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記者“直擊戰‘疫’一線”傾聽白衣戰士心聲

濱州日報記者“直擊戰‘疫’一線”傾聽白衣戰士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各條戰線紛紛發力,爭做“最美逆行者”,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在這種“軍情緊急”的時刻,濱州日報新聞人更不能缺席,新聞報道不僅不能停步,更需要加強。

從1月30日(正月初六)開始,濱州日報編輯部全員到崗上班,在因受疫情影響延長假期無法正常印刷報紙的情況下,每天以電子版的形式製作4個“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專題版面,集中報道全市疫情防控動態、發佈疫情防控信息。

在這些新聞報道中,《濱州日報》開設的“直擊戰‘疫’一線”欄目尤其吸人眼球。該欄目下設“連線黃岡”“醫護手記”“鏈接防控一線”“來自隔離留觀區的聲音”等子欄目,每期以組合形式將多篇單獨稿件以一條主題線串聯,並且精心設計版面,達到了“既以生動的報道弘揚正能量,又以精美的版面吸引讀者眼球”的目的,不僅引導了正確輿論導向,更為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貢獻了“新聞力量”。

主欄目推出後又相繼創意設置多個子欄目,不斷髮出疫情防控報道“溫情脈衝”

創意的落地需要實質內容進行填充。“直擊戰‘疫’一線”欄目確定開設後,一組來自濱州市中心醫院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圖片報道成為了“及時雨”——對了,就是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再沒有什麼內容,是比報道直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一線醫務人員更適合這個欄目的新聞了!

2月2日,經過濱州日報編委會同意,“直擊戰‘疫’一線”欄目於2月3日《濱州日報》4版正式推出,而《濱州市中心醫院抗擊疫情一線掠影》圖文報道則完成了該欄目在《濱州日報》的“首秀”。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欄目第一期內容成功刊發後,靈感也在編輯部不斷湧現。接下來,根據報道內容的不同,相關版面責任編輯相繼在“直擊戰‘疫’一線”欄目下,創意設計出了“連線黃岡”“醫護手記”“鏈接防控一線”“來自隔離留觀區的聲音”等子欄目。

這些子欄目如同一顆顆閃亮的星,在“直擊戰‘疫’一線”欄目這枚“圓月”的統領下,不斷髮出疫情防控報道中的“溫情脈衝”,以真實感人的內容、精緻的版面形式贏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

“直擊戰‘疫’一線”欄目和眾多子欄目推出後,如何為其填充優質內容成為了一道“坎”兒。

彼時,濱州援鄂醫療隊員已經分批次出發,但市民關於湖北疫情防治的真實情況仍然不十分清楚,網上也是眾說紛紜,尤其很多人對於新建設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及眾多方艙醫院內部情形究竟如何充滿疑問。恰好此時,濱醫附院通訊員蔣芳芳在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了濱醫附院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發回來的戰“疫”一線工作日誌——日誌內容真實感人,均由醫護人員自己寫成,其中不僅有在隔離區工作時的苦與累,更展現出了對於戰勝疫情滿滿的信心。

如此優質的內容,豈不正是“直擊戰‘疫’一線”欄目所應該呈現的?於是,欄目編輯立即關注了濱醫附院微信公眾號,從公眾號上查找內容真實、情感充沛的援鄂醫務人員工作日誌,作為“連線黃岡”子欄目的主要內容。

有了這個經驗,欄目編輯又關注了濱州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濱州市中心醫院微信公眾號,實現了濱州市3家三甲醫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盡在掌握”。與此同時,藉助濱州網的優勢,打通了與各縣市區基層通訊員的聯繫,讓海量新聞稿件為欄目所用,為多個子欄目的豐富報道提供“最優解”。

欄目總計刊發14期,以一線故事、感人事蹟為主線,發出了黨報在疫情防控中的強音符

有了可靠的內容來源,接下來就是整合好這些稿件,推出一批專題性報道。經過前期篩選、內容整合、後期編排,“直擊戰‘疫’一線”欄目相繼刊發稿件近30篇。

在這些稿件中,既有濱州戰“疫”一線醫護人員風采,也有援鄂醫療隊員寄來的“戰地家書”;既有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日誌,也各縣市區基層防控一線典型;既有來自在濱居家隔離異鄉人的聲音,也有妻子、女兒寫給濱州援鄂醫療隊員的深情家書……

其中,更有濱州日報編輯、記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線採訪的“最美逆行”身影——在濱州日報編委會的安排下,葛肇敏、李誠、李默、李鵬飛等編輯、記者,相繼深入全市診治新冠肺炎患者“重地”——濱醫附院、濱州市中心醫院、濱城區市立醫院進行深入採訪、報道,記錄新冠肺炎重症確診患者治癒全過程、探秘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區域、傾聽戰“疫”一線醫務人員心聲、收集疫情防控第一手信息……

據統計,自2月3日起至3月11日,“直擊戰‘疫’一線”欄目總計刊發14期,其中在《濱州日報》一版刊發3期,在《濱州日報》4版以整版形式刊發4期,不僅引導了正確輿論導向、弘揚了戰“疫”正能量,更發出了黨報在疫情防控中的強音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