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书上讲的都是对的吗?

福莱得摄影创意工作室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摄影书上讲的理论知识,绝大多数是对的;

二,摄影书上讲的一些实际操作知识,比如某副作品拍摄方面的参数值,如,光圈,快门,白平衡等等。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也想拍摄出同样的作品,那些参数,仅供参考。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摄影师,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用同一部拍摄设备,用同一个摄影角度,如果不在参数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也很难拍摄出同样效果的摄影作品。

原因很简单,在拍摄过程中,拍摄者除了考虑以上参数设置以外,还要应对其它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因素,比如,云层,风吹植物,水面波动,复杂环境或是原因引起的光线变化导致的快门,光圈,白平衡等参数变化。

所以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可盲目去“尽信书”。死搬硬套各种参数,否则一定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三,关于摄影技巧方面。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那么也仅供参考吧。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使用的摄影设备都不一样,而且拍摄习惯也不一样,更不要说考虑到每个人的生理机能体质,比如说老人和小孩,以及每个人的审美和自己对色彩的敏感程度等等。

我给你讲一个典型例子吧,每次我们欣赏欧美大片,尤其是以前的欧美大片,都觉得好浪漫,整体画面发黄发红。对不对?殊不知,在人家看来就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偏色,为什么呢?因为欧美人和亚洲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再不理解,我就直接告诉你,他们是蓝眼珠,我们是黑眼珠你就明白和理解了。这也就是日本生产的相机受摄影小白青睐的原因了,因为同为亚洲人,日本产的相机白平衡好操控呀。

所以说适合你的技巧未必会适合别人,同样的道理,适合别人的也未必适合你。

综上所述,我认为,摄影书上讲的也未必全对(当然如果是针对作者本人而言,很可能是对的,但仅仅是针对作者本人)。如果想提高摄影技术,拍出成功作品。只能勤加练习,熟悉自己的摄影设备,才是王道。以上建议希望能帮到您。



桔林摄影


摄影是门技艺,又不是单纯的技艺,能通过一纸说明书达成目的,那充其量可能只是会玩相机。

摄影是门艺术,却又不单只是艺术,光有脑中的构想而无兵器,就像是无米之炊,也是白来。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从翻开书本开始,摄影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它包含着全然不同的方向,又囊括了世间万物、传承着人类的历史,还记录着时代,每个人对它有不一样的追求,所学之物也便有不同的侧重点。

面对这错综复杂,刚迈入摄影之门的爱好者往往感到困扰。本期即是以"入门"为前提,为大家推荐几本必要的摄影书籍,既是作为初学的敲门砖,又能给我们持久的辅助力,在摄影的漫漫长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摄影术被发明之前,前人们试图利用光学原理固定住影像的尝试。但是,此时期对于暗箱技术的研究和发明主要服务于绘画,使得画家的创作可以有所依据。

然而,这样的绘画方式虽然效率提高了不少,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快速、准确地记录影像的需求,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暗箱投射的光线不需要画笔就可以记录下来的媒体,也就是感光物质。

对于感光物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25年,此时距离暗箱绘画技术被公诸于世已有近170年。这一年,德国纽伦堡的阿道夫大学解剖学教授休尔采(J·Schulze,1687-1744)无意间将粉笔粉末与硝酸银混合形成白色悬浊液,装在透光瓶子里。他将瓶子放在窗边后发现,瓶子中液体受到阳光照射的一面颜色改变[注],未受光一面颜色则保持白色。

1、层次和颜色是分开的。

图片分解为黑白层次和颜色,人对层次敏感,对颜色不敏感。

实际上黑白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小声和大声不会让你产生"黑"和"白"的反应, 小痛和大痛也不会, 但光线却会. 黑和白不是天经地义的, 它是感知上对光信号的响应.

2、视觉表现的,是层次上、颜色上、频率上的对比。

3、还原黑该多黑、白该多白,即通透, 即对比度。

但对比度不是粗浅的曲线, 因为人眼不是那么理解它的

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知识,是值得投资去理解的知识,不是说一句话的鸡汤。对于我等理工男而言, "艺术"真的是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但是摄影这一块给了我很好的开头.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面三点, 算是从理到艺的过渡, 算是搭了个梯子





YouKnow索以


摄影书上讲的都是对的吗?

摄影书上包括摄影课上讲的一般来说都是对的,毕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我认为书上讲的大多偏于理论且有点教条,不如摄影课讲的实在。

(一)摄影书给你的是方向,是基础

书上讲相机构造,对于摄影人来说没有多少意义,我们只要知道如何操作就好。

书上讲的18%中性灰,我们只要知道如何运用就好。

书上讲的如何构图,那都是前人的经验化为理论,我们也不要生搬硬套,需要逐步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书上讲的如何使用软件,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它给你的只是基础,我们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摄影书上给你的是方法,是方便

摄影书上告诉你如何使用相机,其实不如仔细阅读说明书,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摄影书上告诉你如何拍照,只是给你一个方向,还是需要自己积累经验。比如说:书上讲曝光准确一定要调到曝光表为“0”,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中减一点更好,比如说:书上讲多重曝光用在拍摄不同画面的照片,但是在我们的实践中用在拍摄大景深时更好用。书上给你的只是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时还是要自己去悟,书上提供给你方便,让你不去走弯路。

书有黄金屋,书有颜如玉,书给你一个捷径,给你一种方法,给你一路充实。


笑天写意


1、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小船,载着人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书是良药,能医治人们的愚昧。

2、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书是火把,能指引前进之路,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能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最好伴侣,能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3、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雨滴,能滋润荒凉之漠,书是信仰,能领导教徒之心,书是相机,能记录万年至史。

4、书是指航标,指引前进的方向,书是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

摄影书同理,但是市面上的摄影书良莠不其齐,在选择时要多加注意,选择名师和评价很高的优秀书籍。都说良师益友,就是选择好老师的书籍学习,在学习摄影知识的同时又学到老师的一些思想和见解。购书与现在的购网课都是一个道理,淘宝上有很摄影书籍,比书店齐全,注意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书籍,在今天头条或千聊上购买名师的网课学习。

摄影是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需要有人指导学习才能有所进步。


曾庶熙


作为一个摄影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个钓鱼爱好者。钓鱼界流行一句话“钓无定律”,那么摄影界也是一样的,“摄影无定律”大部分情况下是成立的。除了书本知识外,摄影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及总结,每一次的拍摄你都能获得对摄影的新的理解,以便让下一次类似的摄影题材能够更加圆满的完成。比如拍樱花,书本上介绍的是下午16:00-18:00时的拍摄,因为那时候光线最均匀,柔和,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这个情况适合北方,就不一定适合南方了,夏季以我所以在的广西为例,光线最柔美的时间段是傍晚的18:00-19:00,因为广西很多地方夏季甚至20:00才天黑;拍摄时,书本上大多会给出光圈、快门、测光模式等参数,如果书本上是在樱花林里面拍摄,但是你拍摄的地方有一个大的水面,河流或者湖泊,此时生搬硬套书本上的参数显然是不行的,只会由于水面的反光导致过曝等问题,还得借助相机内的曝光指示表来校正一下合理的参数;再拓展一下,到了逆光环境拍樱花,书上一般说拿反光板补光,但实际情况不太会有人愿意拿着这些大家伙出来,我反而喜欢拿那种可变色温的便携式灯管,补光效果有时候甚至会更好,如何正确曝光,这得多拍几张看看效果,因为曝光指示表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当然,我不是说书没有用,恰恰相反,书很有用,它是领你入门的师傅,修行还得靠个人。


摄影师陈庆之


书本上讲的多数是对的,但也有知道瑕疵不说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软件,重复曝光和换背景,两者都有共同的缺陷,像素会降低一半左右,甚至是三分之二,但技术还是在,原来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蓝鲸并蒂莲


当然不是,人无完人,更何况摄影书籍是人编写而成。

想要知道摄影书籍上讲的是否正确,唯一的检验标准还是自己动手去拍摄,去验证。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每个摄影之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拍摄体系,都有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或许摄影书籍中的某些方面对于某个摄影之人来讲是对的,但是某一方面他又觉得不合理呢!所以说,摄影书籍是摄影前辈他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感悟,我们后辈可以借鉴、创新,但不能一味继承。也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点评,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FHL6888


心里有美靠实践,创意拍攝靠思微。




阳光136699081


目前正在看《美国纽约摄影教材》这本书,这个问题我应该是可以回答的。

摄影专业书,目前我就看过这一套,之前还看过一些摄影师的作品集,那么摄影书上讲的都是对的吗?这个是要看书的。

像我现在看的这一本,里面的观点和技巧都是对的,因为它是一本很经典的摄影教材,虽然是很久以前出版的,但是里面的观点没有落后。

如果你选择的摄影书不是很权威的话,那这本书里面的摄影观点和技巧,你就需要仔细的思考一下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


照片贩子


关于摄影,书上说的是基本原理,是入门,是千篇一律的规则。

真正的摄影,拍摄的是感觉,拍的是个性,拍的是心情。这就需要在“规则”的基础上,突破规则,法无定法,才能实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思想和创新,是摄影的灵魂,这些,是书本理论所无法理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