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講衛生,是個好習慣,古今皆然。

疫情突襲,保持個人和家庭的健康衛生,顯得更加重要。即便在被口罩消毒水保護的環境裡,

對那些犯了“潔癖”的人而言,生活依舊充滿挑戰。與今人動輒拿酒精擦門把手,進仨屋換三次拖鞋的行為相比,面對高致病的生存環境,和生活中的“髒亂差”,古人在講衛生方面的“過度操作”,恐怕也在現代人之上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明)仇英《竹林七賢圖》(局部)

先說一位並不知名的人物——王思遠。他是南朝齊朝的司徒左長史,是一位在個人衛生上愛犯“強迫症”的文化人。

此公素有文名,也是當時的大賢,但他有個壞毛病,以乾淨論人。有賓客來訪,他總要派僕人先暗中觀察,如果來人衣服上有汙垢,他儘可能不上前接近,如果來人儀表整潔新鮮,他才願意賓主盡歡、促膝相談。即便如此,只要客人走後,他還要讓僕人用苕帚反覆清掃那人的坐處。

這個場景,在《大明王朝1566》中被巧妙借鑑,成為一段文人內心孤高、不同流合汙的“點睛之筆”。

思遠清修,立身簡潔。衣服床筵,窮治素淨。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雖然,既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南齊書·王思遠傳》)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因厭惡鄭泌昌,命令僕人清洗鄭站過坐過的地方。

有其兄,便有其弟。王思遠有個弟弟叫王思微,他愛乾淨的程度,比其兄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將愛乾淨的習慣,在自己身上發揮到了極致。比如,他讓僕人替他提衣服時,必要用白紙裹住手指才可以靠近他。有一次,家裡的狗在柱子旁撒尿,王思微馬上教人洗乾淨;可是一想仍覺得不行,再讓人拿刀刮削柱子上的尿漬;思來想去,還是不行,他索性讓人拆了柱子。愛乾淨到拆家,這位王公子,也是拼命。

王思微好潔,左右提衣,必用白紙裹手指。宅中有犬汙屋棟,思微令門生洗之;意猶未已,更令刮削;復言未足,遂令易柱。(馮夢龍《古今笑史·怪誕部》)

比起一泡狗尿動手拆房子,元朝的畫家倪瓚也因別人一口痰,幹了一件更流傳千古的事情:雲林洗桐。後世更將這個典故寫入畫中,變成了歷代知名的繪畫題材。

明代畫家崔子忠,近代的李可染、傅抱石、周秀廷等大家都創作過以“雲林洗桐”為主題的畫作,足見此典故成為彰顯士大夫高潔情懷的一段妙喻。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明)崔子忠《雲林洗桐圖》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李可染《倪迂洗桐圖》(倪瓚自號“倪迂”)

倪瓚家是江南富戶,在自家庭院內遍植梧桐樹,因怕梧桐蒙上塵垢,常要求僮僕用水定時擦洗。他的朋友徐氏因羨慕倪家的藏書,有一次要求登閣參觀。在去往書閣途中,倪瓚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也不顧賓客之儀,馬上命僕人尋找唾處,竟無所得。於是他親自擼袖子上陣,終於在梧桐樹根上尋到了朋友的那口痰。他厭惡至極,馬上叫僕人將桐樹洗刷再三,羞得這位徐先生哪裡敢待,逃之夭夭,再不往來。

倪雲林潔病,自古所無。晚年避地光福徐氏……雲林歸,徐往謁,慕其清秘閣,懇之得入。偶出一唾,雲林命僕胄閣覓其唾處,不得,因自覓,得於桐樹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樹不己。徐大慚而出。(王繠《寓圃雜記雲林遺事》)

同樣,因為吐痰,宋朝書法大家米芾不僅和朋友鬧了不愉快,也失去了他鐘愛的一樣東西。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米芾(1051-1107)

有一次,他的好友周仁熟知道他得了一方絕世好硯,便請他拿出來看。這位周先生也是妙人,知道米芾有潔癖,便有心戲弄他一下。當米芾開箱取硯時,周仁熟也隨之而起,拿了毛巾再三地洗手,做足恭敬觀賞的樣子。米芾高興,覺得這個朋友理解他。沒想到,硯臺拿到手後,周先生一口唾沫吐在硯臺上,開始磨墨。米芾頓時崩潰:“你這人怎麼先恭後倨?!這硯臺……我不要了!”周先生是真朋友,並非奪人所好,他事後主動歸還硯臺,可米芾已死活不要了。

周芾喜出硯,周稱賞不已,且雲:"誠為尤物,未知發墨何如?"命取水。未至,及以唾點磨墨。芾變色曰:"一何先恭後倨?硯汙矣,不可用!"周遂取歸。……周非欲硯,特以米好潔,聊資嬉笑耳。周後復以硯歸米,米竟不取。(馮夢龍《古今笑史·怪誕部》)

有潔癖的人往往執拗,真是老天爺給機會,都無濟於事。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宋)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因為潔癖,還有個怪毛病,那就是“以名取人”。他嫁女兒時,相中的女婿是南京人,姓段名拂字去塵,看著就是乾淨,米大人為此非常高興,認為大有古人尚潔之風。米芾心中的“清潔界前輩”,就是唐朝大詩人王維。

王維也是個妙人,他為了彰顯自己愛清潔的名頭,便取字“摩詰”。不過,王維可能犯了錯:“摩詰”乃是梵文“骯髒”和“勻稱”的意思,“維”才是“沒有”的意思。“維摩詰”才是無塵之意,而“摩詰”反倒成了髒亂差了。後人也為此感嘆王維這樣的文人宗師,也有馬失前蹄的地方。



其實,一個人在衛生上犯執拗,充其量,不過是自己的事情。但在家庭中,如果夫妻兩人對清潔的標準有天壤之別,就難免針尖對麥芒,讓生活變得“一地雞毛”。王安石和他的夫人吳氏,就是這樣的一對“奇葩夫妻”。

拆房、分居、改名字:犯潔癖的古代人,為何能如此魔怔?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在個人衛生上的“髒亂差”,在當時即相當出名。蘇軾的父親蘇洵就形象地說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穿髒衣,吃狗食,像極了一個囚犯,卻在那裡高談闊論聖賢之道。這幅畫面,實在太美。

(王安石)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宋史·王安石傳》)

公(王安石)面黧黑,門人以問醫,醫曰:“此垢汙,非疾也。”進澡豆,令公面,公曰:“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沈括《夢溪筆談》)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位邋遢先生,卻娶了一位潔癖老婆。王夫人吳氏為此和先生“反目成仇”。吳氏曾在王安石於江寧做官時借了公家的一張藤床,想必很喜歡,一直沒有歸還。後來官吏來索取,吳氏還是捨不得。

王安石想出了一個損招:脫掉靴子,光腳上床,在藤床上一頓躺臥。吳氏一看,哪裡受得了,得,勞駕您拿走吧,被這位睡過的床,我可不睡——我們有理由推斷,在王安石的晚年,他和夫人應該為“個人衛生”的事情,事實分居了。

荊公夫人吳,性好潔,與公不和。公自江寧乞歸私第,有一官藤床,吳假用未還。官吏來索,左右莫敢言。公直跣而登床,偃仰良久。吳良見,即令送還。(馮夢龍《古今笑史·怪誕部》)

當然,老兩口在年輕時還是恩愛的,他們有三子三女。吳老太太的衛生習慣,倒也並不針對王安石,也針對其他活物,比如,貓。有一次她受大女兒請求給大女婿做件衣服,即將完工之時,不巧來了只貓趴在了衣服邊上,老太太一把將衣服扔到了浴室裡,也沒再給人。馮夢龍評價吳氏和王安石是“月老錯配”,但就倔強執拗的性格而言,兩人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吳氏)嘗為長女製衣贈甥,裂綺將成,忽有貓臥其旁,夫人將衣置浴室下,任其腐敗,終不與人。荊公終日不梳洗,蟣蝨滿衣,當是月老錯配。(馮夢龍《古今笑史·怪誕部》)

食色性也,夫婦之間,本不應如此敏感。王安石還算幸運,遇到了吳氏這樣,雖然嫌棄,倒還能相伴一生的“冤家對頭”。可前面說到的那位倪瓚先生,在家庭生活中,就沒有那麼從容有趣了。

倪瓚曾看上一趙姓歌姬,待入房闈之際,又怕這小娘子不清潔,叫她反覆洗了幾次澡,且用手從頭摸到腳,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裡不乾淨,只能叫她再洗。結果洗來洗去,本來一夜歡愉的好事,捱到天光大亮,只能做罷。

家裡人吃五穀,難免溲溺。在上廁所這件事上,倪瓚顯得非常苛刻。他建了一座豪華二層廁所,下層填土,中鋪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後來,他因故入獄,果然因潔癖惹怒獄卒,獄卒竟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加以折磨,後經人多方疏通求情,才得以出獄。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也真是應在了這位老先生的身上。

其實,家裡的事情終究好說,如果有“潔癖”者恰好成為了一方的父母官,那這種麻煩就有些大了。

與王思微同為南朝齊人的劉澄,在遂安當官,儘管他為官廉正,甚至還懂點醫術,能為治下的百姓偶爾看個病。但他有個毛病——太愛乾淨。要求百姓必須每天打掃城池內外,還要做到路上沒有草杆,水裡也沒有小蟲或者是排洩物。這個標準,讓百姓們苦不堪言。後來,果然因為民怨極大,被免去了官職。

(劉澄)為遂安令,為官廉正,善醫術。性好潔,令百姓掃除郭邑,剪除道路雜草,民不堪其勞,坐免官。(《南史 · 儒林傳》)




從文壇魁首到書畫宗師,從官員楷模到高賢野逸,這些追求潔癖的古人,往往生活富足,所以才能恣意放縱個人的執拗偏好,不受外物拘束。有錢就任性,自古皆然。那些無需為追求油鹽醬醋茶煩惱的人,對完美精神生活的遴選,以超強“潔癖”的外在形式,告訴世人:舉世皆濁我獨清。

諷刺的是,有些一生追求清潔的人,人生結局卻“並不清潔”。比如,還是這位倪瓚老先生。

他一直活到元朝滅亡,直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倪瓚因中秋夜涼染病,便到好朋友名醫夏顴那裡就醫,住在了夏家。結果倪瓚一病不起,於當年初冬死於夏府,享年74歲。據說其臨終前身患痢疾,穢不可近。一代孤高清潔之士,卻死在了自己重重汙穢之中,實在有世道弄人之感慨。

通過“潔癖”這個窗口,我們看到古人這些奇形怪狀的“人生側寫”,反映的,恰是古代士大夫內心“道德清潔”的極端物化,和他們對那個汙濁不公平世界的怪誕控訴。但,表達孤高出塵也有界限。正之,是可愛的個性;反之,則是矯情的病態。

從古到今,不獨“潔癖”,生活中很多愛好或者習慣,都不能過分,所謂“不逾矩”“不越位”才好。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己有所“欲”,也不能憑藉自己的任性、財富甚至權力,濫施於人。

古人誠不我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