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察哈爾在蒙語當中意為邊,早在明朝,在此居住著一個名為察哈爾的部落。清朝推翻明朝掌權之後,將此地劃分為滿清八旗的牧場,並於一九一四年建立察哈爾特別區,十四年後被改為察哈爾省,在其管轄之下有寶昌、宣化、延慶等十六個縣,並將省會設於張家口。而這個省份,僅僅在歷史上存在了短短四十年就被撤銷。

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四十年後的1952年,我國解放之後對中華土地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分調整。歷史中的察哈爾省、綏遠省等等被相繼取消,自此我國的行政區又迴歸到了清朝時期的狀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將本來的察哈爾省徹底取消並只存在於歷史中呢?從以下幾點便可看出:

民國時期儘管推翻清王朝,但各方面仍捉襟見肘

民國時期的中國,給人的表面印象雖然是自由民主,但在各方面的實力上卻是完全相反。

隨著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爆發,中國長達數千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自此開創了民國時期。但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改變當時中國貧弱的現狀。而就在此時,位於北邊的沙俄趁火打劫,煽動蒙古防抗勢力對內地發動進攻,並佔領了內蒙古全境。清朝時期的北方領地就此與國家失之交臂,長城也再次成為了抵抗外敵的城牆。

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而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袁世凱迫於全國人民的壓力之下,對內蒙古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收復戰,至於失去的外蒙古,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卻束手無策。

北洋政府的現狀基本已確定了面對外敵的入侵,他們無力抵抗,只能夠被動挨打,因此為了防止沙俄等國趁虛而入,將先前提出的"蒙地建省"重新執行,在原本的內蒙古領地上,建立北洋政府可以有效管轄的省份,有利於管理邊疆。

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至此,原本的內蒙古被劃分成為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寧夏四個省份,即"塞上四省"。察哈爾地區也於一九一三年成立特別行政區,並在十五年後正式建省。

而此舉的有利之處就在於,假若民國北部受到外敵入侵,原本的內蒙古不會一下子就被佔領,這在當時也實屬無奈之舉,畢竟落後就要捱打。

但這樣無可奈何的措施在當時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九一八慘案後,日軍迅速佔領了東北三省,隨即將目標轉移至熱河和察哈爾等地區,並於一九三三年佔領熱河以及部分察哈爾地區。

中國在重獲新生後所要面對的新形勢

在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之後,日本於一九四五年投降,而中國也在經歷了國內解放戰爭之後於四年後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墮落不堪的國家至此走上了富強之路,人民真正能夠當家做主的時代來臨。

但與此同時,問題就隨之而出,如何解決曾經為了能夠減少損失的察哈爾等省份。由於在解放戰爭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就已存在,在此之後更是在國家的支持之下該地區面積不斷向外擴張,將原本察哈爾省內的面積包括在內。

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而這時候,祖國與蘇聯之間的關係還十分友好,沒了對入侵者的擔憂,一些緊張時期的政策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在這其中並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方面的考究,還存在有眾多的理由:

安全方面:

民國時期之所以要將內蒙拆分,除了受外敵入侵時能夠減少損失之外,還考慮到了防止當地人民起義的要素在內,將大省份拆成幾部分,這樣在用中央的實力來處理的時候就不會顯得力不從心。

但是在建國以後,各民族大團結,將各個省份重新結合成完整的內蒙古更有力於新中國的管轄,而一個完整的大省也更不容易出現割據勢力。

新中國能夠恢復清朝時期的省份,一方面在於安全考慮,另一方面更是體現出了我國能夠治理好內蒙古的自信心。

經濟方面:

建國初期,經濟仍然處於緊張階段,有待發展,而通過減少省份的數量,能夠節省一部分的財政開支。而當時的察哈爾省位置橫跨長城,農耕與遊牧都存在於其中,而將二者分開治理,更有利於經濟向好發展。

東北第四省——察哈爾省,為何短短存在40年就被撤銷?

因為察哈爾省的位置橫跨長城,意味著在其省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濟來源:農耕和畜牧,假若在建國之後仍然維持現狀,一方面不利於該省長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於管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將其進行有效的拆分,反而能夠獲得極其良好的結果。

政治方面:

新中國的首都定於北京之後,撤銷察哈爾與熱河,將張家口和承德併入河北,一方面避免了三省省會相連而相互制約,另一方面能使河北成為北京的有力屏障,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