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洛阳在行动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洛阳在行动

​春天来到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芳草吐绿,水鸟嬉戏。在保护区内的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正紧张有序作业。

这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期工程提升项目,总占地面积1.3万亩。该项目将通过扩大水域面积、提升绿化水平、扩充基础设施等方式,建设鹤鸣湖、清水湾、流花溪、飞苇渡、白鹤洲5处重点景观工程。

依托黄河湿地、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等自然景观,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是洛阳市建设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的一项内容。同时,该市还将串联起二里头遗址、龙马负图寺等人文景观,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等水利设施,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向广大游客推荐内容丰富的黄河精品旅游线路。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洛阳在行动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还离不开文旅项目的支撑。该市将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河之洲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黄河洛阳段重大文旅项目,谋划建设沿黄快速旅游通道,完善度假、康养、健身等业态设施,打造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

为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洛阳市坚持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明确,2020年至2025年,该市将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行动,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从开展黄河文化研究、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等方面着手,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上聚力加力。

“河洛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文明的主干和轴心。河洛文化不是地域性文化,而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建议,从国家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深度审视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洛阳“黄河故事”。

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依托自身优势成立了专门研究黄河文化的机构,对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展开系统研究,挖掘整理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该市将开展对黄河洛阳段的传说、戏曲、古籍、文献、民俗、非遗等相关文化遗产的普查,编制《黄河文化遗产抢救性调查保护》方案,构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体系。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洛阳在行动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是为了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文化活动的带动。今后,该市将围绕把黄河洛阳段打造成传承历史的文脉河,以“中华源·黄河魂”为主题,积极承办黄河非遗大展、黄河流域群众文艺展演和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巡展等一批国家级黄河文化活动,更好地向人们展示黄河文化。

此外,洛阳市还将利用优势,加强与沿黄河流域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策划成立沿黄文化旅游城市联盟,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在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上发挥洛阳的引领带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