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有关幸福的事


别了,千万别还给老师,还是给家长吧。老师怕了,骂也不行,别说打了,所以老师会根据情况改变教书方式方法,为了自保。


薺魯☆傳説ㄨ


有些事是不可逆的。就像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老师的地位之低贱,恐怕历史上还没有吧。经济上贫穷,思想上的腐化,已经远离了“灵魂工程师”范畴。为了金钱,为了权利不顾人格与尊严,什么违法乱纪,拍马溜须的损失正常人格的事都能做的出来。这样的环境,怎能再拿起戒尺?!怎敢给他戒尺?!


小飞侠新


“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吧!



有的地方,学生很猖狂,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对学生也没什么好处。究其原因,老师怕学生和家长胡搅蛮缠,某市某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班里有一个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上体育课,老师就让他待在教室里。结果被家长投诉到教育局了,理由是:老师剥夺了该孩子晒太阳☀的权力。就这样都能被投诉,更别说戒尺了。

我们老家,有的老师简直是老虎🐯,就差吃人了。上课回答不上来问题,扇耳光;考试成绩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扇耳光;字写得潦草,扇耳光;不听老师的话,扇耳光……没有戒尺,学生都苦不堪言了,有了戒尺就没有学生的活路了。孩子挨了打,家长也不敢说什么,要不然老师就不管了。有的老师就是地头蛇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挨打了,能爱学习才怪呢。



我衷心地祝愿那些无德的老师早日归天!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健康长寿!


wode吉祥三宝


的确需要还,但是怎么还,怎么用、教师采用后如何评定同样是问题。没有批评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毕竟不会有完美的学生什么错都不犯。

但是在很多老师眼中,还了等于没还。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是媒体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操作的不可预见性导致的。

首先,媒体在学校矛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新闻媒体对家校矛盾尤其关注。所以在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体罚两个字。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文件界定了什么是体罚,什么是惩戒。所以往往在媒体曝光相关事件时,由于教师是成年人就会在字里行间更偏向于学生,导致教师成为弱势群体,甚至被冤枉。这也就导致后面的教师及时手上有权,但也不会轻易地使用。

其次,在惩戒权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对相关的行为有着明文规定,但是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即使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惩戒,但依旧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又是怎么处理?教师正常行使个人权利,会不会担责任,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又是什么态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很多教师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不能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问题毁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在惩戒权回归课堂,回归教师手中的同时,我想,惩戒的方式及责任应该也做好划分。惩戒权是为了让教师有胆量管理学生,而不是一纸空文让教师心生厌恶。所以,对于惩戒权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多听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多考虑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细化其中的各项原则和问题。毕竟不能寒了那些负责任教师的心,也不能让保障变成毁灭!


站三尺迎诸公


当社会开始讨论重塑教育形象的时候,背后的逻辑就是在引发对授课老师课堂控场不作为的行为展开批评。

到底教育该不该正面管教,严师出高徒的老话还能被新新孩子的家长接受吗?

你看,古老的管教模式,再一次被放到桌面上讨论,难道不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吗?

受过传统教育的家长,一定认为学习就是学习,学校就是学校,应当遵循正面管教的手法,包括一些非常规的责罚,体罚也是可以的,都是在可容忍范围之内的,因为有的孩子你不打敲打他,效果根本不行,平常父母的话他们几乎都不听,哎,家长也是没有法子呀!

还有另一部分的家长,崇尚的是快乐学习法,有点儿佛系,觉得孩子没必要受到这般责罚,甚至认为是人格上的侮辱和诋毁。

当新旧观念冲突的时候,其实就是善意的社会沟通,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着实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一道,以平常心代之,包容一些老师善意的作为,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成就孩子就是他们的唯一使命和责任,看不惯的事情,看不惯的做法,多包容和理解,并没有什么!


校长名家


只有老师和学生整体素质都提高了,才可能如此。

否则,老师不能以身为范(即无仁爱宽慈之量),学生不能以尊促学(即无尊师重道之心),则师道丧而学业废。

另,今之国人,家教多失,宠溺生患,即使老师有宽慈之心,亦难保偶尔有狼子之辈,伤师伤己,可悲可叹!


国学归元


支持,但是处罚必须公开公正并说明理由,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可以不让人看,具体看具体情况吧。学生该管了,教书育人不能只凭嘴。小树苗不修不直溜。适当的处罚惩戒是可以的,支持


幽泉8


一篇关于教育的热文中,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

手持戒尺、眼中有光,这样的老师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曾几何时,老师们手中的戒尺消失了,或者说丧失了威力。


一群孩子的大叔


应该交给学校,按规则和流程处理,不应该交给老师。老师难免会滥用惩戒权,或者不用惩戒权。也无法避免不恰当使用的嫌疑。


喧爸坑娃秘籍


师生关系是比较大的问题,目前来说,家长急于甩锅,教职人员在未成年保护法下管理被压制,对学生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个人觉得,教育法和其他立法应该保护教师权益,和医护关系一样。保障教师一定的处罚权力,包括停课,留堂,罚站之类不涉及体罚的惩罚权,同时也要管理好教职人员,避免出现对学生的言语侮辱和体罚。

目前,很多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教职员工随便一个处罚,罚站、留堂就能招来各种口诛笔伐,然后教师被停职甚至开除,而这些老师很大程度上是为学生好的。所以,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当强硬起来,去应对那些无理取闹的家长。

而对于侮辱性的惩罚,打骂之类则需严惩。

赏善罚恶,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