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汉从来没有做过大一统朝代的首都,甚至没有出过东晋这种占据半壁江山的像样的割据政权?

L丶佳能


今天的武汉是中国特大级城市,经济地理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都说如果换国都,武汉必是力争对象,有人反问了,武汉这么有实力,为什么历史上武汉无缘成为国都,这个问题主要有主要原因,一是武汉崛起的时间不长,二是古人无法解决水患问题。

龟山,相传大禹治水于此,灵龟所化为一山,即龟山。

武汉虽然成镇很早,但并不显眼,直到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筑夏口城,修了个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其实也仅是个驻军的军用岗楼,打仗用于瞭望罢了,那时候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南方基本无缘,武汉那时还不叫武汉,也没有三镇,仅有个武昌,连鄂州、沔州都比不上,更别谈荆州、襄阳了。

明代武汉三镇图。

直到明朝,朱元璋6子封为楚王,驻地武昌,明中期因汉水改道形成了武汉三镇,“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武汉的经济地理位置才显现出来,但已到了明清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北京,为时已晚,这时的武汉因商贸运输经济大力发展,到了晚清时期,武汉已成为四大名镇之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时,眼光是很毒的,一眼就瞧出武汉的重要位置,汉口被开阜,武汉因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因为有好的条件,洋务也在武汉试点,到了民国时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差一点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

武汉古琴台,纪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始建北宋,重建明朝,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再就是水患问题了,古人对同类的研究得心应手,但无力对抗天灾,最常见的就是水患了,历朝历代民生第一大计就是河工、河督,有人说洛阳十多个王朝古都,就在黄河边上,不,洛阳古都离黄河差几十公里,方便用水罢了,而对比南京也是在长江边上,为什么能成为六朝古都,南京只有一条长江,成为国都也是勉强,要命的是从东晋开始,在长江边上筑长堤防水患,想方设法把水引向别处,但水患问题一直没解决,苦不堪言,陈灭后再未在此建都。

当然朱元璋是个例外,他定都于此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不久朱棣就迁走了,而武汉是两条江,长江和汉江,还是两江交汇处,水患年年有,现在科技发达了,筑大坝能解决问题,但古时候却是个永久难题,从大禹治水开始一直没停过,随时会被淹,放任何人都不会考虑。


图文绘历史


国都又叫做首都,一般能够成为都城首先具有其中几个条件,第一是地理位置好,第二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三对国家的整体安全有一定的保障等等。

我们首先来看武汉的位置,按照现在的地图来看,武汉确实处于中华腹地,但是它有几个缺点,第一是紧靠长江,在现代化的今天尚不能保证长江中游的武汉百分之百安全,更不要说古代了,而且历史上的国都也只有南京在长江边,既然南京可以做国都也当过国都,那么人家为什么要选武汉?

再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武汉并不是一个能够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市,因为武汉由三个部分组成,也就是传说中的武汉三镇“汉阳、汉口、武昌”,其实武汉是这三个地方的统称,在古代这可是三座城池,三座城池你让皇帝怎么办公?

再就是疆域问题了,会把武汉当成国都的肯定不是大一统王朝,而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一般都在北方如西安、洛阳、开封、燕京之类,最不济也在南京,所以如果是定都武汉,那么周围没有什么险要的地方可以扼守,北方的襄阳如果守不住的话,那么敌军就会马上兵临城下,北宋就是吃了这个亏。

而为了防止北方的骑兵,那么定都长江以南是最好的选择,这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了,长江以南定都的话南京、杭州都可以,为什么要选武汉?


飞凡看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武汉曾经两次成为首都,但时间并不长。第一次是孙权称帝以后,以武昌为首都,但随后便迁往了建业,也就是江苏南京。第二次是元朝末期陈友谅建立的汉政权,以武昌为首都。但是在陈友谅兵败以后,朱元璋吞并了这些地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在武昌定都的例子。

请注意,当时定都在武昌,而不是武汉。因为武汉三镇的规模,在明清时期才逐步成型。我们聊一下湖北的历史发展,在秦汉时期,湖南、湖北等地被划入了荆州。荆州的治所在襄阳,而不是武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地理结构来说,河南的南阳与湖北的襄阳属于一个整体。

这一地区属于盆地结构,周围是山地和丘陵,中部则是肥沃的耕地。无论是从军事防御角度,还是农耕文明发展的角度,襄阳都非常完美。至于武昌,当时还没有成型,而且经常面临长江水泛滥的困扰,彻底遏制长江水患还是明清时期的事情。此外,当时的航运技术并不发达,武昌的地理优势没有彻底发挥。从秦汉到隋唐时期,襄阳一直承担着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武昌自然不会太出彩。对于北方政权来说,长安和洛阳都是绝佳的建都地点,最不济还有豫东地区的开封。但是对于南方政权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江南的南京,要么四川的成都。只有偏安政权才会选择成都,因此从东吴政权开始,宋、齐、梁、陈、南唐等一系列政权,都是以南京为首都。

截止宋朝统治时期,武昌仍不是一个太大的城市。那么,武昌的崛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答案是元朝。元朝建立以后,由于疆域面积辽阔,为了加强对各个地区的管理,元朝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其中就包括湖广行省。由于需要管理南方很大的地区,襄阳的位置过于偏北。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长江航道逐步城市。因此,湖广行省建立以后,以武昌为省会城市。

为了防止出现水患,当时修建了各种大坝与河堤。从元朝统治时期开始,武汉三镇中的武昌基本成熟。但汉阳和汉口,成型的时间更晚。在明朝统治的中期,汉水发生了大规模的改道,汉阳和汉口正式分离,形成了武汉三镇的初期。在明朝统治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航行技术提高等刺激,汉口镇成为了四大名镇之一。

截止这个时候,仍没有出现传说中的大武汉。在武汉三镇中,汉阳崛起的时间最晚。清朝统治的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被迫开放了自己的国门,汉口成为了通商口岸之一。与此同时,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开始在汉阳地区修建铁厂


道中道道史道文


湖北处在全国正中心位置,经常被人称为全国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地理位置更是特殊。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武汉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大一统王朝的首都,甚至没有出过像样的割据政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做为一个湖北人,在武汉工作,可以说对武汉是相当熟悉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这大家都知道。但是武汉真正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成为湖北的政治文化中心却不过几百年的历史,是随着明末清初汉口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后发展起来的。

在武汉没有形成今天的规模之前,汉口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码头,今天的汉阳、武昌(江夏)还属于今天的鄂州管辖,所以那时没有现在武汉的概念,自然不可能成为全国的首都或者割据政权。

武汉真正闻名全国,应该是清末汉口开埠之后,然后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三城鼎足雄峙更属罕见,再加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成为当时仅次于大上海的大城市。

这是历史背景,再来说说武汉的实际情况。

武汉跟南京、重庆一样,是长江边上的三个大城市,既然南京和重庆都做过首都,一样有着长江天堑,为什么单单武汉没有做过首都呢?

虽然都是在长江边上的城市,我们可以看一下,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武汉位于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偏偏又处于平原地区,这对于武汉来说非常不利,只要遇到洪灾,武汉便会首当其冲成为灾区,很多老武汉人对于武汉的洪灾应该都记忆犹新,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更是让武汉人,也让全国人至今无法忘记。

正所谓“成也长江,败也长江”,正是由于水灾频发,所以湖北江汉平原流传一句俗语“十年九不收”,两千年前墨子也曾经说过“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农业社会,吃不饱肚子人口繁衍自然就少,没有人口支撑自然成为不了全国的中心。

然后再说武汉的位置,处在全国最中心,网上曾有网友说,湖北到全国任何一个省份去,中间都不会跨过两个省。这个地理位置,在和平时期是九省通衢,如果一旦爆发战争,就会成为战争的中心。如果建首都在这里,就会成为必争之地,谁敢在这里建首都?

我们看一看中国曾经建首都的一些地方,比如西安,北京,这些地方都不在中国的最中心,都是略微靠近边关,而且周围都有高山大河的天然地理屏障。只有扼守住几个险要的关口,那便是进可攻退可守。

做为武汉来说,不仅无险可守,长江汉江还穿城而过,四面八方都可以来进攻,简直是守无可守,这样的地方轻而易举就可以让人给包了饺子。

最后还有一点传说,不知道是否真实,因为武汉曾经做过民国临时首都,所以有人后来提议把武汉作为中国的首都,但最后没有被通过,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从风水学上来看,武汉是由汉口、武昌、汉阳三个地方组成,中国历来有大一统的传统观念,武汉明显不符合这一观念。虽然从未做过首都也没有做过像样的割据政权,武汉还是有过它曾经的辉煌。这次新冠病毒,更是让全国亿万人民心系武汉,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武汉的未来也必定会更加美好!


十年读书


所谓的都城最早是指帝王或诸侯王的封地,后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长居的城池,统治者长住在哪里,哪里就是都城,都城的历史与中国历史朝代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同时最高统治者指定的都城往往是和他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统治者的原因,比如明朝的燕王朱棣,他的封地在北京,靖难之役赢了朱允炆之后,朱棣就将自己封地的北京作为都城,而他父亲朱元璋定的都城南京只能作为陪都。

现在的武汉从地理上看,位于中国的正中间位置,南来北往,东进西去都要经过武汉,所以武汉的交通特别便利,四通八达,号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水路有长江、汉水,可以通往整个长江水域与汉水水域,在铁路和公路还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古代尤其重要。

武汉位置

武汉最早的历史发现是东湖放鹰台遗址,这个遗址离现在有6000多年,那可是三皇五帝时期,当时只能算原始社会了,只能说明在6000年前,就是原始人在武汉地区活动,但武汉地区正式建立城池则是在秦汉时期。

华夏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但实际上早期的华夏文明都在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夏朝和商朝都城并不是固定的,经常迁都,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然后山西和山东也曾经作为都城,到了西周时,政治中心移到了陕西一带,东周时再次迁都到洛阳,直到周朝灭亡。

武汉在湖北的位置

秦汉时期都城是咸阳和长安,实际是相差不远的两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之所以选这里作为都城,是因为秦国人的发展历程,秦人是从西边的天水向东发展的,通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占据了肥沃的关中平原,之后这里就成为秦国的都城,汉承秦制,原本刘邦定都是洛阳,但经娄敬劝说,还是把都城定在了关中的长安。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地区仍然被居华夏核心地区的统治者认为是蛮夷,武汉当时正处于长江边上,属于楚国,楚国虽属华夏文明圈,但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楚蛮,之后不断学习华夏礼仪,反而成为华夏最正宗的诸侯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36郡,武汉地区属于南郡,汉朝建立后,武汉地区被划为江夏郡沙羡县,秦汉时期的政治中心在长安,武汉只是长江边上一个城池而已。

战国地图

到了东汉末年,开启州牧制度后,武汉所在的江夏郡属于荆州七郡之一,在刘表主政荆州的时期,武汉所在的江夏郡屡次遭到孙策与孙权的攻击,最终孙权夺占了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经过赤壁之战后,武汉地区所在的江夏郡归孙权,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定都在当时的武昌,今天的鄂州,不久后迁都到建业(南京),这算是武汉最靠近都城的一次了。

晋室衣冠南渡之前,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都在北方的黄河流域,都城也在北方,直到五胡乱华,西晋灭亡,晋朝皇室成员渡过长江,在当年孙权的都城建业(南京)建立了东晋的都城,原因很简单,北方汉族待不下去,只有逃到长江以南建立政权,因为长江是天险,北方胡人不容易南下,而建业(南京)作为当年东吴的都城存在了51年,很多设施都能用现成的。

三国荆州地图

东晋选建业(南京)作都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江东地区是当时南方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士族力量最强大的地区,司马睿又得到了当地士族的支持,所以晋元帝司马睿将建业(南京)作都城。东晋将都城定在长江以南的建业(南京)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非常有政治意义,也是汉族主体政权第一次在南方建都,而当时的武汉虽然有所开发,但是条件远远比不上建业,而且当时武汉地区属于云梦泽,周边有着大片的湖泊、沼泽、河流、树林,交通没有建业方便。

东晋选择了建业作为都城,从后世的南北朝时代影响很大,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政权都城无一例外都在建业,北方政权则在陕西、河南、山西、内蒙、河北都有定都,隋朝统一天下后,都城先在长安,后迁洛阳,唐朝也是定都洛阳,华夏政权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再一次回到北方,南方的地位随之下降。

五代十国时期,又是天下大乱,南北方定都的都有,主要看政权来自哪里,曾经有一个南平政权甚至定都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要知道在当时,荆州都比武汉地位重要,到了北宋,都城在开封、商丘和洛阳之间迁移,北宋灭亡后,华夏政权再一次被逼到长江以南的南方,南宋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南宋地图

南宋灭亡后,天下归元,元朝来自蒙古,把都城定在了中国最北方的城池,当时叫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明朝灭亡了元朝,朱元璋把都城定在了南京,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南京离朱元璋家乡不远,而且交通便利,本来也想迁都,但因为长子朱标去世,作罢,靖难之役后,朱棣将都城定为北京,清朝也承袭了明朝的都城北京。

武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开发由于其处于南方的位置而滞后,因为华夏族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有几千年是在黄河流域,直到东晋,第一次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南方,但却是在南京,不在武汉,直到两宋,南方的经济头一次在历史上超过了北方,但最终还是被蒙古灭亡。

两宋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武汉的发展,但同时武汉地区也是宋元对抗的前线,武昌在元朝头一次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的地位大大提升,明朝时期,武汉开始蓬勃发展,并且由于交通、经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形成了汉口镇这样的经济中心和水利枢纽中心,到了明末清初时,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

清朝疆域

武汉地位真正开始发展就是在明朝和清朝,由于南方经济远超北方,虽然政治中心在北京,但全国经济中心实际上已经移到了南方,四大名镇除了朱仙镇之外,其他都在南方这本身就说了问题,但经济再强,也不能作为政治中心,所以武汉一直没有被选为都城。

清末,辛亥革命是在武汉发生的,成功后并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短暂成为军政府驻地,也可以说是临时都城,但不久就被南京取代了,北洋崛起后,都城选在了离北洋更近的北京。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所以经济非常发达,再加上地处中国正中间,四通八达,良好的地理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武汉经济一直在华中是最强的,但在封建社会,武汉的发展在整个华夏来看,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来看,开发是比较晚的,到了明清时期经济才发展起来,可是经济再强,也不是政治中心,因为政治是需要氛围和底蕴的,比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等,所以武汉没有做过封建王朝的都城。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在古代,武汉没有条件成为统一王朝的首都。它在地理上的位置,很受局限。它只是次一级的地理区域汉江平原的中心,站在全国角度看,它的影响力很难超出这个地理单元限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中心,是华北平原,它有三个尖端城市,北京、洛阳和南京。分别是这个大平原的北部边境背靠燕山山脉、西部边境扼守潼关和太行南端,南部边境扼控长江。这个大平原的地理中心,也是一级政治舞台中心,这个中心时有变化,但地理上很接近,是安阳,洛阳,开封,郑州。这四处如今都是中国有名古都。

在这个地理结构之外,长安、沈阳、武汉、成都等,都是次一级的地理单元中心。分别对应关中平原、东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它们都没有参与大王朝政治中心的资格,但是经营好是可以有逐鹿中原的机会的。不过一旦完成逐鹿,中心必然转移到华北大平原的结构中心去,而这些地方会重新退归为区域中心。

秦汉和隋唐都是先占有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后中原逐鹿,虽然定都长安,但是两朝都在洛阳重建了中央政府,把实际政权核心东移,这不是偶然的,是为了控制大平原,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宋朝直接在大平原中央地带开封建立都城。

满清入关,是在满人具有了东北平原之后。但是一旦入关成功,就放弃了沈阳,定都在北京,同样也是为了遏控大平原。明朝建大业,首先是从吴越之地开始的,也是从边角开始发展,然后逐渐逐鹿中原的。

武汉或者湖北有没有机会?曾经有过,那就是楚国。楚国的表现,是湖北和武汉最接近跳出地域政权冲击全国政权核心区域的一次。它的尝试和地位与秦国控制关中之后灭东方诸国的努力一样,机会和地位是相当的。

可惜的是,楚国在竞争中失败了,没有争过秦国,秦国由此壮大,楚国失去了机会。当然后来它灭掉吴越,是另一个好机会,但是当时秦国已经壮大,历史的机会之门关闭了。

第二次机会之门是三国时候的刘备集团。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核心就在于得荆州,然后以此为基地择机进攻中原,可惜后来关羽被杀,这个计划失败,汉江平原再次失去搅动天下局势的机会。

勉强算一次的是绿林军刘玄的成功,也就是刘秀兄弟保驾护航,江汉平原势力突出中原,一路打下了洛阳长安,灭掉了新莽。但是稍后刘玄就把首都定在了洛阳。可见汉江平原还是缺乏全国性影响力,因为它不属于大平原地理单元。

宋元明清长达七八百年,汉江平原对全国政权都缺乏影响力,只是全国政局变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策源地。

直到晚清,因为口岸开放和铁路修建,改变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方向,也改变了汉江平原地区与大平原的交通方式,湖北和武汉开始展示出全国性影响力一级的地位。

突出表现是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四千年历史上江汉平原和武汉最为高光的时刻。因为它发生的变动,导致了全国性政权的变更。

但是,即使如此,地理上武汉与全国政治舞台中心的距离,决定了它依然成不了全国性政权的首都。辛亥革命一成功,首都就先迁南京后入北京。

武汉除了极少数小丘陵外,周边是一个大湖。这个湖叫云梦泽,在古代可谓大名鼎鼎。大致范围是武汉西边,包括了现在的仙桃、洪湖等地方。云梦泽顾名思义,是一个浅水湖,周边多沼泽。在古代条件下,这样的地貌是难以养活大量人口的。古代以农立国,周边养活不了大量人口,自然无法作为首都。

回顾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次级地理单元中心城市的特征,决定了汉江平原代表城市武汉,注定无法成为全国统一政权的首都。能排全国前八的排位,是这个城市的发展极限。


一个老男人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简单讲几句。

首先,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朝代,基本上中心在北方,便以纵横论,武汉也不在中心线上。这是其一。


其二,武汉虽然现在是叫做九省通衢,但在古代,还属于开化较晚的,并不全是水陆便利的,最主要的,它开阔,却无险可守。它不比四川盆地,虽中间是平的,但四周围得密不透风,这也是刘备选成都为据点的原因。而武汉,不具备这个防御条件。

第三,武汉的气候。如今武汉算是火都,热起来要人命,古代又没有空调,南方湿热,他们视为畏途,君不见,汉初贾谊被贬长沙,时人称长沙为卑湿之地,武汉距其不远,也非宜人之地。

但武汉毕竟是重镇,现代交通发达,所以,国民政府也曾在此短暂把它作为中心过,这表明,武汉还是有其独特优越之处的。


钱多多读文史


第一点

武汉地势地洼,主要是沼泽和湖泊,现在也还是有百湖之城的称呼。而且武汉段长江就是号称江南地上河的荆江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现在部分河段已经是地上河了,夏季一下大雨,武汉就得看海,洪涝多发。

古代的武汉也并不适合人类大量集中生活,江汉平原在建国之前就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人口并不像现在这么稠密。

第二点

湖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古代长时间是在江陵(荆州),而现在的武汉发展并取代江陵的地位是在清末近代的事情。

另外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一直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南宋经济中心南移长江中下游流域后,这块区域已经成为了全中国最富裕的地方,经济发达,人口集中。除非南方割据政权只有湖北及其周边地区,要不然绝大部分政权都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都。

而南方地区初步开发是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人南下,之后再经历安史之乱北人南下,直到南宋北人南下,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才超过北方地区。也就是说,在南宋之前的数千年,南方地区都是更落后的,比不得北方地区。

所以古代武汉在湖北地区比不过江陵,在南方地区比不过长江三角洲,更不用说古代条件更好的北方地区。

第三点

首都除了经济的考量,还要有军事方面的考量。中国大一统王朝古代主要的外敌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一统王朝在南方建都,不利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这也是明朝之所以迁都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南方割据政权的外敌也主要是北方割据政权,南方防御北方的防线主要就是三条,分别是淮河流域,襄阳地区和秦岭地区。

北方王朝统一南方的流程大都是,先破开秦岭地区,拿下四川。再从四川顺流而下,拿下荆襄,最后挥兵直指南京,南京防御战一败,南方君主就投降了。晋朝灭东吴,隋朝灭南陈,元朝灭南宋走的都是这条路。所以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而不走寻常路的前秦攻打东晋,金国完颜亮攻打南宋走的都是集中进攻水网密布的淮河流域,结果也都是败北。

所以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在军事防御方面可以说是南方最好的,北有淮河防线,长江上游有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一系列的地区缓冲,战略纵深长,可以用空间换时间。

再加上长三角地区自古都是钱粮赋税主要产区,很容易调配资源进行进攻和防御。一旦陷入困境,人口这么多,大城市之间也隔这么近,征调兵力,钱粮支援也快。

而定都武汉的话,北方一破荆州,襄阳就顺流而下到了首都武汉,淮河流域防线形同虚设。古代产粮,赋税,人口大省江西江南两省运送物资,兵力给首都还得逆流而上,十分不方便,时间也长。等军队,粮食运过来,恐怕武汉城已经破了。武汉下游的省份也没起到一点防御的作用,只能望风而降。

古人说的好,金边银角草肚皮,武汉位置居中,四战之地,实在是不利于防御。


百胜军节度使


武汉在战争年代对阵时不适合当一方的首都的,割据势力选择都城都要选山川险固的地方,比如长安、洛阳都适合而南方比较适合的就是南京了。东吴也曾想把都城迁到武昌去,但武昌过于靠近前线,作为进攻的前进基地可以,让皇上安居可不保险,武汉水陆交通发达,敌方进攻也方便,人民不也愿住那里。武汉只适合用作进攻部队的出发地,而不适合定都,很容易被四面包围。历来南下统一的战争多半是从襄阳南下直取武昌,然后顺流而下东进统一,可以说武汉这地方易攻难守,和平时当后方可以,战争时是守不住的,没有皇帝愿意定都。北方南逃的政权为了安全会选择南京为首都,南宋连南京都觉得不安全定都杭州。而南方起来的政权定都武汉也不好,三国时刘表控制的武汉就不断受孙权袭击,却不无力东进进攻孙权。刘备取得荆州后也面临魏吴夹击,没守住,东下 报仇也没能成功。南京方向攻武汉容易也好守,从武汉东进就很难,所以南方政权要定都南京只要南京在手,武汉就好守,也不会定都武汉。历史上定都武汉的陈友谅和武汉国民政府都是被南京方向的势力吃掉的。抗战中南京失守后也曾迁都武汉,南京守不住,武汉也一样守不住。

说了这么多,武汉不适合定都都是军事的事,和平环境下武汉还是很适合定都的,交通发达,在经济上正在中国中心,水陆交通发达,从清末武汉就是内地唯一的发达城市,反清的胜利从这里开始也是有原因的,不过还是因为军事的问题,根本守不住,只好迁到南京去定都了。


海中岩haha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是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

其地理上横跨长江、汉江,两江三岸,顺长江可至华东入东海、上可入西南腹地;由汉江可直接深入西北地区;陆路则可北上中原、华北、南下华南……

可谓是九省通衢、四通八达,但是地理优势并不代表军事战略上的优势。说白了,在古代四通八达的地方其实更危险。整个江汉平原除了襄阳一处,几乎无险可守,东南西北无论哪处发生叛乱,武汉佛系首当其冲。

试想一下作为皇帝,能定都在这么?定都这里,估计连觉都没办法睡好!

作为都城,四周必有高山大河等作为天然的屏障,此外还需要几个险要的关口,因为只有如此,在紧急时只需要将几个关口一堵,面对叛乱或外部威胁之时进可攻、退可守,四战之地的武汉显然不具备这条件。

这里我们就以古代都城中最具代表的长安(今长安)为例来论证,长安处于关中之地,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南有秦岭,东有黄河等作为天险,然后秦岭、黄河之间又夹着窄窄的函谷关与潼关,如此格局,敌方若想攻入长安唯一的方法便是硬着头皮啃函谷关。而,函谷关有多易守难攻,就不用像素多说了。

反观,作为四战之地的武汉,交通上是四通八达,但,同样的东南西北四面临敌。在面对北方政权之时除了襄阳,几乎无险可守。只要襄阳一失,武汉乃至整个东南门户大开,随即崩溃。所以这也是南宋一丢失襄阳没几年就亡国的原因

其次,作为首都经济亦是重要,起码周边必须是富庶之地,能支撑首都的物资供应,无论是南京、长安等都满足这样的条件。武汉处于江汉平原,虽是九省通衢,但开发的比较晚,封建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大多处于北方,自然的大多时候武汉是被落下的,如果定都于此,物资都供应不上,周边的都比你有钱,一有啥事自己跑路的资本都没有。

所以,综合这些原来来分析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从没见过哪个大一统王朝将首都定在武汉。

最后在插一个题外话,武汉这一片其实还是有做过首都的,只不过这是一个五代十国时的小政权,大家不知道罢了,就是荆南政权的高家,就曾盘踞在这一带。当时荆南政权,就凭借着武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谋取了巨大的利益。

因为地理因素,所有人都聚集在这里做生意之类的,高家就从这里面抽税,不过有时候有些货物诱惑力比较大,那么这个政权也干起了劫财越货的事。所以人送外号“高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