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偶然翻到一本古书,上面有清 ·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的题签。书名为四个隶书大字,蚕头燕尾、潇洒有力,字不难辨认,只是有点生僻。

经过一番搜索,找到了更早版本的题签——刊印于清 · 咸丰辛酉年,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书中有两版行楷题字,更好识别,为《瀛壖杂志》。

壖(ruán),古同“堧”,意思是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也指代古代宫殿的外墙。北宋文学家张耒有诗云:“萧萧一万竿,结根护池壖。”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瀛壖杂志》是晚清时期上海城郊的风土见闻录。书中详细记述了《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山川之秀丽,文物之荟萃,寓公之往来,风俗之好尚”。

由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利,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作为通商口岸。

此后,各国商船直达上海,外国人也纷纷在上海定居。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使得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和商埠。

这一时期的上海,风云际会。《瀛壖杂志》以作者王韬“身经目击之事”为主,详细记录了上海的风土人情,成为近代上海发展的重要缩影。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王韬,清末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5岁读书识字,18岁时县考第一。太平天国时期,曾化名黄畹,为太平军出谋划策,人送外号“长毛状元”。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被清政府通缉。

逃亡期间,漫游英、法等国,深入了解了西方现代文明。而后回到香港,集资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因提倡维新变法,又得到国之重臣李鸿章的赏识。

《瀛壖杂志》共六卷,据王韬自序中所写:

往余客居沪上,偶有见闻,随笔记缀,岁月既积,篇帙遂多。閟迹炎陬,此事乃废。然享帚自珍,怀璞自赏,庠藏敝箧,不忍弃捐。庚午春间,还自泰西。日长多暇,搜诸故簏,其稿犹存。稍加编辑,尚得盈四五卷。因拟分次录出,并益以近事,以公同好。

大意是:我在上海居住了近十年,每次遇到风土人情、民俗风物都会记录下来。时间长了,日积月累,记载的内容也就多了。前段时间有空,把这些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增加了一些最近的新闻,跟朋友商量了一下,决定集结成册,出版发行。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瀛壖,出自《文选 · 谢灵运诗》:“周览倦瀛壖,况乃凌穷发。” 刘良注:“瀛,海;壖,岸也。” 唐代散文家独孤及有《海上寄肖立》诗:“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简单来说,瀛壖即“海岸”,契合上海“雄峙一方,为郡屏蔽,虽三面环水,足资控御”的地理位置。

《瀛壖杂志》虽然分卷,但各卷都没有卷名,也没有目录。全书内容繁杂,涵盖地理、海运、城池、物产、人物、风俗、古迹等各个方面。

因为书中所写多是作者亲身经历,对于了解《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意义。

比如,《瀛壖杂志》中提到的“吴淞八景”,描绘了淞江地区的自然景致,是目前关于“吴淞八景”最早的记载。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自从北宋画家宋迪,以潇湘一带的景物为题,绘制了八幅山水图,称为“潇湘八景”以后,全国各地都开始以“八景”、“十景”给景观命名。

据《梦溪笔谈》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代表性的,如“燕京八景”、“西湖十景”、“圆明园四十景”等,“吴淞八景”也是这个习俗影响下的产物。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瀛壖杂志》书中写道:

向所称“沪城八景”者,名人多有题咏,曰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苍葭、凤楼远眺、江皋雪霁。后瞿君西塘亦创为“吴淞八景”,曰春江烟雨、断岸潮声、横桥秋月、野渡垂杨、沧浪遗址、古冢残碑、茅庵远火,遍征士流题咏,积成卷帙。

意思是,以前上海地区流传着“沪城八景”的说法(“沪城”是上海的旧称),瞿西塘根据“沪城八景”,结合吴淞江的景观特点,重新拟定了“吴淞八景”。因为在社会上广泛征集题咏,所以名声更大、影响更广。

比如,《春江烟雨》诗云:

疏林飞瀑翳残曛,隔岸啼鸠处处闻;

欸乃一声烟水远,绿蓑分得半江云。

描绘出一幅烟雾飘邈、细雨迷蒙的春日图景,夕阳残照,瀑布飞流,斑鸠啼鸣,疏林如画。架一艘小船,在江上飘荡,风平江静,竹桨轻摇,看水天一色,惬意自然。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也许,你也发现了,《瀛壖杂志》中记载的“吴淞八景”,其实只有七个。

那么,遗漏的“一景”是什么呢?

据《老沪城“吴淞八景”考补》一文考证:

根据杨城书《莳古斋辑着》所吟咏之“吴淞八景”,以及“沪城八景”相关记载,可以推断“吴淞八景”之最后一景应为“戍楼霁雪”,而非“海天旭日”、“海天晓日”或“侯村古桂”。

所以说,“吴淞八景”是指:春江烟雨、断岸潮声、横桥秋月、野渡垂杨、沧浪遗址、古冢残碑、茅庵远火、戍楼霁雪。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瀛壖杂志》,是 “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志,虽然不知名,但是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就像《瀛壖杂志题词》诗中所写:

物士民风绘笔工,瀛壖一志记吴蒙。

酒边多少伤时泪,都在豪华绮靡中。

“酒边多少伤时泪,都在豪华绮靡中”一句,多少有点《三国演义》开篇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意味。​

历史滚滚而去。如今的上海,早已不是列强的上海;如今的中国,也早已不是当时的中国。

不知有谁,会记录下现在的中国?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文 / 红楼微梦 | 加关注,不迷路




瀛壖杂志,长毛状元王韬的风俗录,记录了南京条约后最真实的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