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這段時間關於住宅趨勢討論很多,其中包括社區景觀變化。有人質疑,疫情只是階段性事件,不是常態化現象,真的有必要因為這件事專門對設計做調整嗎?


雕爺認為,產品趨勢始終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需求發生變化必然驅動產品調整。這段時間人們所提及的問題或短板,更多是原本缺失的部分,只是此前並沒有太引起關注而已。


產品必然是不斷趨於完善的,而這一疫會成為一個加速劑,讓居住者及設計師重新思考社區景觀的價值。


過去,住宅的“消費品”屬性被過多的放大,最本質的居住屬性反而被弱化了。未來景觀設計會從重視覺,轉向重內容。也就是圍繞居住者的生活場景,去營造一個宜居的生活空間。


01


景觀設計迴歸本質

從提供物理空間到營造生活方式

設計的本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邏輯。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個人的需求,還要協調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


一、打造健康生活空間,成為景觀的重要命題


景觀從注重好看,轉變為注重好用,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與人息息相關的健康功能在普及。尤其是經過這次疫情,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度將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①空間佈局更科學,充分考慮環境對人的影響

社區中的各景觀要素,構成了一個微環境。景觀空間如何規劃佈局,直接關係環境的宜居度。一個健康的社區,其風環境、光照條件,溫溼度一定是對人體健康有利的。科學的空間佈局,讓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到最好的自然條件。


以光照為例,融創對於景觀空間的光照,有以下三條原則:

老人活動場地有初陽。要求場地佈局靠東向,6:00-10:00陽光充足,讓晨練的老人能享受陽光照射;

親子互動區域光線充足,並充分考慮太陽光照的規律,種植更多遮陰植被,保證這一區域光線明亮又不過於強烈;

球場光線溫柔化。球場一定南北朝向,避免運動中陽光晃眼;同時增加運動區域樹蔭面積,提升舒適性。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這基於對社區人群活動特點的研究。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是健康景觀不可或缺思路。

②功能配置上,健身鍛鍊設施設備更人性化

在設備設施方面,環形跑道、景觀漫步道、康體鍛鍊基本是現在健康景觀的必選模塊,並且會根據幼、少、青、老,不同年齡群體進行景觀功能劃分。除了必要的運用場地和運動器械,還在細節上做了很多貼心的設計,比如夜間路面照明、中途休息區等,讓這些功能更加實用好用。


比如龍湖 ·星海彼岸結合歸家主園路,設置400米環形夜光有氧跑道。在坡地處放置了顯眼的坡度提示牌,針對坡度變化給予跑步者合理的跑速建議。另有600米塑膠跑道,跑道還分段劃分出起跑區、熱身區、競速區、趣味跑區等功能區,提高跑步的舒適性,避免膝蓋損傷。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兒童活動區,不僅按照年齡段定製適宜幼齡、中齡、大齡區的娛樂設施,還貼心的設計了高低組合椅供家長陪伴和等候,劃分專門的嬰兒車停放區域、兒童存鞋區域。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中南置地在集系產品中,把健康作為景觀設計的三條主線之一。為了提供一個人們樂於參與的運動氛圍,在運動空間打造上同樣多了很多人性化的設計。


比如跑道周邊設置起跑區、超越區、休憩區以及起點終點提示,距離提示,卡路里提示,休息區提示等標識。途中設置運動加油站,休息區、拉伸設備、儲物格、直飲水、洗手檯、自動售賣機等,解決了以往室外運動面臨的一系列不方便。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二、追求更高效便捷安全,智能化成為必選項


智能型景觀也是近幾年的一個熱點。這次疫情中,智能技術為社區防疫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極大減少了人與人的接觸。過去智能技術在小區裡面的應用,雖然得到很多認同,也不乏一部分人擔心隱私洩露,對人臉識別安防監控等還存在顧慮。而經過這段時間的用戶習慣培養,智能社區會更深入人心。


智能技術在小區中的運用場景,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在落地過程中,大致會有以下幾個方向:

①人行及車行出入自動識別

人臉識別和自動呼提功能已經有很多落地案例。業主回來時,只需刷刷臉,單元就會自動打開,並呼叫最近的電梯。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龍華金茂府不僅實現了車牌自動識別,還能將車輛跟所屬業主及居住的樓棟信息對應起來,通過藏在吊頂縫板中的燈帶指引業主到離該樓棟最近的空車位停車。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②安防監控,對危險事故提前警示

比如通過身高識別,自動檢測兒童的活動空間,防止兒童私自跑出小區;老人在社區發生摔倒等意外時可由系統自動發出警報。

③無人設備投用,協助社區管理

這段時間實地智慧社區的智能配送物流機器人引起了很多關注,機器人會自己上電梯、直接送貨入戶,在不便出門的日子裡,機器人成了非常重要的“快遞員”。業主還可以用手機在社區自建的超市下單購物,再由機器人送貨上門,減少人員接觸的風險。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這些場景讓給未來智能化社區帶來很多啟示,比如公共設施是不是可以通過智能化,讓業主的生活更便利?讓物業管理更高效便捷?這或許大有可為。當然,這些功能實現,需要從整體的景觀空間上去規劃,比如機器人的行走動線,如何不與行人衝突;園路如何更平整,比如井蓋隱藏式設計,等等。

三、更多的鄰里共享空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在世衛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除了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外,還包括社會適應良好。就社區生活而言,社會適應可理解為社區內的人際社交關係。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現代社區,鄰里之間的關係往往是生疏的,沒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親密感。重塑鄰里關係,從創造更多的鄰里共享活動空間開始。


比如這幾年流行的共享書吧、景觀會客廳等等,都是從景觀社交功能出發的。

以旭輝為例,旭輝提出了在社區裡面打造繽紛盒子,將健身空間、親子空間、美食空間等特色場景裝進一個個可組合的、靈活的盒子空間裡。這些了盒子將會所配套小型化集約化,使業主們既享受生活的繽紛和社交樂趣。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四、營造沉浸式景觀,引導人與環境互動


過去,社區景觀強調錶面的視覺效果,呈現出中看不中用的特點。而實際上,社區是居住者的生活空間的一部分,景觀就存在意義首先是為居住者的生活服務。


這幾年,互動型景觀在越來越多項目中落地,通過一系列功能的設置,引導人與環境,人與人進行互動,讓景觀融入到社區生活當中去。


比如水景,以前小區裡面的水景是純觀賞功能的,一些小型噴泉還存在漏電風險,可望不可即。相反的,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小區水景已經向著淺水設計轉變,成為兒童玩樂空間的一部分。


比如萬科杭州西雅圖項目中,兒童活動場所以海島和鯨魚為主題組合活動器械,並設置了一個噴水鯨魚的戲水池水,水深僅有0.3米,孩子們可以盡情在水邊或水中嬉戲玩耍,家長不需要擔心有安全問題。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自然花園板塊,在植物叢中豎立起植物的問答銘牌、昆蟲鳥類的輪廓雕塑,還將圖文小知識嵌入到花圃上,觀賞、認知、休憩,一舉三得。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植物方面選擇了遮蔭大喬木和花果樹,比如種植會結果的桑樹,並在樹下配置銘牌,標註了桑蠶成長的互動標識,把植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對應起來,引導孩子和自然互動,家長和孩子互動。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五、迴歸自然生態,讓社區融入到大環境中


過去,社區景觀的打造往往只關注於紅線以內的空間,將社區與周邊環境切割開。而事實上,自然生態是一體化,人的本性也是親自然的,如何將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相融合,創造更生態自然的環境,是景觀設計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可以看到,一些社區景觀設計上已經開始追求“天然去雕琢”,重現原生自然的氣息。比如位於良渚文化村的郡西瀾山,地形本身高差較大,建築佈局依據山勢形成多個不同的臺地花園,花園與花園之間,用高低錯落的擋土牆和臺階界定和連接。

為了讓建築融入到植物和土壤中,擋土牆採用質樸的毛石堆砌,並在縫隙裡植上佛甲草,以弱化人工修飾的痕跡。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再如海綿社區,站在社區景觀與城市環境的角度上,進行社區生態營造。

龍湖集團高碑店列車新城就在社區中打造了一箇中央公園,場地中部生態植草溝,用於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而在下沉式綠地之上,架起了一座飛橋,下雨天的時候,下沉綠地儲蓄雨水,住戶還可以通過飛橋在社區中活動。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生態谷中特別設置了戶外小課堂、觀察井、生態展示牌、淨水展示模塊等,為居住者提供一種生態教育的互動體驗。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02


新的趨勢下

景觀空間的設計原則


一、從人的生活場景出發,倒推景觀設計


景觀空間首先是個公共活動空間,主體是居住在這裡的人。什麼人,有什麼活動需求,是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


全齡化這幾年在社區景觀中已經普及,不僅在高端改善項目,剛需項目也會把兒童、青年、老年人等幾類人群的活動需求考慮進去。圍繞人們的活動場景,進行對應的景觀設計。


舉個例子,比如社區動線,過去常常是把它作為一個園路來考慮,與周邊環境及功能割裂開來,沒有考慮到行走其中的人,會發生哪些動作。


越秀專門針對“歸家”這個場景,做了細緻的主題研究,並把歸家者劃分為四種身份,身份轉化的歸家者、極致效率的歸家者、社區互動的歸家者和尋覓消遣的歸家者,分別為他們設計一條歸家園路,形成一個有層次的動線系統。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這個動線系統串聯起了19個場景,80項細節。比如針對漫遊式的歸家者設計可探索的趣味園路,並且佈局趣味和體驗型的設計細節。針對沉浸型的歸家者,利用高差、半封閉景觀,打造低調舒暢的歸家園路。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這種模式,將原本散落在小區各處的功能模塊,跟人性軌跡結合起來,形成連貫的景觀空間,讓功能不至於被閒置。

二、創造停留的條件,才能激活空間活力


在一個空間裡面,總是會有一些角落能吸引人駐足,而一些角落總是冷冷清清,因為要讓人停下來,無論是站一會,還是坐一會都需要支持物。


舉個例子,兒童活動設施是為孩子量身定製的,但孩子通常是由看護人最常見的是老人帶著的。如果只有兒童設施,而沒有老人休息條件,老人不會在這呆很久,這意味著,孩子也不可能長時間在這裡停留。


一個閒置的空間,是沒有活力的。因此,在兒童活動空間的規劃,不僅要考慮兒童的特點,還要考慮老人的需求,包括座椅、地勢、氣候條件等等,其中有很多細節可以推敲,比如說有靠背的座椅就比無靠背的凳子,更能讓老人多坐一會。

三、適當做減法,給景觀預留成長區間


對於居住者的需求研究得越多,想要實現的功能就複雜,又要全齡化,又要人性化, 還有智能化……其實,無論是從空間容量,還是成本控制上,設計都不可能一直做加法;空間填得太滿,意味著它就沒有彈性了,無法持續成長了。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妨礙。

比如過去一些社區空白處消防登高面擺放移動花缽,或者健身設備,到了緊急時期,這些設施設備可能影響救護車輛的回車和停放。

相反的,未來社區景觀應該更提倡科學的佈局,該留白的地方應該留白,比如採用地面劃線的方法,作為活動場所。相反的,在不佔用消防登高面積的前提下,在各組團周邊處增加一些更實用,更人性化的東西,比如洗手池,單元快遞櫃,座椅等。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適度留白,空間也會更有生命力。


比如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結合,給慢生樹種預留生長空間。像深圳·中海半山溪谷這個項目已經交付10年以上,建造時,園林景觀的單方造價不到200元人民幣,但建成四、五年後,隨著苗木的長大,景觀效果越來越好,現在整個社區看起來鬱鬱蔥蔥。

2020年,這樣做小區景觀,住宅項目才能大賣!


規劃植物的時候,就要預見到幾年後每株植物的狀態,植物與植物間的排布不過於緊湊,為未來植物生長留足空間。同時,使得成長起來的植物互相滲透,相處支撐,相互映襯,形成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生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