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人間四月天

人間四月天,趁著天氣晴好,便去福州倉山區的康山裡、馬廠街逛逛,主要是去看看林徽因曾經住過的“可園”。

從上三路福建師大對面巷子步行而入,五口通商時期,這裡興建了不少西式建築。冬日午後這裡行人寥寥,高高白牆隱映之下是多棟紅磚老洋房,大多是三層公寓式洋房,基本保持著原貌,不時可見圍牆上的竹三角梅,儼然一副民國風貌。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可園

一踏入衚衕小徑,就感覺像是走入了另一個世界,緩緩地走在蜿蜒而上的小徑上,眼前隱約看到一對提著行李箱的夫婦有說有笑地走在前面,妻子顯得很激動,因為她很快就要見到自己的母親了,丈夫一邊笑著一邊跟她探討周邊的建築。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可園主樓和裡面曲徑通幽的小路

當走到一個寫著“可園”門牆前,他們停住腳步……這是1928年8月底,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回福州探母,就住在可園,這是祖籍福州出生於杭州的近代才女林徽因唯一一次踏上故土福州。


豐富多彩的“四月天”

可園門牆簡樸,院落中有幾叢修竹,那紅磚的西式拱門和金屬花窗,斑駁的圍牆,咿呀著響的百頁木窗,給人以神秘和寥落之感。

可園位於康山裡5號,由兩座建築組成,均為紅磚砌築的三層磚木結構公寓,林徽因夫婦在此居住了將近一個月,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不僅走遍了福州的大街小巷,還不時和福州的名士相聚交流思想,而思想碰撞的盛會自然少不了茶,特別是在盛產茶葉的福建。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圖_吳靜)

林徽因一直都有喝茶的習慣,她在短篇小說《模影零篇——鍾綠》裡,有一段描述她求學時以茶待客的經歷:

“我的小銅壺裡本來燒著茶,我便倒出一杯地給她。這回她卻怔了說:‘真想不到這個時候有人給我茶喝,我這回真的走到中國了。’我笑了說:‘百羅告訴我你喜歡到井裡汲水,好,我就喜歡泡茶。各人有她傳統的嗜好,不容易改掉。’就在那時候,她的雙唇微微地一抿,像朵花,由含苞到開放,毫無痕跡地輕輕張開,露出那一排貝殼般的牙齒……”

林徽因還特意在文字中強調自己那時是“窮學生”,但卻還有小銅壺煮茶的情調,所以等她回國有一定經濟來源後,組織茶會的格調自然不低。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圖_林曉青)

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在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隱射林徽因的茶會,雖然冰心後來有所澄清,但從林徽因送的一罈醋來判斷,文中描述的內容還是有跡可循的。

我們先看看文中所描寫的茶會佈置:“南邊是法國式長窗,上下緊繃著淡黃紗簾。——紗外隱約看見小院中一棵新吐綠芽的垂場柳,柳絲垂滿院中。樹下圍著幾塊山石,石縫裡長著些小花,正在含苞。窗前一張圓花青雙絲葛蒙著的大沙發,後面立著一盞黃綢帶穗的大燈。旁邊一個紅木架子支的大銅盤,盤上擺著茶具。盤側還有一個尖塔似的小架子,上下大小的盤子,盛著各色的細點。”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圖_林曉青)

而在每逢清閒的下午,金嶽霖、徐志摩、胡適、沈從文、蕭乾這些民國有名的文學家、詩人、考古家、經濟學家等都會如約而至,喝一杯濃茶,吟詩作對,談論古今中外的所有學問,多好的一副中西結合的茶會畫卷。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雖然“太太的客廳”的形成是在幾年後的北京四合院裡,但不難想象,當年福州可園群賢畢至,圍爐烹茶、談天說地的盛況肯定不輸“太太的客廳”。

由此來看,在林徽因順遂的前半生裡,她對茶的感受應該一直是富有浪漫情調、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四月天”。


苦中有味的“四月天”

近年來,可園雖歸公有,但並未被打造成參觀的景點,目前還住著很多來榕務工的租戶,牆體外密密麻麻的電線杆和室內昏暗陳舊的格局,彰顯著它已不復昔日的榮光。這雖少了浪漫的色彩,但也為這富有歷史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煙火氣,就像後來林徽因筆下的茶一樣。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設計的吉林西站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不久,北平淪陷,全家輾轉逃難到昆明。1940年,她隨梁思成的工作單位中央研究院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住在低矮破舊的農舍裡,在顛沛流離的日子,她嚐遍了人間疾苦,她的文學中也漸漸出現了對市井生活的生動描述。

1948年,林徽因在《經世日報》上,發表了一首詩歌《昆明即景•茶鋪》,她此時是這樣描述喝茶人的狀態: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皺眉的,有的抽著旱菸。……不都是為著真的口渴。蹺起膝蓋的是疲乏,赤著臂膀好同鄉鄰閒話。也為了放下扁擔同肩背,向命運喘息,倚著牆,每晚靠這一碗茶的生趣,幽默估量生的短長……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設計的吉林西站

戰爭年代,大家都過著不知道明天是否還在的麻木生活,只有在喝茶的瞬間,才能全身心放鬆下來,跟同鄉鄰閒話嘮嗑,一碗茶可以充滿“生趣”,端著茶幽默地估量生的短長。即使在最痛苦的日子裡,茶也成為了百姓最好的心靈慰藉,在林徽因的筆下,茶依然是那麼生動美好,只是更接地氣,更平民化,有茶的晚上不正是大家的“人間四月天”嗎?

一杯茶,因為林徽因不同時期的經歷,有了不一樣的解讀,還好不管在眾星捧月的歲月或是顛沛流離的日子裡,茶帶給林徽因的感受都是美好的,有茶的日子,都是她的“人間四月天”。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西湖邊上,林徽因的剪影裡是江南最美的山水


後記

沿著康山裡的小徑,一路走到頭便是馬廠街,“忠廬”是保留原貌最完整的民國建築之一,路過時遇到了房主應先生,他十分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去參觀,他說這棟建築剛剛從公有回到自己手上幾年,之前差點被拆掉了,很多地方都損壞了,目前都是他一點點在修繕,房子的修繕工程很大,但他依然在堅持,作為老屋的第三代主人,他有自己的責任感:“不管這裡以後會不會被重視,歷史總要通過一些建築、文物被人所銘記,我也想為後代保留些尋根問源的線索。”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康山裡小徑

大師 | 林徽因:有茶便是人間四月天

康山裡民國時建了很多這樣的紅磚洋樓

就像我想在福州探尋一點林徽因與茶的歷史痕跡一樣,即使這個建築並沒有真正留下太多關於她的東西,但置身其中,看著她曾經住過的房子走過的庭院,眼前依然有生動的畫卷浮現。

作為建築家夫婦,林徽因、梁思成竭盡全力找尋保護古建築,不僅是因為他們懂得建築學的寶貴,也是因為每座珍貴的建築都凝聚了時代之美,每一代人只有真實地見過這些建築,才能真正明白先人的智慧之美,才能懂得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所在。

原文出自《茶道》雜誌2018年3月刊專題《一支筆,一盞茶的別樣人生》,歡迎購買雜誌,閱讀冰心、林語堂、李叔同、余光中等福建近現代文化名人與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