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雖然美國隊長的加持沒能帶來票房高光,但豆瓣8.3分數和年度冷門佳片的提名,足以說明《天才少女》的過人之處。

比起稍顯中二的譯名,它的原名《Gifted》——即天賦,或者說天賜的才華——更貼合電影的內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特殊教育”還是“順其自然”?

電影的主線其實很激烈:舅舅Frank在姐姐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Mary,mary展現出過人的數學天賦後,聞訊而來的外婆Evelyn展開了一場爭奪mary撫養權的戰鬥。

撫養權之爭,一方是舅舅代表的溫和派:應當保護Mary身為孩子的成長過程,至於天賦培養就順其自然;另一方是外婆代表的精英主義:Mary的天賦是學術界的希望,應當進行特殊教育。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這種激烈的衝突極具戲劇性,很有可能會引起又一個討論教育意義的熱潮。

但導演很剋制,他放棄了對沖突的誇張,轉而讓鏡頭更多地看向糾結的Frank、早慧的小mary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溫馨的相處時光弱化了電影的尖銳,增加了人性的弧光,讓人回味無窮。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精英主義的矛盾

Mary的數學天賦是隱藏在基因中的一脈相承,外婆Evelyn年輕時就在大學研究數學,但她結婚後相夫教子,錯失了深造的良機。

而Mary的母親讓Evelyn看到了名留歷史的機會,她安排好了女兒的人生——學習學習再學習。Evelyn把夢想寄託在女兒身上,拒絕任何擾亂因素出現。發現女兒有了初戀後,她甚至報警控告女兒的初戀涉嫌綁架。

當寄予厚望的女兒自殺,而外孫女在學校一鳴驚人後,Evelyn重燃希望。爭奪Mary監護權的法庭上,Evelyn堅持認為,無論是自殺的女兒還是外孫女Mary都揹負著人類進步的希望,自己是在為人類文明做貢獻。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這種堅持認為“少數人領導了文明進步”的精英主義深深根植於美國曆史,Evelyn代表的是普遍認知,這種認知裡看不到“人”的存在。

Frank作為大學教授,原本也是這認知的擁護者之一。目睹姐姐的悲劇後,他開始質疑,於是隱姓埋名,帶著外甥女躲到鄉下小鎮,希望Mary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同時,看到Mary能力日漸增長,而自己囿於環境,無法提供相應的資源。Frank也在搖擺不定:自己是否做錯了?是否應當讓Mary加入天才少年的特殊教育?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mary的獨眼小貓其實也是mary的影子,他們都不為人所接受,特立獨行,都是孤獨的

教育的意義

Frank希望Mary平凡,是想要她過得幸福;

Evelyn希望Mary為數學獻出一切,是想要她做人上人。

監護權之爭,本質是人生觀之爭——過得快樂,還是抓住機遇(天賦)不斷向上爬?

電影裡,導演並沒有做出判斷,他只是把兩種思想忠實地展現出來,並在結尾做了一個折中處理:Mary進入大學學習數學,但同時,她仍在小學和同齡人一起生活。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電影外,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少女”。家長們望子成龍,用興趣班、奧數班填滿了孩子的生活,“玩耍”是一個奢侈品,但輸在起跑線上是不能忍受的。

這種做法不能說是錯,但強壓下成長的孩子是否能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優秀地過好一生,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天才少女》給出了一個教育的理想化回答:不否定教育的意義,但一切都應當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下,付出精力去平衡與維護。

就像Frank帶著Mary圍觀新生兒的出生,安慰她:你也是被期待著的存在。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望子成龍沒有錯,但不應該變成綁住孩子的枷鎖,畢竟在每個小寶寶剛來到這世界的時候,我們最初的喜悅都是很單純的。


《天才少女》:年度冷門佳片,教育是一場拉鋸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