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有什么意义?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封禅泰山?

林之诗意


封禅泰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最高荣誉。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地。

所谓“封”,指的是受命于天,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禅”,则是指的受命于地,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一套极其纷繁复杂的流程下来,彰显的是皇帝对个人品德和功业的高度自信,以及国家治理达到顶峰。

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完成过封禅大典呢?传言上古三代(夏商周)即有仁君行此礼,而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则是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在他之后,封禅也成为了一项极其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能完成封禅的,大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伟大皇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

麟德二年(665年), 唐高宗封禅泰山;

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封禅泰山;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封禅泰山。

除此以外,女帝武则天曾于称帝后封禅过嵩山。对于这一举措,支持她的人认为她是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而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这是她心里有鬼,不敢去丈夫曾封禅过的地方再来一次。

除了这六位皇帝以外,其他伟大的皇帝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都未尝敢封禅过泰山。自信如清高宗弘历,也只是来泰山“旅游”而已,并不敢于此封禅。



青言论史


封禅泰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最高荣誉。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地。

所谓“封”,指的是受命于天,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禅”,则是指的受命于地,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一套极其纷繁复杂的流程下来,彰显的是皇帝对个人品德和功业的高度自信,以及国家治理达到顶峰。

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完成过封禅大典呢?传言上古三代(夏商周)即有仁君行此礼,而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则是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在他之后,封禅也成为了一项极其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能完成封禅的,大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伟大皇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

麟德二年(665年), 唐高宗封禅泰山;

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封禅泰山;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封禅泰山。

除此以外,女帝武则天曾于称帝后封禅过嵩山。对于这一举措,支持她的人认为她是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而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这是她心里有鬼,不敢去丈夫曾封禅过的地方再来一次。

除了这六位皇帝以外,其他伟大的皇帝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都未尝敢封禅过泰山。自信如清高宗弘历,也只是来泰山“旅游”而已,并不敢于此封禅。











f梦飞翔f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那么封禅的具体的大致解释是什么呢?就是在泰山之上用土筑成祭坛,祭天被称为封,而祭地则被称为禅,这便是封禅二字的由来。泰山由齐鲁先民最早发展而来的山岳崇拜,在商周时期成为区域性国家祭祀的对象,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燕齐神仙方士和阴阳家以及儒生的鼓吹之下,泰山成为国家至高无上的封禅大典,泰山由此成为政治大一统、宣扬国威的标志。

正史记载,一共只有六位帝王封禅过泰山,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在这六位封禅的皇帝中,唐朝和汉朝各自占了两位,比较符合汉唐两代的历史地位。


Sylar弈


泰山祭祀可以追溯到周代,崇尚克己复礼的孔子经常来到泰山遵循周礼祭祀泰山。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封禅大典。

有什么意义?山东在一片茫茫的平原之上,而泰山在这片平原上显得更加突出,自然就能代表皇帝凌驾于众生万民之上的形象。同时,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思想在秦朝时继续传播,阴阳家认为秦的是水德,尚黑主掌刑,秦朝为了使法家的地位在民众中仍然有统治力,遵循一些阴阳家的礼法,对于自然的崇拜自然不在话下。为了找到最好的、能证明自己君权神授的天然祭台,陡峭险绝的泰山成为了秦始皇的心中所望,在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进行封禅大典。此后封禅成为帝王的最高礼仪活动,当然能够封禅的君王也必须是有德有才的明君。

此后只有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共六位帝王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封禅,其他自觉不配封禅的君王只进行祭岳典礼。


香秀树的知识空间


这得从天地初开说起。

亿万年前,天地初开,万物并存。天地人和谐相处。万物各有其秉性,而各互不打扰。在天地法则之下,万物平等,无高下贵贱之分。

天庭上,天人修身养性,感悟天道;人间,人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府,死境,管理人间的身后事。

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这万物之中,天人寿命悠长,但数量稀少,孤独的思索着天道。人类寿命短暂,但数量庞大,可以成群结队相伴而行。


有一天,一个部落的首领,突然想到,我只能统治部落几十年,可是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我想一直享受,怎么办?慢慢的就想到要是拥有天人的寿命该多好。又有一天,有个仙人,孤寂的久了,觉得要是有些部下该多好,可以享受万人供奉的滋味。就这样,终有一天,人类的欲望和天人的欲望相遇了:

人类:我想要长久的寿命

天仙:可以,拿什么交换呢

人类:你说吧

天仙:你说你有什么吧

人类:我可以带领我的部落尊你为父

天仙:那行,你也拿不出别的了,成交

就这样,天地人的平衡被打破了。人间原来是一片独立的净土,因一些人要长寿,而变得动乱四起,不愿意屈从天人的人被处决,大的国家吞并小的国家。而最后的胜利者就被天人定为天子,尊天为父。

就这样,高下贵贱之分开始产生。


由于天地法则不允许天地人三界互相串门,所以,天子只能找大地上最高的地方和天人交流,以取得长生之法。最终选择了泰山作为人间和天庭联络枢纽。一代又一代的胜利者都这么做,这个习惯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

结束语

当然,这是故事。

真实的情况肯定是和政治相关,或者是为了彰显帝王身份,表示自己能与天沟通,以示和其他人的区别,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或者就是纯粹想看看是不是在哪遥远的星空真的有神仙。

亦或寄托某种不为人知的思想。

当然还有向上天表功的作用。


历代封禅的帝王不少呢,第一个就是秦始皇。这位被后世定为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可能真的觉得人间不适合他,天上才应该是他的归宿。所以才开始登泰山而封禅。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汉唐宋三个朝代。基本上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或者创造盛世的皇帝都去过,比如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


这是我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