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帝會在湖北十堰舉國之力大建武當山?

輕鬆大自然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明朝是個信道教國家,雖然並沒有將道教封為國教,但是從各方面來看明朝皇帝更信道教,尤其是在明成祖時期,朱棣奪了侄子皇位後出於君權神授的政治目標,有兩種說法一說朱棣自稱為真武大帝轉世二說認為真武大帝保佑了他,大力追尊真武大帝,而武當山不止是道教名山,還是真武大帝的得道飛昇之地。

明代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璡、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工匠大修武當山。永樂十五年(1417年)封為“大嶽”,高於五嶽之上。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12年,敕建的大嶽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


探索視野


武當山坐落於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古稱武當縣、均州、均縣、)境內。漢高祖二年在武當山下置武當縣,漢末魏晉時期武當山開始,成為求仙問道之士的隱居之地,到明朝之前的一千多年,武當山幾經戰火宮觀損毀不少,但進入明朝之後因為對真武尊崇,武當山被尊稱“太和山”,朱棣十五年改為“大嶽太和山”,嘉靖三十年重修武當宮之後,又賜武當山石牌坊“治世玄嶽”,因此武當山又被稱為“玄嶽太和山”,使武當山在明代的地位高於其它“五嶽”。為什麼明朝皇帝會在湖北十堰舉國之力大建武當山?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一個人,就是葬送北宋的宋徽宗。在宋徽宗之前武當山和玄武沒有關係,只記載有人在武當山修道成仙,到宋徽宗的宣和年間,信奉道教的宋徽宗開始在武當山上,修建紫霄宮祭祀玄武,南宋以後玄武在武當修到的傳說,就深入人心了。玄武又稱真君,宋徽宗為避諱宋真宗,便改為真武。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

此後的道教人士開始,給真武大帝編造身世。給真武大帝畫的畫像上說:真武大帝本是淨樂國太子,後在武當山修道,並且得道飛昇上天,奉上帝之命鎮守北方,披著頭髮打著赤腳,拿著淺黑色的大旗,圖志雲:“真武為淨樂王太子,修煉武當山,功成飛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髮跣足,建皂纛玄旗。”此道家附會之說。《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覺得受到真武大帝庇佑,於是在南京建立真武廟祭祀,後來朱棣靖難成功後,也覺得是真武大帝幫助他才能成功,於是在北京的同時一併重建武當山的廟宇,過年時派遣官員代表他祭祀,並且對武當山設立專門管理人員。國朝御製碑謂,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當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成祖)靖難,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當山又專官督祀事。《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

朱棣靖難之役的時候,幾次都陷於危險之地,後來都成功脫困,最終奪得天下,他覺自己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且自己又是從北往南打,是得到了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的幫助,因此開始大修武當以報玄武大帝的恩情。如果要感念玄武的幫助,他大可建一個真武道觀就好了,為何要30萬大軍,耗費十多年以及無數的銀兩,在當時個沒有多少政治軍事價值、交通就是一條漢江,經濟價值也高不到哪裡的地方,來修建一個工程浩大的建築,個人感覺原因更應該是,樹立他的繼承皇位的正當性。

在那個以嫡長子繼承製的時代,朱棣以篡位的手法獲得皇權不得人心,只能用屠殺的拳頭反制那些不服從的人,如方孝孺、鐵鉉等。但是屠殺和滅族是誅天下所有人的心,硬的不行只能使用軟的,借用真武大帝修仙的故事,給自己加上合法的外衣。如真武大帝本是淨樂國的皇子,15歲出家悟道修行,最終在武當上得道飛昇成仙,被上帝封為北方之神的玄武大帝。

而朱棣也是皇子,且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安排出京,前往燕京就藩,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北打到南最終奪得天下,他以自己的經歷比擬真武大帝,因此大修武當山,而且武當山的建築從遠處看,就如同玄武造型。據說其修武當時真武大帝的面貌,就是依朱棣的面貌刻畫,從而塑造他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以獲得君權神授的合法性,這與漢高祖劉邦是蛟龍盤劉太婆而生,武則天以自己是神仙下凡是一樣的道理。

在一個就是傳說朱棣為了以訪張三丰之名尋找建文皇帝。話說,洪武初年張三丰以武當山為根據地,經常往返於西安、 岷州、隴西等地。朱棣登基後聽說建文皇帝逃至武當山,於是派禮部官員胡瀅名義上以尋訪張三丰,實則是去尋找建文皇帝。但張三丰早已不知所終,朱棣命人在武當山下修建遇真宮,希望可以在這裡遇到張三丰,但還是沒有遇到張十三豐,朱棣認為張三丰覺得自己心不誠,於是派兵大修武當,希望可以見著真人張三丰,同樣都沒有找到。有明代的書籍記載認為,朱棣大修武當其實就與鄭和下西洋一樣的目的,就是尋找建文皇帝。

朱棣新建北京的同時,還要花費巨資南修武當和支持下南洋,具體目的為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麇子文史



武當山在明朝被稱作是皇家道觀,這一切都與朱棣有關。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勝利之後,由於他信仰道教,在聽說湖北十堰的武當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決定在武當山修建皇家道觀,報答神靈的恩惠。


武當山皇家道觀工程建設歷時十三年才完工,道觀由一神道、二觀、八宮、十二亭臺、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橋涵、七十二巖廟組成,各種建築四百多處,二萬多間,佔地一百六十萬平方米。武當山皇家道觀標誌性建築當屬武當金頂了,殿高5.54米,寬5.8米,深4.2米,重80餘噸。為建好武當山皇家道觀,朱棣前後發出六十多道上諭。



武當山皇家道觀,是按照《真武經》中的神話來設計佈局的,宮觀中神像、法器等物品,全部按照皇家要求製造,武當山皇家道觀體現了“崇尚自然”的思想,金頂建築群依山而建,與大自然和諧一體,相得益彰。當然施工難度可想而知,在古代沒有現代化施工設備,能建設出這樣的天人合一的皇家道觀,毫不誇張的說,它是用黃金白銀堆出來的皇家道觀。


武當山被尊為志高無上的“皇家道觀”,武當山以“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天下第一仙山”是實至名歸。

如今的武當山成了旅遊熱點,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級景區。


月明當年


傳說與現實,更傾向哪種?個人更喜歡第一個!

據傳說,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在國破後溯江而上來到武當山避難,後皈依道門,一心向道。

幾年後,朱棣所派出的密探得知建文帝避難武當山並密報給朱棣。原本朱棣想秘密殺掉朱允炆以絕後患,但得知建文帝一心向道,活脫脫成了一個真正的修真無為的道士,且再無留念皇權的意願後,朱棣改變了殺死朱允炆的想法,並和建文帝達成秘密協議。而朱棣大建武當山也是監督朱允炆之意。

當然傳說只是傳說,事實上這還是與明朝一脈相承的信仰有關。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道教崇奉的玄帝懷有敬畏之心,這為道教在明朝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定下了基調,朱棣奪位後大修武當,一來是尊其父之意,二來就是在當時平輿論,籠民心;其修建力舉大,從前前後後下達的二百多到聖旨就可以看出。

而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勝利之後,更聽說湖北十堰的武當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決定在武當山修建皇家道觀,報答神靈的恩典。

因統治者的大力扶持,道教在明朝達到了鼎盛,武當山可謂威名遠揚,被譽為“舉世無雙龐大而宏偉的皇家道場”。


沐橙籽


張三丰初入武當,曾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這句話恰好成了大修武當的最好註腳。

大修武當是朱棣“君權神授”佈局中的重要一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況心懷天下的燕王!“靖難”之初號稱蒙玄武(真武)大帝眷顧,被髮跣足,三次顯靈護佑;靖難之後,北建故宮,南修武當,回報玄帝都是朱棣“君權神授”“謀篇佈局”的關鍵環節,目的就是規避起兵稱帝的道德困境,鞏固穩定到手的“天下”。

俱30萬工匠同時推動兩大工程,一是轉移輿論風暴和民眾視線,二是暗裡追查建文帝下落,朱棣始終為自己的“不規矩”惴惴不安,故而大肆造星包裝張三丰,以尋訪尊請張三丰拉開了長達20餘年大修武當的序幕,也應和了張三丰的那句話。有史料表明建文帝出逃的線路和傳聞張三丰雲遊的線路接近一致。說到底,朱棣做作的這一切就是為了穩定。

為何選擇武當山

01 武當山是真武信仰的祖山

以真武信仰為主的武當山道教正式興起在宋代,宋朝的皇帝大多是慕道者,對武當和真武也算青睞有加,但是武當山雖有名氣,卻遠離政治中心,開發的規模並不大,真武信仰的地域範圍也只在武當山周邊。

大明王朝初起,因為朱元璋追慕張三丰,後三豐弟子丘玄清常伴君側,道教氛圍已然濃厚,武當山在上面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玄武神在中國神話中正好是北方之神,且又是兵戈之事的主神,所以他選擇玄武作為奉天承運君權神授的對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玄武武當修道的故事在唐末宋初已有流傳,到“靖難之役”後變得豐富多彩。


武當山是真武信仰的祖山,朱棣稱帝后,回報真武護佑,自然要將武當山變成自家道場。

02 武當山是天下龍脈所在

方圓八百里武當,“下蟠地軸,上貫天樞”,“自有太極,便生是山”,自古就是“神仙窟宅”。

放眼華夏,崑崙乃天地柱,中華龍脈,而武當山背靠大巴山,大巴山西連崑崙山,武當山的風水大格局實乃少有。朱棣的設計師正是站在鞏固皇權的角度,同時開啟了故宮、武當山兩大工程。

故宮暗藏雙龍,武當暗藏玄武;故宮主陽,武當主陰,一陰一陽謂之道,暗喻陰陽和合永樂盛世;故宮有太和殿,武當有太和宮;故宮有紫禁城,武當有紫金城;武當山金殿破例朝東向南偏80°, 指向南京,形成北京、南京、武當山三地的空間照應。金殿裡的真武像,據說是參照朱棣相貌所造,朱棣在武當完成了“皇帝”與“神”的合二為一。

這一切都是為了“改命”,鞏固天下,讓世人相信他登上皇位一切都是天意所為。他就是天選之子。


【太極稱道】專注太極文化傳播,願與您一起分享交流。


太極稱道


武當山是道教聖地,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

武當山在很早以前就是道教聖地,經歷元末戰亂武當山道觀破敗,明朝對武當山做過大規模的改造,現在武當山的現存建築大多都是明朝的時候建造的。

修建武當山始末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與建文帝朱允炆之間發生了戰爭,持續了四年,史稱靖難之役。最終朱棣贏得了勝利,但是當朱棣進入南京城後,朱允炆卻消失不見,儘管朱棣對外宣佈建文帝已自焚死亡,但是終究沒有看到屍體。

公元1403年,朱棣登基後,仍然不放心建文帝,於是暗中派人尋找。得知有可能隱藏在武當山,改名字為讓鑾,於是不斷派人尋訪武當山,企圖刺殺建文帝,但因為張三丰的保護,一直未能如願。

當然,朱棣重視武當山還是為了統治的合法性,因為朱棣是篡位得到的地位,擔心天下人對他的皇位不認可。武當山是道教聖地,道教的真武大帝是北方神,而朱棣的番地是在北方,所以,如果朱棣是拿著真武大帝的旨意肅清內亂,篡位行為就名正言順,不會引起非議。

永樂十年(1412年)遣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禮部尚書金純、工部右侍郎郭璡在元代舊址上建廟宇。


武當山皇家道觀工程建設歷時十三年才完工,道觀由一神道、二觀、八宮、十二亭臺、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橋涵、七十二巖廟組成,各種建築四百多處,二萬多間,佔地一百六十萬平方米。武當山皇家道觀標誌性建築當屬武當金頂了,殿高5.54米,寬5.8米,深4.2米,重80餘噸。

為建好武當山皇家道觀,朱棣前後發出六十多道上諭。

為什麼明朝皇帝朱棣會大建武當山?

第一,朱棣借大修武當道宮,用道教神學來掩飾自己武力奪嫡的陰謀,用“君權神授”的理論來對付維護封建禮法的輿論。朱棣用極刑鎮壓了罵他“篡位”、“奪嫡”的建文舊臣,但他知道要使士大夫階層再不反抗,單賃武力是不夠的,必須用道教的“神佑”之說使靖難繼統合法化。

第二,朱棣借大修武當道宮,在民間更為廣泛地傳播玄武“陰佑”燕王的神話,並以此爭取下層民眾的敬服,鞏固自己的統治。由於玄武神在整個中國南方有眾多的信徒,四川、湖廣、江浙、福建等省又有眾多的玄武神廟,所以宋元以來,玄武是南方信徒極多、香火極盛的道教大神。朱棣用武力以北統南,為了改變南方群眾對他的不良印象並收買民心,故大修武當道教宮觀。

第三,朱棣大修武當道宮,製造他當皇帝是“順應天意、玄帝陰佑”輿論,還有堵其它藩王之口的目的。這不僅關係著永樂一代的安穩,而且對他的嫡子嫡孫永掌大明江山有著重要意義。因為有神保佑,所以他們的皇統是合法的,朱棣以後,明朝歷代皇帝即位或建元時都專門遣高官到武當山致祭,這說明朱棣已把崇奉玄武當成了一條“家規”,朱棣及其後代把玄武神樹立成了“明朝家神”,因此,武當玄武宮觀也就變成了明皇帝的“家廟”。

總結:永樂皇帝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大明的統治,什麼“君權神授”的思想也不過是為其統治的正統性做掩飾罷了。武當山是天下道教聖地,修建武當山既滿足了自己的內心,又討好了天下信奉道教之人,此事真可謂一舉兩得!


路之意


說起武當山我們首先會想到武俠世界的裡武當,武當弟子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瞭解歷史的我們會知道武當山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

武當山是在明朝時期達到了頂峰,明朝皇帝更是舉全國之力大建武當山,這是為何,是什麼原因讓明朝皇帝如此看重武當山的建設?

武當之所能受到歷朝歷代的帝王親睞主要歸功於道教,道教對統治者統治天下有一定的幫助。所謂盛世興佛,亂世興道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道教乃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在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而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到魏晉隋唐這段時間,武當成了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到了宋代,道經開始把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繫到了一起,把武當山變成了真武大帝的出生和飛昇之地。至此武當山有了彰顯尊貴的基礎,到了明朝之後,歷代帝王對真武大帝的尊崇,武當山迎來了頂峰,被封為太嶽和玄嶽已然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名山。

為何明朝皇帝會如此尊崇武當,大力修建武當山呢

武當山只所以在明朝如此尊貴跟明太祖朱棣有很大關係,當年朱允炆繼承帝位,由於朱允炆不成熟而急於進行削藩之策,讓朱棣為了自保也好,為了清君側也罷,朱棣以靖難而登上帝位。

雖然朱棣悍然稱帝已成定局,但是反對朱棣以藩王入主大統之人多不勝數,況且朱允炆是否在世也是未知數,倘若朱允炆振臂一呼對朱棣的統治也有一定的威脅。於是乎,朱棣一直在尋找朱允炆的下落,有傳言朱允炆出家為僧,也有傳言朱允炆飄洋海外,甚至有傳言朱允炆到了武當參悟大道。不管如何,朱棣也是把尋找朱允炆的下落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其結果雖然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結果,但當時朱棣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大力修建武當山也有朱棣為了尋找朱允炆下落的原因。

另外朱棣登基初期,由於自己是藩王入主大統的原因,朝野上下有很多人不服,其中著名的有方孝孺大罵朱棣為逆賊,景清刺殺朱棣為故主報仇之事。還有南北之亂,南邊有安南犯境,北邊有北元趁機入侵大明,如此之下讓朱棣想到了名不正則言不順。以道教之中君權天授來維護局勢,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為帝乃是天道,道教又以武當出名,隨即朱棣就以建設武當來宣示自己帝位的正統性。

還有一個傳說是因為張三丰,傳說張三丰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百六十多歲的高齡,張三丰的長壽聞名天下,朱元璋知道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隨即派人尋找張三丰,奈何張三丰乃是世外高人,那怕一代帝王也無緣相見。

後來朱棣登基為帝,民間依舊有張三丰在世一說,自古帝王都想延年益壽,朱棣自然也不例外。於是派大量人力物力去尋找張三丰的下落,多次無果,朱棣手下飽學詩書之士諫言,大修武當讓真人看其真誠,求得仙人相見。

在朱棣多次修建武當山之下,一日幸得張三丰相見,傳授其延年益壽之法,讓朱棣頗為受用。民間一直流傳朱棣去世之後,張三丰依然活在人間而瀟灑避世,後世之君也是為了長生之道而修建武當,以求張真人指教一二。傳說畢竟是傳說,張三丰是否真的有如此高齡還是個謎題,到底有無此事還需斟酌。

不管原因如何,明朝皇帝只所以修建武當,應該是出於統治需要,畢竟朱元璋時期就把道教封為國教,再則道教乃是我國本土宗教,有著不可磨滅的文化和歷史地位,武當山亦是如此。


豫北老崔


武當山,國家5A級風景區,道教聖地,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號稱“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興於宋朝,鼎盛於明朝,有明一代,武當山地位尊崇至今,堪稱“國山”,為何明朝皇帝會如此大修武當山呢?

修築武當山是是明朝帝權的需要。

朱棣在起兵之初就號稱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庇佑,真武大帝正是武當山的山門所在。古人講究所謂的“君權神授”,朱棣為了讓自己的帝位光明磊落一點,在稱帝以後特意重修武當山,做到平息輿論,籠絡民心。

武當山在明朝有龍脈地位

武當山背靠大巴山,西連崑崙山脈,居中華中心。朱棣於燕地起兵,主命之神在北方,北方歸玄武,而武當山所信奉的真武大帝正好是北方正神,參照《雪中悍刀行》中的徐鳳年,因此明朝皇帝也是為了鞏固大明根基,把握明朝龍脈。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理由,武當山在明朝時期才會得到到大修特修。可惜的是,明朝所修建的這些建築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大部分都被毀壞。


是阿維啊


中國有三教——儒釋道。道教有四大名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而其中的湖北武當山可謂是其中名氣最大的。


現代武當山之所以名氣大,依靠的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小說世界,而武當山發展史上的巔峰莫過於明朝。一則元末明初武當真人張三丰集武功之大成創立武當派,二則明朝時期歷代皇帝的大力建設武當山廟宇和推崇真武大帝。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山勢氣勢磅礴,中間高聳入雲,四周山脈綿延,拱衛主峰。

景色秀美、遠離人煙的武當山因此成為了道教修行的好去處。從漢唐兩宋以來,武當山不斷興盛。至元朝時期,道教受到了元朝政府很好的禮遇。香火進一步興旺。

繼承大統的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以後,朱元璋十分推崇真武大帝。等到朱棣篡位謀權以後,朱棣一直擔心自己得位不正而被天下人不服,更擔心自己那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侄子建文帝尚存人間。因此便以自己為真武大帝化身人間,為的就是拯救百姓和取得天下教化萬民。

因此朱棣派出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禮部尚書金純、工部右侍郎郭璡帶領二十萬人的隊伍去武當山大興土木興建道觀樓閣,更是重塑真武大帝像,值得一提的是,工匠和監工官員為了討好朱棣,便將真武大帝塑像按照朱棣的相貌修建,也正好印證朱棣是真武大帝下凡,也就是今天武當山頂上的那座真武大帝像。一時間武當山風光無限,香客信徒不斷!

明朝自太祖成祖兩代皇帝的推崇後,其後歷代明朝皇帝無不重視武當山的修復擴建工作。有明一朝,武當山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至於為何要耗費巨資人力修建武當山,原因大約有三:其一,明朝一直有著張三丰真人壽命達到了一百多歲,更是有張三丰在整個明朝時期都尚存於世的傳聞,因此歷代皇帝均想向其請教長生不老養生之術。故而對武當山大修大建,尋訪真人。其二,朱棣得位不正,急需要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來堵住悠悠百姓之口,畢竟人言可畏,不可不防!其三,為了統治者的江山能夠穩定,任何一教一派之所以會在某個時期被統治者所採納,無非都是因為國家需要,統治者需要讓百姓有所信仰和忌憚,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江山社稷傳承下去。畢竟溫飽思淫慾,不能讓百姓吃飽了閒著,那樣的話準出事。只有讓他們有所信仰,努力為國家工作,統治者才能睡得香吃得下。享受著萬民供養的富貴生活。
當然,最後一個原因我只是在說封建社會,大家不要亂想喲~珞珈山的貓原創


珞珈山的貓


1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4年鏖戰於1402年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改年號“永樂”。朱棣以藩王入主大統,有違封建宗法正統觀念,因此朝野不服。先是大儒方孝孺當眾在金殿罵他是“燕賊篡位”,接著是大臣景清當眾掏出利刃刺殺他,朱棣責問:“朕那麼信任你,為何還要謀害朕?”景清回答:“為故主報仇耳!”從此朱棣夜不能寐,他對身邊的大臣不敢相信了,特別是建文逃出了南京,帶兵鎮守各地的大將都是建文舊臣,建文要是登高一呼,萬眾響應,如何得了!為了尋找建文,朱棣派親信胡瀅在全國各地暗訪,又派鄭和下西洋結合通商尋訪。然而他的雙管齊下,依然沒有找到建文的下落。恰在此時,南北邊關的緊急軍情塘報紛紛傳來,說是北邊的元朝殘餘勢力趁機南侵,南邊的安南等也是趁機北上,攻城略地,屠殺邊民。朱棣感到內外交困,焦頭爛額,如何穩定政局,騰出手來南征北戰,消弭邊患?他想起了孔聖人的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但是如何“正名”?這時武當山得道高人張三丰,通過蜀獻王朱椿向朱棣獻策:“玄帝陰佑,君權神授,大修武當,報答神恩。”就是說朱棣登上皇位得到了玄帝陰佑,是君權神授,為報答神恩,特大修玄帝居住的武當山宮觀。他在大修武當宮觀的聖旨碑等多道聖旨上,都講他“奉天靖難之初,北極真武玄帝顯彰聖靈,始終佑助,感應之妙,難盡形容,懷

懷報之心,孜孜未已。”因此大修武當。朱棣大修武當,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是說張三丰預言武當異日必大興,胡濙尋訪建文時在武當山遇見張三丰真人,得到點化,上奏朱棣,遂大修武當宮觀,報答君權神授的神恩。(見《明史·方伎傳》)朱棣還下旨在武當山特別修一座“遇真宮”,供奉張三丰。為活著的人修宮殿,給以皇帝待遇,可見朱棣對張三丰何等敬重。朱棣大修武當,果然使朝野臣服,出現了太和景象,穩定了政治局面。他騰出手來五次北征,兩次南戰,終於消除了邊患,為確定中國之版圖,立下了不世之功。千古一帝康熙評價朱棣“功邁漢唐”,說朱棣功勞超過漢武帝和唐太宗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