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最近,天津很多火锅店、烧烤店都可以堂食啦!


天津39家烤串店恢复堂食,戳详细名单→


天津这67家火锅店恢复堂食啦!戳详细名单→


如何吃得健康安全,人们想尽了办法。


比如在单位食堂吃出一种期末考试的既视感: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在天津,堂食服务有这样的规范:


1、堂食服务要明确顾客座位点。


2、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


3、大堂顾客应同向相坐,避免面对面用餐;如面对面就坐,应错位相坐,两人距离不得小于1.5米。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做的是——分餐+公筷!


分餐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自疫情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在17年前“非典”暴发后,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但遗憾的是“雷声响雨点小”。 中国“分餐制”历史非常久远。在西周和唐宋时期,人们多是分餐而食。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分餐制”+公筷,可不是瞎讲究!


其实,归根到底就两个字:


卫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幽门螺杆菌:


这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病因。


它非常容易通过唾液、食物和餐具进行传播。感染者如果跟别人合餐,很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把健康人传染了。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共餐下的接触传播,更多的是增加了疾病潜在的传染风险。


唾液口腔直接接触筷子,相互夹菜,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疾病。


分餐,除了减少唾液接触,还有一优点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食量。


比如健身爱好者就会采用分餐制,按照一定的蛋白质、碳水比进行搭配,与没有健身需求的家人区分食物。


分餐难?那先从公筷做起吧!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分餐难,那我们可以从公筷公勺开始行动!


天津消协也发出健康饮食的倡议,采用公筷公勺制或双筷制。


@天津人,消协喊你用公筷了!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长期以来形成的合餐习惯,让目前全面推行分餐制存在一定难度,不过采用公筷公勺的形式,则是一种简便易行又易被接受的健康就餐方式。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公筷公勺”既不会破坏就餐者的亲密氛围,又可以避免相互越界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是两全其美的行动策略。


或者每个人备两双外形区分明显筷子,一双用于取菜,一双用于入口。


为了健康,我们只需要做出一点习惯的改变就好。疫情会过去,习惯,还请留下。


记得!


勤 洗 手!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用 公 筷!


@天津人:你要出去吃饭,这么做可太有面儿了!


筷子一头连着嘴巴,另一头连着的可能不是珍馐美味,而是病毒和疾病。我们和文明饮食的距离,也许就差一双公筷。


答应我,周末出去吃饭,

一定要用公筷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