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梦露居士读国学


慕容复是武林中难得的少年英侠,江湖上人人皆知“北乔峰,南慕容”,斗转星移的绝技更是让天下英雄津津乐道。虽然他和乔峰的实力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慕容复确实是一位比较优秀的武林后起之秀。

慕容复之所以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而去偷学别派的武功,我认为是因为这几点:

1.不是慕容复不想练到顶级,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个功力。想要把一种武功练到顶级是十分困难的。

不管是那种武学,能够将其练成顶级,肯定都是绝世高手。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段誉的六脉神剑等等。但是,我们我们也知道,练至大成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降龙十八掌,也只有乔峰才能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说九阴真经,周芷若的和黄衫女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比如说一阳指,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比起段正明他们的简直要高明很多。


所以说不是慕容复不想练到顶级,斗转星移这样的高深武学,没有强大的内功基础,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也只能对付一下武功不是太强的所谓高手。慕容复的功力根本支撑不了他修炼更高层次的斗转星移,没有足够的内力强行修炼,只会走火入魔。

2.慕容复志在复国,所以他想拉拢江湖好汉,制服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们的武功,这样会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让他们为己所用。

慕容复也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可怜之人,为了一个已经灭国六七百年的国家而奔走江湖,这是一个根本不切实际的梦。为了他的复国梦,他奔走江湖,希望拉拢江湖中的好汉帮助他完成他的梦想。比起直接用斗转星移这样的武功打败他们为己所用,我想,用他们最擅长的武功打败他们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冲击力,更有说服力。


3.这也更加契合慕容复的性格,华而不实,从不脚踏实地。

慕容复的武功杂而不精,只是追求武功的多样性,而不追求武功的精。慕容博也曾经说过,他们参合庄的参合指很是厉害,只是因为慕容复没有练到家。


慕容复给我的感觉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些武功使用起来确实好看,但是却没有实际效果,就像他的性格一样:英雄气短,心胸太过狭隘,不脚踏实地。

所以说,他不是不想将斗转星移练至顶级,只是因为他达不到修炼那个层级的内功要求,同时,他那具有明显缺陷的性格也使得他达不到顶级水平。


学海一扁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学世家,号称“南慕容”。慕容氏的祖传绝技“斗转星移”十分霸道强悍,能反弹对手的攻击,让对手死在自己的绝招之下。不过小说中慕容氏两代人——慕容博、慕容复却并没有将斗转星移这种高深厉害的武学练至顶级,所以只能反弹一些低级武功,反弹不了高深的武学招式。比如慕容博就无法反弹少林寺玄悲大师的“韦陀杵”。

慕容博、慕容复不认真练习家传的斗转星移,却四处偷学别派武功,甚至连一些不知名小门派的武功都学。王语嫣曾经指出过:

王语嫣道:“适才你使了青海玉树派那一招‘大漠飞沙’之后,段公子快步而过,你若使太乙派的‘羽衣刀’第十七招,再使灵飞派的‘清风徐来’,早就将段公子打倒在地了,何必华而不实的去用山西郝家刀法?又何必行奸使诈、骗得他因关心我而分神,这才取胜?我瞧你于道家名门的刀法,全然不知。”

那么,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为什么不将家传的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呢?其实他们并非不想练斗转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登峰造极之境。而他们偷学别派武功,也是有难言之隐。

五代十国时期,慕容氏出了一个武学天才,名叫慕容龙城。他自创斗转星移的绝技,能够反弹对手的招式。所以与慕容龙城交手之人,无论使出什么绝招,最后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龙城会斗转星移这种神奇的武学,以为他通晓各门各派的绝招,慕容氏从此有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

看来,慕容龙城不仅是武学奇才,还是一位营销大师。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个slogan成为慕容氏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从此,武林人士一说起姑苏慕容氏,就想起他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作风,不禁肃然起敬,甚至颇为畏惧。因为一个人将武功练至登峰造极虽然不易,但也并非无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晓各派绝学,那简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黄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极为恐怖:

黄眉僧缓缓的道:“老僧听说世间确有慕容博这一号人物,他取名为‘博’,武功当真渊博到了极处。似乎武林中不论哪一派哪一家的绝技,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

但是练这斗转星移并不容易?居士我推测,这门武学必须要有极为深厚的内力为根基,方能反弹高深招式。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门相似的武学——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还只是把敌人的招式牵引转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当于低阶版的斗转星移。但就算这样,乾坤大挪移的运劲法门已经十分复杂了,需要极为雄厚的内力,不然就十分危险:

这门心法所以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于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副。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

《倚天屠龙记》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阳顶天苦苦修练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强练到第四层而已,而且他在修炼之时,听见自己妻子与成昆在隔壁做“管鲍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转星移可以完全反弹敌人招式,对修炼者者内力的要求只会更高!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常常因为内力不够,所以只能将敌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没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无法再将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了对得起这一名声,慕容龙城的子孙后代想出了偷学别人武艺的办法,才能勉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举。要不然你作为姑苏慕容氏的一员,竟然不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虽然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慕容龙城只用斗转星移,以不变应万变,端的是大宗师风范。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修炼各家武学再去杀人,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蠢笨无比。须知武学之道最贵精一,此中道理天龙寺枯荣大师说得极为清楚,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诸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反问他们:你们穷其一生,能将一阳指练至一品吗?如果不能将自己专精的武功练至登峰造极之境,却跑去偷学别派武功,又有何意义?

慕容博和慕容复什么绝招都想学,最后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种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语嫣曾经指出过慕容复的这一缺点:

那女子“啊”的一声轻呼,道:“不好!他……他当真使得很快?”阿朱道:“是啊,有什么不对么?”那女子道:“自然不对。打狗棒法的心法我虽然不知,但从棒法中看来,有几路定是越慢越好,有几路却要忽快忽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那是确然无疑的,他……他一味抢快,跟丐帮中高手动上了手,只怕……只怕……你们……可有法子能带个信去给公子么?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天下绝顶武功,就算内力不够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只要专精参合指,一样足以武林称雄。就像大理段氏练不了六脉神剑,但专精一阳指便足以闯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所束缚,不得不博学各家武功,武学逐渐衰落,这是当年慕容龙城所不能预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谓作茧自缚了。

那么为什么当年慕容龙城内力深厚足以练成斗转星移,而他的子孙后代却练不成了呢?

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创立的六脉神剑也需要深厚的内力,当时已经无人能达到,所以天龙寺的本因曾说过:“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练成一脉,枯荣大师这样的绝世高僧也不过双手同使一脉少商剑,也只有段誉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力,才能练成六脉。

为什么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能够有深厚的内力呢?居士我认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与逍遥派有某种关系。

《天龙八部》中写,慕容博四十岁之时,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见。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不传之秘,慕容博从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还施水阁藏有天下各种武学秘笈,逍遥派琅嬛福地同样藏有各派武功。显然慕容氏与逍遥派有某种神秘联系。

逍遥派的神奇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当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长春谷,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也选择了大理无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势力范围。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因此居士我大胆推测,当年慕容龙城和段思平都曾学过逍遥派的北冥神功,他们的内力无比深厚,因此分别练成了斗转星移和六脉神剑两大神技!所以段誉学成北冥神功后,也很快学会了六脉神剑。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逝世后,不知道为什么北冥神功就此失传,他们的后代没有学会这门神技,因此没有积累如此深厚的内力。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很简单,因为这是斗转星移修炼的速成之路。慕容龙城创立的斗转星移,本就是战场招数,是血战中和各路高手打斗中历练出来的。其核心就是孰知各家各派武功特点运气路线,要不怎么借力打力。

想想,打架的时候,我知道你下一拳要干什么,我才能借你力量呀。要不金庸怎么让令狐冲悟出无招胜有招呀。

而常规修炼法就是要去战场历练,掌握生死相博中的灵犀一线,或者是遁去的一。

可惜慕容家只有这个独苗,舍不得上战场,只有走速成之法。就是读书破万卷胜过沙场舔血归。

但再怎么学霸,也要实践呀。要不博览群书不成了书呆子了。

所以斗转星移正统练法,沙场征战,会各门各派高手,于生死之间掌握技法。

取巧练法,看书破万卷,针对性找练过的门派的人,验证技法,从而掌握技法。但是由于缺乏生死之间的顿悟,只能照本宣科,造成临阵之际缺乏体悟,只能向下制敌。

生死之间体悟效果,看乔峰,乔远山。能发挥出超越自身技能的威力。

慕容复,慕容博,都差一层生死之间的体悟,始终逊色一分。


燕南飞dy


慕容复的资质不如乔峰,整部剧中乔峰单靠降龙十八掌就能纵横江湖,乔峰练的少,但练的精,乔峰在阿朱面前说过,大理的一阳指只不过是一门点穴功夫,杀伤力有限,阿朱偷了易经筋给乔峰,乔峰却不屑于研究,对于乔峰而言,练好降龙十八掌就够用了!


但不是人人都像乔峰那样的高资质,必须通过易经筋来提高内功修为,慕容博藏在少林寺几十年,目的就是偷学少林武功,因为慕容博的内功修为远远达不到慕容龙城的级别,斗转星移遇到了瓶颈,庄聚贤曾经是个小菜鸟,被阿紫当做实验品学了易筋经内力就变得非常厉害!

慕容复在年轻一辈当中,还是不弱的,仅次于四绝之后,一般江湖高手还真打不过慕容复,就算丁春秋见了慕容复也得掂量一下,慕容复的心里包袱太大,每一代都肩负着复国大业,从剧中慕容博和慕容复其实并不那么想当皇帝,复国就是为了完成祖宗遗训,这样压根就不可能实现复国大业,自己想当皇帝和别人逼你当皇帝,是两个概念!


小程日记


个人认为,慕容家去学别家的各路武功,也许正是提升“斗转星移”的法门。

就如同童姥传授虚竹的“天山折梅手”。童姥曾说过,这门武功虽然只有三十六招,但是却森罗万象,无论什么刀法剑术还是拳法,都在这三十六路手法之内。将来随着虚竹自身武学见识的提高,无论学到什么招式都能化在天山折梅手之中。“斗转星移”也都如此。这是一门借力打力的武学。你要借力,就要了解对方的力是怎么发的。要了解这些就需要很高的武学见识。想提高武学见识,一个是多和高手过招,在实战中提升。慕容龙城应该就是这样,本身武功已经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通过对手的出手前奏去判断对手的招数,在借力打力进行反弹。亦或是对于天下武学都有所了解,看到对方使得武功招数就能判断他的武功路数,进而借力反打。这就需要懂各门派的武功,多看各门派秘籍去提升武学见识。慕容复走的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慕容复父子明显是走歪了。变成去修炼各门各派的武功,导致自家本门的武功没练好,“斗转星移”也没练太高。事实上,如果这门功夫能配上“九阴真经”或者“九阳真经”这样的天下武功总纲,才能真正的发挥威力。


夜幕色百合


其实说起来,这就是作为武林世家慕荣世家的悲哀了。

慕容氏是后燕的亡囯皇族。北宋统一之后,慕容氏无日不想光复后燕,承继祖宗之荣耀。慕容氏不光有志气,更出人才,后世出了一个不世出的武学奇才慕容龙城,龙城不但武学造诣武人可及,更创出了不世神功斗转星移。这门功夫以内功为基础,实属奇妙,只要内力加身,都会被斗移星移尽数反弹,反攻敌人,有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表面特征。这不过是表象罢了,斗转星移注重的是内力搬运法门,是内功之用,而非专练内气的功法。慕荣龙城怕自己死之后,武林人士打斗转星移的主意,做出了有名的营销活动,确立了慕容世家包罗武林典籍,学尽天下武学的家风,更故意创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以敌人的绝学来打败敌人,成了慕容氏的立族之本。故意给武林放出了烟雾弹,慕容氏厉害不是武功典籍厉害,而是人家学的好。在这样的名声之下,斗转星移保住了,慕容氏也保住了。学习能力比你强,也就成了慕容氏的金字招牌。


斗转星移以内功为本,说白了就是内功强的欺负内功弱的,不过转移敌人内力有个窍门,这个窍门就是斗转星移。

慕容氏后辈资质差一些,内功难以登峰造极。在学习斗移星移法门之后,为了提高战斗力,退而求其次,学习百家绝学成了家风。慕容氏自知自家苦,不甘心受制于低效率敀内功法门,自然于垂诞于别家高深的内功绝学了,所以干起了网络大下武学的勾当,以改进自家内功,所以慕容博假死之后,暗中上了少林,偷学了少林武功。在鸠摩智面前,更是对少林的易筋经与六脉神剑推崇备至,赞叹不已,恨不得据为己有。大理段氏武学己经未落,面临的困境与慕容氏差不多。告诉鸠摩智的目的,是希望靠鸠摩智大闹少林,把易筋经给找出来,然后慕容博再伺机抢夺,为慕容氏找到一本高深的内功典籍。

内功修习,一靠天分,二靠功法,两者慕容龙城的后辈都不具备,难以将先祖的绝学练得登峰造极,以发扬光大,无奈之下,只好学遍百家武学,以提高战斗力了。


青峰顶的那棵松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慕容复并非不想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等级,而是做不到。而他学习其他武功,是为了“斗转星移”的瓶颈。

根据小说我们可以知道,“斗转星移”讲究的是后发制人,对内力要求较高,慕容复内力不足,所以修炼“斗转星移”遇到瓶颈,不敌绝顶高手

“斗转星移”的厉害之处,在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将对手的招式内力再反弹回去。由此看来,这是一门讲究“后发制人”的武功,对内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就像一个小孩子对付一个壮汉,任凭这个小孩子招式如何精奇,力气比不上壮汉,也是枉然。

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已小有成就,但受内力不足的制约,遇到萧峰、鸠摩智的这样内力高深的绝顶高手还是有所不足,在对方全力出手的情况下,使用“斗转星移”就非常危险了。试想一下,萧峰全力使出“降龙十八掌”,而慕容复使用“斗转星移”尽数反弹,余下的掌力在他毫无防守之力的情况下加诸其身,不死也得重伤。

但慕容复有一个小迷妹王语嫣,王语嫣拥有琅嬛玉洞这座武学宝库,那么慕容复“斗转星移”取得突破就有了可能

王语嫣倾心慕容复,对他这位表哥死心塌地,百依百顺。而王语嫣的姥姥,“逍遥三老”之一的李秋水,传给王家一座琅嬛玉洞,其中收藏了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武学秘笈。这些武功秘笈可能比不上“斗转星移”,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被逍遥派收藏的武功,都在武林中排得上名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慕容复学习琅嬛玉洞中的各派武功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在遇到敌人时,他可以使用对方的招式制敌,对外则宣称是“斗转星移”之功,扩大了这门功夫的影响力,神秘化了慕容家族,对其复国大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慕容复可以从这些武功中寻求内力方面的突破。刚才我们说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慕容复学习、研究这些武功,可能找到突破自己内力不足瓶颈的方法。当然,在小说中,他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但他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就这样。


磊落故人


不是他不想把斗转星移练到极致,而是限于年岁,慕容复内力修为不还没达标。

当然和同龄人比,慕容复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毕竟内力持平几十小无相功的丁春秋。

修炼百家绝学的目的应该是寻求他山之石,来助自己突破武学障。

毕竟慕容复曾听他老爹慕容老爷子说过,但求克敌制胜,修炼一两门绝学就已经足够了。

慕容家的祖传绝技依然非同小可,如果只练斗转星移,那么慕容复依然是江湖一流高手,只是超越北乔峰恐怕是终身无望啦。。。。


随便搓搓


《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学世家,号称“南慕容”。慕容氏的祖传绝技“斗转星移”十分霸道强悍,能反弹对手的攻击,让对手死在自己的绝招之下。不过小说中慕容氏两代人——慕容博、慕容复却并没有将斗转星移这种高深厉害的武学练至顶级,所以只能反弹一些低级武功,反弹不了高深的武学招式。比如慕容博就无法反弹少林寺玄悲大师的“韦陀杵”。

慕容博、慕容复不认真练习家传的斗转星移,却四处偷学别派武功,甚至连一些不知名小门派的武功都学。王语嫣曾经指出过:

那么,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为什么不将家传的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呢?其实他们并非不想练斗转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登峰造极之境。而他们偷学别派武功,也是有难言之隐。

五代十国时期,慕容氏出了一个武学天才,名叫慕容龙城。他自创斗转星移的绝技,能够反弹对手的招式。所以与慕容龙城交手之人,无论使出什么绝招,最后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龙城会斗转星移这种神奇的武学,以为他通晓各门各派的绝招,慕容氏从此有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

看来,慕容龙城不仅是武学奇才,还是一位营销大师。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个slogan成为慕容氏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从此,武林人士一说起姑苏慕容氏,就想起他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作风,不禁肃然起敬,甚至颇为畏惧。因为一个人将武功练至登峰造极虽然不易,但也并非无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晓各派绝学,那简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黄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极为恐怖:

但是练这斗转星移并不容易?居士我推测,这门武学必须要有极为深厚的内力为根基,方能反弹高深招式。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门相似的武学——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还只是把敌人的招式牵引转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当于低阶版的斗转星移。但就算这样,乾坤大挪移的运劲法门已经十分复杂了,需要极为雄厚的内力,不然就十分危险:

《倚天屠龙记》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阳顶天苦苦修练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强练到第四层而已,而且他在修炼之时,听见自己妻子与成昆在隔壁做“管鲍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转星移可以完全反弹敌人招式,对修炼者者内力的要求只会更高!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常常因为内力不够,所以只能将敌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没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无法再将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了对得起这一名声,慕容龙城的子孙后代想出了偷学别人武艺的办法,才能勉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举。要不然你作为姑苏慕容氏的一员,竟然不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虽然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慕容龙城只用斗转星移,以不变应万变,端的是大宗师风范。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修炼各家武学再去杀人,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蠢笨无比。须知武学之道最贵精一,此中道理天龙寺枯荣大师说得极为清楚,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诸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反问他们:你们穷其一生,能将一阳指练至一品吗?如果不能将自己专精的武功练至登峰造极之境,却跑去偷学别派武功,又有何意义?

慕容博和慕容复什么绝招都想学,最后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种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语嫣曾经指出过慕容复的这一缺点: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天下绝顶武功,就算内力不够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只要专精参合指,一样足以武林称雄。就像大理段氏练不了六脉神剑,但专精一阳指便足以闯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所束缚,不得不博学各家武功,武学逐渐衰落,这是当年慕容龙城所不能预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谓作茧自缚了。

那么为什么当年慕容龙城内力深厚足以练成斗转星移,而他的子孙后代却练不成了呢?

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创立的六脉神剑也需要深厚的内力,当时已经无人能达到,所以天龙寺的本因曾说过:“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练成一脉,枯荣大师这样的绝世高僧也不过双手同使一脉少商剑,也只有段誉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力,才能练成六脉。

为什么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能够有深厚的内力呢?居士我认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与逍遥派有某种关系。

《天龙八部》中写,慕容博四十岁之时,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见。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不传之秘,慕容博从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还施水阁藏有天下各种武学秘笈,逍遥派琅嬛福地同样藏有各派武功。显然慕容氏与逍遥派有某种神秘联系。

逍遥派的神奇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当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长春谷,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也选择了大理无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势力范围。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因此居士我大胆推测,当年慕容龙城和段思平都曾学过逍遥派的北冥神功,他们的内力无比深厚,因此分别练成了斗转星移和六脉神剑两大神技!所以段誉学成北冥神功后,也很快学会了六脉神剑。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逝世后,不知道为什么北冥神功就此失传,他们的后代没有学会这门神技,因此没有积累如此深厚的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