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现在的收藏界很分裂,老藏家说“全球无漏”,遍地都是假货,新藏友说自己家祖传很多宝贝,却没人敢掏钱购买。很无奈,往往有眼力悟性的人,却因为资金紧张收不到好货,手里有钱的却摆不正心态,只收藏“国宝”,最后却富了一批造假贩子和骗子!认识一位藏友叫小刘,从大学期间就开始玩收藏玩了五年多,如今信心满满的非要去铲地皮,说是捡个漏给大家看看,分享一下他的经历,也让更多人认清事实吧。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摆地摊基本等于浪费生命,要么大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要么很多拿着假破残的人过来想卖高价。古玩收藏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貌似人人都明白,古董很值钱。却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值钱的东西早就被前辈高手们收走了,如今的藏家们个个在走钢丝,想收好东西就必须去正规拍卖行或收藏家那里花高价买,但买不起怎么办?那就只能到处碰碰运气了。这也是假货泛滥的原因,几百块钱能买到和博物馆一样的“国宝”,不少人经不起诱惑陷进去,但路一旦走歪成了“国宝帮”,就很难回头了。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小编不信邪,带着大喇叭去往农村。您别说,现在农村人很热情,一听到收古董的来了,都把自己的“家传宝”拿出来,主动询价。就连流浪汉都掏出一堆酒瓶子,看看能不能换些钱。不过这位流浪汉拿出来的都是普通酒瓶,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看他可怜,就给了50块钱。小编明白,刚开始不可能就马上找到宝贝的,自己得勤奋才行,这不一会的功夫,就真的碰到“好东西”了。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大明万历年制”海藻纹鲤鱼碗,卖家介绍起来不出所料,依然是老三样:“这是我家祖传的,肯定是真品,现在急缺钱便宜卖。”这个便宜是多少呢?要价30万......


这不忍直视的花纹,画的也太萌了,小刘挺实诚的说:“这东西太假了,地摊货级别,胎糙,釉新,仿的太差,不值钱的。”没想到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怒骂,小编只得落荒而逃!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挨家挨户跑了半天,小编很纳闷,自己只想收些普通藏品练练手,怎么不是官窑就是高古玉呢?这村子也不算大啊,尽是些值钱的古董。这件古玉按卖家的说法,他在网上找“专家”鉴定过,花了两千元的鉴定费,说是红山玉猪龙,而且还是双头龙,国宝级别!


价格呢,人家一看小编就不是什么大款的样子,直接说:“你是行内人,帮我介绍个有实力的买家,我想卖两千万!”听到这小编傻掉了,就这奇葩的现代臆造品也想卖天价?现在的骗子“专家”可真害人不浅。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用脚猜小编都知道,又是一个低端雷:寿字币。玩收藏这些年,碰到的这种寿字币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个顶个的一眼假。但它们却成了很多人的“传家宝”,每个人想卖个几百万,恐怕最高兴的还是造假贩子和骗子......


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家说,这种所谓的银元大珍,绝对不是你家祖传的,而是你家长辈过去在某个地摊上花几块钱买的。在家里存放十几年,很多人拿出来就真的以为是宝贝了,还是多学点相关知识吧。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终于碰到个头脑清醒的人了,小编很感动。这户人家有个老红木箱子,很常见,难得的是保存完好,几乎没有瑕疵。货主是个憨厚的大叔,他说自己曾在网上咨询过,结果有某个拍卖公司的人和他说这是金丝楠木,可以卖七八十万。他不相信,找县城的一个家具店老板帮自己看了一下,结果就是普通红木,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小刘350块拿下来。


现在不管城市农村,每个人都有手机上网,所以才导致网络骗局不断,这位大叔很理智,没有被花言巧语忽悠。也希望网友们不要轻信网络炒作,玩收藏最重要的是理智和知识。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刚开心没多久,就又碰到了“宝物”,一看这炉子不用猜都知道,下面百分百写着“大明宣德年制”。小编了解到,这个北方村子不算偏僻,去大城市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宣德炉的主人是个26岁的年轻人,曾就带着它跑遍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参加了各种拍卖、鉴宝、展览等活动,之前打工赚的钱全搭进去了,结果到现在还没卖掉。


能卖得掉才见鬼,这宣德炉铜质粗糙,火气很重,连个像模像样的假包浆都不屑做一下,最低级的仿品了,现在的古玩骗子真可恨!把真相告知年轻人之后,他也表示很后悔,再也不敢相信那些人的宣传了。

藏友下乡收古董,过眼的全是值钱品种,最后唯有一声叹息!

总共跑了三天,小编长叹人心不古啊!除了收获一些普通老钱和民俗杂项之外,一件能称得上精品的都没有,灰心丧气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这就是藏界现状,不懂行的人想靠古董发财,结果被各种骗局利用,懂行的人其实就缩在一个圈子里,不会轻易传授经验给外行。真品越来越少,反而专门玩假货的人却大行其道。不理智的人太多,结果就导致劣币祛除良币,让收藏行业这潭水越来越浑。其实玩收藏最重要的是了解每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只有真正了解和喜爱,才能玩出来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可惜急功近利的人太多了,想靠古玩赚快钱,最后却被别人割了韭菜。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还不错的话请大家关注下小编。小编在此谢谢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