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雲南普洱茶,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土壤環境的不同,所產茶葉的口感滋味也不盡相同,即所謂的一山一味。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在滇西南整個瀾滄江流域,逆江而上,普洱茶產區大致可分為易武、勐海、普洱、臨滄,其口感區別明顯。易武茶香柔水細,平衡感好,知名山頭眾多,典型代表就有易武的七村八寨;勐海茶霸氣厚實,滋味充足,如老班章、老曼峨、南糯山;而普洱地區所產的茶則香型豐富,如景邁山的蘭香,邦崴的百花香,更有困鹿山高雅的清香;臨滄地區古樹多,好茶也多,按行政上來劃分,臨滄茶口感很難有個一致,勐庫東西半山,昔歸周邊,永德大雪山周邊,他們口感都有很大區別,在此不展開說。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普洱茶歷史悠久,茶馬互市已逾千年。但開始納入朝廷貢茶,有史記載是從明成化年間開始的,主要以易武古六大茶山的茶為主,即今天的易武倚邦一帶。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位於茶馬古道重鎮、古普洱府城北39公里處的困鹿山古茶園,被清政府定為皇家御用茶園,併成立貢茶茶廠,每年春茶採摘皆由官兵把守,製作方法秘而不宣。自此,困鹿山古茶黃袍加身,正式邁入貢茶行列。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歲月變遷,困鹿山和易武許多古茶山類似,或毀於戰火,或毀於燒荒,至今,300年以上的古樹僅剩400餘棵。古茶園已被列為普洱市文物保護單位。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從現在的普洱市區出發,開車一天能往返的古茶園,應該就是困鹿山了。雖然路還是不好走,但一年至少也要上去兩次。畢竟是皇家貢茶,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除了買不起的古樹,那些百年以內的大喬木,依然具有品鑑收藏價值,可以說更有性價比。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今年春茶,受疫情影響,3月中旬了,茶山依舊是靜悄悄,漫步古茶園內,由於海拔近1700米,古樹依然沒發,甚至還沒甦醒。天氣乾燥,茶農管理又精細,雜草除的一乾二淨,大點的還架有圍欄,許多古樹看上去並不怎麼“威風”。倒是那些小點的喬木,嫩芽綻放,遠處看去,一大片翠綠翠綠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困鹿山茶樹以中小葉種為主,其中還有幾棵極品“貓耳朵”,和倚邦的類似,屬於細葉種。在雲南三大茶區中,困鹿山茶主要以“雅”著稱。茶香清雅、高銳、持久,韻長。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轉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豐富沉厚,喉韻甘潤持久,氣蘊上揚而沉實。對比曼松古樹,可見以前納入貢茶的標準都有點類似,清香淡雅、鮮爽甘甜、滋味層次豐富。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離開古茶園,繼續往更高的山爬上去,查看海拔,已是近1700米。眼前群山連綿,古茶園與整個森林連成一片,陽光普照,鳥語花香,微風徐徐,好不愜意。這也是雲南普洱各大山頭的共同點,好茶都有著非常好的生態。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原創:探訪困鹿山古茶園,皇家貢茶,是否真的香?

繼續走到另一塊茶地,看了一下茶樹的發芽情況,然後回到茶農家,試茶試茶還是試茶。結合這幾年做下來,困鹿山茶,新茶就很好喝,存下來,後期轉化也相當不錯。前提當然是工藝必須過關。(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