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註冊這種APP,秒扣幾百元!


當心!註冊這種APP,秒扣幾百元!


都知道APP坑人套路多,沒想到還有直接坑錢的,千萬千萬要小心!

1

安徽消費者葛先生

收到帶鏈接短信

點擊短信進入界面

實名認證後自動扣款

近日,安徽消費者葛先生向《中國消費者報》投訴,反映了他被錢包伴侶APP“騙”錢的遭遇。

2月23日,他收到一條推介貸款服務的短信,其中有錢包伴侶APP下載鏈接。點擊後,進入填寫實名認證信息的界面。

葛先生依次填寫了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信息,完成了“實名認證”。很快,一條扣款186元的短信讓他傻了眼,說他購買了一份《個人風險等級評估報告》。

葛先生感到很疑惑:自己只是填寫了註冊信息,並沒有購買所謂的“報告”,而且也沒有開通銀行卡免密支付功能,錢包伴侶APP是如何直接扣款的呢?葛先生登錄錢包伴侶APP,發現了一份295元的“評估報告”賬單。

3月5日,葛先生在黑貓投訴平臺對錢包伴侶APP亂扣費進行了投訴,平臺將投訴信息分配給商家上海米螢商務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螢商務)。

葛先生嘗試撥打米螢商務的客服。“打了20多個電話才接通,說我買了他們的什麼服務,但我在填寫信息過程中,根本沒有看到收評估報告費的任何提示!我要求退款,對方說要我先撤銷投訴,之後3天內給我退款。”

3月10日,葛先生告訴《中國消費者報》,他在黑貓平臺“確認完成了投訴”,卻並未收到退款。“沒想到,又一次受到了欺騙。3月9日,我再次聯繫米螢商務客服,對方承諾說會退款,但沒有說具體時間。”

令葛先生哭笑不得的是,3月12日,葛先生再次收到扣款30元的短信(注:評估報告賬單分四期收取)。

“明明答應退款,結果不僅沒有退,反而繼續扣,這還有完沒完啊?”

隨後,葛先生在12315平臺進行了投訴,隨後撥打了米螢商務客服電話,表示已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客服稱會為其加急處理,將在1個工作日內退款。

3月13日,葛先生仍然未收到退款。《中國消費者報》就此致電米螢商務客服電話,對方解釋稱,因為錢包伴侶不具有退款功能,只能將情況反饋給第三方扣款平臺,需要時間,葛先生的退款最晚下週一完成。

2

江蘇消費者吳先生稱

剛輸入銀行卡信息

都還沒有輸入密碼

就直接扣款了

消費者胡先生也向《中國消費者報》反映了在錢包伴侶平臺“被購買”徵信評估報告後成功退款的遭遇。

3月2日,他被錢包伴侶APP扣款278元,後來多次聯繫米螢商務客服,稱如果不退款將以詐騙為由報警,最後對方才退了款。

“我和葛先生不一樣的是,他是收到短信,我是直接下載了錢包伴侶的APP,完成了實名認證,剛輸入銀行卡賬號,都還沒有輸入密碼就直接被扣款了。”胡先生回憶道。

胡先生告訴《中國消費者報》,完成扣款的第三方平臺為訊聯智付。

胡先生分析認為,自己填寫註冊信息的過程,實質是錢包伴侶APP套取銀行卡信息的過程,之後填寫的手機驗證碼,可能是第三方扣款軟件同意付款的驗證碼,這樣就完成了強制扣款。

胡先生告訴《中國消費者報》,為了維權,他還專門建了一個錢包伴侶投訴QQ群,目前群裡有19人,每天都有人入群詢問退款維權的情況。

3月12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錢包伴侶”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有3516條結果,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是投訴錢包伴侶APP“強買強賣評估報告”。

3

網絡平臺上

亂扣評估報告費

已成投訴熱點

《中國消費者報》發現,在網絡平臺,針對亂扣“評估報告”費的投訴已成為熱點。3月13日,在百度搜索“評估報告投訴”,結果顯示有720多萬個相關頁面。

在黑貓投訴平臺輸入“評估報告”,結果顯示有24000多條投訴。

記者查看了投訴熱門商家“米螢商務”“海南荷採”“海南辰建”的頁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大跳。

“訊聯智付”的投訴量達21827條,其中絕大部分的投訴都與“評估報告”扣款有關。

“上海米螢商務”的投訴量達20791起,絕大部分的投訴都與“評估報告”扣款有關。

“海南辰健”投訴量為14386條,最近30條几乎全部為投訴被騙收了“評估報告”費。

“海南荷採”的投訴有11134條,記者翻閱了最近30條,幾乎全是投訴“評估報告”賬單。

4

法律分析

貸款APP平臺

註冊即被扣款是霸王條款

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

針對上述投訴,北京漢迪律師事務所律師何倫健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採訪時分析指出,按照app註冊的步驟,註冊成功後就自動扣個人風險評估報告費,而絕大部分消費者對此不知情,說明這裡存在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不會接受花幾百元買一份所謂的徵信報告。這類徵信報告,消費者完全可以在央行系統免費獲得。而商家對這筆收費未作應有的提醒,這是引發大量投訴的關鍵原因。”何倫健說。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自強律師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採訪時分析指出,一些商家表示在其提供的合同條款裡已經明示收取個人風險評估報告費,但即便如此,這種收費顯失公平,這種收費條款屬於霸王條款,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張自強律師提醒消費者,如急需借款,應向正規金融機構申請,不要輕信各類民間小貸公司,更不要輕信貸款廣告。“若已掉入陷阱,務必及時報警,遭遇暴力催款,更要第一時間報案。”張律師說。

你遇到過哪些消費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