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清照是婉约派诗人写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却是豪放的?

用户7807140887429


(此词恕省略…[祈祷])。…南渡以前,清照的生活几乎足不出闺门;南渡以后,“天接云涛连晓雾”,视野开始开阔起来。前者均为婉约词,其耳熟能详的就有“知否,知否?”和“争渡、争渡”二首《如梦令》…;后者(南渡后)其创作风格遂即渐生倏变,除了原先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测的婉约之秀外,还嵌入了豪迈气势的浪漫色彩,颇蕴含鋹捃偈的潜质,风格也更富于抒情性。…………这首词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极美的海天相接的图境。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一气呵成的景象,惟妙惟肖中不泛动态的壮丽与俨然!“千帆舞”的意思是海上刮起了大风,许多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式前进。“仿佛”三句,尤“殷勤问我归何处?”,清照她恍若于梦中,遇见了一个慈祥可爱、关注民瘼的天帝。虽“殷勤”一问,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这与置百姓于水火,畏悍敌如虎狼,只顾一路南逃的宋高宗,形成了鲜明地对比。…“我报路长嗟日暮”。这里是说清照(向天帝)陈诉自身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长嗟日暮”,她是借用屈原《离骚》中“日忽忽其将暮”而加以另辟!…“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词人在天帝面前衷诉自己虽空有才华、却接连遭遇不幸,现已渐入老境、仍挨处挣扎的苦情中![流泪]……最后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鹏正举”三字,“鹏″是一个伟大的美的形象,形象卓越,境界恢宏!她想借凭“鹏”转九天的风力,并疾呼着“风休住″,把她吹到那理想的仙乡去!…“三山”为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难达,终究无人能至。词人却想别开生面,想凭“梦天帝”、“鹏”、“风力”,吹至三山,其襟怀之豪,慧念之慜,旷世恐难具一二矣。…………此词,该是清照一生中的芳馨、神骏之作,且又是“婉约”词风兼收“豪放”之长的精品![赞]…[玫瑰]…[害羞]…[祈祷]…[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桃花坞里桃花扇


在中国文坛,特别是词坛,“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声十分响亮。她以委婉的风格,被称为“词国皇后”。她的词,自然是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更是属于婉约派。然而,她有一首《渔家傲•记梦》,却以独特的豪情,直追苏辛,引人瞩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的题目,又被称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词的上阙是从天象的雄浑,引得词人的幻想,仿佛得到了天帝的问话。云雾蒙蒙,天地蒙蒙,天连接着云雾,笼罩着大地。银河仿佛在迂回弯转,而千万艘船则迎风而舞。我的梦魂仿佛到了天帝的所在,又仿佛听到天帝慈祥地问我:你可有什么归宿?

上阙的最后,是天帝所问,而下阙刚好承启词人的感叹:路途如此漫长,而离日暮时不早了。学作诗,虽然经常能有惊人之言,却百无一用。长空九万里,大鹏鸟正冲天高飞。风儿啊,千万不要停息,带着我这一叶扁舟,吹到那蓬莱三仙山去。

如果不看作者,没有提示,第一次读此词,完全会将其认作是苏东坡、辛弃疾这样豪放派词人的大作。根据李清照自传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所述,在建炎四年春天,李清照在南方颠沛流离时,途径海上,遇到了风浪,历经风波之险。根据后人的推测,这首词中的风、云、海、船以及想象中的天帝,都是这次航行中李清照的所见所思,此词也应该就是这次航行中所填写的。

一般来说,李清照的词或者说宋词,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在词的上阙是以写景状物为主,可以以景色来烘托气氛与心情,下阙则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而这首词却不落窠臼,它打破了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的惯常套路,甚至也没有使用情景结合的首发,而是以叙事为主,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将神话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在写作上,她更是将历史典故与想象相结合,让人如痴如醉。

本词的开篇便气度不凡,构建了一个天、地、海洋的宏大场景,词人置身其中,并不以自己渺小,而是在梦中获得了天帝的尊重。银河的斗转,海上的漂泊,让读者仿佛身处其中,分不清哪是梦境,哪是现实。梦境中的乘风而近,颠簸回转,更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

闲品漱玉词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对一个美丽幻象的挽歌,是一份阅读诗词时的心灵随笔。李清照的词,是从现实中自我的真实感受出发,从最直接的人生体验出发,将生活中所感受的无可名状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化作了富有美感的画面。那种深深的情感体验隐藏在那些形象后面,无一不具有女性审美的特质:阴柔,温婉,缠绵,伤感,梦幻……读李清照的词,如品和田玉,如赏青花瓷,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

词人以天帝的显圣,并且慈爱仁厚,寄托了自己对于朝廷统治者存在的幻想。然而在下阙之中,词人又写出“学诗谩有惊人句”,表面上是对于自己只会舞文弄墨,并没有多大用处的遗憾,实际上却是在诉说空有才华,知音难觅,报国无门。

全词的最后,诗人以极尽夸张的手法,希望能借助外力,吹到神仙境地。这种气魄之雄伟,想象力之丰富,境界之高超,在宋代词人之中也仅仅只有苏轼辛弃疾能够做到。





用户56229661022


所谓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并不是词人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这不是武林门派,而是后人根据词人的整体词风给她的分类。

创作什么样词风的作品,除了和词人个人的性情有关外,和经历、当时的想法都有关系。比如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在悼念亡妻时,写的也是婉约风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也会写“花褪残红青杏小”。李清照也是一样,思念丈夫时写的婉约可人,但是当国破之时,面对不抵抗的南宋政府,看着自己“不争气”的丈夫,一气之下,也会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婉约和豪放只是风格的整体评价,而不是人的定性,也不是说明词人无法创作其他风格的作品。而是应该明白,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是一个多种情况影响的结果,只是个人性情的作用会稍大一些罢了。





无心随墨


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宝玉看到《桃花行》,“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表现出他与黛玉的默契与知己。接下来宝琴逗他:“是我作的呢。”宝玉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

宝琴有这样一段论述:“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花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锭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杜甫诗最大的特点是沉郁,但是杜诗也有欢快妩媚的。所谓特点,不过是后人根据诗人的作品总结出来的。

李清照是婉约派,因为她大部分作品风格婉约,并且这类的作品最多。但并不是说,除了这种风格,就再没有其他作品了。有时偶然尝试其他风格,也可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就以李清照为例,以词著名,但也有“生当为人来,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之句,不仅豪放雄浑,而且是诗不是词。


栖鸿看红楼


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到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这首词通过记梦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已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和追寻美好理想的心情:"天接云涛"两句写天天空拂晓的景象,云雾迷茫,晓色朦胧,星河欲转,千帆飞舞,展现了一种似梦似幻富于浪漫的意境,作者在梦中来到了天帝的处所,天帝对她热情而关切,询问她打算回到那里去,这正是对自己南渡以后漂泊生涯的写照,当然一位國破家亡的女词人又能有什么理想和归宿呢?所以她只能回答道:我徒然有能够写出惊人诗句的才华,可叹的是生活道路漫长寂寞,又何况己是日暮時光了,她的回答既深刻地反映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也表现了她对自己才能的自负,然而,作者不愿意听从命运的摆布,因而结尾三句她幻想能象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希望风不停地吹,把她的轻舟一直送到神山上去,表现了她渴求美好理想的强烈感情,这首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过片处联系紧密,不着痕迹,显得生动活泼,气势流畅。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为主,南渡以后更多愁苦之作,这首词却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出一种奇特的境界感情豪迈俊爽,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确是别开生面的豪放派诗作。


秋阁一凭栏


李清照早年生活富足,后半生则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根据陈祖美的,这首词的时间是在建炎四年,李清照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也就是南渡后生活不如意的时期)

虽然李清照大多数的词是婉约派的,但是这首词词中内容都是与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寄此所见抒发自己心中的悲愤与无奈。(人么,难免要发泄一下情绪[耶])


落叶千烨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著称,是说她的创作风格主流是婉约柔情,但这并不阻碍她其它风格词的成就。这好比文学家写小说很有成就,小说成为他主要风格,但并不能限制其它方面如散文、诗歌、论文等的成绩。文体的多样也更成就了李清照,让人们了解不一样的李清照。


又是春暖花开


题主可能有个误区,认为豪放派词人的词就一定是豪放的,婉约派词人的词就一定是婉约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男人和女人,有时候阳刚的硬汉也会具有温柔的一面,有时候文静的淑女也会有汉纸的一面。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有不少婉约风格的作品,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这首《渔家傲》就是典型的豪放词,这和李清照性格有关,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李清照虽然是女性,但其实很有气场很有气魄!

这首词也成了李清照唯一的另类,独具一格的经典!


教育教学那些事


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词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大约词五十余首,另有少量的诗和散文,收录在《漱玉词》里。

李清照的主要成就是词。根据她写词风格的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来加以分析。李清照的青少年时代,因家境殷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故她的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哀愁,多属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词的风格以婉约清丽为主,因此后人称她为婉约派词人。比如她写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南渡后,因家破人亡,文物被盗,丈夫病逝,以及骗婚风波等种种不幸遭遇,致使李清照晚年一直过着悲痛凄凉的生活。在回忆与现实的对照中,饱尝着常人难以体验的深沉痛楚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但她率性从真的性格,思想的独立与自由,秉承了其父刚直不阿,造就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坚强的个性,从而使她词的创作风格有了较大的转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多么的豪迈和悲壮,哪有一点粉脂气?而《渔家傲》这首词,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难以高飞远举的苦闷。上下两阙,一气呵成,过片处衔接自如,不着痕迹,显得生动活泼。全词想象丰富、奇特,语言雄奇有力,境界开阔昂扬,是《漱玉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所以,后人称她的词有豪放派的风格。

总之,李清照前半生创作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后半生多数词写得悲壮和豪迈。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婉约派诗人就不能写豪放诗词吗?分享一首比渔家傲更豪放的《五言绝句》给你看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怎么样?豪放吧。我认为此诗不仅豪放,且短短四句二十字,句句充滿了英雄气慨,字字挥发着悲壮之风。哪有半点脂粉之气、婉约之风。可是,这也是李清照写的!

当然,如果深研此诗,知道该诗所含的暗讽之意后(当时,唐朝统治者与李清照丈夫趙明诚,均有临战出逃、弃民不顾的行径),也可以看到,该诗中仍有委婉余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