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便便,防酒傷肝

大腹便便:出自《後漢書·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該句源自一則典故:東漢桓帝時期,陳留郡有個讀書人,名叫邊韶,字孝先,有些文才,在沒有當官的時候,以教書為生。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磕睡。因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來,學生看他的模樣很好笑,於是就編了這句順口溜嘲笑老師打瞌睡的樣子,但被邊韶知道後,又巧妙的編順口溜教育了學生。該詞多形容人長得肥胖,含有貶義。

大腹便便,防酒傷肝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力依賴型工作的減少,大腹便便的人群不斷增多。腹部脹大的原因可有多種,除了常見的脂肪堆積以外,要警惕腹水的產生。腹部脂肪增多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肥胖,而腹水往往不伴有其他部位的肥胖。中醫將臨床腹部脹大如鼓的病症稱為鼓脹,患者多皮膚蒼黃,嚴重者腹部靜脈顯露。本病病機是肝脾腎受損,氣滯血結,水停腹中。類似西醫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其病因包括病毒性和非病毒性。病毒性病因多見乙肝病毒,目前隨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普及,病毒性肝硬化發病逐漸減少,而非病毒性病因中酒精引起的肝硬化人群逐漸增多。

中國酒史悠久。古人釀造的白酒(類似現在流行的糯米酒)和黃酒(類似現代啤酒)一般為低度酒,普通的酒為10度左右,烈一些的在18度左右。而接近現代意義上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在元代才發展起來。明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中英雄好漢武松喝的十八碗酒多為黃酒和米酒,否則極易引起急性酒精中毒。酒點綴了古人的生活和文化,很多夾雜著感情色彩的以酒代人的成語典故也隨之產生。

大腹便便,防酒傷肝

酒色財氣:落落居士《招隱居》第二:“俺想人生在世,惟有酒色財氣,最是沾不得的。”嗜酒,好色,貪財,逞氣,以此為人生四戒。

酒囊飯袋:陶嶽《荊湖近事》:“馬氏(馬殷)奢僭,諸院王子僕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無用之人。

花天酒地:《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賭的腐化生活。

高陽酒徒:《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酈食其)踵軍門上謁……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嗔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人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後因以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山簡醉酒:典出《世說新語·任誕》。山簡嗜酒,飲輒醉,醉後常倒戴頭巾騎在馬上,醉態可掬,後遂以“山簡醉酒“等形容醉酒以及醉後姿態。

大腹便便,防酒傷肝

少量飲酒具有活血、禦寒、助藥勢等作用,但酒精過量可抑制或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頭暈、意識模糊、躁狂等神經中毒現象。中醫認為:嗜酒過度,釀生溼熱,蘊聚中焦,清濁相混,壅阻氣機,水谷精微失於輸布,溼濁內聚,遂成鼓脹。古人並不贊成嗜酒,所以多用具有貶義的成語描述嗜酒之人。

肝硬化早期肝功能損害尚可自我代償,但出現腹水則表明肝硬化發展到了失代償期,肝功損害不可逆轉,疾病加重時可誘發以下症狀:

嘔心瀝血:《文心雕龍·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韓愈《歸彭城》詩:“剜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嘔,吐;瀝,滴。後以“嘔心瀝血”形容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含血噴人: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含血噴人,先汙其口;百丈野孤,先頭狂走。”現指捏造事實,汙衊攻擊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