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旅遊行業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

eTravel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可以說不管是旅遊行業,基本是各種行業百分之八十都會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餐飲、KTV、洗浴娛樂中心、旅遊行業和各種每天都需要現金流的各大中小企業,你試想一下一個商鋪沒有存款,每天都已現金流維持生活和各項費用,那麼現在疫情期間他無法經營還怎麼營生!既然你主要問道旅遊行業那我就跟您在絮叨幾句,我家我三姨家家的孩子也就是我姐姐,就是做旅遊行業的,他是做國內旅遊的(當然他們也有國外旅遊業務,因為自家姐姐語言能力有限所以基本帶的都是國內團,而且他們的旅遊公司很出名,能在旅遊行業中排前15),上個禮拜跟我大姐通話閒聊就說道旅遊今年的情況不是恨好,因為我大姐個人理解是這樣,今年疫情可以說根據各種報道來看,疫情徹底結束怎麼也得半年時間,無非就是大半年還是小半年,不管大半年還是小半年都是過去半年時間,而且有些景點,城市,國家,的季節不等人,有些地方的什麼季節就是什麼景色,過了月份就沒有了,就是來年的事了,甚至現在全國疫情大面積爆發,你覺得還會有更多的人出國旅遊嗎?再說今年經濟絕對會不是恨好,還會有那麼多的人拿出閒錢來旅遊?就算經濟不會太惡劣,那咱就說說不可能有人不惜命對不對,現在這麼嚴重,誰知道任何地方,任何國家,會不會有什麼漏網之魚......其實細細考慮一下真是這麼個情況,所以今年的旅遊行業我個人感覺不是很客觀,以上品論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感謝收藏!



搞垮拒絕


從短期來看,由於疫情的快速發展和異常嚴格的防疫措施,近期旅遊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此外,全國各地的景區、文化娛樂場所相繼暫停運營。以2020年春節黃金週數據為例,參照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約4.15億人次、旅遊收入約5140億元,結合近3年增速測算,正常狀態下2020年春節期間旅遊接待總人數、旅遊收入預計達到4.5億人次、5500億元,而受疫情影響,這部分收入將損失絕大部分。據專家估計,防控到位的話需要2-3個月的時間打贏這場防疫戰,再加上恢復期,半年時間內旅遊業都將極其困難。


暢遊天下HZ


從國內疫情爆發到現在得到控制並開始好轉,這段時期對旅遊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這個行業是最先失業最後開工,而旅行社大多數並沒有雄厚的資金來渡過這漫長的冰凍期,有的現在就已經是破產或頻臨倒閉了,而從業人員大都不是旅行社的固定員工,沒有固定收入,生活保障全靠自己,因此他們是最先失業也是最先轉行尋找其它謀生之路的人群。

17年前也遭遇了一次非典疫情,當時對旅遊業的衝擊也很大,不過時間沒有這次長,當時的旅遊局為了緩解旅行社的壓力退回了部分質保金來讓旅行社度過難關,這次文旅也是如是操作。非典疫情結束後政府提倡旅遊產品低價上市,一時間旅遊市場出現井噴局面,而低價也造成了後來市場上的惡性竟爭並不斷惡化,暴增了旅遊投訴率,再加上後來的資訊發達,智能手機的普及,媒體有失偏頗的報道使旅遊業的形象一落千丈,不復從前,這都是非典後旅遊產品低價上市的後遺症。

當然,旅遊業因此也飽嘗苦果,遊客也紛紛開始醒悟,知道了便宜無好貨、會買不如會賣的真實含義,一部分人已經開始重視旅遊的品質而不是價格。新冠在此時爆發,其實也是給了旅遊業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打價格戰無疑是自毀,如何提高服務質量,遊客需求怎樣的服務質量及服務細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才是旅遊業應該思考的。思路的正確決定成敗,旅遊還會再火爆,但是如何去迎接將來的旅遊市場,如何創造大家認同的市場卻是最大的問題。相信疫情過去會有好的旅遊政策來扶持這個行業,但是好經也需好人念,從業人員的態度才是最讓人擔心的。


山西一導遊


2020年出現的新冠肺炎病毒。對旅遊行業及和旅遊息息相關的行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比如酒店行業,各種各樣的旅社,民宿,還有餐飲,洗浴中心,KTV這樣的休閒娛樂行業都有所波及。

旅遊行業關乎著一個地方的經濟,已經不是一個行業或多個行業的影響,這應是地方性的影響。這還會造成大批的行業相關人員的失業及企業的破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大多數的相關企業都會破產。


還有當地的出租車行業都會有80%人員會沒有經濟來源。各大景點空無一人。

但疫情總會過去,到時候各大景點降低門票價格促進遊客遊玩,再加上政府和企業的補貼,肯定會使旅遊業重新興盛起來。


絕對是ll


題主也說了短期影響有目共睹。那猛哥就來分析一下長期的影響。

一、七月份之前

現在中國疫情控制住了,很多地方的周邊遊項目也慢慢的開放了。從電視上可以看到也有一些去買票遊玩,畢竟大家被關在屋子裡一兩個月,實在是憋悶壞了。

但是對全球疫情來說,卻剛剛處於爆發期,出境遊是一片肅穆啊,昨天奧組委還通報了東京奧運會推遲到2021年的消息,要知道奧運會舉行日期是七八月份,日本之前一直張羅著會如期舉行,也是因為還有好幾個月的緩衝期。但現在推遲到了明年舉行,說明國際上整體不看好疫情能在七月之前結束,而疫情不結束,旅遊業基本就沒有復活的希望。

所以,七月份之前,旅遊業基本就只能靠周邊遊撐撐場面了,客流量聊勝於無吧,所以除了國家支持的景區,其他的附屬產業基本是入不敷出甚至根本沒有收入,進而大量的相關從業人員會流向其他產業。

二、明年之前

說明年之前,這個其實並不太好預估,因為疫情什麼時候結束,誰也說不好,所以這裡還要再分一下。

七八月份疫情結束了

七八月份是個很關鍵的點,平時九十月份也是旅遊旺季,如果疫情趕在七八月份結束了,旅遊旺季疊加報復性消費,大概率還有各個國家對疫情期間經濟遲緩的刺激政策,這個時期將會將會把旅遊業推向一個新高峰,景區人山人海,店鋪裡大家都不吝嗇的買買買,旅遊從業人員和商家會收入大增,將之前流逝的人員再次吸納回來。

下半年疫情拖拉的時間比較久

要知道現階段很多人收入已經開始緊縮了,如果下半年疫情再遲遲不能完結,相信就是地主家餘糧也不會太多了,到時候疫情就算結束了,願意把微薄存款用在旅遊上的人也不會很多了,而旅遊業的持續性不景氣,會迫使更多的人轉行轉業,留下來的基本是精品遊,小團遊。那些旅遊行業裡的烏煙瘴氣的潛規則會少很多。

三、明年

只要疫情今年能結束,明年開始旅遊業還是會好起來的,畢竟現在人民生活好了,物質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像旅遊這樣的精神追求是剛性需求。

但是,如果今年疫情真的沒控制下來,後果大家可想而知,世界性災難,經濟大蕭條,不僅旅遊業,所有的行業都面臨危機,大家奔走於吃飽的路上,失業的路上,但不會在旅遊的路上。

祈禱吧,疫情早日結束,不要對國外的悲慘幸災樂禍,這是關乎你我他每個人的災難。


愛世界愛猛哥


目前,疫情對旅遊的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今年春節旅遊黃金週將持續去年旅遊業的火爆現象。並帶動相關住宿,餐飲行業的繁榮。疫情爆發後,1—4月份,整個旅遊業受到了重創。

目前對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我估計下半年開始,國內旅遊業會出現一個復甦。上半年在家裡禁足的人民紛紛會選擇下半年出遊從而推動國內旅遊業的繁榮。

但是隨著國外疫情的惡化,我對今年國外旅遊航線抱著一種悲觀的態度。

第一,疫情已成全球大爆發的趨勢(中國大陸除外)。具體什麼時候得到控制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二,由於1—3月份採取的封城模式。很多家庭特別是中小企業員工,自由自由者等等今年的人均收入會與去年相比有一個下降。今年可用於旅遊的支出也會隨之下降。因此我認為部分出國遊的人們今年會選擇國內游來替代。


斜陽幾度


新冠對旅遊行業的影響,可能要粗略地劃分幾個階段來說。

1.首先,第一階段,就是當下仍處在其中的情形。

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除了湖北部分地區仍處在嚴控以外,大部分省市都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復工。

可是,關乎於旅遊業的幾個重要因素:特色餐飲,旅遊景區,酒店旅館等。仍處在冰凍未解封的嚴控時期,並且在度過年後的大規模復工面前,出行旅遊,也成了人們想選擇卻無法選擇的情況。更何況,現在的旅遊主體通常以年輕人居多,而在停工了一兩個月的狀態下,讓這群年輕人再拿出旅遊的經費,可謂極其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在近一兩個月內,推動旅遊業的恢復,可以說是十分不易的。

2.其次,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國內疫情基本無恙的6月(鍾南山院士近期受採訪的最新預估)以後,旅遊業將何去何從。

如果說,全面解禁的時期是6月中旬,那麼,伴隨著暑假的到來,國內的旅遊業可能到達近兩年來的一個小高峰。

原因有下:

(1)物質基礎。等到了6月中下旬,經歷了兩三個月的復工以後,居民的收支理應迴歸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甚至,在沒有了“五一”假期出行的情況下,經濟狀況很可能相較往年同時期,會顯得更加富足。再加上全面解禁消息的來臨,出行很有可能成為廣大人民的第一選擇。

(2)心理因素。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蝸居或者三點一線過後,多數人的內心都極度想要外出遊玩散散心,恰逢暑期來臨和全面解禁,多數年輕人的選擇,很有可能是及時外出旅行。


章滕


1.首先,第一階段,就是當下仍處在其中的情形。

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除了湖北部分地區仍處在嚴控以外,大部分省市都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復工。

可是,關乎於旅遊業的幾個重要因素:特色餐飲,旅遊景區,酒店旅館等。仍處在冰凍未解封的嚴控時期,並且在度過年後的大規模復工面前,出行旅遊,也成了人們想選擇卻無法選擇的情況。更何況,現在的旅遊主體通常以年輕人居多,而在停工了一兩個月的狀態下,讓這群年輕人再拿出旅遊的經費,可謂極其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在近一兩個月內,推動旅遊業的恢復,可以說是十分不易的。

2.其次,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國內疫情基本無恙的6月(鍾南山院士近期受採訪的最新預估)以後,旅遊業將何去何從。

如果說,全面解禁的時期是6月中旬,那麼,伴隨著暑假的到來,國內的旅遊業可能到達近兩年來的一個小高峰。

原因有下:

(1)物質基礎。等到了6月中下旬,經歷了兩三個月的復工以後,居民的收支理應迴歸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甚至,在沒有了“五一”假期出行的情況下,經濟狀況很可能相較往年同時期,會顯得更加富足。再加上全面解禁消息的來臨,出行很有可能成為廣大人民的第一選擇。

(2)心理因素。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蝸居或者三點一線過後,多數人的內心都極度想要外出遊玩散散心,恰逢暑期來臨和全面解禁,多數年輕人的選擇,很有可能是及時外出旅行。


畫格如詩


即使疫情在4月份得以徹底控制,2020年的旅遊業也不存在完全恢復的任何可能。

一、這次冠狀病毒帶來的生活上的改變,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住賓館、擠景點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二、假期變少,隔離政策讓大家已經把全年的假期休完,恢復後的工作任務不會允許再長時間休假,大學及孩子們的假期估計也會適當縮短,沒時間怎麼辦?

三、收入上的損失是肉眼可見的,很多家庭被迫削減開支是肯定的,那麼作為奢侈消費的旅遊餐飲消費一定會減少;

四、經過疫情這一出,天天跟著保健品團隊的老年群體還敢出去嗎?

五、在疫情過後,很多行業的成本會大幅提升,要進行足夠的衛生安全保障,消毒用品,一次性用品等,交通費用也會有所提升,成本高了,更沒人去。

六、說一說國際旅遊吧,是你敢去,還是人家敢來?


風景伊人解說


2020年的新冠疫情限制了很多人出行的腳步,對蓬勃發展的旅遊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從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現有旅遊企業應對舉措的借鑑反思、現有政策支持措施、進一步發展建議等方面入手,表達了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及若干發展建議。


1、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

面對疫情,戰略上要樂觀,戰術上要謹慎。在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上,有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1.當前疊加影響下的嚴峻形勢

當前,我們面臨的大環境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調結構、穩增長、提質增效任務艱鉅。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業損失巨大,但如果疫情控制得好,後續損失是可以彌補的。

從行業類型上看,疫情對旅行社和住宿領域衝擊會更大,景區存在冗餘存量拓展的可能性,後續經營更容易補回來。

從企業規模上看,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會更大。但大企業若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單客盈利能力、技術能力和人員的現代化適應能力,優勢也可能轉為劣勢。



2.艱難蛻變下的生存考驗

業務停滯對中小企業可能是一個生死存亡的考驗。旅遊行業中,大多數企業是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弱,但與穩定就業、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激活消費等國家戰略密切相關。正是因為中小企業對當前政府宏觀目標實現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輪出臺的抗疫應對政策對中小企業給予了高度關注。未來在有效就業、高位就業、成功創業方面,旅遊業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疫情並不會改變旅遊業長期向好的趨勢,但不要對疫後報復性反彈有太高期待。旅遊行業限於時間、空間的約束性,業務損失很難通過延時方式來彌補。疫情結束後,市場會有一個心理緩衝期,旅遊需求難以快速暴發性增長,而各地為了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也會謹慎對待市場啟動問題。企業不能盲目樂觀,要有底線思維、積極思維,要密切關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相關消息,適應疫情對人們消費心理的影響,增加相關檢測設施與防疫舉措,並對員工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關注恢復性增長、趨勢性增長,關注疫情對人們消費行為產生的深遠影響,比如人們購買行為的線上化滲透率會進一步提高等。在此過程中,企業要關注自身用工模式、社會營商環境改革和優化、產業生態風險分擔機制和應對模式、產業競爭格局等的變化,這些顯著變化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


3.處境各異下的艱難恢復

這次疫情防控對旅遊的影響涉及範圍更廣。原來應對突發事件的一些方法,在這次應對過程中可能無法起到作用,但是原來線上沒有辦法做的,現在可以做了。此前,線上基本不會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大多隻是起到營銷作用,現在有了更多線上措施,要考慮讓線上轉化為未來經營發展中能夠帶來現金收入的新入口、渠道或產品。

疫情持續時間越短,恢復得越快;持續時間越長,恢復得越慢。而疫情持續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到公眾對響應機制、衛生安全、危機處理能力等的擔憂程度。

疫情過後,出境遊可能會有新一波的快速增長。一些國家的產業生態有中國化市場的傾向,中國遊客不去的時候,這些國家的產業生態與中國旅遊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疫情結束後,這些國家可能會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營銷推廣,我們也需要關注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發展過程中國別分佈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入境遊市場恢復週期會更長,但其在整個中國對外人文交流過程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推動入境遊發展的手段更加多元,這對恢復更有利。國內旅遊市場會較早啟動。在此過程中,疫情比較輕的地區和周邊市場、高頻市場會率先啟動。

旅遊業何時能復甦?誰能先復甦?商務需求有剛性,住宿業會先於景區行業復甦,但景區行業有較強的冗餘補損能力。


一方面,疫情對OTA會產生一系列影響,正面影響包括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在線滲透率、市場美譽度、資源控制能力、潛在市場規模等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疫情也會對OTA提出新的要求,其疫後恢復能力面臨進一步考驗,大數據能力、組織凝聚力等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對產品來說,自然研學、戶外生存研學、個性化定製產品、深度遊產品、小團產品會面臨新機遇。自駕遊是一個新方向,需要思考怎樣圍繞自駕做好線路策劃和沿途服務及時推送。此外,重資產的經營痛點是什麼,怎樣做輕重分離?激勵消費的痛點又是什麼?這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總之,要充分重視疫後恢復的艱難性。當前的政策重點在於保住供給側的生產服務能力,疫後生產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恢復,以及當前“節流”“補流”基礎上的“開源”,還需要依賴於需求側的動能和激發。具有旅遊需求組織能力的企業能否快速運轉起來,有流量、能帶貨的才是王者。需求能彙集,市場才能復甦,供應商才有飯吃,行業才能緩過來,活下來。


二、現有應對舉措、反思和未來發展建議

疫情期間,創新行動其實就是減少當前損失。比如很多景區、酒店推出戰疫暖心行動,就是爭取未來客戶的好方法,無論競爭還是合作,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面向市場採取應對措施的時候,一定不要有太多過激反應。過激反應不僅影響企業,還會影響整個行業,甚至影響到其他目的地。這種操作方法可能會改變市場中消費者的預期,客觀上產生對供給端不應有的壓力。

當前情況下,一定要下功夫研究政策,用足政策。不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國家各個部委出臺的政策,包括強化金融支持、減輕稅費負擔、降低運營成本、加大穩崗力度等,都要用足。

對於未來的發展,文旅企業要立足解困,著力長遠。



1.要破局思考,不要破產哀號

文旅企業在關注生存之餘,要思考是延續舊有業務模式,還是開拓新的方向和格局。要借這段難得的時間,冷靜思考轉型問題、戰略問題。

疫情後的復甦,要靠創新來破局,來實現鳳凰涅槃,但創新背後的風險又使得處於出局邊緣的企業面露難色。疫情帶來的生產停擺和復工約束的現實讓困境中的企業為難,成為“先鋒”一騎絕塵還是成為“先烈”一聲嘆息尚未可知,但企業終究要直面問題,要靠自身的力量活下來。

在疫情影響下,企業都期待獲得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但在此基礎上,還要習慣面對困難,並構建抗風險能力,這是任何一個企業發展的前提。企業要加強對替代業務發展形勢的分析,提前研究潛在替代業務對當前業務產生的負面影響和可能衝擊。加強對行業內定製類潛在標的進行的收購分析,或者說被收購的洽商。加強對非接觸旅遊模式的研究,以及小規模、自組織、開放性等細分市場切入機會的研究。對市場復甦以後的產品投放和應對措施,也需要繼續琢磨。人員密集型旅遊產品恢復速度會比較慢,要加強對傳染病監測方面設備的投入。



2.加強相互溝通,保障發展能力

文旅企業要加強跟境內外相關業務鏈企業之間的溝通協商,獲取上下游廠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因疫情導致的業務取消給自己帶來損失。

大企業要從保護旅遊業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到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建立起共商共建共擔的突發事件或者危機應對機制和行動框架。要打通集團化企業內部的鏈化通道,做好對抗擊疫情群體獎勵性旅遊市場的需求預測、資源整合、產品研發。要圍繞市場,做好疫後公共形象的運營維護和市場層面的盈利性考慮。

不能做市場的時候,要做好市場關係的文章。比如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引導員工在線培訓,讓其能有更多知識增長。在對本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時,也可將其開放給上下游企業及其員工,以實現客戶關係的進一步優化。


3.政府立足長遠進行以往政策的評估和制度優化

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反思和評估,比如以往碰到類似突發事件造成對行業大面積影響時的政策措施的執行效果、改進空間、優化方向。

旅遊業具有很強的外部環境敏感性,企業除了尋求政府部門的政策性補貼外,還要做更長遠的謀劃,比如建立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基金等。

此外,還要積極推動落實帶薪休假,完善帶薪休假相關制度。實行帶薪休假便利化措施之後,會降低集中出遊消費,未來即便碰到類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也可以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