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提倡文明祭祀,那麼傳統留下來的燒紙錢是不是也要杜絕?

勿己


這就要看如何理解 文明 這個詞的含義了! 排除火災隱患以外,你覺的燒紙和鮮花有啥區別嗎? 燒紙是傳統送錢,可是鮮花的含義是啥?


高粱酒廠家招商


我覺得不能杜絕,這不是迷信,是一種後輩對先人的一種懷念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傳承。


春花絲雨7


  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俗中的重要部分,是表達人們對於逝者以及先人的思念與尊重,河南新鄭從2005年開始,便每年都舉行拜祖大典,這也是規模最為隆重的祭祀儀式了,這與所謂迷信絕不能劃上等號。

  祭祀的儀式中就有灑紙錢、燒紙錢。其實對於普通百姓的民間祭祀而言,燒紙錢只是將繁瑣的祭祀儀式簡單化、民間化而已。

  關於燒紙錢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則與蔡倫有紙,畢竟蔡倫造紙,使紙成為普通百姓應用之物,才有可能出現燒紙的習俗。

  傳說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紙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廣為流傳,也因此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蔡倫的哥哥嫂子十分羨慕,於是便向蔡倫學習造紙術。但夫妻二心不誠、學不精,功夫不到家,做出的紙品質低劣,無人問津,堆了一屋子,夫妻倆非常著急。

  看著一屋的紙,兩人心生一計,丈夫當著街裡鄰居的面扶著棺材大哭,說妻子昨晚暴斃而死。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結果棺材傳出了動靜,妻子從棺材中坐了起來。

  妻子便對鄰里說,她已經到了陰間,閻王讓她做苦力推磨,結果丈夫燒了好多紙錢,她不僅僱了小鬼推磨,而且賄賂了閻王,便放她重返陽界。

  大家一聽紙錢在冥界能當錢使,於是爭相購買這種劣質紙張,為過世的祖先親人燒紙錢,這一習俗也就流傳至今。

  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一種習俗。

  現在,人們對於燒紙也有了新的認識,因為燒紙大多在野外,特別是清明時節,草木初榮,燒紙確實可能會帶來火災等問題。

  但,筆者認為,對於移風易俗更多的應該是引導,以紅白喜事為例,過生日由吃麵變成了吃蛋糕,結婚由紅襖變成了穿婚紗;同樣的,燒紙是否可以變成其它的形式?需要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單純的杜絕。

  


梧桐鳳聲清


祭祀是一種傳統文化和對故去親人的懷念方式,是一種心理安慰和敬仰的表達,在傳統觀念裡,後輩對前人的紀念要用燒紙錢的方式表達,以慰在天之靈保佑後代安康的祈福願望,近幾年許多農村提倡文明祭祀,不少紙錢不信迷信,換做更加環保的材料在墳頭插花以表心意的做法我認為是值得提倡的,既能環保安全,避免火災,又能更加健康的方式表達對故人的懷念,是一種可持續的辦法。


文創界女神Annie慧慧


祭祀的形式,全國各地都不盡相同,有些地方的祭祀根本就不用燒紙錢。而且隨著年代的變遷,祭祀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春秋兩漢的時候,祭祀用禮樂用器物,過了宋朝之後,燒紙錢才開始比較普遍。

對於現代來講,取消燒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雖然燒紙不被提倡了,但是送鮮花也流行起來了,送花不也挺好嗎?環保又涵養。

最重要的,無論是燒紙還是送鮮花,這些都是一種祭祀的儀式,關鍵要在於對逝者的敬畏之心,緬懷之意。如果不夠真誠,什麼樣的儀式都是一種擺設。






粟衡


祭祀活動在古法禮儀上是有程序的,首先置案,擺上犧牲,然後請祝,禱告唱禮行禮。

一開始是殺人用作犧牲的,之後殺豬牛羊作犧牲,再後來就用供品作犧牲,再再後來,覺得父母先人可能口味不同,就直接給他們錢吧,想吃什麼自己買。

這就是燒紙錢的來源。

你說啥叫文明?燒紙錢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傳承。什麼時候不需要祭祀活動了,就可以不燒。


沱湖岸邊009


我們基督教徒都是獻花致祭,有的地方信佛教的也以花瓣代替。


王若塵8808



火山volcano


祭祀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燒紙錢等行為是古代傳下來的習俗,也是一種文化象徵,如果有一天連這些都變沒了,只是用兩把花就打發了,總感覺缺點儀式感和文化氛圍,我認為可以不用強制要求怎麼做,由自己去做選擇!


憨憨集團之一代雕王


應該度決,為了活著的人有個好環境,有些傳統該改改了,活著好好孝敬比什麼都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