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山:身先士卒英勇杀敌

在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广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南侧,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马广山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色大字。纪念碑的前面,是两棵高大的青松。纪念碑的后面,是马广山烈士的坟墓,2005年被列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4年,马广山出生于东台市五烈镇广山村(原唐庄),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在与国民党还乡团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9月29日上午,记者在广山村党总支书记肖羽山的带领下,找到居住在村部西侧的马广山儿子马仁寿,请他讲述其父亲的英勇故事。

马广山:身先士卒英勇杀敌

马仁寿向记者讲述其父亲的英勇事迹

与敌人展开麻雀战、迂回战

马仁寿老人今年78岁,背有点驼,但精神状态不错。

“哎,72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得我父亲的样子,腰间挎着两把盒子枪,说话铿锵有力、身体健壮。”马仁寿告诉记者,其父亲去世那年他才6岁,妹妹才4岁。说这话时,老人眼中泛着泪水。

马广山就是唐庄本地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他参加革命后,曾任村民兵中队队长,廉贻区联防队队长、武工队队长,溱潼县溱北区区队长等职务。他在党的领导下,与广大群众一起,痛歼日伪,除奸惩霸,分田分地。

解放战争期间,马广山坚持游击战争,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还乡团以沉重的打击,成为水乡游击队中的一名英勇战士。

1944年12月的一天,马广山得知,日伪军的一条军用物资船要从泰东河上经过,他立即作出部署,带领民兵埋伏在河口的小渔船上,打死两个敌人,截获了全部的枪支弹药。

1946年下半年,革命斗争形势复杂,马广山和战友们一度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依靠并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坚持原地斗争,与敌人展开麻雀战、迂回战。

马广山:身先士卒英勇杀敌

马广山烈士生平和事迹

掩护战友撤退英勇牺牲

马广山和战友们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敌人被马广山弄得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一面悬赏捉拿,一面利用叛徒赵俊安带领突击队伺机伏击。

1947年5月15日清晨,大雾弥漫,马广山带领3名战士从华庄出发直奔唐庄。3名战士走在前面,突然,在唐庄西北角,预先埋伏在麦田里的十几个还乡团突击队员蜂拥而出,从三面包抄过来。马广山拔出两把盒子枪,把3名战士掩护在自己的身后,利用乱坟包掩护举枪还击,命令战友赶紧突围。

撤退到一条河边时,马广山让战友们快速从一座小桥上过河,自己留下来把桥拆了,阻止敌人过河。拆桥时马广山腿部不幸中弹受伤,快速过河,通过一片藕田,上岸后在一偏僻处隐藏起来。

不幸的是,其中一个还乡团突击队员认识马广山,带着其他人一路顺着地上的血迹,找到受伤的马广山。敌人对着马广山胸口开了一枪,马广山壮烈牺牲。

马广山等人被还乡团包围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区小队,区小队随即组织力量,准备进行反击和营救。但还乡团的人杀害马广山后,随即逃离。

几天后,马广山的战友通过侦查,找到了还乡团的临时躲藏点,区小队队员全部出动,将十几个还乡团突击队员全部消灭,以告慰壮烈牺牲的马广山。

牺牲前几个月嘱咐孩子好好读书

“白天工作忙,我父亲每次回来都是夜里。”马仁寿说,其父牺牲前几个月的一天,回家看望妻子和儿女,还不忘嘱咐几句,让孩子们长大了多读书,家里有什么困难要自己克服,任何时候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马广山牺牲后,懂事的马仁寿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认真读书,每天放学回来还主动帮母亲干农活。成绩优异的马仁寿曾在东台师范就读,当年算是村里的有名知识分子。

完成学业后,曾在村里当过会计,后又在镇供销社、信用社等单位供职,现已退休多年。

如今马仁寿家四代同堂,生活幸福。孙子成家多年,已有两个小孩。小孙女大学毕业后,在福建省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工作。

“你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有爱国主义情怀,一定要时刻不忘党的恩情。”这是马仁寿常对家中晚辈们说的几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