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通讯员 陈良新 徐元生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湖北作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防控工作刻不容缓,石牛山村作为红安县西大门上新集镇的一个小山村,承担着近千多人的健康安全任务。1月22日,为了有效地搞好疫情防控工作,村支部书记对村委会四个人进行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政策和禁令的宣传是防控工作的前提,由于开始群众对疫情认识不足,村书记利用宣传单、喇叭等方式反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不断增强群众防控意识。

摸排是贯穿防控工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措施。村委会委员高琼,同时作为村医,主要负责摸排和测量体温工作,每天穿行在各自然塆和村卫生室之间,是防控一线最前沿的阵地,也是及时发现和解决疫情的一个重要关口。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汪世坤是村委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六十多岁,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防控开展以来,他没有丝毫的退让,主要承担着各卡点的值守和巡查。卡点是这次疫情防控的最重要标志,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每天从早到晚奔波在各卡点之间,还要做很多解释和化解矛盾的工作,但农村的现状是卡点能控制车辆和部分人员的流动,还有少数人会从较偏僻的田埂地坎绕行。怎么办呢,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员流动,最后他采取了卡口定点和流动巡逻的方式,全面杜绝人员流动。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他一天到晚到处跑,却把自己从武汉回来的孙子在一个房间里整整“关了”18天,每天让儿子单独送吃送喝的,在正月17孙子“出房门”时,汪世坤亲自为孙子送上一杯茶,深情地说:“不错,以为你坚持不了呢”。孙子腼腆地一笑。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物资供应是稳定防控秩序,保障防控效果的重中之重,解决全村近千人的生活物资需求,成为妇女委员李晓娣每天的常态工作。徐大伯要米,汪大妈要油......,每天电话不断,统计下来几百个品种,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政府批准的超市门口排队,按清单采购,没有的物资还得标注,由于镇区只限定一家超市供应物资,有时等采购完了已经很晚了,就只得分组分发到很晚,有几次还得打着手电筒配送,特别是在天不作美的下雨天还得穿着雨衣。有一次,特困对象徐建军晚上做饭时突然没有煤气,打电话给李主任,当时煤气站已按防控指挥部关门了,李主任建议他先用电饭煲煮点稀饭或面条凑合一顿,明天再去帮他灌气。可徐建军说菜已下锅,非要李主任想办法,还埋怨说服务不到位,没办法,李主任只得将自家的煤气卸下送过去,第二天帮他灌了又换回来。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作为一个女同志,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近千斤,来回搬弄几趟,还得每家每户弄清楚,采购不到的还要做好解释工作,一天两天不觉得,时间一长,真的有些吃不消。幸亏来几个志愿者协助,全村物资供应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生活物资有保障,群众才能安心待在家里,防控工作才得以更好地维护。人员流动少了,全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直到3月13解封时,全村范围内无一病例。

在整个疫情防控中,村支部作为基层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防控一线的重要责任。在这期间,支部成员既是同事又是战友,相互支持、配合,使整个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在防控工作中形成了一道坚强的防控墙,使防控得到了较好的成效。为了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石牛山村采取集中流转、分类管理的原则,由村委会组织把所有抛荒土地全部流转,然后按地块情况分别规划种植水稻、红薯、蔬菜等,村委会在3月14日全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后立即组织农耕机械,对所有抛荒面积进行了翻耕,提前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全村现现已流转土地五百余亩。同时,石牛村委会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该村招商引资项目湖北石牛杉田园服务有限公司现已投产,每天约有四十余人到公司务工,有序推进农业增效,有效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全面脱贫巩固提升工作加强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