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沒有電,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晚上是怎麼度過的?

楓虞火


我們村,79年才通的電,更別說什麼電視,手機了。

那時侯還是集體幹活,大人們白天干了一天活,到了晚上總要找一些事情打發無聊的長夜的。

夏天的晚上,只要不是下雨天,村南人家的屋門口,總是坐滿了趁涼的男男女女。他們每人一把蒲扇,吃了飯就陸陸續續來了。於是開始熱鬧起來,有講故事的,有說笑話的,家長裡短。主角永遠是那幾個,大多數是聽眾。他們有說有笑,直到夜深了涼快了,才回家睡覺。重複每天曰岀而作,曰落而息。

我那時還是小孩,有月亮的晚上,就和幾個小夥伴到學校的操場上,捉迷藏。有時也聽老人講故事。最高興的是看電影。那時候有電影隊下農村放電影,哪個村子放電影,我們都去,那真是萬人空巷的事。看電影都是走路去的,遠的有十里地,去時高高興興的去,回來時更是興奮,一路談論電影裡的內空,也不知疲累。

每到冬天,一家人都不岀門只在家烤火了。老老少少圍著一堆火,猜迷語,唱山哥。不知不覺已到深夜。


繁華規定


我們"古代"不但沒有電視,手機,連收音機,電燈都沒有。還是過到了現代!

不過電是一直都有的,比如閃電,磨擦起電!

想當初,我家住古代郊外,離現代南屏街也不太遠。不過學校還是有電燈,電棒(日光燈)和電鈴的。但晚上我還不上自習,無法完全享受到。

每天一放學,就要忙著做作業,不然天一黑還做個鬼啊!

因為我家是用一個盤,在盤裡倒上一小點香油,再放上一根燈草(一種直徑約2一3mm的植物,去皮,留下的白纖維芯)。露出盤邊5mm,用火釕(原始打火機)或洋火(火柴)點著,就是燈了。怕費油,還捨不得點著做作業!

有一天晚上,家裡火柴用完了。父親要抽菸,用火釕打了半天,老點不著煙。一氣之下,吹燈睡覺!可能老人家吹完燈,立馬悔青了腸子,怎麼不對著燈點菸呢!

在街上,看他們現代人,樓上樓下的電燈電話,佩服死了。真比我們古代牛逼!

有一天隨父親去現代順城街茶樓喝茶。桌上放著一個留聲機會唱"有吃有穿","一馬離了西涼界"。對著機器裡的小縫隙往裡看,怎麼也看不見關神仙(京劇藝術家關肅霜)。到是立馬她又唱起了"對著西涼高聲罵,,,,,",我嚇的趕快離開!

碰巧,小弟撿到了一個小馬達。我根據正在讀的自然課本電磁感應原理,接上一個小燈泡。一扭,果然亮了一下。於是天一黑我就扭,一閃一閃的!母親說,彆扭了,晃的眼花。看來還得留在古代!

由於不遠就是現代,常看到的不但有留聲機,還有收音機。毛主席,周總理在北京一講話,我們馬上就聽見!

由於學校也在現代,每星期六還在操場上放電影;麗達.烏斯金諾維赤正對著水龍頭要喝水,被保爾.柯察金關上了,,,,,估計是怕她喝生水肚子疼。

有一天學校校慶之日,廣播裡"向前進,向前進,,,,,,的一個勁響著。我尋思,這是要上那!後來明白了,要帶我們由古代奔向現代。

於是我家也進城租了房(那時不興買,也不興賣,賣也買不起),有了電燈無電話,有了樓上無樓下(因為樓下是另一家)。也買了收音機,後來還買了電視機,裝了電話,成了現代人!

仔細想來,我如不在"古代"生活那麼十來年。還真當不上現代電氣工程師呢。


乾杯安德烈


兄弟,我剛從古代穿越回來。

我告訴你,男人在古代老慘了!每個男的都整七八個老婆,當然了,老婆是現代用詞,在古代明媒正娶的叫妻,其他亂七八糟的叫妾,連妾都不如的叫通房丫頭。

啥?通房丫頭是什麼?這還用問我了,應該都知道吧,就是娶妻或者娶妾的時候,她們隨身帶過來的丫頭,這些丫頭如果身材長相不錯的話,在伺候女主人的情況下,一般也順帶著被男主人拿下了。在那時候,一般大戶人家小姐身體比較嬌貴,從小也不幹活,她們害怕結了婚來了事,架不住男人的折騰,通常就會讓隨身丫頭頂上,當然她們是不吃醋的。

囉嗦半天,言歸正傳。這在古代男人真是命苦啊,幾個妻妾天天輪換,幾天輪一次,晚上也沒其他娛樂,就四個字:幹就完了。

可一天兩天行,時間長了真吃不消,不像現代還有個禮拜天休息日,古代可不講究這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啥人也受不了啊。

所以,一到天黑,男的心裡就暗暗叫苦,渾身發抖,恨不得插翅飛到和尚廟裡去。

唉,不說了,還是現代好,可算穿越回來了,我去歇會去。


我心渡


沒電的晚上有燈芯,在個小碗間一閃一躍的,偶爾還會茲啦一聲響,砰的一下,爆個火花。小時候的夜是,冬天圍著火塘,聽父親講他當兵時的趣事。有一年春天,他隨著大隊長帶一群兵夜宿山裡。那時林深樹密,山險水惡,野獸出沒。月出中天,火堆漸熄,忽然傳來敲鼓聲!大隊長說,這真是邪門:孤山野窪的,白天也沒見過人家,那來鼓響?忙令人尋聲查看:奇了!一個大山場子,黑壓壓一圈人,在聽一個老頭說書!大隊長一聽大奇,令餘人不許亂動,帶著我爸過去一看,竟是真的。月光下,那老頭看不真切,朦朦朧朧,聽眾也是一樣。不過鋼鐮搖得清脆,鼓點也很節奏,那老頭搖頭晃腦,講的津津有味,原來是《楊六郎招親》!母

親說:你爸盡瞎說,山裡沒有人家,那來的人說書?爸說:別說你不信,我也不信,眼見卻是真的!天亮後再去看,三根小竹做的鼓架子,竟還在原地!

熱天有月亮的日子,我們到處逮螢火蟲,用個透明的小瓶子裝著,睡覺的時候,放在床頭,起夜的時候,也不用劃火柴點燈。再不我們許多小孩,在大門口玩牽羊遊戲,往往玩到大人催喊,方回去睡覺。

那時雖沒電燈,但我們依然過得很開心快樂!

古人沒有電氣化,但他們有紅燈籠。富戶人家,夜晚處處點亮燈籠,依然有燈火輝煌。城裡人逛夜市酒肆,勾欄妓院,看演出,喝花酒,聽彈唱。文人常常三五成群,唱酒令,高狂歌,飲酒作樂,也會其樂無窮。農村人可能在農忙時,白天受苦又累,夜晚喝點自制米酒,倒頭大睡。農閒時,可能互相竄門,喝喝酒,話家常,東家禮短,西家禮長,自找一些樂子,以打發閒暇時光。

我是現代人,古人的心趣,我們無法能領略。我想不同時代的人,他們自有一套自己過日子的方法和形式。

1


郭家


我經歷過沒有電的生活,我可以談談古人沒有電時的夜生活。

七、八十年代,電力還是供應不足的,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那個時候,我家也算是比較偏僻的地方,直到八十年代初,電線才架設到我們的山村。即使如此,也是三天兩頭的停電。家裡的電器就是30W左右的白熾燈,能點上40W的燈也算是奢侈的了。

沒有電的夜生活也是比較豐富。乘著天亮,一家人先把飯吃完,若是夏天,吃過飯一家人就是輪流著把澡洗完。

冬天,晚上吃過飯就是趕緊洗過去暖被窩,孩子有作業的,可以點上油燈坐在被窩裡把作業寫完(往往作業是在天黑之前寫完)。當時人口比較多,一家人也可以坐在被窩裡聊天,聽講故事。當然,晚上睡覺才是重點。所以,一家人會很早的睡覺(大約晚上八點到九點),天亮時,一家人都會起來,燒早飯的燒早飯,喂牲口的喂牲口……。城裡的人也是早起,除了燒早飯,還要在未上班之前把菜買回家。

夏天的時候,晚上就比較熱鬧一點,大人、小孩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乘涼。幾乎每家有個涼床放在屋外,條件好點的還支個蚊帳。一個村或一條街上的人也相互熟悉,就在晚上沒事做的時候,找能玩得來的人聚在一起,要麼藉著燈火玩棋牌,要麼海闊天空的胡侃,小孩子們就更熱鬧,跑東跑西玩著喜歡的遊戲,或者找個會說故事的人,聽他講故事。

對於未婚的青年男女,夜晚是他們約會的最佳時機。或找個草堆,或樹林去談情說愛,城市裡的男女或者上個屋頂,或街上的犄角旮旯去談戀愛。

今天,雖然電力充足,有了電視📺,有了手機…,人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但同時人與人之間的人距離卻越來越遠了。


千秋魚人


不是在古代,而是現代,這種生活我本人就過過。也很快樂的,很幸福的。在這樣的時代我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挑燈夜戰的時光歷歷在目。為省油燈亮只有小到黃豆粒大小都行,只要人在黑暗中行走不碰上牆,不絆倒石頭上就行。我們全家八口人只有兩箋燈,夜晚經常點亮的只有鍋臺上頭我夠不到的那一箋,因為它放的高,光照的遠些。我還記得鄰家有一把手電,是裝一節電池的那種,還是活燈頭的。能豎起來,能平下來的那種,在我眼裡很洋氣,很闊氣,世上競然還有這種東西,真是不可思義,我記得,那年我虛歲十一歲,就是一九六八年,就是那年夏天我開始上學,那年看大人們鬥地主,鬥走資派,紅衛兵戴著紅袖章上街上宣傳,牆上大幅標語,寫著“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讀毛主席書,聽毛主席語,照毛主席指示辦事,做毛主席好戰士,”“打倒美帝國主義及蘇聯修正主義”等等。

我們農村的農民,各生產隊農民群眾下地幹活,都抗著十幾面紅旗,旗杆下頭有鐵叉叉在土裡頭,旗面在風中獵獵,好壯觀。農民在地裡幹活都要帶上紅寶書,或“老三篇”。農民們輪流背訟“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

小時候沒電,沒網絡,沒手機時光也很快樂的。總之,各有各的快樂,各有各的煩惱。你說不是嗎?


老膩1


首先,我們離開電視、手機我們照樣能夠生活。電視、手機從出現到興起不過數十年。我想有很大一部分人經歷過沒有電視,沒有手機的年代,同樣我也經歷過,雖然那個時候家裡通了電,但是我們所經歷的也是提問者所想了解的差不多。

因為沒有,所以不覺得重要。那時的我們沒有感到電視手機有多重要。晚飯過後,約上三五成群的玩伴,開始了愉快的一晚。天還沒黑的時候,我們捉迷藏、打元寶、琉璃球,經歷過捉迷藏被抓到的無奈,打元寶輸了的傷心,琉璃球顆顆進洞的愉悅,回想起當時,並不覺得這些遊戲帶給我的快樂比電視手機來的少,只是現在缺了玩伴,少了童心。

大人們的休閒方式在當時的我看來要麻煩的多,無聊的多,或聊家常,或打撲克,或下棋。印象最深的是大人們打撲克,這也是我非常想快點長大的原因,為的就是能像大人們一樣,興起時吆喝聲響徹大地。

上面我講的大多是近代的生活,但是古代時在沒電時的生活也大同小異。想想那麼多的諸如戲曲之類的傳統文化也是經過一個個沒有電的夜晚傳承下來的。在晚上孩童們玩著屬於他們的遊戲,大人們回聊家常,會點鑼鼓的會來上一幫人唱唱戲,但是這一切的基礎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百姓能吃飽飯,吃好飯,有了麵包和牛奶才會去想精神上的追求,試想在一個動盪的年代,無權無勢的百姓晚上做的也只是和家人依偎在一起,想明天能不能填飽肚子。


工男說史


不用在古代,我七十年代中期到農村插隊時,村裡沒通電,更別說電視、手機等電器了。

怎麼生活呢?到了天黑,只有點煤油燈度日了。就是煤油燈也是點一會兒,因為,油煙太大,燻得人受不了。

所以,就早早的躺到床上,幾個知情閒聊吹牛。

由於我那時是村裡的民辦老師,晚上還得到學校備課,全校老師都是如此。兩個小時在煤油燈下備課。離校後口乾舌燥,鼻孔都是黑的。

所以,在農村不到兩年,我就毅然決然的回城了。但那一段經歷,真可謂刻骨銘心,一輩子也忘不掉。



皛舒


我80後,村裡小學四年級修高壓電塔,之前電都不穩定,黑天了就出去玩,一個村裡前後幾條街都是一個家族的,都誰家都有好吃的,有一個表哥來姑家,每天晚上給我們講故事,好像是陸小鳳還是啥的記不得了,或者就到房頂平房上,曬一天熱乎乎的,破個毯子躺上熱乎乎的,不想躺上就拿根竹竿打蝙蝠,平房的高度跟蝙蝠飛的高度差不多,拿著杆子來回揉,每天都能打到。冬天就到親大爺家看電視,他家電視機當時村裡最好的 彩色的,也挺大,大人都帶著半袋花生,邊聊著天邊剝花生殼。


秋田大金子


在無電,無電視,無手機的時候,古代人怎麼度過來的,我不知道,但我小時候就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長大的。

那時,村裡有個知青大姐姐,她比較有文化,她把我們組織起來,教我們唱歌,跳舞,晚上就講故事給我們聽,天氣發熱的時候,我們就輪流給她打扇驅蚊,但是白天,我們必須幫她割草,打豬草來交任務,她才有工分。知青姐姐的故事很多很多,我非常喜歡她講的故事。

有時,隊裡或鄰近的村社有露天電影,爸爸總是帶我去看,我們一大群一大群的人象趕集一樣跑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大家就打著油桐,或者提著馬燈,或者打著火把一路擺著精彩的片段回家。

有時,我們也帶上涼蓆跑到河壩邊乘涼,在河邊踏著浪,或者乾脆洗個冷水澡,然後鋪開涼蓆就在那兒睡了,一般大人歇涼快了就會叫大家回家。有一次,我離大家遠了,大輪船開過後的大浪把我打倒,隨著把我衝了好遠,幸好水不深,大浪過後水更淺了,我慌忙爬上河壩邊,過後我嚇得話都說不出來,蹲在那兒腳都在抖,大家都回家了,我一個人嚇得發抖,又說不出話又走不動。媽媽發現我沒回家,就趕緊和姐姐出來找我,在河邊叫我的名字,可我答應不出聲音來,她們都急哭了,又往下游方向找,終於找到我了,從那以後,媽媽便再也不讓我去河邊乘涼了。

在那無電的童年,其實我們也是過得很快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