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疫情猛於虎,通過全民上下不懈的努力,終於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在復工復產的大潮下,在疫情之中按下暫停鍵的汽車工業終於邁向了有序恢復。和其他行業相同的是,現在的汽車行業也在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恢復元氣,一方面,汽車行業隨著經濟週期轉變而進入下行階段,車企或多或少面臨著產銷壓力。另一方面,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所帶來的研發、生產、人工等壓力也持續讓主流車企感到“如刺在背”。

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疫情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正是中國春節。這個時期,數以十億計的國人正在踏上回家之旅。當然,這些人也包括各大車企的員工。應該說,在疫情之初,對車企並無多大影響。春節,絕大部分車企都已經放假休工,車間內基本空無一人。每年春節都是車企停工的日子,市場上銷售的車輛都是11月、12月生產的庫存車。甚至有些車企還會自己儲備一些庫存車。但春節之後,越來越嚴重的疫情,讓這些車企不得不推遲復工的日期,尤其是大本營在湖北的車企,像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神龍汽車受到的影響就更加的巨大了。

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其實,2020年是“危中帶機”的一年,要面對來自宏觀經濟的挑戰、汽車行業的挑戰、行業競爭的挑戰。疫情的影響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對下游的4S店的運營、推廣、客戶關係的維持、服務品質的提升、等方方面面都將產生影響,而如何識別和適應特殊狀況、進而用創新高效的方式應對特殊情況,這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考驗。

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現在,有很多的車企已經開始通過降薪的形式來自救,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車企的焦慮。這種焦慮很快傳遍了汽車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神經末梢。2020年3月5日,一份關於上汽大通《關於2020年薪酬及福利調整說明》的文件在網絡上流傳。根據文件顯示,上汽大通佔工資35%的績效獎金從3月份起將“打折扣”,此外年休假補貼、技術中心服裝費等福利也取消。隨後,上汽乘用車也曝出降薪消息。據媒體報道,有上汽員工稱,“將減發3-6月績效獎金,幅度從100%到75%不等,具體視職級和經營情況而定。”除了上汽集團,威馬汽車、比亞迪、博郡汽車也紛紛宣佈執行不同程度的降薪政策。

疫情期間的汽車行業何去何從?是不是到了洗牌的時候了

降薪可能也是一個開始,有的車企已經開始裁員,或者下調目標,降本增效等等的措施,其實 降薪、裁員、降低銷量目標都只能緩解一時之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得從消費端入手,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這一輪疫情既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危機,也是汽車行業實現產品和商業創新的機遇。隨著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實,車市目前已經在緩慢復甦,但是車企的壓力一點沒有減少,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