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忧愤之情吗?

atthemystery


孟浩然的这首诗非常有名,其中并没有忧愤之意。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当今清平盛世,我却闲居在家,没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感到有些羞愧。

其实这就是一封写给张九龄的自荐信,写的比较隐晦,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我孟浩然有心出仕,一展才能,苦无舟楫。而张丞相您就是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引路人。

孟浩然才名在外,虽有志于仕途,但屡试不第,其后心灰意冷,隐居田园,过得悠哉悠哉。偶尔有那么几首发牢骚的诗作,也都是为赋新词强断肠,他根本就不是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人。

我说了不算,咱们来看看好朋友李白评价他的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魔独孤求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西游长安时,作此诗以干谒宰相张九龄,相当于今天的自荐信,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所以,本人认为这首孟浩然的名诗,没有忧愤之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字浩然,唐代诗人。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张九龄(678-740)男,汉族,字子寿。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主理朝政,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孟浩然写诗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此诗从景而发情,转折非常自然,借旧典曲折道出,是一首为干谒而作的应用诗。表现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葛诸亮


这首诗没有任何忧愤之情,只是孟浩然为举荐自己而作,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这首诗写得很美,前面四句描绘的都是大景,如“湖”“云”“城”等,可实际上这是孟浩然为了显露自己的才华而刻意为之,希望得到丞相张九龄的赏识和引荐。

后面四句由描景转而引典,提到了唐朝以前那些圣明而又有才华的人物,但又不把具体的典故写明,而是点到即止,意在表达自己想更进一步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孟浩然真是个聪明人,懂得才华外露,但运用了一种不让人厌烦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袁帅老师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竹下贤客


这首诗以“羡鱼”自喻,宛转表达了求官意愿,没有忧愤。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个故事:孟浩然和王维是好友,有一天,二人相聚正欢,唐玄宗突然来访王维。王维向玄宗引荐孟浩然,玄宗让他吟一首最近写的诗,孟浩然吟《岁暮归南山》,里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得皇帝不高兴,错过了一次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