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过得如何?

用户5676550568


我闺女说,妈妈,你又懒,又不会做家务,要是有个儿媳,你可怎么应付?

幸亏你有女儿我,不用受儿媳的嫌弃和折磨。

孩子今年大一,双一流,广东的,听说现在本科毕业去学校应聘老师,年薪就将近30万。

有住房一大套。有生意,有存款,想一想,未来的日子比蜜还甜。

孩子有出息,孝顺,他哪怕是只狗,只要是我生养的,男女都很好。





玫瑰刺儿


大家好,我是李哥阿峰!我来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国家的政策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现在的家庭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也不在少数,人们也逐渐从老了靠儿子来养老的观念中解脱出来!


我有一位同事,今年五十二岁,只有一个女儿,在河北石家庄上班。同事早已不打算在当地买房,攒了一辈子钱前几天在石家庄买了新房,一共下来一百多万,用他的话说:咱老了,就去石家庄投奔女儿,有个照应!

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女儿,但还是摆脱不了老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求女儿以后有了孩子必须有一个孩子姓老父亲的姓!这也是无奈之举!

有儿子的家庭不一定过得幸福。我认识有一位教师,他兄弟三个,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八十六岁的老父亲住养老院,三兄弟你推我让都不想交赡养费!老父亲每天以泪洗面!想想:儿子不少,这样的生活能幸福吗?

只有女儿的家庭,父母的房子和一辈子攒的钱都会留给女儿,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父母老了由女儿来养老理论上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儿子不孝顺就不如没有,躺在医院里能贴心伺候的大都是女儿!所以我认为人老了靠女儿来养老,大都的家庭还是比较幸福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李哥阿峰


到了老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过得如何?在我周边几个实例来看,只有女儿的家庭在物质方面过得都不错。

有个邻居,他有六个女儿,当年也为了生儿子,吃了许多的苦,无奈不尽人意。在乡下,没儿子是很受别人气,逗别人闲话的。如今他女儿都已经嫁人,且个个都有孝心。前两年,老人自己出点钱,女儿们凑点钱把老屋推了,盖了新楼。三五二天的,女儿们轮流回来,买衣买吃的,还给零花钱。两位老人身上衣服都是富实干净,家里吃的菜和零食都是很好的。平时就与邻居打打牌,闲闲聊,还经常被女儿们接去住,带出去旅游。无婆媳之矛盾,无带孙儿之烦恼,轻松自在,舒舒服服。

但是两位老人还是不舒畅,别的老人在一起聊些儿子媳妇,孙子之类的事,都是沉默着,每次都黯然着回家了。那些有儿子的老人们,即嫉妒他们的好生活,女儿孝顺,又鄙视瞧不起他们没儿子。背后经常嘀哩嘀哩的说着他们的闲话,有的说话就十分刻薄“吃得好,穿得好有什么了不起,都是吃别人家的,崽都没有一个,神气什么”。这些老人,那怕儿子媳妇再怎么没有孝心,再怎么对自己恶言相向。却在那些没有儿子的人家面前高傲着,神气着,自我感觉优他们一等。

有儿子和有女儿都一样,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都是养儿防老,将来老有所依。偏偏中国千年的封建思想,让人们觉得养儿子比养女儿好。那些有女儿的人家,女儿们的贴心暖心,让他们物质生活得很好,内心深处却仍摆脱不了没儿子的遗憾。





梅来一夏


我看到的有女儿没儿子的家庭过得挺好的,几年前那时候有计划生育,那个时候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认为没有儿子就是不孝。有的家庭就一直想要个男孩,可是生了几个都是女儿,当然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于是开始躲避计划生育,到处躲藏,要么就是把孩子送给别人。那个时候有很多女孩还在襁褓之中,就被送人了。当然家里人也不想送,可是没办法,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差,粮食都是有限的。加上还有计划生育的人追查。我们村里好几家都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有一家只有一个女儿,他们选择招女婿上门了,现在老人又有了两个孙女,他经常骑着车子接送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现在农村流行这样的话,三个女儿开银行,一个儿子净瞎忙。现在人口是男多女少,女孩就更加珍贵了。还有一家有五个女儿除了老大是招女婿上门的,其他几个也都嫁人了,这逢年过节的女儿都要来下节礼热闹非凡,全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横店海波


人到老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过得如何?我先说说我身边的两个例子。

先说第一个例子,我父亲弟兄三个,大伯父,只有一个女儿,二伯父有三个儿子,大伯父老伴早逝,就到女儿家住,我常到他家玩,常看到堂姐如果发现大伯的毛病就像吵小孩一样吵她,大伯也低声嘟哝两声过去。估计心里有点嫌弃。后经老家长商量,也是农村的老习俗,将二伯父的大儿子过继给大伯父,也就是大伯父住他家,由他照顾大伯父,并养老送终。可日子不长,侄媳侄儿经常闹矛盾,再加上身体有病,无法呆下去,又回到女儿家。最后在女儿家病故后,又被运到到二伯父的二儿子家,由二儿子给他办丧事,将遗体埋到自家的祖坟上,入土为安。大伯父的生活一波三折,让人感到,没有个儿子真不好。

再说第二个例子,我邻居王老师,是农村教师,有两个女儿,一个上了技校,一个上了大学,并都在市里结了婚。同龄有儿子的人都忙着翻盖新房子,有的房价再高也要借贷钱款往市里买房子,而这些王老师全不用操心,家还是二三十年前盖的窄砖房,只是将室内装修了一下,这样就省下了一辈子的积蓄 。退休后,想女儿了,老两口就到女儿家住,没来就在市里蹓跶馏跶,看看城市的繁华盛景。不想在女儿家就回老家,我常见他背着手在村里的大街上闲逛,生活十分惬意。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到老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过得好不好全在思想观念转变了没有。

在农村有很深的传宗接待,养儿防老的观念,有的家庭生了两三个女儿,还要生,非生一个儿子不可。心里认为儿子的家是自己的家,女儿的家是别人的家,在儿子家天经地仪,在女儿家低人一等,因此有的没有儿子的常抑郁寡欢,抬不起头。因不把女儿的家当自己的家也生出需多矛盾事端。而作为女儿更应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日子长了,不能嫌弃父母。

而像邻居王老师,可能是教书育人的缘故,对生儿生女看得透彻,接受新思想快,认为女儿家就是自己的家,没什么心理负担,又没有房货车贷彩礼的压力,女儿孝顺,手头宽裕晚年生活过得挺好。

国家早就提倡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愿没女儿的都能转变思想,摒除顽固陈旧观念对自己的心理的压力,把女儿当作儿子看,晚年都过上惬意的生活。


喜迎红旭快乐每天


二姨今年57岁,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

当时,计划生育很严格,姨父在国家单位上班

职工管理的更为严格,为了不丢掉工作,

就没有要二胎。


二姨没有上班,自己做点小生意,

姨父呢,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去帮忙,

马上退休了,所以一般也没什么事,

夫妻俩很悠闲 ,有空就出去旅行,

已经跑遍了整个中国,去年还出国旅游。


他们的女儿在上海读医学研究生,

听说以后还准备上硕士 ,

反正家里有钱也不着急工作,

谈了一个男朋友是武汉的,

二姨他们一直住姨父单位分的房子

没有再买房,说是攒钱,以后等女儿结婚了,

就给女儿买一套房 ,再自己买一套小的,

住女儿旁边,。这样方便照顾,



晚上经常见夫妻俩在外面遛弯,

女人喜欢打麻将,下雨天不忙的时候就打麻将,

有人建议她扩大营业规模,

被她拒绝了,说是那么拼命干嘛,反正现在赚的钱都够他们夫妻养老了,

也够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了,

接下来的日子,是要好好享受生活的。

搞得家里俩儿子的我都羡慕他们了,


老徐说事999


我有俩女儿、我生活的很好`、我六九年入伍丶七四年退役丶五年军令复员到企业丶上有老下有小丶只能在企业加班加点多挣点钱养老养小`通过自己努力、企业保送带薪上大学深造三年半后到企业考上技术员、工程师丶O六年退休已十三年丶退休工资6OOO十丶俩女找的对象都是河南的大学毕业分配在山东、由我提供资金两个女婿也都考上了博士、一个留校在山大法学教授`丶一个自创实体丶年收入都在五十万以上丶我和老伴在家丶三套房、自住一套二套出租丶收入在3万~4万左右丶七十岁了腿脚很好丶每年几次旅游丶每当放假女儿女婿丶外甥都会回来丶我基夲上都是让女儿女婿先回老家看望父母`后来看我丶整个村民都很羡幕我们家!


老大15539谭启祥


现在来看,大多数家庭里面,有女儿的,等到年老了,过的都不错。

虽然说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有,但是有女儿的父母似乎过的,比有儿子的父母要舒适。也许他们从心理上还是觉得有儿子有个能够传宗接代吧。

我的一个亲戚,当年为了生一个儿子。简直就是生产游击队。到处躲藏。但是,事与愿违,她一连生了5个女儿。几年来一直忙于生儿子,所以,家里也没有多少钱。第5个女儿送人了。

现在老两口有4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4个女儿,每到节假日,都回家陪伴父母,家里欢笑声不断。

我这个亲戚的邻居,她生了两个儿子。这在当时他们两家处得并不好。生女儿的,看着人家生了两个儿子,心里是无比的不痛快,感到别人低一等。

现在生了两个儿子的,那对父母,每天和儿媳争吵不断,儿子也不孝敬。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了儿子当时心高气傲,到现在年老了,却看到他们的邻居生了4个女儿是多么的幸福。

其实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觉得,只要孝敬老人就好。如果说在老人生病以后,应该尽心照顾。不管爱情有多么轰轰烈烈,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情况下,这是不能推卸的责任。


柏树的情感天地


以前老的观念都是生儿养老,生女出嫁,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儿生女的观念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女儿出嫁不等于旧社会的“泼出去的水”。女儿对于父母养老这块做的不一定就比儿子差。

结婚时一般都会两边过,老人不会孤独

我老婆就是独生女,当初在追我老婆时,我老婆就跟我说过,结婚后我家和她家都要住,后来虽然我们现在在外面工作,但是回家的时候一半的假期在我家过,一半的假期在她家过,平时我老丈人家不会冷清。

儿女对于儿子来说更贴心,照顾的更周到。

16年的时候我老丈人出了点小车祸,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是我和老婆一起在照顾。我本身不属于那种特比会照顾人的类型,医生要求病人要吃软食,我根本就分不清哪种是软食,哪种不是软食。所以在医院老人所有的饮食起居都是我老婆一个人在照顾,我只负责做一些体力活。而且我老婆比我更细心,比如她会注意到老人哪里不舒服,是痛还是痒,是冷还是热。不等老丈人喊她都会提前做到位。换着是我话,不喊我的话我是不会知道的。

小孩的姓氏问题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很多独生女家庭非常关心的问题,确实也是很多老人们的心病,女儿出嫁后只有外甥了没有孙子了。不过现在独生子女结婚一般都会生两个,一个随男方姓,一个随女方姓。我家就是这样,结婚前同样我也是遇到这个问题,虽然老丈人没有强制要求,但是我也看出的他内心的渴望,也就答应了。

第一个小孩就跟我老婆姓了。而且还是个儿子,我老丈人特别高兴。在他眼里他老鲍家就有后了。现在一直在催我们生二胎,好跟我姓,为了照顾我家这边老人的感受。只不过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一直没打算要二胎。

最后其实现在很多独生女家庭过得都还不错,大多女婿都会把自己的丈人,丈母娘当做自己亲生父母来看待。所以无论是生儿还是生女,只要他(她)有孝顺之心,那么过的都还不错的。如果不孝顺的话,生了儿子也没用,也不会来管你的。


嘉佑tx


我大伯就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因为大伯母属于轻度智障,不会哺乳,不会带孩子,所以只生了一个女儿——我堂姐。

据说伯母临产时,不知道怎么用力,请了接生婆也无济于事。八十年代初,我们村里几乎没有谁家有轿车。大伯和父亲只能用板车将大伯母,趁着星光,拉倒镇上的医院,实行剖腹手术,才将堂姐生出来。

伯母睡觉很沉,一不小心就会压到堂姐。堂姐饿了,伯母也不知道给她喂奶。从医院回来后,堂姐就由奶奶用米糊抚养长大。小学毕业后,堂姐就和村里的小姐妹去福建打工了。

几年后,堂姐认识了一位老乡,后来成为我堂姐夫。堂姐还不到20岁,大伯和奶奶是反对堂姐早婚的。但终究熬不过年轻人对爱情的坚持,他们妥协了。

大伯和奶奶说结婚可以,但是姐夫必须住到我们这边,相当于倒插门。姐夫家有四个兄弟,按照道理应该能接受入赘。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堂姐和姐夫坚决反对,他们说大伯和伯母他们会照顾的,但是不同意入赘。最终,他们还是结婚了,虽然闹得不愉快。

婚后,堂姐和姐夫在镇上开了店,做点小生意。日子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稳定。只要有时间他们夫妻就会回来看看大伯,给他们洗衣服洗被子。大伯也会隔三差五地送点自种的蔬菜和米给堂姐。这样宁静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

前些年,大伯被查出骨癌晚期,此时堂姐怀孕四个月。结婚十几年,好不容易怀孕了,全家人都惊喜得不得了。

大伯在医院需要人照顾,伯母在家也需要人给她洗衣做饭。两个生活没法自理的双亲,堂姐只能挺着肚子在医院照顾奔波,伯母委托我爸爸照应着。那段时间,堂姐有过引产的想法。想全心全意伺候大伯,但是大家反对她的决定。

因为城市化的严重,他们的店里几乎没生意了,经济捉襟见肘。为了挽救伯父,姐夫多方筹款,借钱。后来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堂姐带着伯父回家度过了最后几个月。

好在周围的邻居体恤他们家可怜,经常会送菜送吃的过去,虽然是隔了几代的侄女,我爸妈都将堂姐当成亲侄女。我妈专门买土鸡给她煲汤,给她补充营养。只要有空,爸妈都会去他家看需不需要帮忙。

大伯去世后,堂姐每个星期都会回来一趟,将伯母的饭菜都准备好,一切安排妥当才能离开。

妈妈经常和我说的就是:如果你堂姐有兄弟姐妹,就会好很多。就她一个,太可怜了。

我没否认妈妈的观点。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在父母出现变故时,确实遭遇着比多子女家庭更多的压力。如果女儿远嫁的话,那更是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