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地主家的傻兒子,傻人有傻福

小翠—地主家的傻兒子,傻人有傻福

王太常,浙江紹興人。小時候,白天,在床榻上睡午覺。忽然,天色大變,雷聲大作,一個東西,像貓那麼大,跑過來,趴在自己身下。轉來轉去,這貓就是不離開。

移時,雷聲停止,天空放晴,這東西才走出來。仔細一看,卻不是貓。王太常這才知道害怕了,隔著房門呼喊哥哥。

哥哥聽到弟弟呼喊,過來看到這像貓的怪物,笑道:“弟弟將來必然大富大貴,這是狐狸到你這裡來躲避雷霆之劫。”

後來,王太常果然很年輕就考中進士,從外任知縣調到京城做御史。王太常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元豐,是個傻兒子,十六歲了,還分不清男女。

因此鄉里人都沒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王太常很是憂慮兒子的婚姻大事。

剛好有一婦人帶著少女走進來,請求讓自己女兒嫁給元豐。王太常看這女子,女子嫣然而笑,果然和仙女一般。

王太常大喜,問女子姓名,婦人回答:“姓虞,名小翠,剛滿十六歲。”王太常和婦人商量聘禮。

婦人說:“女兒跟著我,粗茶淡飯都吃不飽,能嫁入這樣的豪門,有奴僕服侍她,有好吃好喝,她過得舒適,我就心滿意足了。豈能像賣菜一樣,討價還價呢!”

王夫人大悅,殷勤招待她們母女二人。

婦人讓小翠拜見王太常和王夫人,囑咐小翠道:“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要好好伺候公婆。我還有事,先走了,三五天之後,再來看你。”

王太常馬上準備讓僕人安排車馬送婦人離開。婦人說:“我住的地方離這裡很近,就不勞煩王大人費心了。”說完,徑自走出門去。

小翠卻似乎也不是很眷戀母親,馬上就在帶來的箱子裡翻弄東西。王夫人也很喜歡小翠。

幾天之後,婦人卻沒有來。王夫人問小翠她母親居住的詳細地址,小翠也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說不清楚具體的位置。

王太常夫婦於是另外安排了一座院子,給元豐,小翠做婚房,禮成。

王太常的很多親戚都聽說撿了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給元豐做老婆,都嘲笑王太常;看到小翠,卻很驚訝於她的美貌,這才沒有說三道四。

小翠又非常的聰慧,會察言觀色,能判斷出公婆喜怒。王太常夫婦比自己女兒還寵愛小翠;然而夫婦二人還是很擔心,唯恐小翠不喜歡自己這個傻兒子。

然而小翠整日裡卻很高興,一點也不嫌棄元豐。

但是小翠很喜歡玩耍,開玩笑,將布縫成球,踢球為樂。穿著一雙小皮靴,一腳將球踢出幾十丈遠,騙元豐去給自己撿球回來。元豐和婢女經常為了撿球跑的汗流浹背。

一天,王太常偶然路過元豐宅子,聽到踢球的聲音傳來,還沒反應過來,球已經砸到自己臉上。

見此,小翠和婢女嚇得趕緊躲起來,元豐還傻乎乎,興高采烈的跑來撿球。王太常見此,大怒,撿起地上石頭,朝兒子扔去。元豐這才知道害怕,趴在地上哭。

王太常將小翠戲弄兒子之事,告知夫人;王夫人前去責備小翠,小翠卻只是低頭微笑,用手扣床,心不在焉的樣子。

王夫人離開之後,還是像之前那樣在院子裡踢球,還經常在元豐臉上塗脂抹粉,打扮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

王夫人看到兒子被如此戲弄,大怒,痛罵小翠。小翠卻只是靠著茶几,弄衣帶,不害怕,也不說話。

王夫人也是無可奈何,只有把氣撒在沒出息的兒子身上,棒打元豐。

元豐大哭,小翠這才臉色大變,跪在地上,祈求原諒。王夫人這才怒氣稍解,丟下木棒,離開了。

王夫人剛走,小翠就拉著元豐到內室,幫他撣去衣服上灰塵,擦掉臉上眼淚,輕撫被棒打的傷痕。

喂他吃棗子,栗子,元豐這才轉哭為笑。小翠關上門,給元豐打扮成西楚霸王和迎娶王昭君的匈奴王的模樣;

小翠自己就穿豔服,束細腰,打扮成虞姬模樣,跳起四面楚歌的舞蹈;或者髮髻上插著野雞尾巴羽毛,手彈琵琶,丁丁作響,學王昭君模樣。

在屋裡鬧成一團,習以為常。王太常因為兒子是個傻子,也不忍心去責備小翠;就算聽到了,也是置若罔聞。

同一個巷子裡,有一位官至給事中的王先生,和王太常家中間隔著十幾戶人家,然而雖然都姓王,兩家人卻彼此不相容,關係不太好。

適逢三年官員考察期,王先生很忌憚王太常掌管河南監察,而對自己考核不利,想著要陷害王太常。

王太常察覺到王先生的謀劃,很是憂慮,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天晚上,很早就休息了。小翠打扮成吏部尚書的模樣,剪下白色生絲粘在嘴巴上作鬍鬚,又拿出青衣給兩位婢女穿上,打扮成侍衛模樣。

偷來家中馬廄裡的馬匹,騎馬跑出去,小翠戲謔道:“我們去拜訪王先生。”

騎馬到王先生門口,抽出馬鞭,鞭打後面的侍衛,大聲說道:“你們這些侍衛眼瞎了嗎?我是來拜見侍御史大人王太常,怎麼會去拜見一個小小的給事中王先生!”

調轉馬頭,就回家了。

剛到家門口,門衛以為真的尚書大人來了,趕緊跑進去告訴王太常。

王太常趕緊起床,出門迎接,這才知道是兒媳在胡鬧。大怒,對王夫人說:“給事中王先生正在找我的過錯,小翠還跑到王先生門口胡鬧,要是被王先生髮現她閨閣女子假扮尚書,因此彈劾我,我恐怕要大禍臨頭了。”

王夫人也非常生氣,跑到小翠房間,痛罵小翠。小翠卻只是憨笑,不說一句話。想打她,又不忍心;想休了她,又可憐她無家可歸:王太常夫婦二人又是懊惱,又是後悔,整晚都睡不著覺。

剛好這位吏部尚書大人十分喜歡炫耀,他的儀容,和隨從服飾,打扮和小翠假冒的一模一樣,王先生信以為真。

派人到尚書大人家裡偵察,打聽到的消息卻說那晚,尚書大人根本沒有出門,懷疑尚書大人和王太常有陰謀。

第二天上早朝,王先生看見王太常,問:“昨晚,尚書大人到您家了嗎?”王太常懷疑他在譏諷自己,很是羞愧,唯唯諾諾,敷衍回答。

王先生這下更加懷疑,尚書大人和王太常關係匪淺,於是也就不再打算去陷害王太常,反而主動和王太常搞好關係。

王太常悄悄調查此事,知道事情始末,心中竊喜,悄悄囑咐夫人,勸小翠不要再胡作非為;小翠笑著答應。

一年之後,尚書大人獲罪被罷官,剛好有一封私人書信給王太常,卻不小心將書信錯傳到王先生哪裡。

王先生大喜,先委託和王太常關係好的人到他家裡借一萬兩銀子,實則是抓到王太常和尚書大人勾結證據,上門敲詐勒索。

王太常拒絕。王先生親自到王太常家裡。王太常到處找官服,卻沒找到;王先生等了許久,很生氣王太常怠慢自己,大怒,走出客廳。

忽然看到元豐穿著龍袍,帶著皇冠,後面有一女子推著元豐往外走。王先生見此大駭;接著笑著摸元豐頭,脫下元豐的龍袍和皇冠,離開了。

王太常著急跑出來,王先生已經走遠了。瞭解到王先生剛才的行為,嚇得面如土色:此人向來和自己是政敵,拿著從元豐身上脫下的龍袍和皇冠必然要彈劾自己有不臣之心。

王太常想到此,嚇的哭出聲來,指著小翠道:“你這妖女,是要害我王家被滿門抄斬啊!”

王太常和夫人拿著大棒就要去打小翠,小翠已經先知道,跑到屋裡,關上門,任王太常夫婦在門外隨便罵。

王太常大怒,找來斧頭,就要砍破門,衝進去。

小翠卻只是在屋裡面含笑,告訴王太常:“公公不須煩惱,發怒。有兒媳在,有任何罪責,我一人承擔,必然不會連累你們。公公這樣,是要殺我滅口嗎?”

王太常這才停手

王先生回家之後,果然馬上寫奏摺,揭露王太常有不臣之心,而且有龍袍,皇冠做證據。

皇上收到奏摺,大驚,拿起龍袍,皇冠仔細檢查,這才發信皇冠不過是高粱杆心做的,所謂的龍袍不過是黃色的破布做的。

皇上對王先生誣告王太常十分生氣。

又把元豐喊來,看到元豐憨態可掬,笑著對身邊大臣說:“這樣的傻小子也能做皇帝嗎?”將王先生送交三法司審理。

王先生又揭露說王太常家裡有妖怪,三法司又到王太常家裡嚴厲詢問家中婢女,都說沒有其他異常,只有一對傻夫婦,整日裡喜歡玩耍打鬧,開玩笑;周圍鄰居也說王家沒有異常。

三法司這才結案,將王先生髮配到雲南充軍。

王太常懷疑整件事是小翠精心策劃用來陷害王先生,於是對小翠更加感到奇怪。又因為小翠母親從送小翠來之後,再也沒來過,懷疑小翠不是人。

派夫人去問小翠,母親為何從不來看望她。小翠卻只是笑笑不說話。王夫人再三追問,小翠卻只是掩口說:“兒媳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母親不知道嗎?”

無何,王太常升官做了太常寺卿。這一年,王太常已經五十多歲了,經常憂慮還沒有孫子。

小翠和元豐結婚三年,每天晚上都和元豐分床睡,好像兩人還從未同房。王夫人將元豐的床榻搬走,囑咐元豐要和小翠睡在一起。

過幾天,元豐對母親說:“母親將我的借走幾天了,還不還我!小翠每天晚上,將腿放我肚子上,我氣都喘不過來;小翠還喜歡掐我大腿,疼死了。母親快把床還我!”

旁邊的僕人,婢女聽到,無不啞然失笑。王夫人訶罵一頓,讓他趕緊滾。

一日,小翠在房間裡沐浴,元豐看到了,想和她一起洗澡;小翠笑著阻止他,讓元豐等等。

小翠穿走出浴桶,穿戴好之後,在浴桶裡換上滾燙的水,幫元豐寬衣解帶,和婢女扶著元豐走進浴桶。

剛進去,元豐頓時覺得又悶又燙,大喊要出來,小翠不聽,抱來被子蓋在元豐頭上。

片刻之後,沒了聲音,解開被子一看,元豐已經沒了呼吸。

小翠卻只是坦然而笑,一點也不驚訝,將元豐拖拽到床上,將他身上擦乾,又給他蓋上被子。

王夫人聽說之後,哭著跑進來,大罵小翠道:“你這狂妄的賤婢,為何殺我兒子!”

小翠微笑道:“這樣的傻兒子,還不如沒有!”

王夫人更加生氣,用頭朝小翠撞去,僕人們趕緊將二人拉開。正在吵鬧間,一婢女說:“公子醒過來了!”

王夫人停止哭泣,看到兒子有了氣息,接著大汗淋漓,被子都打溼了。一頓飯的功夫,元豐不再出汗,忽然睜開眼睛四處看,將周圍家人看了個遍,好像不認識一般。

元豐茫然說:“我如今回憶自己的過去,都像是做了一場夢一般,這是為何?”

王夫人看兒子說話不再痴呆,大為驚奇。帶著元豐去參拜父親,屢次試探,元豐果然恢復如常人。

王太常夫婦二人大喜,如獲至寶。

到晚上,又將床榻放在原處,更換了被子,枕頭,用以觀測元豐小翠二人是否同房。

元豐走進房間,將婢女僕人都遣走了。早上,王夫人去看,之前的床榻形同虛設。從此以後,元豐再也不再痴呆,元豐小翠,夫婦二人琴瑟和諧,如影相隨。

小翠—地主家的傻兒子,傻人有傻福

一年之後,王太常被王先生的黨羽所彈劾,被罷官,因為公務上犯了點小差錯被譴責。

之前廣西的御史中丞送給王太常一個玉瓶,價值千金,準備將這玉瓶拿出來,拿去賄賂,給自己鋪路。

小翠很喜歡這玉瓶,拿在手上把玩,不小心打碎了,很是慚愧,將此事告知父母。

王太常夫婦二人本來就因為被罷官,很不高興,又聽到小翠將珍貴的玉瓶打碎了,兩人都在大罵小翠。

小翠很是氣不過,跑出來,對元豐說:“我在你們家,幫你們保全的事,遠遠不止一個破瓶子,卻因為這點事,一直罵我,不給我顏面。

實話告訴夫君:我不是人。因為之前母親遭雷霆之劫的時候,深受你父親保護而倖免於難;又因為你我二人有五年的夫妻緣分,所以來報答往日的恩情,了卻之前的夙願罷了。

我嫁過來這幾年,被你父母痛罵的次數,恐怕數完頭髮絲,也數不完。之所以一直沒走,只是因為五年的夫妻緣分還沒到罷了。如今如何還能再住在這裡!”

說完,負氣而出,元豐追出來,已經不見小翠蹤影。

王太常看到兒媳跑了,甚為內疚,卻悔之晚矣。

元豐走進房間,裡面還有小翠留下的氣息,和平日裡用的東西,睹物思人,痛哭欲死;寢食都廢,日漸憔悴。

王太常大為憂慮,想為兒子再娶一個妻子,讓他沒那麼痛苦,然而元豐卻不願意。只是找來畫師畫小翠的畫像,將畫像掛在房間裡,每日裡祭酒禱告,就這樣過了快兩年。

偶然之間,元豐因為有事,從其他鄉里回家,明月高掛天空,村外有一花園。

元豐騎著馬從花園外牆經過,聽到裡面傳來歡聲笑語,勒住馬,讓馬伕抓住馬頭,站在馬背上朝裡往,看到兩位女郎在裡面嬉戲。

烏雲遮住明月,光線昏暗,不是太看得清,只是聽到一位翠衣人說:“你這婢女,應該將你趕出門去。”

一紅衣人說:“你在我家花園,還要把主人趕出去嗎?”

翠衣人說:“你這婢子,也不知羞!做別人妻子,被別人趕出家門,還要來冒領我家的花園?”

紅衣人說:“總比你年齡一大把,還沒人要的好。”

聽這紅衣女子的聲音很像小翠,元豐急忙呼喊小翠名字。翠衣人正要離開,說:“姑且不和你爭論了,你家漢子來了。”

接著紅衣女子走過來,果然是小翠。倆人都很高興,小翠讓元豐爬上圍牆,跳下來,自己在裡面接住他。

小翠說:“兩年不見,夫君廋了許多啊!”

元豐拉著小翠雙手,喜極而泣,細說這兩年的相思之情。

小翠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只是沒有臉面再見公公,婆婆。今日我和大姐在這花園中嬉戲,又和夫君邂逅,由此可知你我緣分未盡。”

元豐讓小翠和自己回家,小翠不答應;讓自己在園中,小翠就答應。

元豐派僕人回去將自己邂逅小翠,並且滯留園中一事告知母親。

王夫人聽說之後,大驚起身,坐上轎子立刻到園子,打開門,走進來。小翠立刻上前拜見婆婆;王夫人拉著小翠手臂,痛哭流涕,陳說自己之前的過錯,不能原諒自己。

王夫人說道:“兒媳若能不計前嫌,請和我一起回家,以慰遲暮之年。”小翠堅持不願意回去。

王夫人考慮到野外的園子,荒涼冷清,打算多安排些僕人來伺候小翠。

小翠說:“其他人我都不願意見,只有之前伺候我的兩個婢女,和我朝夕相處,不能不照顧她們二人;另外再安排一個守門的老僕人就可以了,其他的我都不需要。”

王夫人全部照辦。假託讓兒子在園中養病,每日裡殷勤供給飲食。

小翠—地主家的傻兒子,傻人有傻福

小翠每日都勸元豐另娶,元豐不答應。

又過一年多,小翠的音容相貌漸漸和之前不一樣,拿出之前的小翠畫像,和如今的小翠判若兩人。

元豐覺得很是奇怪。

小翠說:“夫君看我如今的相貌,和畫像上之前的相貌,哪一個更美?”

元豐道:“你不過才二十多歲,怎麼衰老的如痴之快?”

小翠奪過畫像,燒燬畫像,元豐想挽救,已經來不及了。

一天,小翠對元豐說:“往日在你家的時候,公公說我到死也不能生育。如今你看著我日漸衰老,妾身實在是不能生育,恐怕耽誤你承繼宗祧。

夫君你先回家,娶其他女子為妻,也有人早晚侍奉公婆,你早晚來往兩地,也挺方便的。”

元豐答應,拿出錢財,娶鍾太史的女兒為妻。

婚期將近,小翠親自為新婦做衣服,鞋子,派人將做好的衣服鞋子送到婆婆家裡。等到新婦進門,才發現新婦的音容相貌和小翠一模一樣。

元豐覺得很奇怪。到園子查看,小翠已經不知所蹤。問婢女,婢女拿出紅巾說:“小翠娘子先回了孃家,將這紅巾留下給你。”

元豐展開紅巾,上面鑲嵌著一塊玉珏,以示決絕之意,知道小翠再也不回來了,於是帶著婢女僕人回家了。

元豐雖然每時每刻都想著小翠,幸好看著新婦就像看見小翠一般。

元豐這才小翠已經預先知道自己和鍾太史家的姻緣,所以先將新婦變成自己相貌,以安慰自己以後對小翠的思念之情。

異史氏說:“一隻狐狸,因為元王太常無意之間救自己一命,尚且知道知恩圖報;然而王太常卻惋惜一隻玉瓶,痛罵對自己家有再造之恩的小翠,真是卑鄙!

小翠負氣離開王家,後來又在園中和元豐團聚,後來又從容離開,這才知道神仙的感情,真是比俗人還更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