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七點,吳漢東講授:《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與法律問題》

霍金說:“人工智能是偉大的發明,也將是最後發明。”人工智能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對人類社會帶來很難預知的潛在風險。作為法律人,不僅要為先進技術感到歡欣鼓舞,擁抱一個新時代,更要在熱詞的背後進行冷思考。

今晚7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將現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加共同主辦的“法學大家公益系列講座”,通過教授加直播平臺,在線精彩講解《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與法律問題》。

今晚七點,吳漢東講授:《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與法律問題》

吳漢東教授是我國著名知識產權專家,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育部法學學部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諮詢專家。

吳漢東教授著有“當代中國法學家文庫•吳漢東法學研究系列”六卷本,另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他的專著和論文曾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類)、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等,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兩本著述將以英文、韓文在海外出版。

2006年5月,吳漢東教授在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上為國家領導人講解“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建設”。2009年、2011年他兩次被評為“年度十大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於2009年、2011年

兩度被英國《知識產權管理》(MIP)雜誌評為“全球知識產權界最具影響力五十人”之一。

吳漢東教授作為中國知識產權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之一,認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未來發展應包括中國創造、中國創意和中國形象三個方面,並分別從專利戰略與國家科技競爭力、版權戰略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商標戰略與國際品牌影響力三個方面對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未來發展,關係到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實現。

講座中,吳漢東教授將圍繞人工智能時代,連拋三大法律問題:主體責任問題、隱私保護問題、責任承擔問題。

第一,主體資格問題。智能機器人是人還是機器?

第二,隱私保護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隱私保護問題最為嚴峻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來保護個人的隱私?

第三,法律責任承擔問題。人工智能直接造成的損害誰來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