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尉氏大馬鄉貧困戶脫貧的“儲錢罐”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李國強 見習記者 蔡尚福 萌友 馬承恩/文圖

三月春光好,種藥正當時。3月25日,走進尉氏縣大馬鄉朱莊、李家、門張、崗李等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連片種植上百畝的白芍、決明子、迷迭香等中藥材基地,機械忙開溝,人工勤栽植,一篇熱火朝天的藥材栽種場面。

大馬鄉位於尉氏縣西部沙區,崗地多,林地廣,適合中藥材種植。 去年以來,該鄉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突破口,以尉氏縣中信藥材責任有限公司為依託,全鄉種植決明子、金銀花、白芍、蒲公英等中藥材上千畝,銷售產品收入1000餘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增加3500元,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大馬鄉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儲錢罐”。

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尉氏大馬鄉貧困戶脫貧的“儲錢罐”

為把中藥材這一富民產業做大做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助推精準脫貧工作,近年來,該鄉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原則發展產業,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一是大力宣傳,持續做好中藥材種植土地預留工作。二是落實好產業扶貧相關扶持政策,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聯繫幫扶單位和縣農業局,採取集中辦班、現場指導、外出觀摩、諮詢服務等形式,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提高中藥材種植的科學化水平。四是形成以“一村一品”為主,“多業互補、多點支撐”的富民產業增收體系。

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尉氏大馬鄉貧困戶脫貧的“儲錢罐”

在搞好中藥材種植的同時,該鄉還採用“公司 基地 貧困戶”的模式,引導貧困戶立足當地資源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特色高效產業。依託開封市四義豐農業有限公司,發展壯大養殖業。該公司計劃再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建設6棟1500平方的標準化圈舍,160平方的飼料庫,有藥品室、消毒室40平方米,540立方米化糞池一個,年出欄肉牛3000頭、可實現年產值3500餘萬元。為提升合作社發展的現代化水平,還要投資60萬引進一套全自動上料系統、全自動溫度控制系統、全自動飲水系統,自動化刮糞及自動化固液分離系統,實現養殖的標準化,規模化。

該公司前後共計帶動貧困戶20戶,分紅資金16000元,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0個,起到了產業扶貧基地就近安排就業增收、企業做強分紅帶貧的領頭雁作用,為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尉氏大馬鄉貧困戶脫貧的“儲錢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