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該不該生二胎?

功夫面2


如果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而動了二胎的念頭,請一定要看看我的回答!

先說一下二胎,我們都知道,二胎是最近幾年特別火爆的話題,二胎政策從國家發展的宏觀上看是個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同時跟我們每個人的“小確幸”息息相關!

心理變動

疫情前,大家都盤算過,二寶的到來,家裡會熱鬧了很多,也會忙碌、焦慮了很多——照顧寶寶、生活用品、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工作影響、未來規劃等等,太多的因素我們望而卻步,最後一定會進入一個心理學概念“決策癱瘓”——事情太多太煩了,算了算了,還是別生了吧!(可能更多是盤算著養個“吞金獸”太難了吧,哈哈)。而疫情之後,覺得這個“投資”還是值得的,你看有句老話怎麼說的來著,“養兒防老”呀!至少心理上又多了個寄託和依靠。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本來覺得想要一個二寶的,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重新思考了一下,(此地略去1000字)覺得還是把精力放在打拼上吧!

這樣的心理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心理學上的很多實驗也都證明:當一個人經歷了某些重大事件後,價值往往會發生觀截然不同的變化。著名的心理學家巴浦洛夫的實驗很多人都瞭解——每次一搖鈴鐺,就給狗狗喂好吃的,一段時間後一搖鈴鐺狗狗就會流口水,形成機械反應。而這只是實驗的前半段,實驗的後續是當地發水災,工作人員緊急撤離,急到什麼程度呢,連這些可憐的狗狗來不及放生!它們被關在籠子裡面,只能露出個頭呼吸。一個星期之後,當工作人員回來,發現這些狗狗的時候,這些狗狗的性格、脾氣發生了180度轉變,本來很溫順的狗狗變成了脾氣暴躁,充滿敵意的狗狗。(要我也會生氣吧!)同樣的事情推及到人類身上也有很多,如911事件、個別極端經歷、地震、洪災、火災之後要對受災群眾做心理康復等等。

寫這麼一段給大家看,是為了告訴朋友們,如果你發生了想法的改變這很正常,因為人本就是環境的產物,而覺察到自己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稀裡糊塗的“跟著感覺走了”!(潘安邦同志請坐下,不是在說你的歌,哈哈)。

三個問題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請給自己一點掌聲,因為你是真想弄明白該不該生二寶,而且你還很愛學習,並且。。。(好了,別說了!)

言歸正傳,如果只是為了躲避風險,或者找個心理依靠的話,建議還是不要生二胎了,因為你只是從滿足自己需求的角度去生寶寶的,有了這樣的第一印象,以後再想去全心全意照顧寶寶,呵護關心,糾正指導,批評教育……(等等氣氛好像往奇怪的方向拐了,拉回來哈~)總之,會讓你在後續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打個折扣,“打了折扣的愛”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摧毀性的,況且後續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面對。(此處略去10000字)

思考下面三個問題,如果你的回答皆為“是”,那麼你就可以去淘寶逛逛嬰兒服、作業本、學區房了。(嗯?)

1.夫妻雙方身體是否完全符合生二寶的條件?是否有合適的環境照顧寶寶?

現代生活壓力很大,由於各種原因,如熬夜、加班、酒席、不良嗜好等等,我們的身體已經是負債的狀況了,這種情況下必須調整好身體各方面的指標,提前做好準備,再做打算。懷孕期間也要經常去檢查各方面指標,這是最基本的。(劃重點)家裡能否給孩子充足的保障?此處參考電影《雲端之上》。


2.夫妻雙方,以及其他家庭成員是否做好了全員參與養育孩子的準備?

養育孩子本就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情,老人也會主動參與,這裡主要說的是爸爸們。如果爸爸們還在想著只顧著自己的工作,“帶孩子本來就是媽媽的事情”,那麼最好跟她好好談談,比如:我一個人可能很難包攬孩子的養育問題,我希望你也能參與到養育的全部過程中,我們一同陪伴孩子等。總之,做好全家人的精神準備,如果有不同的聲音,那還是再溝通一下吧。

這裡最容易忽略的一定是大寶的問題,一定要跟大寶做好溝通,做好大寶心理輔導:寶貝,我們家快來第二個小寶貝啦,媽媽很開心,你能夠幫助媽媽照顧好小寶寶嗎?相信你一定可以成為二寶的好榜樣!相信我,否則會無可避免地導致一系列問題!(夠拍兩三季電視劇那種!)

3.同志,請出示“駕駛證”?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科學、專業、耐心的過程,當然也是一個幸福的過程!(我沒有狡辯)我們有汽車的駕駛證,但從沒有“父母資格證”。(準生證不算)一位合格的父母有愛只是基礎,更要知道:愛,還要懂得如何去愛(此處可截屏轉發! )所以,作為父母,必須要學習一些必備的科學育兒知識,可以參與學習,也可以自己閱讀書籍,這裡推薦書籍《捕捉兒童敏感期》、《養育的選擇》以及《父母的語言》,拿走不謝!


總之,要不要二寶這件事情本身跟疫情沒有那麼大的聯繫,重點是我們是否發自內心的希望二寶的到來,是否已經為二寶的到來做好了各種準備,如果您是出於愛,出於平靜,那麼可以生二寶,而出於焦慮和“投資”角度,請慎思。如果是出於意外,個人建議——改變自己的心態,開心地準備和迎接二寶的到來吧!

良心手打,歡迎朋友們點評互動!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二胎讓寶寶不再孤獨;我是獨生女,在我們同齡人中,獨生子女還不算多,很多朋友都有兄弟姐妹,我老公也還有一個妹妹。從小到大我都非常羨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她們週末可以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在家裡也有玩伴,長大了之後,遇到什麼事,還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互照顧。而我小時候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大多數時候,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玩,或許也因此,我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少跟別人交流,也沒太多的朋友。一直覺得很孤獨。直到遇到了老公,這種情況才有了改善。因此我不想女兒從蹈我的覆轍,我希望能再生一個寶寶,無論男女,兩個寶寶在人生路上有個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caf1e32e71a471a87723953445b875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