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交易决策时,是否应该和别人一起讨论?

你在下单前会与别人讨论吗?交易决策你会公开吗?交易是应该独立完成,还是和别人一起做?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次的汇乎热议,交易决策前,是否应该和别人讨论,公开自己的策略是否会对自己的交易有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汇乎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汇乎网友观点

个人交易员的起步阶段大多是从执行管理上开始,策略设计都是以“价值目标”作为目的,能不能把握好某个行情,收益率能不能达到心目中的预期。

而弊端也正在这里,因为设计与执行都是交易员自己,在之后的执行当中,“价值目标”频繁出现问题后,便要是策略设计问题还是执行问题,自我检讨往往成了“左手打右脸还是右手打左脸”的选择,这很难让他做出一个客观、透彻的分析。人性天然的自我矛盾,到交易上表现出来。

在做交易决策时,是否应该和别人一起讨论?

团队交易员的好处是,内部会进行主动分工,即使原来是由个人交易员组成,亦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上去发挥和协作。

这个基础条件,使设计交易策略的内容里除了执行管理,更建立了多方面考虑的行政管理,例如策略多样性管理,货币多样性管理,时间性行情规避,节假行情规避等等,目的就是对“价值目标”去除噪声。

但这并不是指个人交易员不能做好交易,事实上,市面上就有很多优秀的交易技术都来自个人或者小团队。不过这些交易员并不是单凭技术的某一部分去解决所有交易上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要考虑用量化交易,量化交易的实现过程就是执行管理。但成熟的交易员又怎么会全权让量化程序自己疯跑呢?这就是行政管理的干涉,当有系统地设计包括了行政管理和执行管理,这些顾虑都是可以解决的范围内。

在做交易决策时,是否应该和别人一起讨论?

成熟的交易体系,往往从一开始就存在完整的策略框架。交易环境的设计不能理想化,在大多数的行情里,肯定有千奇百怪的信息干扰着你的策略,更不用说一些重要的消息了。

正如大海当中,考虑的是海浪和风暴,而不是西湖一角的岁月静好。策略的考验,还来自波折性亏损,一个月的回撤是系统范围内,三个月的回撤是系统里的低概率现象,半年的回撤还能忍受吗?忍,是要准备一年的回撤?不忍,系统怎么检讨?策略改进,很需要对策略的理解和时机。

任何一个判断,都应该要有对应的交易意义(市场意义和执行目的),这个清晰的认知下,才有改进的基础。

所以回到问题,策略能不能讨论?能!不过讨论要符合价值利益和时宜。技术间的深入学习交流最好还是在价值利益之间上开展,否则容易导致“同行免问,面斥不雅”,更多向外的交流,还是索取灵感为主。

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在决策一刻需要寻求协助的话,真正的问题还是在策略设计(行政+执行)上,就不要本末倒置了。

交易决策是属于综合性问题是需要从交易员的性格,交易模型、经济层面以及市场循环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可执行性的交易决策。当然这样的决策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周期的验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发挥其作用。

我的个人习惯,不讨论,而且在我这个单子平仓之前都不会去讨论。

因为下单的理由和平仓的理由我会提前有个设想,也许真的有一些细节我没考虑到,但这是我的问题,亏了就亏了,我会因为亏损而记住这个教训。如果我听了别人的想法,这个单子扭亏为盈,我以后还是要亏回去的,甚至更多。

在做交易决策时,是否应该和别人一起讨论?

从别人那里吸收经验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在单子在场的时候就轻易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改变立场,这也是执行力的问题。

而且,这个过程中你还要考虑别人是不是对的,还要想着是不是骗你的,如果单子错了还要埋怨别人自己无法吸收经验,很浪费时间。

我个人是独立做单,而且在我的理念中交易是可以随机入场随机挑选方向的,只要对出场策略进行把握即可。本来交易就是一个有纪律的事情,在交易开始前就需要考虑完整了。所以个人是不赞成讨论说

更多内容请移步汇乎热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