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最近,方方日记很火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一,

关于日记,流传的不多。

日记的形式,限制了它的流传。一来,日记是留给自己看的。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备查考。二来,日记可记录自己的隐秘之事。不为外人道也。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二,

印象中有几种日记记忆深刻。

一是《鲁迅日记》。对于《鲁迅日记》,我的感觉就是留作日常生活的备查。比如记录朋友的交往,比如记录每月的薪水,比如记录自己的稿费。等等,全部是日常生活琐事。

作为文学大家,创作之余,养成记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是记日记的好处之一。

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广泛,琐碎事情繁多,防止遗忘,用烂笔头记录下来,作为备查的资料。

作为名人,留下日记,对于研究者来说,终究多了一份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三,

二是《越缦堂日记》,是清代李慈铭积四十年心力,铢积寸累而写成。

日记洋洋数百万言,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

日记还记录了大量的读书札记,“略如四库全书提要之例,而详赡过之”,学术价值极高。

从日记的角度来审视,其实《越缦堂日记》已经不属单纯的日记,也许命名“笔记”更为恰当。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四,

三是《曾国藩日记》,曾国藩日记记录的内容很广。

我感兴趣的,还是关于读书治学方面的,还有修德进业方面的。

关于读书。谈到读书方法,一种是“猛火攻”,一种是“慢火炖”。

谈读书用功,要把握好一个度,“用功不可太苦,要培养出活泼的趣味。”

谈修德,记住两个字,一是“谦”,一是“俭”。谈进业,也是两个字,一个是“劳”,一个是“苦”。

日记记录详细,多有修炼的方法可以对症下药,也可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据说蒋中正一生把《曾国藩日记》作为枕边书。

开国领袖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五,

四是《雷锋日记》,雷锋日记也曾风靡一时。

语言平白如话,记事简单明了。

印象深的是那句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有人说,雷锋是“摆拍”。摆拍也罢,抓拍也罢,做过的好事不会是摆拍的吧。

把做好事做成了一种习惯,那还是大家都来做吧!

方方的日记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六,

五是《方方日记》,方方日记近日传播广泛,据说阅读量已经超过五千万。

对于方方日记的谈论,也津渭分明地分为两类。

一类认为方方日记真实记录了疫情期间的真实事件,真实感受,真实情感。

日记起到了让大众了解武汉湖北疫情真实情况的中介作用。

一类认为方方日记暴露了疫情期间太多的社会阴暗面,传播了太多的负能量。

环球网的胡总认为,方方日记只是一个阶段的“特有现象,”待事件过去之后,方方日记自然也就过了它的“特定时期”的热度。

武汉大学冯黎明教授认为,方方日记就是在特定事件发生之时的一种存在,一种记录,一种镜面式反映。

自然主义的描写,已经成不了主流。

而作为作家的方方,她的日记其实还是有很强的倾向性的。

之所以她如此冷静地观察,如此冷静地运用笔墨,大概是几个因素促成。

首先是疫情的产生,让人难以接受。

其次是疫情产生后的疫区一些人的表现,让人有话说。

第三是疫区人们对待疫情地态度,让人不能沉默。

鲁迅说,“我确实不时解剖别人,但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方方解剖别人的时候居多,深刻解剖自己的时候可能不多。

这也许就是她日记带来那么争议的缘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