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全国人民都毫无例外地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来。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面对疫情,有的人身处抢救患者的最前沿,有的人守卫在出城口,大多数人宅在家里,还有的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社会做着贡献。

今年47岁的陈井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陈井东,德惠市城市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司机,从事出租运营已经18年了。初次见到陈先生,他很健谈,也很乐观,骨子里透着“善良”二字。

2008年11月,陈井东因多次救人被德惠市人民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在此次疫情期间,他还托人购买四箱酒精(112瓶)捐给德惠市公安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抗击疫情做着贡献。

陈井东是如何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快速“走红”全国的呢?

制作隔离舱!他不仅是“德惠第一人”,也是“全国第一人”,而且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广到了全国。

“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他说,考虑到出租车空间小,客流量大,司机与乘客感染几率大的实际情况,并且在“一罩难求”的背景下,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出租车上安装隔离板,从而把司机和乘客分开。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买来了水晶板、胶布、塑料绳等原材料。正月初二,他就做完了,才花费30元。

后来,隔离舱又“升级”了,添加了木方,使之变得更加“瓷实”。

“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隔离仓投入使用后,同行和乘客纷纷“取经”

陈井东的隔离仓第一时间投入了使用,自己感觉非常好,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行和乘客也纷纷拍照、录视频,向他“取经”。

2月3日,农安的哥曲先生在二三里资讯看到了里友“碧海蓝天A”发的身边之后,立刻拔打了他的电话,向他咨询制作的全过程。可以说曲先生是他带的第一个“徒弟”。起初,陈先生为他的“发明”起了一个很土气的名字“扣大棚”,后来新京报记者帮它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隔离舱”。

从此,“隔离舱”的称呼渐渐地流行起来,被各大新闻媒体所使用。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德惠本地先后有50多辆出租车安装了此设备。后来,陈先生从新闻报道中获悉,杭州、沈阳、内蒙古、郑州等地的“的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就萌生了向全国推广的想法。于是他通过拔打各地政府热线电话等方式优先向疫情严重的地区推广。

陈井东还录制了视频教程,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8亿次之多。

他的“发明”得到了武汉、北京、上海、深圳、沈阳、青岛、重庆等城市的认可和极力推荐。哈尔滨市作出硬核规定,出租车必须安装塑料隔离舱才可以运营,否则作罚款处理。

“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因为推广隔离舱,错过参与义务“消杀”队

为了推广隔离舱,从2月1日起,陈先生将近20多天没出车,宅在家里“马不停蹄”地拔打全国各地的电话,与一些领导及媒体朋友取得了联系。在这期间,他所在的“长春市见义勇为群”里的英雄们组织了一个义务“消杀”队,进行“消杀”工作,并获得吉林省政府的嘉奖。由于他忙于推广他的“发明”,没有参加“消杀”工作,也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3月7日,两位从武汉回来的大车司机在德惠市医院被隔离,使德惠人民的神经再一次绷紧起来。获知此消息后,又有几个德惠本地的哥向陈先生求助。他“主动请缨”,亲自驾驶出租车去金街“代购”原材料。由于着急,没有把车停在停车位里,还被罚了200元。对于这一点,陈先生从来没有后悔过,也没有把罚款的事告知对方。

值得一提的是,陈井东的支付方式也比较“先进”,使用了中国建设银行的聚合码,它支持龙支付、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对于现金支付的乘客,在副驾驶的储物盒里准备了一些零钱,乘客自己找零。这样一来,他不需要与乘客及现金直接接触,大大地减少了被感染的机率。

“隔离舱”发明者陈井东:为推广发明20多天没出车,遭同行质疑但不后悔

被质疑“有地挣钱没地花”,他仍义无反顾推广“发明”

另一方面,陈先生做了好事,但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网络上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的司机认为没有任何效果,说“有地挣钱没地花”。也有的同行一笑了之。

但陈先生还是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推广他的“发明”。许多人被他的善良所打动。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精神食粮”,为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雷锋精神绽放光芒。

陈先生还介绍道,德惠有的出租车已经拆除了隔离舱,但是他并不急于拆除,因为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初步计划五一前后再拆除。

(二三里通讯员 德惠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