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母親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人?她善於心計嗎?

讀書以明


漢武帝的母親善於心計,是個狠心、有遠見、有頭腦的女人。具體表現在以下事件。

棄女離婚

漢武帝的母親叫王娡,早年嫁給金王孫,生下一女。一天,王娡的母親找到算命先生給女兒算命,算命大師說王娡日後必生天子。王母心一橫,讓女兒和金王孫離婚,金王孫哪肯同意,王母直接把女兒接回家。王母為了光明的前途,不惜重金託關係,終於把女兒送到太子身邊。

王太后

最終王母如願以償,王娡很快就受到寵愛。本著有福同享的原則,王娡很快就把自己的妹妹王皃姁推薦給太子,從此王家姐妹更加受寵。漢景帝14個兒子,王家姐妹生了5個,可見漢景帝非常寵幸二人。

日入懷中

王娡入宮受寵不久便懷孕了。一日,她跟尚未即位的漢景帝說:自己夢見太陽進入自己的肚子裡。漢景帝認為這是吉兆。王娡這是赤裸裸的暗示自己的兒子與眾不同,畢竟她有沒有做這個夢只有她自己知道。可以確定的是王娡此舉是在為兒子在輿論上造勢。

金屋藏嬌

漢景帝即位後,立長子劉榮為太子。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做皇后,便去跑跟劉榮的母親慄姬跟前表示要讓女兒嫁給劉榮。平常館陶公主經常給漢景帝送年輕的美女,慄姬非常厭惡她,於是果斷拒絕了館陶公主,館陶公主十分生氣。王娡聽說後,主動示好館陶公主,館陶公主為了報復慄姬便和王娡組了CP。年幼的劉徹也把館陶公主哄的十分開心,還說要用黃金做屋子給陳阿嬌住,很顯然,四歲的漢武帝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

從此,館陶公主不停在漢景帝和竇太后面前編排慄姬母子、誇獎王娡母子。久而久之,景帝疏遠了慄姬和太子。

捧殺慄姬

王娡看出漢景帝漸漸厭惡慄姬母子,於是她火上澆油,串通一些大臣跟漢景帝上書立慄姬為皇后。漢景帝一聽有人請求立慄姬為後就火了,他以為肯定是慄姬串通外臣。不久,慄姬徹底失寵,太子也被廢了。

最終,在館陶公主的助攻下,劉徹被立為太子,漢景帝死後,劉徹即位成了皇帝。不得不說,沒有王娡這樣精明的母親,漢武帝根本不可能成為皇帝。


古代人物說


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娡,本是一個普通農戶的妻子,並且已經生養過孩子,卻依舊能改嫁太子,又生下未來的皇帝成為太后。如此傳奇的經歷,如果要說王娡沒有心計,想必其宏圖大志多半會夭折在王宮中吧。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霸王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時分封的燕王臧荼的孫女。但是後來因為家道中落,臧兒嫁給了一個平民,也就是王娡的父親。王娡有個哥哥叫王信,有個妹妹叫王皃姁。之後因為父親去世,母親臧兒又改嫁,生下了田蚡、田勝兩兄弟。

王娡剛成年時,就在母親的主持下,嫁到一戶普通農家金王孫家裡,生了大女兒金俗。沒想到之後臧兒找相士為自己和的子女相面時,得知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天子!當時的人本來就十分迷信,加上臧兒和王娡原本也是名門之後,身體中流淌的血脈就不允許她們就這樣普通一生。於是臧兒就把王娡從金王孫家中強行接回來,託了很多的關係把王娡送進了太子宮。金王孫當然是不願意的,但是是不會有誰在意金家一個普通農戶的感受的。

王娡也決不是普通的女子,進太子宮後,迅速獲得了太子劉啟的寵愛。並且又向太子誇讚胞妹兒姁,隨後兒姁也進宮服侍太子。之後王娡又為劉啟生下了三個女兒。在王娡懷著第四個孩子時,晚上做夢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太子劉啟十分高興,認為這是貴顯的徵兆。劉啟繼位後,王娡生下了這第四個孩子——劉徹,即之後的漢武帝。而此時其身份已為王夫人(在漢景帝的眾多妻妾中,地位最高)。

劉徹自幼聰明伶俐,在所有孩子中,漢景帝最喜歡的就是他。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與其他孩子不能在同一年冊封的舊例,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立劉徹為膠東王。並且不顧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稱太后的世俗忌諱,封王娡為(膠東王)王太后。

當時太子劉榮已年滿十八歲卻尚未婚配,漢景帝的姐姐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后,就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劉榮。不料太子生母慄姬拒絕了這樁婚事,這讓劉嫖十分惱火。隨即和王娡達成共識,把女兒嫁給時年四歲的劉徹。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嫖經常漢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外加稱讚王夫人的兒子。景帝自己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王娡夢日入懷的祥兆,但一直未下定決心廢長立幼。

王娡知道景帝惱怒慄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時機合適。立太子兩年後,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這無疑正是王娡等待的機會。《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四個月後: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慄姬愈恚根,不得見,以憂死。

就這樣,王娡暗中讓大臣在漢景帝對慄姬仍有怒氣的時候,請奏封慄姬為後,讓漢景帝的怒火越燃越大,最終廢了太子劉榮。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為皇后,七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之後,王娡的三個女兒都被賜婚侯門,哥哥王信也被封侯。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去逝。甲子日,王娡之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劉徹尊其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尊其母王氏為皇太后。三月,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兩位弟弟也分別封侯,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之後包括王娡的大女兒金俗,也得以“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漢書·外戚傳》)

一次酒席上,灌夫與田蚡爭執起來,灌夫遂被扣押。竇嬰為竇嬰私下請奏漢武帝,認為這是酒後失言罷了,漢武帝也表示贊同。但是王娡不這樣想,她生氣到不吃飯,對漢武帝說:“現在我還活著,別人已經在作踐我的兄弟;假若我死了之後,我的兄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了!況且皇帝怎能像石人一樣自己不作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只知隨聲附和;假設皇帝百歲以後,這班人還靠得住嗎?”

王娡這一番話,除了警醒皇帝之外,當然也是為了保全自家,如果這一次灌夫不受罰,那麼假如日後其他人“失言”又當如何呢?並且,漢武帝年紀尚輕,如果不為其留下一些可用之人,之後遇到事情,不免會有些難做。 漢武帝聽了王娡的話後連連致歉,隨後懲罰了灌夫一家。

漢武帝還是膠東王的時候,與一名叫韓嫣的男子成為好友。韓嫣擅長騎馬射箭,為人聰慧,並且因為學習過軍事備受漢武帝寵信。不過有一次江都王劉非前來朝見皇帝,跟隨武帝在上林苑中打獵。此時漢武帝先派韓嫣乘坐副車帶領近百騎士前往。當時江都王遠遠看見,以為皇帝已到,隨即跪拜在路旁,誰知韓嫣竟然沒看見,一下子衝過去了。江都王因此憤懣不已,到皇太后處哭訴,甚至要自己也去韓嫣處擔任宮衛一職。王娡聽聞後,也對韓嫣懷恨在心。不久韓嫣的姦情傳到王娡耳中。藉此,即便是漢武帝親自求情,王娡仍舊派人將韓嫣賜死了。

漢代以孝治天下,“漢家舊典,尊崇母氏”(《後漢書·梁統列傳》)。後來衛皇后的弟弟衛青榮耀早就蓋過了王娡的哥哥王信,但是衛青忠勇為國,王娡並不在意衛青的風頭高於王信,還給了衛青許多賞賜。所以說,王娡也決不是因為嫉妒才賜死韓嫣,而是因為韓嫣雖然聰慧過人,但是恃寵而驕,顯然功不受祿,並非能臣。

王娡絕對是個幸運的女人,她只因為算命人說她可以富貴潑天,母親便執意把她送入宮中,她也十分爭氣,真如算命者所說的一般生下了劉徹成了皇后。王娡是宮廷之爭的得益者,要說她不善於心計,自然是不可能的,並且在王宮中,哪怕自己不願意爭鬥,也會被身不由己地捲入漩渦。

雖然普通農戶出身,但是王娡仍能培植的外戚,為少年劉徹的鞏固政治後盾;還能她周旋於劉徹和太皇太后竇氏之間,甚至能讓竇氏一直對她很不錯。從普通農婦到太后,她一路謹小慎微保全自己的同時,也不斷為自己的兒子掃平前路的障礙,並且基本能做到不禍亂朝政,實乃奇女子。

參考文獻:

《史記·外戚列傳》

《漢書·外戚傳》

《後漢書·梁統列傳》


歷史戰爭


追劇《大汗天子》時,劉徹和太皇太后竇氏鬥智鬥勇時,而他的母親王娡王皇后,面對強勢的婆婆,自己低調生活在後宮,不著痕跡給予兒子幫助。雖然在電視劇中王娡是配角,而在歷史上,這個女子確實最大的贏家。

王娡是二嫁跟著漢景帝劉啟,其實說二嫁也不恰當,因為當時漢景帝劉啟還是太子,以王娡的身份只能是被送過去,暫時沒名沒份的跟著劉啟。屬於如此的妾,所以算不上嫁。

但確實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和手段得到了漢景帝的寵愛,生下了劉徹,後來當上了漢景帝的第二任皇后。王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夠得漢景帝的寵愛

王娡出身沒落的名門之後,先嫁普通人為妻生女,拋夫棄子,想方設法進了太子府中

《史記·外戚世家》:“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孫也。臧兒嫁為槐裡王仲妻,生男曰信,與兩女。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燕王臧荼的孫女。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期,燕王也曾經顯赫一時。只不過燕王是當時項羽封的,而項羽和劉邦又不對付,在項羽爭奪天下拜了以後,燕王一族也跟著慢慢沒落下去。到了藏兒的時候,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臧兒嫁了一個普通人為妻,這個人就是王娡的父親。

後來隨著王娡長大也嫁了一個普通人,生下了一個女兒。臧兒一直認為自己是名門之後,想重祖父時期的輝煌。恰巧有個相士的給王娡算命說:“將來會生下天子,貴不可言”。而當時王娡嫁的是普通人,想生下來天子根本不可能。也不管這個算命準不準,哪怕有萬分之一的機會,王娡的母親臧兒也不想錯過,加上王娡本人也非常願意換個丈夫。萬一以後母儀天下了,這可是潑天的富貴。所以臧兒強行把王娡從夫家帶了出來。就這樣王娡拋棄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兒,被母親想盡一切辦法把王志送到了太子的府中。

聰明的女人,出身雖不高,想抓住劉啟的寵愛,把自己的妹妹來進戰壕裡。獲得了漢景帝的寵愛,讓漢景帝為王娡母子兩次打破祖制規定

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先是臧兒又入其少女兒姁

王娡是一個嫁過人的女人,這樣的身份在太子府中根本不起眼。憑著自己的手段,漸漸的還非常得太子劉啟的寵愛,被封為美人,人稱王美人。據說在王娡懷劉徹的時候,夢見一個太陽撲入腹中,王娡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劉啟,劉啟就說這是顯貴的徵兆。其實這個夢到底真假,誰也不知道,只不過是王娡想循序漸進的,引導自己的孩子將來是貴子。也算是提前給留起的,心裡埋下一個此子顯貴的種子。

在劉啟的太子府裡,王娡不管多麼受寵,可家族低微。更容易受到排擠,打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估計兩個幫她說話的人都沒有。沒有家族的支撐,很難在太子府裡生存下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益,也是為了固寵,只能另闢途徑,尋找夥伴。王娡就把自己的妹妹推薦給劉啟,劉啟也把王娡的妹妹,兒姁納進了太子府。此後姐妹倆牢牢抱成團,都非常的漢景帝的寵愛。在漢景帝的後宮,漸漸地站穩了腳步。

在漢景帝登基以後,王娡也非常的漢景帝的寵愛。對王娡的兒子,劉徹也是愛屋及烏。儘管當時漢景帝已經冊封劉榮為太子。在冊封太子的同一年封了劉徹為膠東王。這個是不符合組祖制的。在漢朝一般是同年封了太子之後,為了顯示太子的尊貴,一年之內不能給其他的皇子封王。不過漢景帝為了劉徹和王娡母子打破了這個規定。同時不顧自己還活著,又打破一個規定冊封了王娡為,膠東王太后。由此可見,漢景帝劉啟是多麼的寵愛王娡。這大約就是王娡的手段和魅力了。

雖然位尊太后,並不張揚強勢,在後宮不顯山不露水的幫助劉徹

王志雖然得漢景帝的寵愛,但為人並不張揚,也不侍寵而驕。漢景帝死了以後,面對強勢的婆婆太皇太后竇氏,迅速地收斂自己。劉徹靠著自己的姑姑,長公主劉嫖的幫助坐上了皇位。登基之後也封了太子妃陳阿嬌為皇后。劉嫖的母親是太皇太后竇氏,父親是皇帝,哥哥也是皇帝。可以說劉嫖只要不謀反,在大漢朝可以橫著走。劉嫖仗著自己身份張揚慣了,仗著自己幫助漢武帝登基有功,貪得無厭,索求無節制。所以漢武帝也非常的討厭她。連帶著也非常不喜陳阿嬌。

由於當時漢武帝剛登基不久,和太皇太后處於爭權奪勢中,這個時候如果再得罪了長公主劉嫖,其實是不利於坐穩皇位的。這一點王志看的非常明白,把劉徹叫到跟前,勸劉徹對阿嬌好一點,多忍耐一下長公主劉嫖。劉徹聽了母親的分析和勸誡之後,回去就對對阿嬌寵愛有加,也對長公主劉恢復恭敬的態度。而漢武帝也是一點一點的把權利收回自己的手中,坐穩了江山。

王娡可以說是一個張弛有度的女人,也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手段。當然也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人。沒有心計的人,是無法在後宮生活下去,而且成為皇后和太后。可王娡也是一個非常謹小慎微的人,哪怕自己的兒子登基,自己也當上了太后,有沒有張揚不可一世,在強勢的婆婆面前,更懂得收斂自己。而是處處以兒子的利益為主。幫漢武帝劉徹開始扶持外戚的勢力 ,鞏固劉徹的權利。漢武帝能夠坐穩皇位,王娡沒少出力。雖然對她拋夫棄女的行為不贊同,但也不得不否認,王娡確實是一個聰明,有手段,有能力的女人。


青史匯


漢武帝之母王太后

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王太后更加肆無忌憚地扶植外戚勢力,對大肆親族封侯賞爵。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稱制,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筴。

《漢書·外戚傳上》:武帝即位,為皇太后,尊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封田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王氏、田氏侯者凡三人。蓋侯信好酒,田蚡、勝貪,巧於文辭。蚡至丞相,追尊王仲為共侯,槐裡起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及平原君薨,從田氏葬長陵,亦置園邑如共侯法。

武安侯田蚡有王太后支持,驕狂無比,拼命打壓魏其侯竇嬰,糾紛不斷。最後,王太后以母后之威,強迫漢武帝將魏其侯竇嬰以“偽造聖旨罪”斬首。

一、王娡的坎坷經歷

漢武帝劉徹之母王娡命運坎坷。王娡的母親臧兒是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是項羽分封的十八位諸侯王之一。所以說,臧兒談不上出身名門,但也是出自有影響力的人家。

《史記·外戚世家》:王太后,愧里人,母曰臧兒。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孫也。

當初,臧兒嫁給槐裡當地的王仲為妻,生下兒子王信,以及王娡、兒姁兩個女兒。王仲去世後,臧兒改嫁到長陵田家,生下了兩個兒子,即田蚡、田勝。

臧兒的長女王娡長大後,嫁給了金王孫,並生了一個女兒。臧兒曾經找人給王娡、兒姁算了一卦,卦象顯示兩人將來必定大富大貴。另外,臧兒自嫁入田家後生活十分不如意,隨即她打起兩個女兒的主意,意圖依仗兩個女兒改善一下生活狀況。

《史記·外戚世家》:臧兒嫁為槐裡王仲妻,生男曰信,與兩女。而仲死,臧兒更嫁長陵田氏,生男蚡、勝。臧兒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之,曰兩女皆當貴。

可是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擺在臧兒面前,即長女王娡已經嫁給金王孫為妻。當此關鍵時刻,臧兒不愧出身名門,表現了強硬的一面,即欲強行將王娡奪回。臧兒的行為令女婿金王孫憤怒不已,雙方爭執不下。最終還是臧兒取得了勝利,活生生拆散了王娡與金王孫,並將王娡送入太子宮。

《漢書·外戚傳》:金氏怒,不肯與決,乃內太子宮。

由此可見,王娡確實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女人,先遭喪父,母改嫁,後又與丈夫、女兒逼迫分離。王娡入太子宮雖為將來富貴而來,卻無法立即享受榮華富貴,因為此時太子宮的女主人是薄太后為太子劉啟迎娶的太子妃薄氏。

王娡為人和善

王娡入宮後一定吃了不少苦頭,至獲太子寵幸必定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且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王娡為太子劉啟生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王娡以賢惠示人

司馬遷在記載王娡懷上兒子的時候,特意將王娡夢入其懷的吉兆告知太子,太子當即表示這是吉兆。王娡的兒子還未出生,漢文帝即駕崩,太子劉啟即位,即漢景帝。

《漢書·外戚傳》:太子幸愛子,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

二、逐夢雖切,卻悄無聲息

漢景帝即位後,礙於薄太后的情面,太子妃薄氏成為皇后,但其因未曾生子,一直得不到漢景帝的寵愛。薄太后去世後,薄皇后隨即被廢。

漢景帝即位後,其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而太子劉榮的生母即是齊人慄姬。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為了能讓女兒將來成為後宮之主,意欲將女兒嫁給太子劉榮。

由於長公主劉嫖不斷向後宮輸送美女巴結漢景帝,令慄姬一向不爽。當劉榮被立為太子之後,慄姬認為母以子貴,加上之前的長期不滿,恰在此時瞬間爆發,不但未答應與長公主劉嫖結親,還對其發洩怒火。

長公主劉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與太子劉榮結親不成,即將目光轉向王娡的兒子劉徹。聞聽此事,王娡認定這是自己一直等待機會,欣然應允。

王娡寄希望於兒子

從此之後,長公主劉嫖不時在漢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而稱讚王娡。而漢景帝一直對王娡有好感,認為王娡賢惠、識大體。於是,漢景帝開始考慮冊立皇后,及改立太子之事。

《史記·外戚列傳》:景帝長男榮,其母慄姬。慄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慄姬,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慄姬短於景帝。

長公主劉嫖整日在漢景帝面前詆譭慄姬,誇讚王娡,令漢景帝日漸疏遠慄姬,甚至產生了恨意。這一切,王娡看在眼裡,且尋找機會準備出手。

於是,王娡趁漢景帝對慄姬怒火未消,暗中派人去催促慄姬在朝中任職大行的親戚,讓大行建言漢景帝立慄姬為皇后。王娡詭計得逞,大行當庭被漢景帝訓斥,隨即問罪誅殺。大行的“魯莽”牽扯到太子劉榮,隨即被廢,慄姬的皇后夢就此破滅。王娡為大行設陷阱

《史記·外戚列傳》: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慄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漢景帝前元七年,冊立王娡為皇后。不久,已經獲封膠東王的王娡之子劉徹成為皇太子。至此,王娡忍辱負重多年,終於得償所願。

王娡以為人婦、為人母而被迫放棄,歷經大悲大痛之後,而入宮侍太子,若非有超人的毅力,難以做到。王娡經歷如此磨難,卻並未尋死覓活,而是化悲痛為力量,一心經營後宮,不能有所得,豈能心甘。

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介紹王娡陰使大行奏事立慄妃為皇后,且極力攀親長公主劉嫖,即是其高超政治智慧恰到好處運用的最好例證。

三、培養支持者

王娡來自平民之家,於漢廷毫無根基,鑑於其勢單力薄,雖獲寵而為皇后,僅憑獲寵後宮難以長久,且漢景帝時代後宮真正的主人是竇太后。在王娡看來,如果沒有漢廷可靠助手的幫襯,難成大事。於是,王娡傾全力支持同母弟田蚡四處活動。

王太后與田蚡密謀

當王娡的弟弟田蚡還是個小郎官的時候,魏其侯竇嬰已經官居大將軍。於是,田蚡傾其所有遊走有魏其侯及其門客之間,迎來送往陪侍宴飲,舉手投足之間儼然魏其侯孫子一般。至漢景帝晚年,田蚡方靠眾人抬舉,加上口辯之才,日漸獲寵,官至太中大夫。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後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漢景帝駕崩之後,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田蚡以舅舅的身份獲封武安侯。田蚡果然不辜負王娡的期望,初獲重任即有獵取丞相之心,對門客非常謙卑,屢次向朝廷推薦賦閒在家的名士入朝為官,欲以此聲勢壓倒將相集團。在王娡的幫助下,武安侯田蚡先後擔任太尉、丞相之職。

《史記·魏其侯武安侯列傳》: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司馬遷《史記》中屢次出現的占卜之說、祥瑞、吉兆等應該是為了渲染當事人大富大貴的合理性而存在得,不足為信。但王娡身負大富大貴占卜之說,繼而又被迫與丈夫、女兒分離之大悲,大悲大痛之後其尚能振奮精神,一路過關斬將,足見其心志之堅。

“歷史倪說”認為,漢家以如此背景複雜之人掌管後宮,將來干政成必然之勢。若非遇到漢武帝如此強主,否則漢家天下當再度進入呂后專權、稱制時代。

轉歷史倪說


最愛煙火人間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率先起義;後來者項梁穩紮穩打擁有一片天地,推舉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為楚王;由於輕敵被秦將章邯所殺,羋心乘機奪取了新楚國的實權。

項羽被架空劉邦被啟用。

項羽只是作為副將跟隨宋義一起支援趙國,劉邦則率領軍隊攻打咸陽。宋義無能畏戰被項羽奪權,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的軍隊順利奪取了咸陽城。

從此楚漢爭霸拉開序幕。

最終劉邦獲勝不再細說,只是在爭霸的過程中有一人名叫魏王豹他的夫人後來生了一個皇帝。她是一個可憐而有大智慧的女人,她淡泊名利、容易滿足卻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Ⅰ一個大智慧的女人,卻嫁給了志大才疏的魏王豹。

魏王並不是戰國時期的魏王而且秦末起義之後人民推舉的魏王室後代。由於擁有祖宗的庇護他擁有自己威望和軍隊。

他既沒有項羽的勇武也沒有劉邦的計謀,在秦末的爭霸中只能充當跟隨者;卻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的老婆未來會生皇帝而萌生了逐鹿天下的想法。

最後被劉邦的部將所殺,他那個美麗夫人也被劉邦收入後宮。初期這個女人安心的作為一個洗衣服的女傭人,在別人的幫助下被封為薄姬但一直沒有臨幸她,直到有一次劉邦喝醉了走錯房間。

一夜之後她竟然懷孕了,而且還是一個男孩他就是劉徹。


Ⅱ,淡泊名利,不爭不搶保住性命。

在劉邦的後宮之中有很多女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後宮更是處處危機。

戚夫人在鬥爭中失敗,沒有讓兒子成為漢朝的繼承者;劉邦雖然想要保全他們母子而封他為趙王並安排周昌為相國,可最後還是被呂后所殺。

只有薄姬,在劉邦還活著時就不爭不搶;劉邦除了那晚喝醉以後臨幸了她,基本沒有再上過她的床。

這樣呂后對薄姬更加親近,認為她和自己一樣都是被劉邦冷落的可憐人。

劉邦死後呂后想要改封她的兒子劉徹為趙王,她斷然拒絕,而且與兒子依然守著貧瘠的代地再一次消除了呂后的疑慮。

從劉徹身上看薄姬。

呂后死了,朝中大臣能希望劉邦的兒子繼承皇位。在呂后統治時期很多劉家的子孫都被她殺,劉徹幸運的成為了年齡最長的皇子。

大臣們一直認為劉徹最為合適,於是派人到代地通知劉徹同志到京城來上任。

從小薄姬就教導劉徹做人要小心謹慎,所以在回京的路上他們走走停停;不斷的派人進城打聽消息。知道完全確認消息後才加快了進城的速度。

劉徹成為皇帝之後,薄姬似乎就從歷史上消失了。她應該在後宮開始種花養草了吧!

漢武帝能成為皇帝,第一功勞一定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的智慧與淡泊名利的性格才保住了性命,因為她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醒劉徹才養成了劉徹謹慎的性格,成就了漢武帝之名。

要說心計她一定是有的,不過這些計謀都只用於自保而已。


蟻史為諫


漢武帝劉徹的母親姓王名姪,陝西扶風人,由於出身平民,她也和那個時代的女孩一樣早早的嫁人,並且還生了一個女兒,如果沒有意外,她的一生也就這樣過下去了,可是她有個不甘於平凡的母親,再聽到相士說她的女兒有貴象,當生天子的預言後,又被母親送宮中,成為了當時太子劉啟的寵妃。

後來,在連生了三個女兒後,當她又一次懷上身孕時,她對劉啟說夢到紅日入懷,劉啟認為這是吉兆,大為高興,本來即使這一胎,即使是兒子,也是排行第十,對於劉啟來說,只是又多了個兒子,並不會引起他的太過重視,但是因為王姪的這一說法,讓她的這一胎帶上了玄幻色彩,顯得是那麼與眾不同,再加上劉徹出生不久,劉啟就登基為帝,讓劉啟對劉徹不由得另眼相看起來。當然是否真的做夢,就只有天知地知和當時的王姪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這個,王姪成功的為兒子在劉啟那贏得了關注度。

後來,當她知道慄姬拒絕了長公主劉嫖的提親之後,立刻找上長公主表達了親近之意,本來劉榮的長子身份如果再得到長公主這個在景帝面前有著非凡影響力的人物的支持,那他的太子地位將是穩如泰山的,可是慄姬居然拒絕了,少了一個支持者不說,還憑空又多了個仇人。果然在與長公主表示了惺惺相惜之意後,以金屋藏嬌為表演儀式雙方結成同盟,長公主開始不遺餘力在景帝面前吹耳旁風,此消彼長之下慄姬母子的地位岌岌可危起來,最後,王姪又買通朝中大臣上了一份立慄姬為後的奏章,給了慄姬致命一擊,使得景帝大怒,慄姬母子被徹底打入地獄。這樣一來,王姪終於把自己兒子扶上太子之位,而自己也成了大漢朝的皇后。


隨豫而安2020


漢武帝的母親王氏,早期的史書中並沒有提到叫什麼名字。直到唐代的書籍中,才出現她的名字:“王娡”。歷史上的王氏是不是叫這個名字已經不能知道了,但是這個女人十分了得,從一個貧苦的村婦一步步成為皇太后,期間的過程可以說是後世宮鬥劇的標準劇情。這也就使得這位王娡成為古代一個傳奇女性,她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

一,拋夫棄女入皇宮。

王娡其實也算是貴族的後代,她的母親臧兒是秦末群雄並起時的一個諸侯王之女,項羽冊封諸侯的時候,其父親為燕王,楚漢相爭時死於劉邦之手。家族也很快破敗。臧兒嫁給一個姓王的貧民,生下一子二女。大女兒就是王娡。丈夫死後,臧兒又改嫁給田氏,生兩子田蚡、田勝。


王娡成年後就被母親嫁給一個平民金王孫為妻,並生育了一個女兒。王娡從小就聽母親說起家中富貴時節的光彩和豪華,心中很是嚮往。但一看如今的現實,自己的丈夫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清苦。這讓王娡時時感到憤憤不平,像現在的情況,一輩子只是一個村婦罷了。這對母女都希望上天給一個機會飛黃騰達。沒有宮鬥劇中那樣爛俗的善良女主漸漸黑化的過程,真實際的歷史只有赤裸裸的現實情況。王娡不必黑化,她一開始就對現狀不滿,只需要一個機會而已。

當時大漢王朝的太子劉啟也到了該婚娶的年紀,他的祖母薄太后,為了能夠一直保持薄氏家族的興旺,讓劉啟選聘自己的侄孫女兒小薄氏為太子妃。古代的皇族都是姬妾眾多,雖然有了正妻小薄氏,畢竟還是需要選取一些美女充實太子宮的。

太子在民間選取美女的消息傳到了王娡母女的耳中,這是兩個渴望富貴的女人,都想要抓住機會。臧兒的意思是把待字閨中的二女兒王皃(mao )姁(xu )送進太子的後宮,於是請來了當地有名的相士姚翁為自己和的子女相面。姚翁卻盯著坐在一旁已經嫁為人婦的王娡大為讚歎道:“此女子乃大貴之人,有母儀天下之命“。臧兒和王娡聽後興奮異常,眼下太子選美女就是一個天賜良機啊。隨後王娡就在母親的鼓勵下要丈夫寫休書,金王孫很是憤怒,不肯寫。於是王娡拋棄丈夫和女兒搬到孃家住,臧兒又上下打點關係終於把王娡姐妹兩送進了太子宮。哎,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無情,為了富貴拋棄貧窮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這種現實無情的女人進入皇宮後,必定不是一般角色。

二,宮鬥爭寵。

太子劉啟的原配小薄氏本來就是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就如一個男人三妻四妾以後受傷最深的是他的原配妻子一樣,小薄氏的一生都是一個悲劇。劉啟只是懼怕祖母薄太后才對小薄氏禮敬有佳,但並不喜歡她。最要命的是,小薄氏肚子不爭氣,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其他的美女想要取代她的地位,只要生兒子就行了。

當眾多的民間美女被送入太子的後宮時,好色的劉啟就把小薄氏拋在一邊,沉醉在美女們的溫柔鄉中。小薄氏則一直保持隱忍剋制的態度,從不為難這些與自己爭奪丈夫的女人。

王娡入宮後變得乖巧伶俐,善解人意。在眾多的侍寢美人中受到太子的寵愛。但是在生孩子方面,王娡被另一位美人慄姬打敗了。公元前171年,慄姬為劉啟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劉榮。母憑子貴,慄姬的地位一下子超越眾多美人,僅僅比正妻小薄氏低了一點。而王娡卻總是生女兒。要知道,太子繼承皇位後,長子就是下一任的太子,而他的母親必定能做皇后寶座。

王娡恨的咬牙切齒,但是她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女人。她知道劉啟渴望多生兒子,既然自己沒有生育,那就把妹妹推薦給太子,姐妹二人可以互相照應。於是王娡找機會向劉啟推薦了妹妹王皃姁,劉啟本就好色,見王娡不光不吃醋,還推薦別的女人給自己,心裡歡喜極了。很快他就召幸了早已淹沒在後宮眾多美人堆裡的王皃姁。王皃姁容貌美麗妖嬈,很快就把劉啟迷的五迷三道,於是王氏姐妹更加受寵。與原配小薄氏,慄姬鼎足而三。



王皃姁很爭氣,一連為劉啟生下四個兒子。王氏姐妹與慄姬不同,慄姬因為替太子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所以性情很高傲。但王氏姐妹卻異常的低調,與人為善。其實,這是在等待機會,但好景不長,妹妹在生下第四個兒子後不久就短命早死了。王娡再次回到孤軍作戰的狀態,她選擇了低調再低調,同時盡一切可能提升自己在劉啟心中的地位。另她歡喜的是自己再次懷孕了,她對劉啟說:“臣妾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太陽投入懷抱裡,這無疑是大吉大利的夢啊。”劉啟聽後十分歡喜,認為這次必定生一個聰敏伶俐的兒子。到了分娩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兒,王娡給他取名劉彘,就是小豬的意思,可能是希望名字取的賤一點,孩子長大後能享福吧!劉彘果然聰明伶俐,深得劉啟的喜愛。

公園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繼承皇位,是為漢景帝。長壽的老祖母薄太后依舊身子硬朗,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迫於祖母的壓力,沒有子嗣的小薄氏被冊封為皇后。這讓心高氣傲的慄姬恨進了骨頭。把中傷小薄氏作為了自己每天的必修功課。而王娡則繼續低調,帶著妹妹留下的四位侄子和年幼的劉彘繼續與人為善,等待時機。而此時劉啟與小薄氏的夫妻感情早就名存實亡了,可憐的小薄氏因為政治聯姻,做了十年太子妃,終於成為了大漢的皇后,卻始終得不到丈夫的愛。公元前155年,薄太后終於死了,劉啟很快就立慄姬之子劉榮為太子。之後在慄姬和王娡等眾多美人的枕頭風的鼓動下,劉啟廢了小薄氏皇后之位,退居別宮,四年後抑鬱而終。

三,扳倒慄姬。

小薄皇后是被廢了,但此時的王娡仍然只能保持低調,因為慄姬才是第二任皇后的人選,誰叫人家給劉啟生了第一個兒子呢!命運啊,怎麼會叫這個為權利而生的女人低頭呢?只有幹掉對手慄姬和他的兒子劉榮,自己才能真的登上皇后寶座。

王娡依舊與後宮妃嬪為善,很受稱讚。而慄姬卻越發驕縱跋扈,她是一個女人。她不允許自己的丈夫處處留情。自從小薄氏被廢后,劉啟也不忙著冊立皇后,隨著歲月的流逝,漢景帝自然又有新歡,慄姬的地位大不如前,這就讓她更加生氣。王娡依舊時不時的吹枕頭風讓自己更受寵愛。雖說漢景帝在政治上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平定了七國之亂,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讓漢朝的國力進一步強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很好色的君主。

話說漢景帝有個姐姐館陶長公主,她的名字很特別叫“劉嫖”,她經常替弟弟物色美女,慄姬對她恨得牙癢癢。館陶長公主下嫁給堂邑侯陳午為妻,育有一女。當她見劉榮成為太子之後,便打起了自己的算盤,要是自己的女兒和太子聯姻的話,自己的地位不就更加穩固了麼?所以館陶長公主就跑來找慄姬說要把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劉榮,親上加親。可是沒想到慄姬根本不買賬,一口氣回絕了,還說了許多不入耳的話。碰了一鼻子灰的館陶長公主相當生氣,於是找王娡談心。

王娡馬上察覺機會來臨,便對劉嫖說:“如今這皇后的位子一定是慄姬的了。假如慄姬登上後位,不光公主的地位難保,我等也難免重演高祖時戚夫人的慘劇呢。”一席話讓劉嫖冷汗直冒,看來慄姬這個禍害決不能留。王娡又對劉嫖說:“我聽說您的女兒阿嬌貌美聰穎。可惜我的兒子只是小小的王爵罷了,真是沒有福分呢。”劉嫖立馬錶示,自己願意把阿嬌嫁給王娡的兒子劉彘。於是,劉嫖和王娡的戰線統一了,他們的目標就是廢掉慄姬和劉榮,讓劉彘成為太子。

之後館陶長公主時常在景帝耳邊說一些慄姬的壞話“慄姬經常詛咒後宮妃子和兒孫,恐怕會擾亂後宮安寧,還影響皇室血脈,對子孫後世不利。”王娡也總是向他訴說慄姬的種種飛揚跋扈的行為。火藥的引線已經點燃,就等爆炸了。

漢景帝由於酒色過度,身體很差,有一次病重,把慄姬叫到床前說話“如果哪天我死了,希望你照顧好我的孩子們,善待他們的母親。”慄姬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人,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當時就表示出拒絕和不願意的樣子。這讓景帝非常失望。

王娡則火上澆油,他買通官員,讓他們上書請求趕快立慄姬為皇后,舉行冊封大典。漢景帝果然是龍顏大怒,他還推斷,這一定是慄姬找人替自己謀位的。越想越氣,一氣之下就廢掉了太子,將慄姬打入冷宮。慄姬就這樣被扳倒了。

四,培植外戚,權傾天下。

劉榮被廢后,七歲的劉彘被立為太子,漢景帝嫌他的名字太俗氣,於是將他改名為劉徹,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而王娡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景帝第二任皇后。王皇后的三個女兒,也如他們的母親一樣,多次改嫁,最後長女平陽公主嫁給大將軍衛青; 次女南宮公主嫁耏(nai)申 ;小女隆慮公主嫁給劉嫖的兒子陳蟜。她的兄長王信則平步青雲,被封為蓋侯。

劉啟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41年駕崩。十六歲的劉徹繼位,其母王皇后為皇太后。劉徹年紀小,王娡對朝政也很感興趣,時常干預朝政。館陶長公主也一直熱衷權力,當時的西漢王朝就形成了劉嫖和王娡一起操縱朝政的現象。等到館陶長公主失勢後,王娡獨掌大權。王娡沒有忘記在民間的家人們,武帝繼位後,尊皇太后王娡的母親臧兒為平原君,父親王仲早死追封為共侯,設置了二百戶的園邑。她同母異父的兩位弟弟也分別封侯,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而與前夫所生的女兒也被劉徹迎回皇宮,封為公主。

在王太后的提攜下田蚡官至太尉。田蚡和丞相竇嬰因為得罪了太皇太后竇氏而遭到罷免,但田蚡因為王娡的照顧,仍然能給皇帝上書議論政事,所提建議多被採納,官員們紛紛趨附田蚡門下。竇氏去世後,武帝在母親的指示下任用田蚡為丞相田蚡從此大權在手,甚至超越了漢武帝劉徹。 劉徹被自己的舅舅壓制著,心裡很不爽。



此時爆發了竇嬰和田蚡的衝突,有一年田蚡娶新夫人,王娡詔要列侯及宗室都前往道賀。酒席上竇嬰的家臣灌夫因為喝醉了與田蚡起了爭執,灌夫遂被扣押並要被處以極刑。

竇嬰為救灌夫,劉徹也認為這只是飲酒過度的小事,不必小題大做。於是便讓竇嬰和田蚡當眾申辯,雙方互相喝罵,鬧得不可開交。王娡聽說後不肯吃飯,對劉徹說:“我還活著,就有人要作踐我的兄弟;等我死了,我兄弟就要任人宰割了。你怎麼不把竇嬰殺了替你舅舅出氣呢?”

過了不久,竇嬰果然被棄市渭城。第二年,田蚡病逝。後來 劉徹聽到了田蚡曾和淮南王勾結想要謀反的事情後,憤恨的說:“武安侯這小子是命好,要是現在還活著,我一定滅他九族。“ 從此劉徹對王娡也有了意見。 武帝從小就有一個好朋友韓嫣,二人關係很好。武帝繼位後,官至上大夫。後來韓嫣得罪了江都王 劉非,又加上自己仗著武帝的信任大搖大擺的出入於後妃居住的永巷。王娡聽說後大怒,派人賜死韓嫣。劉徹親自替韓嫣說情,但太后主意已定,韓嫣就這麼被殺了。劉徹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誰叫這是自己老孃呢?

當然,王娡也並非一直都是這樣,她也有慧眼識英雄的地方。當時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戰功卓著,四海聞名。而自己的兄長蓋侯卻平平無奇,屢次向太后表示不滿。對此王太后卻並不在意,他也知道要保護江山就得靠衛青這種少年英雄,所以經常對衛青予以賞賜。後來的結果表明衛青確實是漢朝難得的棟樑。這也是王太后政治眼光的體現吧。

公元前125年,王娡去世,與漢景帝合葬。由於史書上對她出生的時間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不知道她活了多少歲。

總結:

王娡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傳奇女性,對權利的爭奪構成了她一生的主要線索。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看,王娡太現實了。對於貧窮和低賤的家庭,她毫不留情的就拋棄了,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宮斗大戲當中。最終登上了權利的高峰,這樣的女人,一般人真是不敢喜歡呢。可笑現在的宮鬥劇總是要安排一些入宮前多麼善良單純的橋段,以後再腥風血雨的陷害下逐漸黑化。看完王娡的一生,此類改編可以休矣。因為歷史上參與宮斗的女人,更多的是奔著富貴和權利主動去的,何必要等到幾番生死經歷後再黑化呢?並無批評之意,只是對當下宮鬥劇的一種感慨罷了。

後宮的女人,正如戰場的男人一樣,都是為了權利和財富。這就是人性真實的寫照。


閏土看歷史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隱婚

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出身平民,但是,她的母親臧兒卻是燕王臧荼的孫子。

燕王臧荼原為楚王項羽分封的秦末十八路諸侯之一。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後,臧荼和韓信、英布等人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漢朝建立後,又舉兵反叛,被劉邦斬殺。

臧兒先嫁給了槐里人王仲,並給他生了一男二女,兒子就是王信,長女就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次女就是王皃姁。王仲死後,臧兒改嫁給長陵田氏,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田蚡,一個叫田勝。所以,我們看電視劇《漢武大帝》時,就出現了漢武帝的母親姓王,而國舅姓田的情節。

王娡長大後,母親臧兒將其許配給金王孫為妻,並生下一個女兒金俗,一家人和和美美,倖幸福福。

可是,好久不長,臧兒找來相士給兩個女兒卜卦,相士說:“兩女皆當貴!”女人貴到極處只能是皇后,而金王孫明顯沒有能力。所以,臧兒不顧王娡已經成婚生女,強行從金王孫家將女兒王娡搶了回來。金王孫也夠窩囊的,竟然對這個強勢的丈母孃毫無辦法。他既屈辱又憤怒,不管他如何捶胸頓足、哭天喊地,臧兒完全不管他那一套,還是將王娡和其妹妹王皃姁送到了太子宮中。

當時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

估計你會問,王娡已經成婚生女了,怎麼還可以入太子宮為妃呢?這要跟漢朝的風俗說起,原來,當初女子改嫁是常見的事,比如,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姬本為魏王豹宮中的女人。魏王豹在漢初被漢將周苛所殺,劉邦看中了薄姬,就收到宮中,生下了劉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竟然不影響周勃、陳平等人平定諸呂后,迎立代王劉恆為帝,並尊薄姬為太后。

我們不知道,臧兒在金王孫家裡搶王娡的時候,王娡是否心甘情願跟著母親走,但是,從她後來的表現來看,她絕對不是一個任命運擺佈的女人。

離間

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在他之前,皇長子劉榮早就被立為了太子,而像長沙王劉發(五世孫為光武帝劉秀、更始帝劉玄)、中山王劉勝(蜀漢昭烈帝劉備先祖)都比漢武帝年長,皇位怎麼輪也輪不到他來坐,但是,命運偏偏選中了他。

王娡懷漢武帝的時候,她曾告訴漢景帝,說她在夢中只見一輪紅日鑽進了她的懷裡,頑皮地來回跳躍。漢景帝摸著她的肚子說:這可是貴不可言的富貴啊。

做夢這種事,原本就不可以證實真假的事,從這件事來看,所謂“紅日入懷”的神話可能是王娡有意神化自己的兒子罷了。至於漢景帝所說的,貴不可言倒是真的,不管生下的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皇家血脈。男孩即使做不了皇帝,也是富貴一方的藩王,至於女孩就是皇家的公主,榮華富貴也差不了。

漢景帝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就是這樣,由於她是太后唯一的女兒,老太太自然疼愛有加。劉嫖為了使自己的富貴不斷,經常給自己的皇帝弟弟進獻美女,而漢景帝也樂於此道,常常給她大量的賞賜。

館陶公主劉嫖不僅想讓自己一生富貴,還想自己的子子孫孫也富貴下去。她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身上,她想讓阿嬌嫁入宮中,跟太子劉榮成親。

現在看來,阿嬌和太子劉榮、漢武帝劉徹都是親表兄姐妹關係,屬於近親結婚,是不符合結婚條件的。而在古代,像這種姑舅親的婚姻關係非常普遍,比如宋代著名詩人陸游就娶了自己的表妹唐婉。

館陶公主想把阿嬌許配給太子劉榮的消息不知怎麼讓王娡知道了,她提前一步找到劉榮的母親慄姬。王娡在慄姬面前,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全程沒有說館陶公主的一句壞話,而是使勁誇獎館陶公主如何對皇帝關心,屢次給漢景帝進獻美女的事。慄姬得寵於漢景帝早期,從漢景帝的太子、次子、三子均為慄姬所生,她可能是劉啟第一個寵愛的妃子。隨著劉啟當了皇帝以後,妃子越來越多,慄姬就不如以前那麼受寵了。所以她特別痛恨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的館陶公主劉嫖。

王娡就這樣把慄姬心裡積蓄已久的怒火點燃了,當館陶公主劉嫖滿心歡喜向她提親的時候,就被慄姬直接拒絕了。就連皇帝都對其敬愛無比的館陶公主劉嫖那裡受過這種委屈,仇恨的火苗在心裡燒了起來。

結盟

就在館陶公主劉嫖和慄姬交惡的時候,王娡湊了上來,緊緊拉住了館陶公主的手,她知道,這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女人,會改變自己和兒子的地位。

漢武帝劉徹小的時候,聰明可愛。有一天,館陶公主帶著女兒阿嬌入宮。館陶公主將劉徹抱在懷中,指著自己女兒對侄子說:把阿嬌許給你當媳婦好不好?劉徹高聲回答:要是阿嬌做我的媳婦,我就蓋一座金屋給他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出處。

不過,“金屋藏嬌”的故事在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都沒有記載,而是最早收錄於傳記小說《漢武故事》之中。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館陶公主劉嫖可能在漢武帝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自己的這個侄子,這也是她能夠和王娡達成一致的原因。

就在王娡和館陶公主劉嫖結盟的同時,慄姬這個愚蠢的女人卻接二連三的出錯。

在漢朝的時候,不管是皇宮還民間,非常流行巫蠱之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就依慄姬這種嫉妒心非常強烈的性格,她是極有可能會將仇人的名字寫在布娃娃身上埋在地下。

而館陶公主劉嫖又耳目眾多,所以,慄姬這種小把戲不久就被館陶公主劉嫖得知,就藉機覲見皇帝的時候,傳給了漢景帝,所以,漢景帝就對慄姬有些不滿。

漢景帝一向身體不好,有一年,他生病很重,重得以為可能迴天無力了,他召見慄姬,開始託付後事:我死之後,那些孩子就交付給你了,你要好好對待他們。

漢景帝此言已有託孤和立慄姬為後的打算,但慄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不肯應,言不遜。

在這一刻,漢景帝對這個被嫉妒矇蔽了雙眼和心智的女人徹底失望了,相信他心疼太子劉榮的同時,其他兒子同樣出也是自己的心頭肉,他絕對不願意等他死後,慄姬步呂后之後塵,將其他兒子和姬妃全部殺光。

而壓死駱駝那根稻草的那一天,不久以後就到來了。

漢景帝病好之後,有一天朝會,有朝臣向漢景帝進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現在太子的母親慄姬還沒有封號,應該立她為皇后。漢景帝聽罷勃然大怒,說:這事是你該管的事嗎?(見《史記·外戚世家》原文:是而所宜言邪!)並將進言的大臣拉出去砍了。

不僅如此,漢景帝以此事為慄姬在背後指使,於是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之位,將其貶為臨江王;又把慄姬打入冷宮。慄姬由於見不到皇帝的面,想解釋的機會也沒有,不久憂憤而死。

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記載: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慄姬為皇后。也就是說司馬遷認為,王娡知道漢景帝因為慄姬巫蠱惱怒未解,就暗地裡指使大臣向皇帝進言,立慄姬為皇后。大臣的進言一旦被皇帝採納,最終的受益人只有慄姬,所以,誰也想不到背後這把火是王娡燒的。

太子劉榮被廢后,漢景帝封王娡為皇后,立劉徹為太子。這一切,為後來劉徹能登基為帝奠定了基礎。

結語

所以,正是王娡在錯綜複雜的後宮鬥爭中,充分借用別人的力量,甚至皇帝也是她利用的對象,給自己和兒子鋪平了道路,心計可謂是深不可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