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打進身體裡後子彈是怎樣運動的?

軍糧處


看是什麼子彈吧,不同的子彈擊中人體後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普通的步槍子彈、手槍子彈為了

保證殺傷力,在進入人體後無非就是翻滾、形變、碎裂這幾個流程,而這一套流程走下來,被擊中的人基本上也就涼透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子彈在進入人體後都是走上面那幾個步驟的,有些“異端”偏就不走尋常路,人家遵循的是“口徑即正義”這一個永恆的真理,比如下圖中的老乾媽:

▲大口徑子彈的威力

口徑12.7毫米,出膛的動能超過18000焦耳,大家體會一下圖中直接被打碎的凝膠,人如果被老乾媽.50口徑的子彈打中,那麼下場應該不會比圖中的凝膠好多少,因為人體內部有著柔軟的內臟,以及豐富的體液,這種類似液體的、柔軟的環境,跟凝膠一樣同樣對子彈的動能有著很好的吸收作用,所以,我們就可以把人體內部組織大概看成是類似圖中這種凝膠的材質,因此,要是被這玩意來一發,彈頭的動能在人體內部釋放後,不說直接把人打成兩截吧,把一大塊零件給帶走還是綽綽有餘的。

▲小口徑步槍彈擊中人體後彈頭的運動軌跡

好了,回到正題,前面提到,大多數情況下子彈進入人體後會翻滾、形變甚至是碎裂,比如上圖所示,就是一枚5.45毫米口徑的小口徑步槍彈在進入人體後的大致運動軌跡,注意看圖中的藍色記號部分,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彈頭是在不停翻滾的,而彈頭翻滾的越劇烈的地方,造成的永久性空腔就越嚴重,圖中紅色箭頭所示處的陰影部分為永久性空腔,空白處為則是瞬時空腔,再來看一個動圖體會一下子彈在擊中人體後究竟是怎樣運動的,下圖是P90衝鋒槍發射的5.7毫米尖頭彈擊中凝膠後的動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子彈在凝膠中的實際運動軌跡跟上圖是很像的:

▲5.7毫米尖頭衝鋒槍子彈

那麼子彈擊中目標後為什麼會出現翻滾?原因主要有這幾點,首先是彈頭運動的介質出現了變化,在空氣中飛行的彈丸,突然間進入到密度更大的目標內部時,由於介質的密度出現了變化,彈丸受到的阻力也會在瞬間出現改變(阻力突然激增),從而導致速度迅速降低,自旋產生的“陀螺穩定性”(陀螺穩定性是保持彈道穩定的關鍵)也隨之變小,再加上人體內部組織的密度是不一樣的,進一步使彈丸受力不均勻,最終導致彈丸失穩,彈道改變,而出現翻滾。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跟彈丸自身的結構有關了,看下圖:

▲空尖彈

圖中是一發空尖步槍彈的彈頭結構示意圖,從圖中我可以看到,這種所謂的空尖彈在彈頭前端是留有一個空隙的,並沒有全部被彈芯填充滿,那麼,在彈頭前端留空隙有什麼用呢?目的就是讓彈頭在擊中目標後更容易翻滾,為什麼?因為當這種“空尖”的彈頭擊中目標時,由於受到的阻力突然激增(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介質密度出現了變化),彈頭的速度就會迅速降低,而裡面的彈芯在慣性的作用下仍然會向前移動,所以,就會導致整個彈頭的重心出現改變,從而使彈頭在目標體內翻滾。當然了,這種“彈丸翻滾”的情況一般出現在尖頭、初速高、遠距離存速性能好的步槍彈上面,至於大多數的手槍子彈,由於彈頭的初速低、存速性能差,一般是依靠彈頭在目標體內的形變和碎裂來保證殺傷力的,所以,現在很多手槍彈為了保證“開花”效果,也是搞出了各種各樣的

空尖彈、軟尖彈,如下圖所示:

▲各種空尖和軟尖的手槍彈

而這些空尖彈軟尖彈在擊中目標後又會有怎樣的效果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形變、碎裂,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開花”,如下圖所以,就是一枚空尖彈,以及其彈頭的開花效果:
最後,為了能更快的殺人,一些特殊的彈頭在擊中目標後會直接碎裂,碎裂的彈頭在人體內部造成更嚴重的創傷,如下圖所示,就是RIP空尖彈,以及該子彈擊中凝膠後的效果圖:


▲RIP空尖彈以及效果圖


哨兵ZH


一般來說,普通子彈在人體的運動就是直線,特別是初速較大、穩定性較好的子彈,它們往往在穿進人體的時候維持著自己的彈道性能,直進直出。

上圖是常見的幾款手槍子彈,124格令和127格令的9mm帕拉貝魯姆彈,絕大部分手槍和衝鋒槍都使用這種子彈。下面125格令的.357西格彈屬於這幾種彈種中對硬質目標穿透最好的;.40史密斯維森彈屬於維森和部分格洛克手槍使用的彈種,與9mm帕拉貝魯姆沒什麼太大差別,.45ACP是柯爾特自動手槍彈,採用了圓錐形全金屬被甲重彈頭。

可以看出這些手槍彈都產生了彈頭膨開,並在入體時造成了極大的動能傷害,但最後彈藥都呈直線狀運行並停留,沒有發生拐彎。上圖是維森.40彈膨開的開花頭。

槍彈的不同對射入身體後的形態有很大影響,如上圖:9mm帕拉貝魯姆彈打的就是直線,彈道運行非常均衡,關於這個可以結合開頭的那幾張圖看看。

下面第二個是.30卡賓槍彈,也就是二戰時的7.62×33mm彈,它的彈道運作差不多就是個強化版的手槍彈。比9×19的帕拉貝魯姆和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強多少完全是藥瓶的區別。

第三個5.56mm的北約小口徑彈就完全不一樣了,小口徑槍彈在進入人體後很容易失穩,從而造成彈頭的翻滾,製造出極大的永久空腔,但也因為動能被留存的極為徹底,子彈的穿透性也被破壞了。

再下面第四個是12號霰彈槍的彈藥,射擊到人體後子彈製造出極大的創口,然後分散出大量的小碎片,兇險無比。

最下面的是溫徹斯特.30的馬格努姆空尖彈,將之理解為達姆彈也沒大錯。俗話說的小洞進大洞出的炸子兒就是這種東西,它會膨開一大片,然後化成碎片打出去。雖然沒有5.56mm的小口徑步槍彈造成的永久空腔大,但要人命的本事一點也不亞於小口徑。

繼續看圖,上圖第一個是7.62×39mm的M43彈,也就是AK-47步槍所用的彈藥。第三項的M67彈其實也是M43的南斯拉夫改進版,略微提升了對軟目標的殺傷。我們看到AK的子彈打出了一個葫蘆形的兩聯翻和歪斜移動,無論是M43還是M57都幾無二致。

第二張是7.62×51mm的北約全威力標準槍彈,如M14步槍採用的就是這種彈藥,其殺傷力相當大,彈丸在入體後迅速炸裂,膨開非常恐怖的永久空腔,彈頭一邊形變一邊產生不等的碎裂。

第四張圖則為聯邦彈藥公司設計的NATO 7.62×51mm戰術狙擊槍彈。估計是為了強調遠距離彈道穩定性,它犧牲了一部分殺傷力,因此造成的永久空腔沒有瞬時空腔大,打出了一個筆直的完美彈道。

這裡還有一堆北約5.56mm標準彈型的攻擊測試,可以感受感受小口徑子彈入體的毒辣。

除了圖像上的彈道和空腔外,還有些屬於動能傷害,大致可以理解為力量通過子彈傳導到人身上,與被拳頭揍、棍子打沒有本質區別。這裡放張打凝膠的動圖看看。


王司徒軍武百科


子彈打進身體後如何運動的?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子彈是如何飛行的。

步槍剛出現時,槍管是光溜溜的,即就是我們常說的滑膛槍。滑膛槍射出的子彈是直愣愣往前飛的(無論是圓彈還尖頭彈),這樣飛行狀態的子彈很容易受空氣、風向影響,準確性很低。所以,就會出現歐洲軍隊打仗時,排隊開槍的情形(為了保證擊中目標只能用密集度來保證)。

後來,人們發明了膛線槍管,子彈通過膛線槍管時,會順著膛線高速旋轉,並一直以旋轉的姿態飛行,減小了空氣與風向的影響。這樣,子彈擊中目標的準度就幾和級數般的提高了,於是槍械進入了膛線槍管的天下。

高速旋轉的子彈突然遇到阻力後,就會出現偏轉。所以,當子彈打入身體時,子彈就會劇烈翻轉,將人體內撕開一個大空腔。噢......讓人慘不忍睹。


50後男人


這是個比較糾結的問題,不可以以偏概全,

主要體現在不同的子彈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穿透型子彈。這種子彈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二戰時期日本有坂式步槍(三八大蓋)所用的6.5㎜子彈。這種子彈配上有坂步槍0.8米長的槍管(僅僅是槍管),使得射程和子彈彈道循跡性都特別優秀,再加上6.5㎜的口徑在塑型固體(肉就是其中一種)的阻力很小,所以打在人體上會直接穿透,造成貫穿傷,但入射口和出射口的直徑都很小,幾乎和子彈口徑一樣。這也是日軍白刃戰時為什麼退彈的原因。

第二,組織損傷型子彈。這種子彈最主要就是小口徑步槍彈,比如現在北約5.56㎜子彈,中國5.8㎜子彈。這種子彈的優點是既有一定的穿透力,也有很強的破壞力,但主要體現在破壞力方面上。這種子彈一但擊中人體,會立刻在體內翻滾,產生氣室,嚴重破壞人組織,導致中槍者立刻失去行動能力,這也是受到現代戰爭青睞的原因之一。

第三,中間型彈藥。這種子彈主要就是指蘇聯的7.62㎜子彈,它穿透力強,威力適中,擊中後翻滾程度較小,對人體組織損傷程度較小,但還是會在射出口留下較大創傷,一般都會掀下一塊肉。這是一款中規中矩的子彈,但它與5.56的競爭中還是處於下風。

第四,人肉絞肉機型。能配上這個名字的只能是薩姆子彈(平頭子彈),它沒別的優點,就是對人體傷害特別大。一但擊中人體,將在人體內瘋狂翻滾,彈頭能把組織攪成爛泥,在射出口留下巨大創傷,造成破壞性不可恢復性傷害,使中槍者立刻失去知覺。這種子彈一般打中肚子和胸部就直接見馬克思,打中手腳就必須截肢,打中頭就更不用說了,自己腦補。所以這種子彈已經被國際上禁止使用。


PeppaMOTO


不同子彈射入人體之後運動也不同。

如果彈頭是空尖或者是軟件的彈藥進入人體後是會從頭部破開的,然後彈頭擴張變形,同時伴隨著一些金屬碎片的破裂。當然,這只是手槍彈。

如果說是高速步槍彈使用易變形的彈頭的話效果是這樣的,彈頭的高速在入體收阻之後瞬間碎裂,數枚金屬碎片能打出很可怕的永久性空腔。

實際上小口的5.56 M193彈雖然不是空尖,但極高的初速(近1000m/s)讓鉛芯彈頭在射入人體後迅速翻滾、與銅被甲脫離,較軟的鉛芯繼而碎裂,傷害比AK的M43鋼芯彈不知道大到哪裡去了。

而一些全威力步槍彈,尤其是初速不那麼高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入體後翻滾如下

因為彈頭在飛行中遇到人體這種密度陡然增大的物質時,會因為遇阻而翻滾(彈頭重心靠後)。所以說,看子彈傷害不能光看口徑。


瘋狗的輕武


子彈進去人體後,它的運動情況除了跟子彈大小有一部分關係以外,其實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子彈射擊的距離。

一半的近距離射擊,子彈都會貫穿人體,因為人體除了骨頭以外都是軟的,一旦貫穿人體,子彈的運動情況就會跟在人體中運動時的情況發生很大改變。這是因為介質發生了變化,子彈進入空氣後,子彈會發生失衡,但是子彈本身依舊保存了很高的速度,所以子彈穿過的身體組織就會向周邊運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子彈貫穿人體後,所經過的創道回比子彈口徑大很多。

如果是遠距離射擊的話,子彈的動能會因為在空中遠距離飛行而變小,子彈的穩定性也會變小,所以這個時候子彈進入人體後,子彈不會貫穿人體,而是會因為人體組織產生的阻力而在人體內翻滾,這也會產生巨大但不規則的創口,這與近距離射擊產生的創口原理是不一樣的。


神筆馬小二


剛開始沒什麼感覺,已經麻木了,但是過一會特別燒疼,就跟一根特別燙的針扎進自己的肉裡面一樣,子彈打進身體的時候它是有衝擊的


一生熱愛回頭太難F


題主,你好!

簡單說:

子彈從槍膛出來後呈旋轉狀向前運動,包括進入身體以後也是旋轉著進去的,子彈旋轉的主要原因是槍管內有膛線,槍管內並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旋轉的膛線,為了讓子彈能飛得更遠而設計的.所以這樣就產生了子彈射進身體的時候傷口小,但出來的時候傷口大這個是事實。例如一顆7.62mm口徑的步槍子彈以850 米/ 秒的旋轉速度射穿人體之後,首先會在正面射入點皮膚上留下一個直徑不到1 釐米的小口,而旋轉彈頭在經過身體時形成的巨大力量會震傷臟器,然後以570 米/ 秒的速度穿出人體,震波形成的出彈傷口直徑有可能達到12釐米以上。當然,不同的子彈,不同的距離,對人體的傷害也不相同。傷害程度力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彈頭的口徑,物理學中講到物體質量越大,在相等的速度下,擁有的勢能越大,同樣的,彈頭口徑越大,質量就越大,擁有的勢能也越大,對物體撞擊後釋放的衝擊力就越大;小口徑的,只會穿個人身體,中口徑的,被擊中的附近會爆裂,就像爆頭一樣,頭會爆了,大口徑的,人會全身爆裂。

深一步說:

子彈進去各個不同身體部位的感覺:1.胸部被擊中是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接著灼燒 胸口有巨大壓力2.頭部和貧血的感覺很像 也有神經被傷 沒有痛覺的例子3.四肢是有個1秒左右的反應時間, 在反應時間內如果你沒有注意到受傷 或者收到其他劇烈刺激 可能導致受傷者對於傷害處沒有痛覺。當然 這些是建立在中槍者沒有死亡並且神志清醒的情況 通常這種情況下還能清晰思考自我感覺的都是意志力比較堅韌的,對於意志不同的人在中槍後的傷口感覺是不一樣的 這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不同導致的

按照子彈的傷害分類說:

子彈對人體傷害一般分為:侵徹效應,錘擊效應,空泡效應,取決於子彈的彈徑,速度和結構。比如日軍的三八大蓋因為彈徑小,速度高,對人體損傷小,但AK74彈徑也小速度適中,射入人體後子彈在體內翻滾對人體傷害很大,被稱作“毒槍毒彈”;彈徑速度一樣或者相近的子彈,達姆彈對人體傷害最大,這取決於與它的結構特點,進入人體後彈丸分裂會造成大面積損傷,根本沒有治療的時間或者說治好的可能性,所以被國際社會明令禁止。

下面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請大家酌情查看







無悔人生1029


題主好! 通常來說,子彈進入人體後的彈道與彈頭的種類和攝入人體的部位有關。例如大口徑手槍彈進入人體之後,因為子彈自身的自旋遭到破壞,便會開始翻滾。由於其速度很快,同時就會造成內部的撕裂傷並引起出血,彈孔入口小而出口大。如果這時候遇到骨骼,這很有可能粉碎骨骼,或者嵌入其中,造成更復雜的槍傷。



你不是小可愛QAQ


子彈剛進身體很燙、出血多了開始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