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60后的你打算怎么养老?还能像从前依靠子女养老吗?

新大风歌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科技,军事,都迈向了世界前列。教育,就业,医疗,保险,养老,都得到了改进与完善。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农村60后以上老人,也享受每个月400元的补助甚至更高,农村医疗保险,重病保险已普及到户,并且农村有自己的土地,有山有水。可以耕耘,种植,养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经过网络销售。赚取自已的生活保障,60后的老人在农村基本属于健康状态,干农活不忧郁,不干不舒服。

现在农村青年都已进入城市发展,60后的老人,是第一批享受经济改革开放进城创业的人,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亲自看到了国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民带来的优越性。

他们爱好自己的国家,珍惜每一份土地,他们不要求奢侈享乐,自己有一份力气就发一份光芒,因为他们懂得了人生的道理。

作为一位60后的我,已经为自已及夫人,作好了后半辈子的充分准备!不给国家增负担,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子女添压力!











海岛阿波


60后现在很多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正是人生幸福时刻的开始。最大的60后也才刚刚60岁,以现在平均寿命75岁来看,60岁相对来说还显的年轻,活90、100多岁的大有人在。那么60后到底要怎么样养老呢?

一、如果是农村进城市务工者买满15年社保,全国最低也可以领1000多的养老金,这些钱不管是在十八线小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都足够的,生病住院也可以报销。勤快一点的还会继续找一份工作来增加收入,自己养老没什么大问题。

二、如果一直是在农村生活,有产业支持的这部分人,自己养老也没问题,子女的事业发展还能提供经济上帮扶。

三、如果是光靠农业收入生活的人,没技术、没产业、没大的经济收入来源,可能自己养老就比较困难。孩子结婚建房、买车、彩礼等,都是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一下掏空。上面老的要养,下面小的刚结婚要帮衬,养老看病的钱又要自己去慢慢重新积累,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真的一直要做到做不动了才会停下来。

总的来说现在60后以后的人,大多数都不会靠子女来养老,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孩子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大,自己都会为养老作好准备、做好安排。

现在养老方式也挺多,有居家、养老院、互助式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希望老人们都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厨易帮


谢谢您提的这个问题,不知道您是否是六零后的农村人?还是不是?可我却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人,关于您提的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们农村人目前的养老和对以后养老想法。

a,农民的养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受制于农村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并且还是西部贫困山区的我,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亲是怎么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的。方圆几百里的耳濡目染大都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养老仅仅是自身身体受到疾病的痛苦,累倒到病床上时才开始,迷留时日无多,多则三年五栽,少则夜头早晚,辛辛苦苦一生,聊以温饱。历经风霜,临终之前的无乃和遗憾,久久不舍的目光。想想就使人满腔的心酸和怅惘。

b,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觉我己年过半百,两个儿子还没成家。我们的收入,不仅不能完全供给他们的求学和创业,还要替他们背负债务,当下高额的成家费用更是让人头痛不已。我们这里即便经济条件好些的家庭,也很少有能力供给两个孩子成家的费用。各家不同,有的家养一个孩子,有的家养一男一女,男孩多的负担就重了很多。我们的养老处境,子女都到外面去了,许多农田的活,虽说都己被机械代替,可也还有许多代替不了的,如田间地头的运输化肥,浇水时地埂脱了等。家务间的的杂事,那些电线不合适了,那些需要修修补补,冉高爬地。这些活计虽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都以切切实实摆在面前。需要独自去做。而我们的祖辈,父辈他们身边还有子女的帮忙,面对身在异乡的子女,我们农村的六零后有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就连规划也是美好的奢望。

C,国家给农民所给的养老保障,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六七十元人民币,虽说还有高龄补贴,也只是两三百元的事,六十岁以上,大多农民由于积劳成疾,或多或少都有些许疾病,国家给的几十元钱又许多连平时的医药费都不够,更又甚者长期患上满病,大病,天灾人祸那就雪上加霜,只能苦难煎熬了。我曾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四姨残不忍睹。四姨离我们家一百二十公里,临终前我和母亲去着望她,一进门就感到一缕丝丝的阴渗之气,四姨独自卧在坑上,坑上被褥凌乱,四姨目光呆滞,面目和身体都已消瘦很多,无力的卷缩在坑延边上,见我和母亲嘴唇只是微微的动了一动……………。

六零后的农民己开始慢慢地步入了老年的行例,而他们的养老他们自已不感想想,那种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也只能是大多数人的憧憬。他们要帮助子女拉扯孙子,他们要独自去做家务的嗦碎事,只到失去劳动能力和眼阖手闭。

结合亲身体会,我说了以上的看法,您是否有同感呢?或许由于地域的差异,您们那边生活条件好,比我们这儿好多。

.

配图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眺望祁连


60、70后的农村老人,现在也基本上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是这个年纪的老人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子(女)照顾2两个老人,一个家庭照顾4个老人,这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其中所承受的压力自然是相当之大。然而,农村60、70后老人的养老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更让老人们操心头疼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子女的婚姻家庭问题。

现在很多60后、70后的子女都到了适婚嫁人的年龄,但是农村男多女少的现状,导致农村光棍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农村,想娶一个媳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你要有车有房,这样算下来至少也要几十万才行,而对于20—30岁的年轻人来说,又有多少人能挣到这么多钱呢?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父母来出钱,而父母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即便是砸锅卖铁、欠钱借钱也是要娶的。

如今仔细想想,农村60、70后的农村老人的确是不容易,这么大的年纪还在打工挣钱,还要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头疼,还要担心未来自己的养老问题,生活的的确还是蛮辛苦的,你说子女自己都生活不容易,再要抚养父母,现在掙钱也不容易,哪有这个能力呀,农村差距也很大,像我们无锡地区基本是不要靠子女的,自己有能力!


杨琴媛


农村人依靠什么养老是农村老人都关心的话题。儿女的压力也很大,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或是再有买房贷款的压力,父母不忍心增加儿女的负担,大多数老人都尽量自食其力,节衣缩食。

孩子结婚基本就掏空了父母的钱袋子,没有外债都是好人家了,上学工作的在大城市父母连首付都拿不出,在县城买房的压力少多了,又怎么敢指望儿女能养老。

农村人大多有些土地,我们村少的十几亩,多的四五十亩一百多亩的,都可以作为养老。儿女条件好的也可以帮衬老人。

新农保一个月百八十的,贴补点调料菜啥的。我到了六十岁一个月才能有七八百收入,外加有点地,勉强活着吧,不敢生病!这几年赚的钱都供儿子上学了,八年的医学生我们要竭尽全力才能顺利毕业。好在今年毕业了,农村每家一个学生就会消耗掉收入的百分之九十。

前些年买了十五亩的林地,这几年要能采伐了,给孩子买房都不够,还得继续努力!老了再说老了的吧😄





高山流水28996171


在农村60后基本上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而他们也正赶上当年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考虑到他们的孩子要抚养双方加一起的四位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压力会相当的大,所以尽量的不去依靠他们!

在农村的60后现在的身体还可以,虽不能参与过重的体力劳动,但一般的农活还是可以的。

可以维持着种些地,因为现在种地大多数都用机械化,有小农机的帮助,种地还是很轻松的!

也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像养几头母牛,下牛犊卖钱!或者是养几头母猪,卖猪仔也可以的!大规模的是干不动,风险也大的!

这样的干些年,攒点积蓄,等干不动时养老钱基本差不多!到那时孩子的生活上也会有所缓解的!


农村巧红姐


年轻的时候给自己攒够一笔养老钱,然后一直到杨一直到60岁的时候,或者70岁的时候把它攒好,留给自己用,靠自己养老,如果自己实在是有病,卧病在床这个时候请保姆拿自己的钱💰来请保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忠孝难俩全,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话,这样是最好的,儿女有儿女的困难,我们最好不要去拖累儿女,他们有自己的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很现实的一个情况!



大鹏在广东


大家好😊60后杨姐把我的观点和想法给大家分享分享,我不会和孩子住在一起,我们是60后,孩子是00后,消费观念,生活起居,我们生活节俭,人家生活要的是质量,品质,享受。儿子你说他多了肯定烦,媳妇呢?人家叫你说,你敢说?住在一起不方便,我们是农村的,有楼房有院子,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开店几十年,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也该回家养老休息了,多锻炼,多转转,少生气,少生病,少给儿女找麻烦,我们农村老人能选择吗?


杨姐的所见所闻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儿防老越来越变得困难。 象赣南地区大部分都缴纳了每年100元或1000元的社保。到了60岁每个月也有100元以上的养老金。在农村国家也探索新养老模式,一是失地农民养老金,二是以地养老的模式。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养老院建设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建设舒适的养老环境,这也是农民们所期待的。



芳芷


目前。农村家庭普遍分居的趋势日趋明显,给家庭养老带来一些不便。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迁,子女远离老人身边的情况日益增多,由此也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重大影响。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趋于淡化,加上子女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无暇顾及老人,传统养老文化正逐步解体。

假如做为农村60后,即将面临养老问题。我认我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进和参与社会化养老模式。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诸多弊端,如保公不保私、保富不保贫、保强不保弱、保城市不保农村等彻底变革已迫在眉睫。我们也要转变观念,从依靠子女亲属供养的家庭养老模式中解脱出来,并逐渐纳入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时可以就近搬迁到社会保障体系好,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地方。

第二,近年来广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积极参加各种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让自己既有安全感又有自主感。

第三,还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积极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和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的基础上,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我会将自己,或者联合几位同伴抱团养老,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突出乡村产业特色,整合资源创建民宿(农家乐)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家庭工场、手工作坊等创收项目。

第四,积极锻练身体,注重养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身心健康,开心快乐,减少医疗费用和疾病痛苦,给子女也减少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