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 徹悟後,時光清涼,時日清長。


倉央嘉措: 徹悟後,時光清涼,時日清長。

昨夜讀《清真詞》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翠迷岸草。

蛙聲鬧,驟雨鳴池沼。水亭小,浮萍破處,簾花簷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

屏裡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是周邦彥的名作(《清真詞》是他的詞集名),是他任江蘇溧水縣令所作。

讀這種詞,常讓我懷念的是,古老中國的初夏,充滿了鄉野田園的妙趣。

姑射亭畔曲徑通幽,竹凝清露,岸生春草,驟雨初歇後,鳥鳴蛙叫,撲面而來還有絲絲水氣涼意,

如果不看最後一句,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景色的絕妙好詞,亦是一副用筆清淡鮮活的山水畫作。

而最後一句洩露了,他客居異鄉的惆悵之情。他因屏上所畫吳山而聯想到故鄉山水,不覺在 “困臥”中夢迴故里。

倉央嘉措: 徹悟後,時光清涼,時日清長。

中山縣圃姑射亭的環境,如此清雅美好,富有情致,他尚且有流落江表之感,那麼他對溧水令一職的厭倦,也就可知了。讀過了周邦彥的詞,我又去看了倉央嘉措詩集,翻到了這首《徹悟後》。

徹悟後,便去水中撈月

沿途花事輕浮

謊話香豔

我在起點與終點之間兩全其美

卻無法禪定於一夜琴聲

直至悠悠的琴聲被安詳淹沒

我才剛剛趕到岸邊

片刻之間

已被一縷清風繡在水面。

每次讀這本詩集,我都很糾結,一方面這些託名的作品,寫得實在不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作為對藏族文化有基本瞭解的人,我必須說,這些詩都不是倉央嘉措寫的呀!

好吧!我承認,我是個掃興的人。在初夏的時候,讀這樣的詩,會有清涼的美感。一寫紅塵沉迷,以幻為實,一寫禪心澄澈,借假修真。詩詞互看,一實一虛,別有意趣。

都是如夢般清麗的筆調,周邦彥是錢塘人(今杭州)寫起江南風物來,胸有成竹,落筆毫如春山行雲,毫無阻滯,江蘇溧水其實離杭州不遠,兩地風光也相差無幾,但對於一個仕途失意(又抵死戀家)的杭州人來說,這些都成為惆悵和失落的理由。

讀多了宋詞,真真覺得詞人最擅於小題大做的,而這首《徹悟後》,恰恰相反,所有的大喜大悲都深藏不露,海誓山盟,在徹悟後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都成了水面的清風一縷。美仍是美,戀仍是戀。只是不再執著。

愛,不是抱定了不放手,愛,是允許TA來,允許TA走。

人生中的一切都只能經歷,難以說佔有。葉底藏花一度,夢中踏雪機會,得與失,愛與恨,最終化作沿途的風景和風情。忘與不忘,念與不念,殊途同歸。願我心中的山水,倒映在你眼中。用情語表達佛意,是更能讓紅塵男女為之注目沉思的吧。對一個沒有吃過糖的孩子說,吃糖吃多了會蛀牙,他是很難相信的。

我們總要執著過,愛過,痛過,才肯信服放下的自在和歡喜!徹悟後,時光清涼,時日清長。

詩歌之美,不盡在於它表達了什麼。而在於你感受到什麼……

如果能讓你一點點參透情愛的奧秘,能讓你一點點獲得自在的歡喜,那麼這樣的詩,不管是不是倉央嘉措的作品,都是值得一再去品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