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減負,但家長孩子感覺負擔越來越重。大家怎麼看?有高招嗎?

北京三閒


孩子進λ社會以後的核心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孩子能力的高低。而能力的高低又往往取決於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學業成績。包括能力,品行,態度,性格等。要想使孩子具備這些優良素質,在孩子學習期間沒有一定的學業負擔,是不可能塑造的。

至於學業負擔的重與不重,得看一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發展而佈置的一些作業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一些學校、一些老師單純的為了提升老師的教學成績,而所佈置的過多的作業,可稱之為學業負擔過重。這種現象,目前的社會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教師的職場生涯中也存在著職業的競爭力。

為了避免出現首位的孩子學業負擔過重。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具體的學生作業標準細則進行規範,學校不折不扣的去執行,可避免這種現象。當然要更好地把握這種尺度,與一個學校的校長的素質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好校長能把握教育、學校發展的方向,他就能夠適當的去管理好學生的學業負擔情況。

總之,學業重與不重的這種論調,要分兩面來看。一方面,如果是為了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而佈置的一些作業是有必要的,需要堅持。另一方面,如果老師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職業成績,而過多的佈置的作業,則是不適當的,需要規範和引導。



雲起空谷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負擔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作業量大,平均每天上六門功課,留作業的至少有四科,自習課幾乎被熱心的老師佔用講課,在學校基本沒有時間寫作業。基本上初中的學生每天寫到十一點左右,有的學校作業多,學生們能寫到零晨一點多。第二天早6點起床上學。何其辛苦!

第二,機械重複留作業現象嚴重,每日每科課後所留作業,許多老師不動腦整理作業,只是將課外資料的題整篇整篇地佈置,學生不會做,怎麼辦?熬時間,然後抄!

第三,中考科目多,所學科目除了音樂都考!

第四,課外興趣班名目繁多,跟風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

……凡此種種,積壓成債,學生太累了。



石冰


首先要明確,教育部對於學生“減負”頒佈了相關《十條禁令》來重申。

追究“負”的產生根源:考試與升學壓力。

增“負”的原因主要是:(1)考試科目多,內容豐富,難度偏大。現今中考成績由12個學科的考試成績的總彙。(2)考試質量考核評價與教師績效、各種獎勵掛鉤。(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的。(4)學生自身智力能力不夠,學習跟不上,每天每節都有知識、作業的“欠賬”,導致“負擔”加重。

自律好,目標明確的學生,“負”卻沒有多大存在感。因為他們會把壓力化為動力。


小花圃


關於為學生減負這個問題,從國家教育層面講,考慮到教育的現狀,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這些政策對孩子的學習確實能夠減負。

為什麼家長和學生感覺負擔越來越重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學校重視升學率。

現在學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當學生初中畢業時,需要參加中考考試,只有考試合格才有機會上高中,升上高中以後,又面臨著嚴峻的高考考試,所有的這些考試,分數決定著孩子的命運,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追求升學率,都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力度,減負談何容易!

2.家長重視學習成績。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學,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今天學這個班,明天學那個班,就怕自己的孩子被拉下,不管孩子是否有學習興趣,也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 孩子既要完成學校的任務,還要完成學習班的任務,連星期天也不休息,奔波在輔導班學習的路上。

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不僅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力度,家長還要花很多的補習費,孩子的學習過程很長,時間長了,家長就感到經濟的壓力越來越大。

這是目前全社會存在的一種現象,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有深刻的體會,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希望大家留言交流。


春光園丁


減負是很難減的,這不是單純教育的問題。從家長、學生角度講,現在很多學生為何學到深夜,週末也很少休息,是單純寫學校作業嗎?是不是要背書,要做要多額外的課輔資料?而這個很多不是孩子自願的,很多是因為家長要求的。為什麼要求?還不是因為想考好的大學,以後找個好的工作,人生能過得更好?所以即使現在教育部門要求所有小初高學校一點作業都不準佈置,那麼孩子真的就輕鬆了嗎?家長真的不會給孩子佈置作業?有高考這個制度在,有好的工作單位只招名校畢業生這個事實在,你就沒辦法改變。

從學校、老師角度講,如何判斷一個學校、一個老師教學好,還不是看升學率,名校率,考核就是考核這個,而要想學習好,頭腦、態度、習慣、方法、努力程度等都很重要,多一些練習,終究多一些機會學好。

我作為教育行業從業者,我覺得暫時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我只能建議你,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做好勞逸結合,這樣才能更輕鬆。


張老師聊學習


我只想說,跟父母的期望值成正比呀。大的環境擺在那,誰想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理智對待,不盲目攀比,找到自家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參照。少了些對比,真正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或許孩子和家長都不會活得那麼累。


yz快樂大媽


老師該負責任負責任,家長該聽話聽話,都不能橫,財迷的老師下崗,仗勢欺人的家長回家面壁思過


兔子喵們


因為把責任都加到家長身上了,負責任的老師越來越少了。


用戶6202338818940


越說出的東西。越貴


深信是你


減書包的負擔又沒說減你口袋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