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中國民用航空》雜誌通訊員王靚訊:2020年的春節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中。面對疫情,天津機場消防救護支隊的醫護人員們一刻不敢懈怠。他們白衣執甲、勇敢逆行,毅然奮戰在守護津城空中大門的最前沿。機艙內、隔離室裡、航站樓內、疫情防控指揮辦公室裡、各值班醫療點內……醫護人員們白衣飄飄的身影總是那樣忙碌。“我們要把好機場防控的第一關!”這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們拼搏腳步的最佳註解。

立志衝鋒在前 全員簽署倡議書

“作為機場一線醫療急救工作團隊,我們一定要衝鋒在前,把好天津機場疫情防控第一關口!”1月19日,天津機場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機場消救支隊急救中心的全體醫護人員取消了休假,24小時備戰疫情防控現場,以機場為家,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急救中心是一支29人的團隊,他們中有剛畢業不久的醫學專業大學生,也有實戰經驗豐富的“老急救”。在黨支部發出的倡議書上,他們都莊嚴地簽上了自己的姓名,許下了衝鋒在前的堅定誓言。

為更好地應對疫情,急救中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傳達工作部署,明確人員分工,制定《天津機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預案》、《航空器上旅客體溫檢測及處置流程》和《航站樓測溫儀報警響應流程》,並溝通東麗區疾控中心協調旅客轉運措施,制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控制國內旅客轉診流程》。

同時,急救中心李靖、王曉楠、段曉慧三個主任迅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穿脫防護服培訓,並著手組織疫情防控演練,還第一時間製作了有關防護用品穿戴和測溫儀器使用方法的培訓課件和視頻,從專業角度指導各部門員工加強自身防護,提升防控工作技能水平。現已在集團公司雲課堂平臺中發佈《防護服的穿脫方法和順序》、《手持測溫槍使用培訓》、《紅外線測溫儀培訓課件》和《防護用品的穿戴》四門課程的文字及視頻課件。

1月21日零時開始,機場對武漢抵津全部航班旅客進行體溫檢測。當天,急救中心就為5個航班886人次進行了體溫檢測,並在檢測中發現兩名有發熱狀況的旅客。急救中心立即啟動處置流程,聯絡天津市120和疾控中心,合力將旅客轉送到最近的東麗醫院發熱門診。

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與時間賽跑 各個環節再優化

1月25日13點,一陣電話鈴聲響起:“馬來西亞來津的航班OD688上,有個武漢旅行團”。接到電話,李靖敏銳地意識到這條信息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她馬上與機場指揮中心、天津機場海關核實航班信息,並立即與東麗疾控、天津衛健委、機場領導彙報溝通情況。經過反覆進行信息核實確認,終於在當天下午4點拿到了航班上武漢旅行團31名人員的準確信息,為天津機場海關順利對接OD688航班的疫情處置爭取到寶貴先機。天津機場為市120以及轉運車輛開通了綠色進場通道,並專門安排車輛進行引導,實現人員轉運隔離的無縫對接,使航班旅客得到妥善安置。

“抓緊時間,咱們一定要把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後再進一步優化”。忙完了一天的事,急救中心的三個主任簡單地吃了口飯,又召集相關醫護人員召開專題會對預案、流程進行復盤推演,梳理優化各環節,不斷查漏補缺,確保發熱旅客的處置流程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提升效率。

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我們要留下來堅守崗位!”

“媽,今天我們不回家了,現在全國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們要留下來堅守崗位。”

2019年底,防疫員王祥茹結婚了。他的愛人是胸科醫院的一名醫生。新婚的小兩口早早訂好了臘月二十八回山東老家看望父母的車票,滿懷期待著回家的行程。獲悉疫情的第一時間,兩人決定退掉回家的車票,一起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做出一些貢獻。

“我要與同一戰壕戰友們在一起,全力保障他們不被傳染”。機場的消毒點位多、區域面積大,涉及航站樓、擺渡車、飛機客艙等多處。除了肩負為處置發熱病人的醫務人員消毒的工作外,王祥茹又投身消殺作業。

值班主任王顯俊和護士石月是急救中心的夫妻檔。疫情爆發,已經三年沒回老家兩人毫不猶豫地退掉了早已買好的火車票,一頭扎進阻擊疫情的工作中。因為家中還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兩人只能交替值班或者一人連班。一方三天見不到孩子已成家常便飯。

“爸爸,你們什麼時候回來?”視頻一邊,是孩子期盼的小臉。“快了,爸爸媽媽在和病毒打仗,等勝利了就能陪你玩了。”雖然不能時時陪伴孩子、保護孩子,但守住津城的空中大門就是保護了家人,王顯俊默默地想著,心中十分堅定。

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我是黨員,我先上!”

“我身強力壯,作為黨員我應該衝鋒在前。”醫生黨員李鑫站了出來。

“我在海河醫院工作過,我的處置經驗比較豐富,鑫弟,我們一起上一線。”護士張靜靜也不甘落後。

為了及時有效地處置發熱旅客和減少其他醫務人員接觸的機會,他們兩人主動申請長期駐守距離隔離機位最近的C端醫療值班點。

“C端,17點20分218機位進港航班有疑似發熱旅客,是湖北籍有接觸史,需要上機複測體溫。”

“C端收到。”

接到指令後,李鑫與張靜靜立即穿好防護服,戴好手套、口罩、護目鏡,再一次整裝出發,去處置航班上的發熱旅客。

C端醫療點值班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機場疑似發熱人員複測體溫及處置發熱人員。他們要最先接觸發熱旅客,這個崗位可謂是機場疫情防控的最危險地帶。這裡的醫護人員每天的防護衣服一穿最少就是4個小時,為了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他們連喝水都進行了控制。在疫情爆發嚴重的時期,平均每天需要複測的航班有10班左右,1月28日這天,急救中心人員執行了14個航班1779名疑似發熱人員的體溫複測任務,當天急救中心的全部醫用車輛出動,值班室的工作人員也增加到5人並連續作戰。

從二級響應啟動到一級響應啟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號角不斷升級。從武漢來津航班的體溫檢測、到湖北來津航班的體溫檢測、到進港旅客體溫雙檢測、到進出港旅客體溫檢測的實施,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一線。截至3月12日,急救中心已複檢國內進出港航班106班、旅客11619人,處置發熱病人30名。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天津機場的白衣戰士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護工作者的初心和誓言,擔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彰顯不平凡的風采。你們就是真正的英雄!

守護津城“空中大門”——記天津機場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