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以前的人都喜欢看港台影视,现在感觉看也没有以前的好看,大家认为呢?

像雾像云像风


针对这个问题,我与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可以说统领着大陆的潮流方向,因为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包括穿衣打扮这方面,也是模仿着香港,当然导演们把这些潮流的造型啊,时髦的话加入到电影中,那肯定就对大陆的年轻人影响很大。比如说,我是一名九零后,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很爱看港片,尤其是《古惑仔》系列,我还买过很多吊裆裤,都是跟电影中学的。也正是这样,使得那个时候的电影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有的时候看到现在的港片,不自觉的就会跟之前的相比,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会觉得之前的好看,其实这有些心理作用,因为之前的港片可是我们的青春。

另外一方面就是,现在中国的影视行业可谓发展的特别好,所以每年都会有各种主题类型的电影上映,我们可以选择看的电影种类多了去了,当我们选择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当然是要选择口碑好的电影,而现在的港片也确实没以前拍的好了,这两者一对比,所以就显得现在的港片看着没感觉了。


阿七视频混剪


怒答!本篇回答用详细的数据,真实的案例和明星现身说法,从演员,剧本,资金,大众审美四个角度,全面地剖析这个问题,条理清晰,干货满满,让你一看就懂!!!

一、演员

演员,分为三个部分来说:

首先,演技。好演技虽然没有特定的标准,但每一位观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能一眼就判出来。

很多老一辈的演员,为了打磨自己的演技,都曾经沉淀在话剧或舞台剧中,例如宋丹丹,葛优,陈宝国,黄渤,包括陈道明等一系列演员,还有很多中生代演员,例如胡歌,黄磊等。

因为虽然话剧片酬很低,但却最能检验和锻炼一个演员的表演功底。

演话剧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是一气呵成的,这对演员的形体和台词功底要求很高。

就连国外也是如此,英国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没演过莎士比亚话剧的演员,不能算是好演员。

然而现在的年轻明星,唱几首歌,长得漂亮就能演主角,拿的片酬却比老演员还高。

有的人说:演技是需要沉淀的,咱不能这样对这些年轻的小鲜肉。没错,可是只有演员认真演戏,每一次尽力演好,演技才能提升,否则只会越演越烂!

可如今的年轻演员,能沉下心打磨演技的有几人?

其次,演员的敬业精神。

现在这个社会,演员敬业精神的缺失,在电影和电视剧行业是一样的。

旧版《红楼梦》拍摄前,所有演员一起生活了3年,3年间,他们不停地补充相关知识,训练形体,所以林黛玉的眼神才那么传神,所以这部剧才被人说是“人戏合一”。

《秋菊打官司》拍摄前,巩俐为了塑造农村妇女的形象,在农村生活了几个月,用洗衣粉洗头,刻意把头发弄粗糙。

拍摄期间,巩俐还在不停地学习当地方言。最终她凭借秋菊一角,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就连同样是流量小生的少女时代林允儿,在拍摄《极限逃生》前三个月,每天坚持练习攀岩,攀爬建筑外墙。

拍摄时,有场要用全身去奔跑的戏,一连拍了数天,林允儿依然是真人上阵,毫无怨言。

相比之下,流量明星鹿晗拍摄《上海堡垒》那句:大家还是多体谅体谅我,不要一听是我演的,就不看了。

何其幼稚。

某些演员演戏只对口型,读123456,直接不说台词的举措。何其讽刺。

最后,就是很多观众都受不了的原因:磨皮导致影视剧严重失真。

现在的影视剧,只有两个肤色:男的白,女的特白。(严格来说就一种)

美则美矣,但磨破滤镜美颜高光都会严重影响观众观感,会使演员的脸变模糊,掩盖演员的微表情。

请看下图:

这是热播剧《正阳门下的小女人》磨皮前后的照片,电视剧讲述的是文革前后,三十多岁的小女人辛苦奋斗的故事。

你说哪个看起来更舒服?

说到这,就想到宁静在《金星秀》中讽刺现在某些演员的话,就凭这段话,我得给她大大地点个赞!(赞~,疯狂暗示)

她说:“现在的演员,不需要演戏有演技,生活里有演技就好了。”

二、剧本

剧本和编剧息息相关,因此,接下来分3个角度剖析现在编剧不行,导致剧本不行的原因。

1、编剧缺乏想象力,剧本无法创新。

先来看看章子怡和《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饰演者张志坚的吐槽:

他们都反映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剧本太烂。剧本烂咋办?行,咱翻拍,改编,抄袭。

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翻拍的电视剧,把播出的日期改一下就完事了。

这不,2020年《天龙八部》《鹿鼎记》《倩女幽魂》《神雕侠侣》《绝代双骄》...又双叒被翻拍了!

这反映了什么?编剧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陈道明曾在一档访问节目中直接说道:“现在的编剧缺乏想象力,黔驴技穷了。”

看《来自星星的你》时,身边一堆”花痴女“在那里喊:”哇,为什么韩国外星人题材都出来了,我们国家还围着校园,后妈和婆婆在打转?“

看《功夫熊猫》时,我也在感叹:

”中国传承这么久的功夫,竟然是被国外人率先用来拍动画电影,它的两个编剧更是和中国半点关系没有。“

2、编剧门槛太低,剧本粗制滥造。

2017年中国生产电影798部,电视剧一千多部,中国每年至少需要6万编剧,但中国合格的编剧人数远远不足。

因为编剧行业非常特殊,没有速成,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技巧的积累。而且网上的内容、电影都是为年轻人提供的,行业对年轻编剧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成熟的年轻编剧却凤毛麟角。

影视蛋糕很大,合格编剧人数不够,咋办?充数呗!

所以现在编剧,就是一个几乎0门槛的工作,只要你会写就成。这就导致大量的人涌入编剧行业,水准自然层次不齐。

而为人称道的美剧和韩剧则不同。美剧和韩剧的编剧门槛高,竞争激烈,他们写不好,得随时修改,随时可能被换掉。

而且他们的编剧地位高,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因为他们奉行的是编剧核心制。

而我国的编剧,基本剧本一交就没啥事了。再加上我国影视圈奉行的是明星核心制,编剧反而被边缘化。

这就导致有些编剧容易失去耐心,变得浮躁,只想跟风敛财,你说剧本能好吗?

3、现在一些编剧或主动或被动地失去了工匠精神,剧本变成”速成品“。

来看一组艺恩数据公布的编剧创作数据表:

“让编剧成为快速生产的机器”,“挤压创作时间”,“降低门槛和项目质量”,“粗制滥造”等等让人震惊的字眼,都是现在剧本烂的根本原因。

被评选为”十佳电视剧编剧之一“,创作出《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的刘和平先生曾经说过:

“以前的编剧爬格子,更有“工匠精神”,今天缺了一些“工匠精神”。编剧就应该具有“工匠精神”,把自己最主要的时间,精力,心思放在剧本创作上,反复打磨自己的作品。”

可惜,工匠精神,这四个字对现在的编剧来说,并不容易。

三、资金

说到这个,可能很多出品方要叫苦了:现在电视剧制作成本不低啊!

我们都知道制作成本大致分为:人工成本和制作成本,所谓的“不低”其实大部分都花在流量明星身上了。2016年~2017年间,一二线明星的片酬就涨了近250%。

例如,电视剧《孤芳不自赏》虽然各种抠图,但是男女主角还是有天价片酬。一些古装剧中,明星片酬占比甚至更高,达到75%之多。

成本都用在明星身上了,特效后期制作,服饰打扮,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成本自然就会缩水。

然鹅,演员自己又撑不起一部剧,所以现在的影视剧才会变成这个样子。

不过即便如此,制作方仍然乐此不疲,花大价钱,请各种”大咖"加盟。

四、大众审美

如果说前面把各种“烂剧制造者”说了个遍,那么接下来,就该说说观众自己了。

仔细想想,它拍的渣,不火,没人看,不能赚钱,谁拍?

大家都不是傻子,用这个明星,这样的剧本,这样忽悠观众,观众如果不卖帐,谁下次都不敢这样干,毕竟都是钱啊,同志!

需求决定供给。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审美真变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韩流的冲击。

据上海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对36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

知道“哈韩族”的青少年人数高达80%;知道“流氓兔”的青少年有292名,高达81.10%;

其中真正接触“韩流”的青少年人数多达65.80%;明确表示喜欢“韩流”的人数占53.7%。

在韩流的影响下,各种娘炮肆虐。荧幕上,略黑,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往那一站,就让人觉得是条汉子的男明星,越来越少了。

相反是磨皮,浓妆,装帅摆酷的男明星大行其道。

像这样,虽然黑了点,但笑起来可爱,亲切,看起来舒服,辨识度高的女明星已经很少了。

明星都变成三角脸,白的发光,整容,乍一看认不出来的女明星了。

(图2是新版天龙八部神仙姐姐,我已经吐槽无数次了)

关于大众审美的改变,还有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家里的妹妹14岁,前几天一直循环放着《后来》《青花瓷》两首歌。可是,是毫无唱功的网络歌手,哑着嗓子唱的!!可她觉得好听得很。

坐在旁边的我,一脸嫌弃:“就这也叫歌手?这种经典歌曲,就该听刘若英和周杰伦的版本,拿过来,我给你找。”

这一幕,让我想起一件事:当初90狗这一代追捧许嵩,徐良,汪苏泷的时候,是不是听着《忘情水》《女人花》的叔叔阿姨也是这样,一脸嫌弃地看待我们的呢?

”存在即合理“。

不管我们有多不喜欢这些影视剧,多想不通为什么它们能火,但它出现的背后一定是有逻辑,有原因的,就如同以上所述。

所以,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也很绝望啊~ (还好这段时间庆余年,稍稍拯救了我。)


胡影评说


主观:(我们的要求在变高)
客观:(也是最重要的)

因为那时候香港正是电影黄金十年 人才辈出~好导演 好演员~而且大环境也非常有利电影发展 当时没有好莱坞的冲击 香港人就自己看自己的电影 那时候的上座率都是非常高的 所以电影人要赚钱就拼命拍电影 有多演员都是钆很多部片~


现在香港人娱乐生活多样性 又不一定要看电影~再说大导演都跑到国外去了嘛~以前电影是个赚钱的行当 所以有投资方会源源不断的投钱 片子也放心的交给导演去弄 现在投资都非常谨慎 为了保本都是打着名导演 名演员的旗号 剧本根本就是稀烂无所谓 这样怎么可能出好片呢
总之 香港电影就是走下坡了。

1、好导演要么老了(徐克等等),要么去了外国(吴宇森等等)


2、好演员要么退了(这个太多了),要么去了外国(张曼玉等等)


3、文化缺失,氛围浮躁,演艺圈成了娱乐圈


4、影视从业者缺少真诚的态度,投资方想捧红演员跟广告产品是一样的性质

谁红就找谁演,完全没有考虑到演技。

5、商业化冲击,摒弃了长处反而学起人家的手法,把功夫下在明明就是自己的短处上。


劲爆男主


您好,我是一凡,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香港本土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不仅是电影业的问题,它更多的是一个宏观背景的缩影。 二十年前,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全亚洲都对香港充满好奇和崇拜。

无数东南亚投资者来到香港投资电影,全亚洲争相从香港电影中了解香港。这直接造成了香港电影的辉煌。 再有,香港明星的繁华时代也已不再。

“每部戏都得是刘德华。”有导演这样抱怨。昔日的造星工厂TVB不停裁员,曾经辉煌的无线艺员训练班逐渐变成传说,造星工厂的衰败直接导致了香港演员后继无人。

主要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水平下降的太厉害!青黄不接,断代了!谁还能说出香港影坛现在新锐导演啊!


一凡讲电影


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商业考量的份额更大了。但是同时,现在电视剧电影的编剧入门门槛太低了。港剧鼎盛时期的繁荣和演员有关,和当时的娱乐大环境有关。毕竟很多年前电影和电视这种仅有的娱乐资源,都不是人人能看到。题主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娱乐大环境有限。普通民众看到的电影电视资源有限。物以稀为贵。自然会自加滤镜觉得香港电影好。

2.于此同期的大陆影视娱乐业才开始起步,自然在制作剧本,企划宣传各个方面没有香港成熟。香港邵氏和丽声电台早在三四十年代已经开始发展。在艺人培训包装方面经过了长期的锻炼的积累。

3现在觉得没以前看时好看。现在娱乐资源丰富,大众消遣的门路众多,选择余地宽泛,见过的类别多,专业度和要求也会高起来。简言之,现在观众更挑剔更不好胡混。

4题材方面。港片在类型片喜剧片,警匪片方面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点。但97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经济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不怎么景气大批TVB的演员到大陆发展。相关电影电视圈后继无人。青黄不接。整个行业运转都没有之前天下为大的局面。同类型大陆,题材广泛,类别相对丰富。自然就觉得当年的港片也不过如此。

但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苏乞儿,还有开心果系列,僵尸片系列也是难得的经典。还是很值得回味和重新去看一遍。


爱抱抱的沐沐


现在还活跃在大家眼前的港台剧大部分都是悬疑犯罪剧,再看以前活跃的很多武侠剧、琼瑶剧,而现在这些去哪里了呢?武侠剧被变为了玄幻、穿越,琼瑶变为了爱情剧、偶像剧。

大陆的影视发展反而挤压了港剧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影视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影视行业吃老本越来越不行,这一切的一切不只是港台影视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影视行业的通病。

在港台剧繁荣的时候,大陆剧根本不能与之抗衡,只能提供市场,而那个时候港台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在影视娱乐行业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港台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个时候港台剧是,“精良的制作+大陆的观众需要=港台影视的繁荣”。

而现在呢,先是大陆观众越来越多的被大陆制作所吸引,缺失了需求,供应自然会不足,这是所有行业的规律,同时,不论在体量上还是在技术制作,演员、导演,港台的优势退化的明显,这种退化不是港台影视行业丧失能力而是他们的对手(大陆影视)太过强大,不论在那一方面都处于遥遥领先的状态。

再加上存在故步自封、吃老本,跟风大陆丧失原创力的情况,很难保证港台剧重回巅峰,毕竟在影视行业,他们属于打地基的那一批,而再往上他们很容易就被上层建筑所掩盖了。


被驯服的小麦


记得小时候看的那些影片都很好看,比如说《城市猎人》,《东成西就》《开心鬼系列》,《倩女幽魂》,《喷火女郎》,林正英系列,周星驰,吴君如。郑裕玲的电影……,就是那些80~90那些影片,都很经典。虽然看了很多遍但都不觉得腻。现在的香港电影觉得没什么好看,拍一部电影的成本感觉要比以前少很多。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