入两个军团之间,割裂两者的联系,各个击破敌人。

这一计划十分有力和大胆,也充分反映了拿破仑的才华。但他在用将上却犯了一系列错误。他错误地将达武留守巴黎以负责其防务;而当缪拉要求担任野战指挥官时遭断然拒绝;颇有野战能力的苏尔特被错误地任命为参谋长;而虽然勇敢却反复无常的内伊及格鲁希却被选拔为其左右手。

1815年6月11日,拿破仑离开巴黎,走上战场。6月14日,拿破仑将其军队秘密集结于沙勒罗瓦附近,准备进攻惠灵顿和布吕歇尔。然而惠灵顿和布吕歇尔还蒙在鼓里,仍以为法军刚刚离开巴黎附近的军营。1815年6月16日,在利尼及卡特尔-布拉斯之战中,拿破仑首战告捷,击败了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团,迫使它撤退。然后,拿破仑派格鲁西率领33000人追击布吕歇尔,自己率领剩下的军队进攻惠灵顿军团。

于是,在1815年6月18日爆发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本准备于18日上午向英军发起进攻。可是由于炮兵军官的建议,18日上午,拿破仑将总攻时间推迟了几小时,以待地面干燥,以加强炮兵的杀伤力。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不是这样,拿破仑就会在布吕歇尔到来增援惠灵顿之前就击败了惠灵顿军团。

与此同时,布吕歇尔已从利尼战败中解脱出来,并重新组织起其军队,这一情况法军指挥官并不知晓。布吕歇尔不顾格奈瑟瑙的劝阻(后者担心英军会抵挡不佳法军的进攻)向西运动以增援惠灵顿,距惠灵顿仅14公里远,同时留下部分兵力阻击格鲁西。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18日中午,拿破仑以72000人的兵力向惠灵顿的67000人发起进攻。到下年4时,尽管进行了顺强的抵抗,英荷联军仍不得不沿阵地后撤。

在内伊指挥下,法国骑兵冲进英军阵地的中央,如果能得到帝国步兵的支援的话,惠灵顿的中央阵地就很有可能被撕裂。但拿破仑担心的普鲁士军团已经出现在其右翼,所以其步兵按兵不动,得不到支援的骑兵不能击散庞大的英国步兵方阵。

尽管早在下午1 时,普鲁士军团之前卫部队已到达战场,格奈瑟瑙仍然担心英军可能被击败,因此老谋深算地推迟普鲁士军团的进一步进军。

但到下午约4时左右,布吕歇尔的军队进入交战,乔治洛博军慌忙转而阻击普军,被击溃。拿破仑遂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企图攻克惠灵顿的防线。在没有骑兵保护下,近卫军进攻惠灵顿之中央,取得一些进展后,被英军击退。

此时布吕歇尔将全部兵力(共53000人)投入战斗,重复进攻法军之右翼。当近卫军后退时,惠灵顿发起反攻。法军崩溃而大乱,被迫逃离战场。在普军的追击下,混乱达一夜之久。最终法军除了格鲁西的33000人以外,大部分都逃散了。

这场战役,双方均损失惨重,惠灵顿损失15000人,布吕歇尔达7000人。而法军损失则高达25000人,另有8000人被俘。

在这场战役前,拿破仑信心十足。他宣称说,此战必胜。而他的老近卫军的背包里也装着准备在布鲁塞尔检阅时穿的军装。

在战役中,拿破仑也确实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他的对手惠灵顿后来说,“在我有生以来,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的焦急不安的生活,因为我必须坦白的承认,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如此的接近失败。”

由于格鲁西的援军没有及时到达战场,内伊的指挥错误百出,在惠灵顿和布吕歇尔的夹击下,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虽然拿破仑失败了,但是他的名字让大家永远记住。现在的滑铁卢,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破仑的名字,却找不到惠灵顿的名字,这也是一种象征。


历史笑春风


孟良崮战役是蒋介石和顾祝同、张灵甫料定必胜的战役,最终以国军第一王牌七十四师被华野陈毅、粟裕全歼而告终。在西北坡时,主席问粟裕:孟良崮战役的结局,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还有一个是谁?粟裕不敢妄加揣测,主席哈哈大笑,用手一指自己的鼻子,还有一个是我毛泽东!



背景:

1947年,国军对我军的全面进攻被我军打破,被迫改为对我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下旬,国军调往山东战场的兵力达24个整编师、60个旅、45万人,并以王牌74师、第5军、整编11师国军五大主力之三为骨干,分别组成三个机动兵团,其中第一兵团汤恩伯以下辖8个整编师20个旅20万人,为主攻主力,企图先占领沂水、坦埠一线,尔后与第2、第3兵团通力向北、向东进攻,迫使我华野9个步兵纵队加一个特种兵纵队27万余人决战或北援黄河。敌军为避免部队一部被华野聚歼,采用“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

华野几次预设围歼方案落空后,粟裕决定华野主力东移,使蒋介石、陈诚发生误判,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于是在5月10日电令各部跟踪追剿,妄图逼我军在鲁中山区决战。顾祝同转令3个兵团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右翼汤恩伯一兵团立功心切,改变原来稳扎稳打战法,不等第2、第3兵团统一行动,即以张灵甫74师为骨干,在整编25师、第83师配合下,于11日自垛庄、桃墟攻坦埠,妄图趁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48、第65师在左右两翼掩护。11日当晚,敌军行动计划被华野侦察部门获悉,陈毅、票裕连夜召开第1、4、8、9纵及特纵领导人开作战会议,12日晨下达以第1、4、6、8、9纵分割、围歼整74师任务,以第2、3、7、10纵阻援,决定13日发起进攻。

5月11日至13日,张灵甫74师在83师、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被9纵击退,又占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意图14日攻占坦埠。13日上午,敌3个师进攻,至下午4时因怕被歼退至黄斗顶山、重山、马牧池。当晚我华野1纵、8纵以一部正面阻击,主力从其两翼向纵深楔进。我1纵3师攻曹庄及以北高地,逼进蒙阴,对外正面阻击敌65师;纵队主力攻占天马山等要点,割断敌74师和敌25师的联系,歼25师一部,该师大部逃回桃墟。我8纵主力占桃花山、鼻子山等要点,割断敌74师与整编83师的联系;一部占孟良崮东南横山老猫窝。同时,我4纵、9纵正面攻击,占黄鹿寨、佛山、马牧池一线,扼制敌74师的进攻,我6纵王必成由铜石地区急速北上,14日晨抵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13日晚,敌74师前沿据点被攻,张灵甫仍准备14日执行攻占坦埠计划。



14日10时,张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等地失守,为避免遭我全歼,匆忙向孟良崮、垛庄方向后退,并组织一部反击,我华野见其南撤,立即猛攻。我4纵、9纵进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我6纵在1纵一部协同下,15日拂晓攻下垛庄,自此74师已成瓮中之有鳖。我8纵攻下万泉山,与我1纵、6纵一起在芦山、孟良崮地区合围了敌74师,蒋、顾虽惊,但一并不过分担心,认为74师战力五颗星,又占地利,控制高点,必能守住阵地,如左右邻军疾速增援,正好逼华野决战,一举歼灭我军。鉴于此,他令74师固守待援,以吸引我华野主力,同时严令新泰的11师、蒙阴的65师、挑墟的25师、青鸵寺的83师以及河阳、汤头的第7军、第48师靠拢74师;调第5军自莱芜南下,整20师自大汶口向蒙阴前进,以10师在蒙阴、青驼寺地区歼我主力。张灵甫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他以为74师战力超强,加之有左右二邻的全力增援,共军奈何不了他。他一面请求空投粮弹,一面布署部队防御。

15日晨,74师被围困在孟良崮为核心的52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水源被全面切断,74师不仅士兵缺水难耐,连部分美式装备也因缺水而不能正常使用。13时,华野总攻,74师竭力顽抗,激战至16日上午,敌74师主阵地全部丢失。下午天阴云低,能见度差。华野以为74师被全歼,但核算人数时,发现张灵甫师应还有万人。部队捜索攻击,终将敌74师及整编83师1个团的余部全歼。张灵甫被击毙。16日16时半结束战斗,华野发现敌台行动,粟裕令第4、8、9纵对孟良崮、雕窝间的山谷搜索,至18时,共搜出敌7000余人。



战果:

我华野歼74师及所属83师l个团,计32680人,其中俘19680人。我军牺牲2043人、伤9300人,其它减员846人,合计12189人。此役沉重打击国军嚣张气焰,鼓舞我军士气;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基,提早敲响了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丧钟。


苍茫大地顾炜斌


蒋委员长:“扶我起来,我有话要讲”。蒋委员长至少有三次可以消灭“红军”(解放军),可是,都与成功失之交臂了。最终,被解放军反杀。

1933年,蒋委员长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经过一年的“堡垒战术”,红军被国军不断蚕食。处于绝对劣势。可是,就在1934年10月,蒋委员长打算执行下一步行动时,德安保安司令莫雄将其作战计划泄露给红军。红军主动离开根据地,冲出包围圈,开始长征。

之后,毛泽东依靠“惊人微操”,突破重重包围。四渡赤水时,毛主席甚至还对蒋介石行辕所在地贵阳“虚晃一枪”,吓得蒋委员长差点坐飞机跑了。尤其是在飞渡泸定桥时,桥上只有几根铁链,红军竟然也过去了。就这样,红军在毛主席领导下,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跑到了陕北地区。

此时,蒋委员长也不是很慌。毕竟,红军长征会师后,军队人数从原来的30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其中:红一方面军主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约7000余人;红二方面军保存下来约1.1万人;红四方面军保存下来约1.2万人;红二十五军约3400余人。虽然有3万多人,但是,装备给养都不够。(例如,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师抗战时,四万多官兵仅有一万多条枪,平均每条枪约30发子弹)。

(红军当时条件很差,不会穿这么整齐、整洁)

做个对比,此时的红军比刚被张学良收编的“叫花子”二十九军都穷。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刚被张学良收编时,士兵们衣衫褴褛,如同乞丐。让其移防察哈尔时,二十九军都不敢白天行军,怕怕被人当作土匪。当时的红军甚至还不如二十九军。(千万别被电视骗了,电视上的红军人人一身新军装。实在是不符合实际。)

(穿这么新,这是准备参加婚礼吗)

可以说,红军虽然胜利完成长征,但是,前面的道路依然黑暗。荒凉的西北不适合红军发展,就连新疆军阀盛世才都能对红军缴械。1936年,蒋介石步步紧逼,调动“百万军队”,围攻3万人的红军。可惜,蒋委员长遇到了“猪队友”。蒋委员长调东北军剿灭红军,结果,东北军打了几次败仗后,就开始跟红军“联谊”,要反对内战,一起抗日。这也不能全怪东北军,谁让蒋介石又消除异己的嫌疑:东北军打光一只部队,蒋介石取消一个番号。

最终,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搞了一个西安事变,逼蒋委员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下,也是救了红军,救了中国一命。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10月,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从此,“红军”有了合法地位,成了民国政府合法军队!

等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加起来已经有上百万人了!

此时,蒋委员长还是处于优势。国军有四百多万人,还有美帝支持。而且,蒋介石以出卖外蒙古为条件,让苏联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有美苏的支持,蒋介石的赢面至少占了七分。

但是,蒋委员长犯了一个错误,过于亲美,让苏联背弃“友好同盟条约”,将东北很多地区让给了解放军。并且,苏军还有意迟滞国军进驻东北。同时,苏军还给解放军留下了很多武器弹药。有了这些武器,东北地区的解放军迅速壮大,并与1948年首先发动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

当时,苏联移交武器: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1200挺机枪、680座各种军用仓库、松花江舰队的船只。

虽然,国军前期处于优势,各解放军部队都处于劣势,国军甚至还占领了延安,在东北打败了林彪。但是,蒋委员长不得民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蒋委员长在内战时只坚持了3年多,就被打败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完颜亮雄心勃勃,打算消灭南宋,统一全国。于是,完颜亮组织几十万大军南下攻打南宋。宋军在淮南地区的防线全面崩溃。宋军将士纷纷南逃。

当时默默无闻的南宋官员虞允文奉命去前线劳军。等虞允文到了长江边上,大吃一惊。原来金兵还没有过江,宋军就已经崩溃了。将士们都在逃跑。根本没有人留下来抵抗金兵。遇到这样的情况,虞允文毅然决定留下来抵抗金兵。他沿途收拢了残兵败将一万多人。当地百姓也纷纷赶来助战。

虞允文命令步兵和骑兵沿长江防守,又命令水军出战。宋军将领时俊身先士卒,率领步兵向已经上岸的金兵杀去。刚刚上岸的金兵没有想到宋军会主动进攻,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

南宋水军也开始主动进攻金兵。大宋水军多使用海鳅船,虽然船大,却非常灵活。金兵不擅长水战,使用的都是平底船。大宋水军驾驶海鳅船直接撞向金国船只。许多金国战船都被撞沉。大宋水军又用强弩攻击金兵。弩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金兵。许多金兵无处躲避,陆续中箭倒下。

这时,又有一批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趁机将他们收编,命令他们挥舞着战旗以及敲着鼓向战场前进。金兵看到很多宋军将士挥舞着战旗赶来,以为宋军大部队前来支援,士气大落。金兵无心再战,纷纷逃跑。

第二天,金国的船只刚刚离开停泊的码头,就遭遇大宋水军的伏击。宋军用霹雳炮轰击金国战船,并且用强弩射杀金兵。金兵大败。很多金国战船被击沉。剩下的金国水军被宋军打得陆续逃走,不敢再战。

不久,金国旧都城辽阳发生政变。大臣们拥立完颜雍称帝。消息传到金军大营。金国军队士气更加低落。海陵王完颜亮大怒,命令金军必须在三天内打过长江,否则全部处死。无心再战的金军将领们联合起来发动兵变,杀死海陵王完颜亮。接着,金军撤退回金国。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战争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小小的文官虞允文力挽狂澜,率领宋军反败为胜,打败金兵,拯救了大宋。


寒松722


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黄天荡之战吧。

梁红玉大家肯定都知道,巾帼英雄,在“黄天荡”之战中,亲自击鼓为宋军助威,和丈夫韩世忠一起大败金军,在民间的传唱中广为流传。

可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呢?宋军的水师被烧死、淹死的将士不可胜数,韩世忠和少数将士丢下船,落荒而逃,可以算是一场战术上的大败了,事后梁红玉还要求皇帝治罪自己的丈夫。

不是说大胜吗,怎么又会大败呢?起初呢韩世忠正确判断敌情,先占有利地势,凭借长江天险,充分发挥水战之长,把金军打得丢盔卸甲,千古流传的胜利片段也是在这个时期的。把金军逼到“黄天荡”这个死水港后,金军的统帅完颜宗弼害怕了,就派人向韩世忠求饶,韩世忠就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这主帅一看不行啊,自己一直被困的话,肯定会被活捉的,于是就重金求人,看有谁能有啥妙计啥的。诶,还真有一个福建人王某,教金军把土填在船上,并且放置船桨,以便可以稳定船身并且机动做战,还要金军做火箭,以便可以火攻。

第二天,天气很好,一点风都没有,好了,宋军惨了,动不了,只能活生生的被金军用火箭烧死,几个水师将领战死了,金军乘势追杀70余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真是有点可惜啊,如果没有这个贪财的人献计的话,黄天荡之战可就是一场大胜利了。不过为什么说是战术上的失败的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战略上其实是胜利的。

这个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刚开始是个彻彻底底的主战派,为此还把主和派的一些官员给杀了,宋高宗的话也一直被他打得落荒而逃,多亏张公裕南宋朝廷才能苟延残喘。可是呢经过此战之后,这个宗弼有点后怕了,开始不再主战了,金军也不敢轻易渡江了,而韩世忠也因此战使南宋军民人心大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