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面对严峻的疫情

全国人民总动员

武汉文艺家也在积极行动

他们用画笔记录下感动和信念

他们用声音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他们用文字表达着感受和希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

郑建小说作品中

武汉村庄里的“战疫助农”故事吧


早春的阳光


天蒙蒙亮的时候,潘劲拿着锄头去菜地,经过萝卜大棚停住了脚步,他蹲下身子,惋惜着从地里拔出几个白生生的大萝卜,坐在田埂上发呆——往年这个时候,萝卜还轮到他来拔?早就被抢购一空,过年的武汉人,哪家桌子上没有排骨煨萝卜?即使没有排骨煨萝卜,腊肉炒红菜薹总有吧?没有红菜薹,总要炒个小白菜吧?潘劲头一次望着这2200亩、品种齐全、正待丰收的菜地,心里有点堵。


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这个年,过得真是憋屈。他扒下几天没换的口罩,伸手去掏烟,却掏了个空,他这才想起,烟在武汉封城那天已经抽完,本来那天是去办年货的,结果……潘劲叹了口气,重新带上口罩,替这一大片菜地发愁——看来是要烂在地里了,可惜啊。


这是个早春的晴天,鲜红的太阳慢慢从地平线冒出头,映得满地的各色菜蔬像满地爬的娃儿,让潘劲愁得想哭。他索性站起身来,迎向刺眼的阳光——他决定去找村支书“借”盒烟抽抽,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跟村支书在一起,他心里的这些烦忧就能被村支书的笑声带跑,心胸也为之一宽——多大的事,人还能被尿憋死?只要我们辛勤耕耘,还能被饿死?有党和国家帮我们托底,还怕什么?


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是啊,有什么可怕的呢。随着太阳的升起,潘劲觉得一丝丝气力又恢复到身体里。他甚至想到要跟村支书主动请缨,到几个老客户那里去看看,如果区里同意,村里凑齐几十个劳力运送这些菜蔬是不成问题的——不是封城了吗?我们可以送货到小区!


潘劲边想边走,清晨的空气清新,远处竟然有个人,逆着光向他走来。也是来看地里情况的村民?潘劲抬起头,眯着眼望过去,只看得清那人是一张和气的圆脸,显然不是熟人。


“干嘛的?”潘劲站住了身子问。


“来买菜……” 来人的声音温和。


“拿点去,不要钱。”封城了,竟然有人来菜地买菜?潘劲觉得好笑,索性大方一回,大手一挥,拦住那人的话头,拿起身边刚才拔出的几根萝卜,递了过去——封城了,谁家没点难处呢。


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几辆车停在了田边,十几个人下了车,也往这边走来。


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那人拿着几根硬塞到怀里的萝卜,有点窘。


“你不是要菜吗?扯点菜快走!”潘劲被转移了注意力,顾不上那人,往田边警惕地多看了几眼,觉得这事儿应该去报告村支书,这么多车,这么多人,又是封城之际。


但想不到就是因为这多看了几眼,越看就越觉得领头那人像极了村支书。难道村支书找到了买家,带队来摘菜了?潘劲摇摇头,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们是一起的……”旁边的圆脸这时才来得及说话,但说了半句又被打断了。


潘劲伸手把圆脸拨到一边,迎着貌似村支书的人而去,他得去确定一下。


“村支书?”依然是逆光,潘劲大声叫着。


“嗯……”竟然真是村支书走过来。


潘劲迎上去,想把刚才的想法向村支书好好汇报汇报,但村支书伸手把潘劲拨到边上,迎上了圆脸。


“王总,你们可来了。”村支书上前,双手握住圆脸的手,看看圆脸手里的萝卜,“看看,我们的菜蔬可都是水灵灵的,新鲜得很。”


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王总?来买菜的王总?潘劲心里顿时升腾起热切的企望,名衔上带“总”的买家,怎么着也得买点菜蔬,解决一下村子的实际问题吧。


“村支书,人家王总远道而来,上烟,上烟。”潘劲凑过去,想趁机解解烟瘾。


“潘劲你这小子,怎么,没烟抽了?”村支书哈哈一笑,塞给潘劲一包“蓝楼”,“带回去抽!人家王总不抽烟。”


“那边还有十几号人呢,肯定有抽烟的。”潘劲笑着说,指望村支书再给一包。


“那都是武汉赢城集团的员工,王总从外地采购回来一批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防护镜等共计300万的疫情防护用品,刚免费捐赠给青山区内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孤儿等8类困难群体和街道及社区一线工作人员。”说起王总做的事,村支书非常熟悉,“王总随后又发动赢城全体员工,为此次抗击新冠的行动募集了超100万资金捐赠到青山区慈善会手中,好多员工不光参与募捐,还参加了王总组织的志愿者团体。你看,都来了。”


“哪里哪里,都是应该做的,大家叫我王璞就行了,大家都是志愿者,一起共渡难关。”村支书说着赢城集团的事迹,让王总有点不好意思,趁机放下手里的萝卜。


“志愿者?”潘劲越听越紧张,出手都是几百万的大财主,带着志愿者来菜地,这些菜蔬运到各个社区肯定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村支书不会向王总看齐,把这些菜蔬都给捐赠了吧?全村人献了爱心,就得去喝西北风了。


“潘师傅,别误会,”王璞看出了潘劲的心事,“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我听说青山区八吉府地区有不少农民种的蔬菜,因交通不便卖不出去。所以我们今天来,是想直接购菜,送到社区。既帮农民解决了销路,居民们吃到的菜也更新鲜。”


“原来是这样!”潘劲喜上眉梢,一扫愁容,跟村支书主动请缨,“我这就回村里,把人都叫来摘菜。”


“好咧,潘师傅,辛苦你了。”王璞递过来一包东西,“潘师傅,我这没有烟,这口罩帮我分发给村里人。”


“多了多了。”潘劲顿时有些感动了,封城以后,口罩就成了硬通货,政府统一调配,不然他也不会几天不换口罩。如今没有口罩,出门就是麻烦事,王总不光是做慈善,做人也真没话说。


武汉文艺家在行动丨郑建​:​早春的阳光


“不多,我们的菜蔬采购会持续到疫情结束,公司头一天都会开货车来,将大家采摘的蔬菜装车,第二天一早我们赢城集团50多名由员工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采购回来的蔬菜分装,然后把菜集中送到各小区楼栋口,通知居民到楼栋口领菜,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群体,则会送到家门口,离开后再通知取菜。” 王璞的话不多,但句句都在点子上。“所以每天的防护用品消耗可不少,但请大家放心,所有的防护品消耗,由我们赢城集团负责!”


“谢谢谢谢。”潘劲一边谢着一边要去村里报喜,调集人手。


“不用去了,”村支书把手掌搭在额上远眺,“他们都来了。”


果然,大路上涌出了兴奋的崇阳村村民,跟志愿者团队融成了一体,汇成一条河流,向着阳光奔去。


END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张杰

文字:源自青山区作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