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越理财越负债?

叫vito的自传


现在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要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怎么开始理财呢?却似乎没啥头绪。甚至有人在还没系统学习理财知识时就冲进股市,基市,追高杀跌,再加上最近全球市场低迷,那么,请问你不亏钱,谁亏钱呢?

个人觉得,对于大部分工薪族来说,无非是处理好挣钱、存钱和花钱这三者的关系。

首先,你当然要好好工作,积累资历和经验,争取取得更多的工资收入,这是开源;

其次就是节流,也就是省钱,但其实对于大部分工资还没那么高的人来说,存钱和省钱其实很难真正分开:吃饭得花钱吧?房租得花钱吧?每个月的同事聚餐总要有吧?隔三岔五的好友聚会总得去吧?身上的行头总得添点新吧?一直加在购物车里的东西,平时不舍得买,遇上双11、双12,打折!还分期免息!这总得下手吧?这不,下个月又有五月天的演唱会,能稳住不去?得,又月光了。这钱,还怎么存呢?

所以,控制不住的消费是许多人存钱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何才能控制欲望,合理消费呢?现在就跟着我,五招走起,感性+理性,总有一款适合你:

1、不借钱消费,哪怕是“免息”的!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句话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永远是对的,尤其是在消费上。

我身边有一朋友,前两年一直心心念念买一台新款苹果手机,8000多啊!心疼!各种舍不得!结果一到双11,24期分期免息!每个月只要300多!毫不犹豫,下单!更可怕的是心态:感觉没花钱。感觉没花什么钱的“好处”是啥?是还能买其他想买的东西!…...月光就是这么来的。

可怕的其实不是月光,月光只是当月的现金流没了而已。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分期免息,许多人已经不止是月光了,而是未来确定可见的半年光(6期免息)、一年光(12期免息)、甚至是两年光(24期免息)。分期锁死了一个人未来的现金流。

一个人一生能赚钱的年龄大概在30年。撇去初入社会的那几年和随着年龄增长收入下滑的那几年,一个人真正赚钱的黄金年龄,充其量只有10年左右。如果这10年中有好几年的现金流是被消费分期锁死,可想而知危害是多么巨大。你要知道,很多时候锁死的不止是现金,而是一个人向上拼搏的决心和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2、“买买买”前,先设定一个基础目标~

我们不是光省钱、不消费,而是要控制消费,避免不合理的“欲望型”、“冲动型”消费。会不会感觉买了一些东西后生活里大部分时间其实都用不上?比如:办了一张健身卡、买了一个面包机、淘了很多本新书,是不是感觉自己在下单的那一刻已经有了腹肌马甲线、已经成为靓仔主厨、已经学识博古通今?然后,enmmm…...结果发现都只是要买的那一刻最积极。

那到底要不要买?在下单前先设定一个基础目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滴做决定。举个栗子:

这不,我上个月又心血来潮想买一台除螨仪给家里的被子杀杀菌,后来想想其实把被子拿出去多晒晒太阳也有一样的功效,于是坚持了一个月的“自然杀菌”法后,除螨仪从购物车里永久的删除了。所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在避免不必要开支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3、做任何你犹豫的消费前,把价格乘以4,再决定!

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比如利率是3%,100块在1年后是103块。今天你花了100块买了条裤子,其实花的是未来的103块。如果你能用100块创造更多价值,那么实际上你的这条裤子的“成本”就更高了。

一笔钱未来价值的最保守估计是多少?一般我们用的是无风险收益来计算,基本等同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或短期国债收益率。其实,以复利计息的年金类产品也可以基本看作是“无风险”(预定利率复利3.5%左右,且不随市场利率下降而下降,确定锁定终身)。因此,一笔钱如果放的够久,在复利的影响下现金价值可以达到4~8倍的增长。我们取个最低值4倍,再来算算帐:

因此,如果你在购买时内心有挣扎,不妨把价格乘以4,告诉自己这才是真正花掉的现金流,考虑一下值不值,是不是还舍得,再做购买决定~

4、消费一笔记一笔,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每个月的消费是多少?哪一块的开销是最多的?不记账,你还真的不知道!我自己记账也有好几年了,忍不住赞叹一句:真香!真好!真的能知道“钱都去哪了“!来来来,给你们看看我的账单:

只有知道钱的流向,才能知道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制支出。知道钱的流向,我们才能更好地“节流”。那么,现在就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下载个记账APP,开始掌控你的钱吧~

5、善用金融工具,进行强制储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强制储蓄放哪儿好呢?答案有很多,但是,要选那些取出来不那么容易的!

大部分人会存余额宝,有收益,想用还能随时取。亲,随时取还能叫强制储蓄吗?经常看到自己,咳咳......有人,年初把一万块放进余额宝,觉得自己强制储蓄了,还挺会理财,结果到年底,一万块没了不说,自己又多搭进去一万。那能叫理财吗?!简直是散财啊!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伤感情!

能随时取的产品,不能叫理财产品,而应该叫“花钱产品”,让你花钱变得更简单。想想你存在余额宝里的钱,再一结合花呗,是不是花得更利索了,就问你是不是?

所以,把钱放在短期灵活的产品里,那叫“放钱”,随时要用钱,放那随时可以取。而真正的强制储蓄,是要把钱存住!比如,存个定期,存个基金定投,存个保险(具体哪个更好要匹配具体的资金用途),不那么容易取,让你在想动心思用这笔钱的时候能想想,然后说算了还是存着吧!那才叫“存钱”!

这不,最近国际上一些国家相继又降息了,国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会处于利率下降的通道中。所以,现在就行动起来,赶紧把钱“存起来”,既能真正通过强制储蓄把钱留住,还能锁定长期收益,何乐不为鸭~

最后一条,最重要的一点:心动不如马上行动!从现在就开始,规律你的财务状况吧~


爱吃鸡的Daisy


越理财越负债,只能理解为此人要么在搏命式的去做股票、做期货、P2P等不靠谱的理财方式,要么就是去赌六合彩之类的,正常的理财方式,其实无非几种:

1、银行存款,定期1、2、3、5年,旱涝保收,绝对安全

2、国债,国家信用背书,3年、5年期,利率比较银行同期存款高,绝对安全

3、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小金库、余额盈、微信理财等,比较灵活,而且利息高于银行活期。

4、纯债类基金,一般会做各类国债、企业债、可转债类的投资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5-7%,风险低,收益高。

高风险:

5、股票、股票型基金、期货等高风险投资,普通人一般不建议,估计大部分人理财亏损都是折在这方面了。

建议大家做1、2、3、4类的投资理财,比较安全


好望角的灯塔


因为他去炒股炒期货了


小小茅台


越理财越负债?你确定他是理财不是赌博吗?


E叔聊股


越理财越负债这个说法应该是很少人会有的,除非一开始你就不是用闲钱理财,而是用借贷来投资,这个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闲钱理财即便自己投资水平差也很少有大额亏损,并且闲钱理财也都是自己的本金,如何会有负债一说。

如果是借贷理财,比方说借贷炒股或是做配资,那肯定是有可能会越来越负债的,这是因为自己的投资技术跟不上自己想赚钱的速度,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投资同时伴随的高风险。


进阶小财女


理财变成负债,那说明他的理财方法有问题,很大原因应该是投资高风险的比例过高,导致的投资失败损失过大。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一、30%投支付宝的定期1年理财。

二、10%投资基金

三、40%投资股票

四、10%放余额宝日常开支及急用

五、10%各种亲朋借出了

我坚持了10年,虽不大富大贵,但是全家收入稳定,可应对够大风险。且生活无大风险。




248法则


你指的是哪种?

第一种,越理财越负债,是指他的理财收益小于他的资金成本。例如有些人借钱、贷款去炒股、投资,到头来收益还不够利息甚至亏损。这些人是因为没有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理财方式。

第二种,越理财越负债,是指他的理财收益大于它的资金成本。于是,他会选择增加自己的负债,把自己手头上的现金拿去投资。例如之前房价上涨的时候很多人去贷款买房,虽然银行有贷款利息,但是房价上涨的收益比银行贷款利息高,这样负债越多收益越高。很多企业经营也是如此,如果贷款经营的收益比银行贷款利息高,那么只需要提高贷款金额,扩大生产,就能赚更多的钱。

总之,投资有风险,希望题主能够量力而行,找到自己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



四级怪兽


因为你的理财是给别人做嫁衣,自己得点蝇头小利。不小心被骗了,本金都没了。


创业狗哥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Jade小鱼


这是大多数人都这样,为什么呢,很多人都是跟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理财,理财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晰,就跟着理财,只有一个跟风想法,就是让钱变多,而且没有风控意识,也没有判断意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概率出现亏损和暴雷。其实理财不是买产品,也不是追求高收益,而是一整套行为,能解决家庭财务目标的一些列动作,在这一系列组合中有挣钱的,有不挣钱的,也有亏钱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家庭财务目标。所以一切脱离了家庭财务目标的理财都是徒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